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中國電影應如何面對文學經典與傳統文化

中國電影應如何面對文學經典與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1 02:29:47

『壹』 在電影和傳統文化之間,我們該怎樣抉擇

在2019年的暑期檔,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猶如天降,被贈予了「國漫之光」「票房黑馬」的頭銜,受到感召而去影院「二刷」、「三刷」者絡繹不絕。對近年中國電影保持關注的人應該不會對這樣的情景感到陌生,它讓人聯想到此前《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片上映時的情景。

風格與技術上對西方話語的革新與超越,也藉助它們對經典文學或民間故事的影像化重釋,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深邃的哲學思想與文化標識注入至「中國故事」之中,在國際上形成了能見度極高且被公認的「中國學派」。

『貳』 中國傳統文化對電影、電視及音樂MTV的影響

欲識蜀山真面目 兩種版本看分明
看完徐克導演的新版《蜀山傳》,首先想到:如果讓我為這部影片頒發一個獎,我將把這個獎送給電腦特技師們。理由是,耗資4000多萬港幣聘請好萊塢4家電腦特技公司和同屬世界頂級動畫影像特技公司的香港動畫科技公司調用100多台計算機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的特技鏡頭絕對是視覺盛宴:1600多個鏡頭(普通電影約800多個鏡頭),多半具有爆炸力。同時,在新版《蜀山傳》中我沒有發現那個一貫喜歡擔當主腦才華橫溢的電影導演徐克,我覺得在這部電影里真正的英雄就是電腦特技師們和那100多台電腦,新版《蜀山傳》的最高成就都是機械文明的產物。所以,我不會把新版《蜀山傳》看作傳統意義上的電影,也許叫它印在膠片上的卡通畫冊更合適。
可以想像,當峨嵋派大弟子丹辰子亮出一對由72把飛刀組成的翅膀「天龍斬」時,定會引起滿場驚嘆。不過,筆者認為新版《蜀山傳》還是不如舊版《蜀山傳》堅實厚重,新版《蜀山傳》總體感覺極其浮華,所謂奇幻景觀大多是卡通化構成(看得出深受日本卡通影響),因此很多人認為新版《蜀山傳》類同電玩。正是電玩畫面質感讓新版《蜀山傳》輸給了實景操作的舊版《蜀山傳》。
筆者特地重溫了一下1983年的舊版《蜀山傳》,發覺時隔18年,舊版《蜀山傳》竟鋒芒不減、風采依然!可以看出,在舊版《蜀山傳》中,徐克已經開始積蓄能量;畫面意境奇詭、氣勢凌厲,視覺高潮一浪高過一浪。徐克正是由片此確立了自己香港新武俠電影的宗師地位,此後的《英雄本色》(與吳宇森合作)、《刀馬旦》、《黃飛鴻》、《倩女幽魂3:道道道》無不在努力營造讓觀眾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跡。正因為有了這種痴心不改的「十年磨一劍」,才有1992年《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香港新武俠電影極品之作橫空出世。
今天看來,舊版《蜀山傳》所取得的技術成就至今無人跨越。之所以在前面提到「舊版蜀山」基礎扎實,主要是這部影片在布光置景上精益求精。有關資料表明,當年徐克從好萊塢請來了曾參於製作過《星球大戰》的特效班子,但徐克始終堅持洋為中用的原則,並沒有濫用好萊塢式特效,去片面追求奇幻色彩,人物造型也很講究出處(18年前林青霞的飛天妝比起今天張柏芝的飛天妝更趨向寫實)。影片中最值得稱道的布景是蜀山仙堡,真不知道徐克是在哪裡找來的美工和道具師,布景貨真價實、足斤足兩,絕對可以和當時以實景取勝的內地歷史片相媲美。看到林青霞和鄭少秋在仙堡中各騎石獸纏斗,恍惚間,觀眾會覺得,即使再現《西遊記》里最精彩的戰斗場面也不過如此吧?幽泉血魔的造型只是一塊紅布,不像新版《蜀山傳》營造電玩或卡通效果的血海汪洋。至於骷髏陣,就是百十個「真傢伙」聚成一團,倒比新版《蜀山傳》里成千上萬顆電玩質感骷髏翻滾騰躍的陣勢來的嚇人!看到魔怪出動時京劇亮相般的場面,你就會明白徐克一直主張多運用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徵的藝術表現手段。印象最深的還是影片第一段組合鏡頭,視域寬廣、大氣磅礴,完美再現了蜀山的險峻雄奇、超然靈幻,其實只這一個特技鏡頭就足以證明1983年版蜀山的劃時代意義:香港武俠片發展到80年代,還沒有一部電影能將視野開拓到如此地步(只有胡金銓的作品一度顯山露水,但其成就卻多在思想而非技術,故不可同日而語)。18年後,徐克在新版《蜀山傳》再一次以鳥瞰群山的鏡頭開畫,雖然畫工精細,卻再也達不到昔日氣吞山河俯視眾生的高度。徐克已經無法參透仙山雲海中包藏著的秘密。他最感興趣的不是故事、人物關系、主體思想,他似乎只剩下對技術的迷戀,他的主要目的是不斷為觀眾製造視聽奇跡。
舊版《蜀山傳》的思想基礎非常扎實,具有更加豐富的民族文化特徵和民族精神信息。「舊版蜀山」 開場就將時代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時為五胡亂華末期,十一國並立,列強爭霸,天下大亂……」 「國不為民,民不屬國」 !戰亂當中,兩個蜀兵(元彪、洪金寶飾)厭倦了殺戮征戰,他們忽然意識到:「彼此除了衣服顏色不同,還不一樣是人!」打打殺殺毫無意義。於是,二人逃離戰場各奔東西。元彪誤入深山,遇到魔怪,後經劍仙奇俠幫助、點化,終於得道,由一個奉行逃跑主義的小兵變成願以普渡眾生為己任的仙俠,開始為「普天之下人人心意相通,干戈平息,天下太平」的理想而奮斗。舊版《蜀山傳》實際上是一個有關「成長」的故事,小小蜀兵能成為一代仙俠、小如大師的徒弟克服遇事膽怯弱點終接掌門之位,都可以理解為一種人生成長。主人公們的成長過程絕非封建迷信色彩的修煉成仙得道升天,而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發現和認識過程。劇中,元彪歷經磨難之後說出一番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的話:「我本來是個西蜀兵,因為沒法子才當兵的,但求有一天有能人出現來搭救我們。後來碰到我師傅以為有救啦。沒想到正道人士不但不肯團結,做事又遲慢。他們只管自己門派的事,說是降妖伏魔、守正辟邪、普救天下,其實是一盤散沙。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別說救他們了,就連我們這一代也不能自己救自己呀!」這一番話,就是元彪的成長標志。徐克試圖通過這一有關成長的故事,來表述他對俠義精神的理解。
有厚實的思想基礎作保障,舊版《蜀山傳》的敘事便顯枝節豐富,外觀即見宏大壯闊。
反觀新版《蜀山傳》。因為徐克最感興趣的不是故事、人物關系、主體思想,一味專情特效,時代背景自然淡化,人物關系自然簡單,主人公性格自然不夠鮮活[玄天宗(鄭伊健飾)、李英奇(張柏芝飾)、廉刑(吳京飾)、長空無忌(伍剛飾)之間, 程樂天(章子怡飾)、段雷(譚耀文飾)之間,乃至丹辰子(古天樂飾)、赤屍(林熙蕾飾)之間,本應大擦火花出戲出彩。]所以,看完全片,觀眾幾乎無法判定誰是第一男主角、第一女主角,無法判定自己究竟被誰的故事所感動。新版《蜀山傳》,平面的群戲而已。
回顧舊版《蜀山傳》,劍仙、奇俠之間友情恩怨交錯纏綿,個人的成長、戀人之間的選擇在影片中成為最醒目的亮點:當小蜀兵元彪立誓降妖伏魔、守正辟邪時,當結尾處仙堡堡主林青霞和入魔的劍俠鄭少秋相擁而死時,生命的力量震撼天地!愛情的光芒輝耀古今!
舊版《蜀山傳》永遠經典,對徐克本人來說那更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巔峰。
其實,卡通化的新版《蜀山傳》告訴我們,徐克早已告別了新武俠電影,既然他已經醉心於經營飛天入地的奇幻世界,那麼,今後最適合他的片種,應該是動畫片、神話片,如果他拍《西遊記》、《封神演義》、《哪吒鬧海》的話,大家都會拍手稱快。
新版《蜀山傳》,只是光魔徐克的過渡期產品。讓我們繼續期待吧。

『叄』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1、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2、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3、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4、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

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3)中國電影應如何面對文學經典與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產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財富。

我們要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入國民教育、文化創造、生產生活,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加強對傳統文學藝術的扶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

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中華文化綻放時代風采。

『肆』 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傳統本身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當前語境下所說的傳統,在若干年之前很可能是一種標新立異。《史記·孔子世家》裡面記載了這么一件事情:齊景公對孔子的政治理論很感興趣,准備封賞孔子,這個時候另一位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齊大夫晏嬰出來制止了他。晏嬰特別提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生「崇喪遂哀,破產厚葬」,絕對不可以讓這種風氣蔓延成俗。可見在孔子生活的時代,重視喪葬並不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但是對身後事的謹慎和重視,卻成為了後世的一種傳統並延續至今。

『伍』 從電影的角度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有句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電影是一種文化的承載,一個故事的講述載體。

一個故事總是發生在一種文化之下,這種文化就是故事發生的背景。
很多時候,我們了解到的傳統文化都是那些糟粕,勾起人們對舊社會的仇視,對現實的滿足感。
很多正確的傳統觀價值觀都沒有正確的被傳達,導致我們很多年輕人對自身文化認識 很片面。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進來在中國如此牛掰,因為人家表現的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只要你說好自己的故事,就能被世界認同。
我們的電影現在真正說故事重民生的已經很少了

『陸』 請以影視傳媒為載體試述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國民愛國主義情感

1、改編文學作品

對古典文本改編時要借鑒以往古本改編的優秀經驗,力爭做到忠實於歷史,忠實於原著,真實地反映歷史背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向觀眾還原傳統歷史文化風貌。

深入挖掘現、當代優秀文學作品的傳統文化內涵,塑造人性之美,同樣可以在現代社會中起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引領社會風尚的作用。

2、拍攝優秀的紀錄片

紀錄片是記錄傳統的一種方式,也是反思傳統的一種方式。紀錄片信息量大、科學性強,具有無法替代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宣傳功能。

3、利用影視作品加強對青年一代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傳統蒙學是一部中國文化大網路全書,是青少年了解、學習傳統文化的最好教材。為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把這些蒙學文本改編成音頻、視頻形式的教育片。

『柒』 對中國文化的改編與闡釋始終根植於中國電影的創作傳統之中,你認為文學經典有必要被改編嗎

經典,就是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那些典範性、權威性的能夠流傳於後世的作品。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改變的事物,也被稱作為經典。經典必須成為民族語言和思想的象徵符號。如曹雪芹的《紅樓夢》、魯迅之於中國文學,他們的經典都遠遠超越了個人意義,已上升成為一個民族,甚至是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

「經」本義是「織縱絲」,經是提綱挈領的文字、是重要而簡練的文字。

1987年首播的央視版《紅樓夢》是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攝制的一部古裝連續劇,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因為它不需要自吹自擂,是經得住歷史考驗的。它不會隨政治風雲而變幻,更不會因歲月滄桑而變質。它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捌』 電影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不少於800字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電影的主題影響: 中國的大片,特別是歷史題材的,大多都在描寫一種「大義」,這也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力宣揚的一個很核心的主題之一。而西方的大片,也以歷史題材為比較,《特洛伊》中王子為了愛情可以不惜以兩國的戰爭為代價,為了維護自己對於美人和愛的佔有,戰爭的價值是值得的。這個例子正好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對於個性、個人解放的追求,在西方文化基礎下,人的價值是最重要的,實現自我的個性張揚就是讓上帝知道自己。作為上帝之子,人就應該在上帝的眼皮底下表現自己。 還是以《英雄》為例,無名最後明白了殘劍給他留下的劍道,「天下」二字一下字將整個影片主題深化。放棄個人復仇的「小義」,追求「天下」的「大義」,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劍客。個人的英雄在整個民族的統一之間是應該在第二位的,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相反,西方的大片更重視渲染個人英雄主義,著力突出個人在集體面前的力量.如流行的《蝙蝠俠》,《亞歷山大帝》等. 另一個中西的差別在於主旨上的層面不同,中國電影,不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都不同程度的去表達一種精神的力量.比如《七劍》,導演徐克就說出他認為」劍」是」一種精神,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他拍攝此片也就是要表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劍文化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十面埋伏》也是一個商業操作做得很出色的電影,精彩的畫面背後也詮釋著導演對於」愛」和」和平」主題的表達.而西方電影大多有一種」拯救」的意味在其中,電影中也多是描繪人類在與大自然與宇宙的斗爭中人類所面臨的困境.這與西方基督教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 二.傳統文化對電影表現手法的影響 中國的電影在表現手法上有含蓄.多鋪墊的顯著特點.首先表現在電影所創造的意境方面,中國電影總試圖在意境上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比如說隨故事情節的發展影片中環境的變化,主人公悲傷,天色就顯得陰沉壓抑,或者乾脆就用對比手法來反襯所要表達的人物和情景.《卧虎藏龍》中的竹林.綠海等美侖美幻的風景就是作者的意境手法.其次在某些文化現象方面,突出在兩性文化的表達上.中國的電影在性的表達上是適可而止,創造在意境上的遐想而不裸露表現,或者用轉移的手法將人的兩性的沖突表現在動物或其他形象事物上.再次,中國電影善於做鋪墊,用」埋伏」的手法.而在抖包袱的過程中去微顯中國人內心的微妙張力.所以故事的曲折和展轉是與西方最大的不同.前一結果不斷成為後一發生的原因,從而推動情節發展,而最後必然會是」峰迴路轉」的」柳暗花明」.而西方則相比較就很直接,並且主題的表達集中. 中國電影明顯的表現出比西方重視人倫關系,重視人與人之間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各種變化.沖突.摩擦等隱性層面的解讀.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尤為突出.中國 人很重視關系,家庭關系,人際關系.行業關系等等.電影是生活的縮影,它反映也就是這些生活中的事情.所以中國電影在描寫和表達人倫關繫上很是著力,好的電影要引起觀眾的共鳴,這種共鳴就來自與觀眾對於電影中人倫關系刻畫的認同和默許.在這一點上,西方則更注重人與人的契約,重視社會的規則.所以西方電影的人倫色彩較淡,而相對的器物層次.技術層面和法治色彩要多一些,這些區別的根源就來自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值得去發現的現象就是中西方電影在形象刻畫上的差異.早期的中國電影表現得更明顯.中國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差別很大,正面角色一般會高大.光鮮,而反面則猥瑣,這反映了中國文化中人們的心裡感受和非理性.而西方則在這方面差異不大,較為客觀. 我們能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追求日韓的風潮很流行,我認為日韓電影的流行正是反映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我們對於日韓文化的認同感較西方強取決於文化差異的大小.追本溯源,日韓文化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他們有很多現代因素,但其核心的思想還是來源與古老的中華文明.但是我們也能看到,為什麼輸送血液的中國傳統文化今天卻在遇到她的衍生文化的時候勢力顯得弱小?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崛起要解決的問題.

『玖』 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文化多元化,滿足了人們日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促進了人們以寬廣的胸襟海納百川,豐富自己。對待外來文化實行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有分析,有選擇,有批判地借鑒和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對外來文化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同時,我們必須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能割斷與傳統文化的血脈聯系,不能喪失我們的文化之根,不能動搖我們的文化之基。

傳統文化其實也是持續發展變化的,我們不要拘泥於「傳統」兩字。古人尚且沒有被「傳統」束縛住手腳,奈何我等今人,要被困在「傳統」和「外來」之間呢?中華民族的文化,本來就是吸收了許許多多其他文化的營養而綜合形成的文化,這才是我們歷經數千年而一直延續下來的根本。所以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關鍵就在於「包容」。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採眾長.2.文化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要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3.吸收外來文化的合理部分,容納一切優秀人類文化,創造出具有新特質的新文化.

有人認為:正在進入一個民族內部,並與其社會發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別族文化,即外來文化。那看看我們現在的地產流行文化:歐陸文化、歐美文化、地中海文化、夏威夷文化。就象看到企業文化、官場文化、家庭文化,網路文化,人們的家裡又有了廚房文化、廁所文化、陽台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為主,通過融匯吸收各家思想和外來文化而形成體現中華民族主體意識的思想體系,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一方面,我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國,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超越。把中國置於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不會固步自封,辯證的分析其優越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立足於中國的國情看世界,實現對外來文化的借鑒和融合,主動參與世界文明進程。實現對外來文化的借鑒融合,就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對外來的東西做出符合中國特點的選擇。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應如何面對文學經典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騰訊動漫裡面什麼動漫好看的電影 瀏覽:694
考死血之期中考試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40
免費鬼馬雙星電影國語 瀏覽:169
obs直播電影怎麼調進度 瀏覽:770
電影精靈旅社的片尾曲叫什麼 瀏覽:68
倫理三級在線電影免費 瀏覽:699
手機如何播放播放器迅雷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686
哪些電影里有憋尿片段 瀏覽:413
微信公眾號有哪些找電影的 瀏覽:940
有什麼有好看的動漫電影 瀏覽:629
韓國電影王者免費播放 瀏覽:268
2018年好看新電影 瀏覽:577
免費觀看在線電影隔壁老王愛上我 瀏覽:500
演子是什麼電影 瀏覽:803
韓國電影仙人掌旅館未刪減版免費 瀏覽:920
購買電影票的優惠券怎麼用 瀏覽:717
老師好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887
拍微電影有多少工資 瀏覽:197
電影演員舒暢身高多少 瀏覽:311
張睿玲演了多少電影 瀏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