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視評論怎麼寫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
1、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 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3、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4、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 "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情深深雨蒙蒙》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5、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紅高梁>》《農村改革的多棱鏡--電視劇〈一村之長觀感〉》。
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2. 影視評論怎麼寫
影視評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寫
1 看過該劇的原著小說,可以寫劇中和小說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對這些改動有什麼看法。
2你是某位明星的粉絲,可以評論單純看這位明星扮演的角色如何。
3 綜合評論。你可以評論這部劇的整體事件,或者服化道具。劇中特效等等。
3. 怎樣才能寫好影視評析
E時代、IT時代、動漫時代、讀圖時代、物質時代……這個時代如玩「帽子戲法」一
般,變化著一頂頂光怪陸離的帽子,招搖在歷史軌跡上。如果你在馬路上看見一頂光鮮時
髦的帽子,也許能找到一個標簽:偶像劇時代。電視里,時髦漂亮的男人,頂著一個悟空
式的爆炸刺蝟頭,饒舌著「被遺忘的人」和「遺忘別人的人」。以都市「白骨精」自居的
姐姐狂起雞皮疙瘩,大叫:「拜託說得有點SENSE好不好!」隔壁大一的小妹妹卻是兩眼直
放光,一副心意盎然的模樣。坐在這兩人中間,看著兩邊自己的「昨天」和「明天」,但
是現在,我是
免費暢游內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國際知名公司招聘職位
中間派。因為,偶像劇自有法則。
元素:美女帥哥
偶像劇第一要緊的,就是偶像夠不夠分量。看看咱這陣容:四小生中來了個保劍鋒,
T型台上走來了紅模倪景陽,還有好多說不上名來的花兒草兒,一起熱熱鬧鬧地開放在「嘉
英中學」的校園里,誓要把校園變成另一個時尚圈。講台上的老師,課堂里的學生,不是
比服裝就是軋頭型,一個比一個酷。每一場戲都是一次個人走秀,擺酷斗靚,爭奇搞怪,
合不合理不要緊,看不看得懂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看上去很美」,誰叫這是一個美女
當道、帥哥橫行的時代呢!
招式:移花接木
不知什麼時候起,咱們的電視劇開始有些急吼吼的,不是「借鑒」就是「學習」,最
狠的一次居然全盤照搬了木村拓哉的《悠長假期》,更絕的是連一句台詞都沒錯漏。有了
這樣的基礎,《十八歲的天空》再怎麼著,也是個含蓄。十八歲的天空上魅影重重,巧「
移花」妙「接木」,《GTO》、《野蠻女友》都齊活了。保劍鋒和倪景陽,活脫就是一個麻
辣教師配野蠻女友。問題學生、反叛老師,都戴著一張GTO的臉譜,細到教室里的學生幫派
、辦公室里的老師搭配,還有迷你裙、打領帶、拉風的發型、書卷氣的腔調,這份「臨摹
」功力可用「惟妙惟肖」來贊嘆。但是話說回來了,各位觀眾,你們總得給偶像劇這個剛
學走路的孩子一個臨帖的的過程。
臨摹:有形無神
無疑,《十八歲的天空》讓我們看到了
GTO的影子。然而到底得了幾分「真傳」,卻很需要掂量。一張「薄荷紅茶」的碟片,
從失蹤到重現,應有的鋪墊、懸念、沖突,都沒有給予展開,整個過程顯得乏味,如同蜻
蜓點水,而所謂的麻辣老師更是像個無厘頭的小混混。更讓人胸悶的是,石延楓與武歷平
,這兩個死對頭初次保齡球對抗竟然是機械地在人物的全景和近景之間切換,沒有工作特
寫,沒有球的鏡頭,哪怕一個———還在納悶結果的時候,就發現石延楓拂袖而去,只能
推測是他輸了。本來一個很好的競技運動,結果被拍得呆板無比,實在令人沮喪。看來,
導演給你開了一扇門,就必然給你關上一扇窗,對偶像劇就不能太認真,就不要問有沒有
深度、有沒有力度,不談文化,不談生活,不要真實,不講邏輯,包括劇本文本和製作技
術。
不過,咱也不要老挑刺了,再怎麼不濟,看在國貨的份上,也該溫柔點。在沒有偶像
劇的年代,瓊瑤片成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人共同的夢想滋生地。如今無論開口還是落筆總
免不了要把《還珠》批上幾句。終於明白,成長是個圈子,所以《十八歲的天空》這樣的
偶像劇是不愁沒人看的,可以是正當發夢,也可以是懷念一種老心情。
-烏鴉我是一名高三數學老師,說實話,這個校園生活離我們現實太遙遠了,如果我以
保劍鋒為模範的話,恐怕我們班就完了。
-高中老師偶像是上帝不公平的最佳證明。成為實力派需要一個演員的悟性,但是成為
偶像派靠的卻是天資。也無怪現在全國上下整容行業開展得如火如荼,這樣的心理對普通
人同樣適用,觀眾就是沖著這個來的。
-黑白配漂亮的臉蛋、搞笑的段子,觀眾不會累,眼睛不會酸,校園成了一個大秀場,
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用美不美衡量,不要怪人家沒SENSE,這才是偶像的最高境界,降低
對電視的關注,增加對偶像的關注。
4. 如何評價影視作品
可以首先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先思考這個電影試圖在講一個什麼故事,總結中心思想。如果總結中心思想發現就是一個毀三觀的中心思想,那麼就不必深入評價了,因為電影的一切都將是圍繞著這個毀三觀的中心思想進行的。然後總結總體觀感,這個電影有沒有以中心思想為基礎講好這個故事。如果邏輯上處處硬傷,那麼也可以歸為一般爛片裡面。最後是電影看完以後,故事講得好,那麼主題有沒有升華。如果主題可以得到升華,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加持,那麼有望競爭佳片神作。
5. 影評怎麼寫可以拿部電影舉例嗎
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輯技巧、道具的作用、轉場流暢度等都可以進行評論。
例:《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
而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
(5)如何點評電視劇電影類文章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
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6. 怎樣評論現在的國產影視劇
評價現在的國產電視劇:套路得人心,由人氣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越來越多,現在的國產電視劇質量有好有壞,高品質電視劇一般劇情新穎,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演員演技高,讓人看了還想看,比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琅琊榜》、《偽裝者》、《甄嬛傳》、《軍師聯盟》等,還有各種神劇打鬼子,過度誇大成分太多,但也有《亮劍》、《雪豹》、《決戰江橋》等這樣的好劇,還有虐心偶像電視劇,男、女主角都有很高的顏值,以虐心打動觀眾的心,但是套路太多,有時候看開頭劇情就知道其他劇情。
7. 怎樣寫好電影賞析
相信自己直覺,用自己的第一靈感來寫,不要懼怕寫好寫壞,因為這就是你努力的結晶! ——好友 冰靈
8. 求影視評論範文!!!!急
來自晟軒
返老還童的評論
一個奇異的開始,註定了奇異的結束。一個魔幻的故事,譜寫著非凡的人生。
一座死神頻顧的敬老院,宛如子宮般死寂,卻成為了本傑明.巴頓的精神家園,詮釋著生與死的從容與詩意。
一股涌動不息的青春情慾,一段四海為家的船員生活,寫下了一個個自然淡定的荒唐故事,留下了一個個無法挽回的人生遺憾。
一個青春活潑的女孩,與傳奇老小孩的心靈相通,結下了牽掛一生的誓言,演繹了一出生離死別、百轉千回的至情摯愛的史詩。
觸及靈魂的愛,總是讓觀者動情,而註定無法續寫的摯愛,卻是人間最為凄美的絕唱。《返老還童》,一個時空交錯的故事,一個垂死者彌留之際的人生追憶,一段不動聲色的讀白,一段跌宕冗長、歷盡滄桑的敘述,讓我嗅到了生命的凄涼、生死的無常和愛的無奈。
無論是時針倒轉的大鍾、即將到來的風暴、不期而遇的戰爭,還是六十八歲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昔日情人、自詡為紋身藝術家的船長、為了生存每秒扇動八十次翅膀的蜂鳥……就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將生命連綴成一條無比華美的項鏈。構成了無數個深刻在我們頭腦與心靈的交匯點。而在這無數的交匯點上,包括我們每個人都註定只有一個無法從容地放下,那既是本傑明寫滿一生一世的密密麻麻的日記,也是戴西病床上完成的最後一次人生總結和情感的追憶。
一個海員、一個舞者,兩段截然不同、相向而行的人生軌跡,在那個死神肆虐的敬老院完成了最完美無瑕的邂逅,在戴西車禍無法起舞之後,完成了曇花一現的短暫交匯。而就在那驚鴻一瞥的人生交叉點上,兩個靈魂像火花擦向磷紙般點燃了慘淡生命里最絢爛的火光。
那火光短暫、羸弱,讓人不忍呼吸、不忍觸碰,被兩顆幸福的心緊緊包裹在佛羅里達美麗寧靜的港灣,但卻依然無法逃脫一直靜靜等待在身後的宿命。世事練達的本傑明最終依然選擇在女兒記住他之前留下所有財產,孤身離開,選擇了四處漂泊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女兒不只需要一個玩伴,戴西更照顧不了兩個「孩子」。
在生命的最後里程里,已經七十多歲並且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少年本傑明已經忘卻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忘卻了自己與戴西永恆炙烈的愛,被警察送回到了已經物是人非的敬老院。他伏在那架鋼琴上,向身後投去似曾相識的一瞥。遺失自我的本傑明,丟掉項鏈的本傑明,日夜飽受失憶的煎熬,最後被喪夫的戴西收養,直到變成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
本傑明在襁褓里,在愛人戴西的懷里,結束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那孩童般探究的目光久久地注視著眼前這個祖母一般的蒼老女人,最後輕輕地閉上了雙眼。戴西說她知道,本傑明認出了她是誰。
讓身體離去,把心留在這里。
晚安,本傑明;晚安,戴西……
黑暗中,淡定悠長的片尾曲響起,讓我彷彿被火柴燒到了手指般一下子從恍惚中驚醒。影片結束了許久,我的生活也會像鎮上火車站倒轉了八十五年的大鍾被換下一樣,很快都將回復正常,但是我的心分明已被本傑明與戴西那永遠不滅的愛情灼痛,那一整片隱隱作痛的灼點,就像黑暗裡火花一閃後留下的白斑,亦真亦幻,令我失魂落魄。
我忽然感到,自己的眼角濕潤,整個身體都失重在酸酸的虛空里。
9. 如何賞析影視作品
我認為可以從角色的分配,演員的演技方面進行評判,還可以從影視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否相符,是否誇大其詞的方面進行賞析,還可以對該電影的特效細節的製作進行評論。
10. 如何評價電視劇《雙面膠》
《雙面膠》是一部引發社會討論的電視劇,「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庭、兩種文化的結合,處理好家庭關系是一門學問」,其實觀眾應該站在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去看待劇中的婆媳沖突,觀眾大可不必將劇情與自己的生活進行實際對照。但是,對於那些家庭矛盾與劇情驚人相似的家庭,就應該更理性地去面對這個問題。」(新華網評) [7]
《雙面膠》有許多明顯的婆媳關系問題,比如「婆婆不滿媳婦亂花錢」、「急著抱孫子媳婦卻不想生」等,也有許多新的問題,比如南北地區的夫妻差異、房子帶給現代人的壓力等是這部戲的另一個主線。與小說相比,電視劇的內容更加豐富,之所以說這個婆媳題材「非一般」,是因為整個電視劇的基調輕快活潑,讓人覺得十分可樂,但同時快樂中又蘊涵著種種無奈和心酸。
上海姑娘麗鵑嫁給了一個大學畢業後留在上
雙面膠海報
雙面膠海報
海工作的東北小夥子亞平。亞平在丈母娘家的幫助下,在上海買了房子成了家。亞平在父母來上海前是個上海標準的普通的丈夫,對老婆噓寒問暖,端茶倒水,小夫妻親密無間,恩愛無比。但婆婆到來後,溫馨的小家生活開始發生質變。婆婆傳統思想嚴重,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響改造上海媳婦,這些思想與麗鵑現代的生活方式完全沖突,婆媳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摩擦不斷升級,倆人變得水火不融。在亞平的父親因病住院後,婆媳之間因為利益之爭而徹底決裂,倆人變得水火不融。即使在麗鵑為亞平生下兒子之後,婆媳關系仍然沒有得到緩解。小傢伙的一句「媽媽壞」將家庭推到懸崖邊緣。麗鵑因怒失言,將亞平母子逼上無家可歸的境地,亞平在其媽媽的鼓動慫恿下,喪失了理智,瘋狂地將拳頭砸向了麗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