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知乎的大事紀錄片《向上的答案》
二零二零年是非常艱難的一年,知乎推出的向上的答案鼓舞著人們繼續前進,用一些積極的人鼓勵人心。
Ⅱ 哪兒有關於電影海報欣賞的書籍
可以向<看電影>雜志社詢問,他們曾經出過叫<雕刻時光>的電影海報圖冊.
Ⅲ 電影綠皮書怎麼樣
《綠皮書》是關於美國60年代為背景的生動社會風情寫照。影片雖然談論的是過去的事,但點題的內容:「改變人們觀念需要的不僅是才華更是勇氣」,在當下任何地方都依然實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每個變革,每個制度上、觀念上的改變都是很多人不斷挑戰世俗,用實際行動去感化,去說服,慢慢才發生的。本片雖然是兩個人的一場公路之旅,但到了影片結尾,我們就會看到兩個男主角都在彼此的相處中被對方改變,是一部很溫馨又有人情味兒的作品。
影片是真人真事改編,且與很多種族相關電影不同的是,這次黑人成為了老闆,白人作為下屬,調換位置後,讓兩個角色的互動更加有趣。Viggo Mortensen出演的義大利裔白人Tony Lip ,是生活在紐約的工薪階層,是個文化程度低的粗人。為了賺錢,他成為了當時美國最知名的鋼琴藝術家Don Shirley(Mahershala Ali出演)的司機。而後者雖然是黑人,但作為藝術家,對品味和禮儀有著很高的追求,行為舉止都與受過高等教育的上層社會人士一樣,卻在美國南方不能被白人所接受。他既無法不被同族裔人接納,也無法融入白人上流社會,成為了穿著晚禮服卻只能住爛旅館,連白人餐廳都不能用的人。這樣的人物在那個時代下非常罕見,也因此很有典型意義。
這兩位一路在美國南部的遭遇讓人深深感嘆當年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兩人之間因階級、文化、教育程度的差異,也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互動。在車里吃肯德基那段真的非常有典型性。
司機也從一開始對黑人存在偏見,慢慢被這位藝術家的才華與風度所折服。藝術家原本也看不上司機各種言行舉止,但最終也被對方的真誠和善良感動,開始向對方敞開心扉。從某種程度上,這很像傳統愛情故事裡,不同階層的男女,在相處後居然互相吸引十分類似。兩個彼此看不起的人,慢慢學會接納對方,這個過程溫馨且令人感動。
最難得的是,影片十分全面地展示了美國不同族裔、不同階級人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成了生動又寫實的社會風情畫,展示出人們的地位與所受到的尊重不應該只按照膚色來分,也不應該因受教育程度或貧富來被區別對待,每個族群里都有好人、壞人。
與此同時,這位黑人鋼琴家這趟南下之旅並非偶然,也不是被強迫,而是他主動要求的,因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去說服別人,提高黑人的地位,就算這樣可能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其實如今,很多人都在為了改變保守派的觀點而努力著,像《黑豹》、《摘金奇緣》都為提高少數族裔電影人在好萊塢地位做出了貢獻,不斷涌現的女性為主題的電影,也是在為提高女性地位而努力,還有今年頒獎季眾多與同性戀有關的影片,這些影片背後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注意到一直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和他們的才華,讓人們知道他們也應該有機會獲得平等的關注與尊重。
Ⅳ 怎樣評價《悟空傳》這本小說和電影《西遊降魔篇》電影是對書的繼承還是顛覆呢
作為星爺和今何在的腦殘粉,當看到這個問題之後,還是忍不住戳了進來,雖然豆瓣,知乎已經有很多優秀的評論,卻依舊忍不住寫些什麼。
【悟空傳】是大一看的,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將整本書看完,合上書以後腦袋是空白的,沒有故事情節,沒有悟空,沒有師傅,只有一陣莫名的煩躁。回想起來大概是勾起了對於自己現在生活的無奈與不滿,以及對於未來的迷茫。之後又看過【海上牧雲記】,【若星漢星空】,其實只有一個主題而已:現實的無奈,不屈的斗爭。這個主題貫穿於今何在的所有作品,猴子,八戒,沙僧,師傅,紫霞,陸伯言,康德都是命運的棋子,都遭受命運的強暴,可是都一直在抗爭。這種抗爭無論結局如何都是那麼義無反顧。
10多年前,【悟空傳】被譽為「網路第一神書『,10年之後終於有機會被改編成電影,而且是星爺操刀,於是帶著期待,憧憬,敬畏,喜悅,擔憂的心情進入了電影院。這里不說電影的東西了,對於本片的評價豆瓣很多,知乎很多,而且都寫得很好也不做評論了,這里就說和【悟空傳】的聯系。
【悟空傳】相對於【降魔篇】更加簡單直接,一種年少不屈,抗爭命運的情緒,對於制度的不滿充斥整本書,有一種看起來暢快淋漓的感覺。最後悟空以悲劇結尾,賺了不少眼淚。
【降魔篇】更多的是對於善惡的探討,點綴著命運的抗爭。妖精(魚精,豬妖)吃人是因為之前人類的傷害,因為人的錯誤才導致妖怪的產生,進一步說壞人的產生也是因為其它人有意無意的傷害。這么而言壞人其實也是受害者,所謂的好人還是好人嗎?壞人是壞人嗎?所以【降魔】在開始的時候就否定了好壞的概念。魚精被抓住了以後發現是一個英俊的男子,面容透露的是無辜單純,豬妖出場時是油頭粉面的小生,在那個龍套女子移情別戀之後露出了猙獰的面目,透露著憤怒以及暴躁。
收服妖怪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大法寶【兒歌三百首】【暴力】,最後發現還是暴力來得快,以暴制暴的主題貫穿整部電影,對付所有妖怪最後的手段都是暴力。最終師傅的目標其實就是尋求可以代替暴力的東西——大愛,用愛去感化那些受到傷害的人,去傷害別人的人。三個妖怪徒弟不知什麼原因願意和師傅去尋求這種東西,或許是被感化,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受到緊箍咒(暴力)的脅迫。【降魔篇】是至今對原著西遊記的內涵還原度最高的改變,充斥著以暴易暴,當然還有最後的對於大愛的追尋,頗有點等待戈多的意味。
作為點綴的是對於命運的抗爭,幾個妖怪對於過往的痛恨報復其實就是對於既定事實的抗爭,他們吃人是對於前世被人吃的抗爭,師傅希望用愛去抗爭現實的暴力和人這種動物的罪惡,段小姐是用愛去抗爭師傅的不愛,猴妖用暴力去抗爭失去的自由。每個人,每個妖精都在抗爭著現在的某些東西,無關好壞。
總結起來,【降魔篇】繼承了【悟空傳】的一些東西,但是講的故事有另一番的意思。
Ⅳ 哈利波特與魔法師書和電影的區別 知乎
樓主可能錯字,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整體來說電影的還原度還是很好的,主要的情節都已經完全展現出來
但是畢竟電影篇幅有限,在細節上的處理還是沒有圖書更好一些
比如電影的開始只是粗劣講了一下,哈利父母雙亡,鄧布利多教授、麥格教授、海格把哈利放在了他的姨夫姨媽家的台階上,而書中有該事件的具體描寫。比如弗農姨夫在街上看到了一堆奇裝異服的人在狂歡,一個怪人擁抱了他等等。
羅琳的文筆超級好,對人物刻畫,心理描寫,以及景物描寫,環境描寫都寫的非常到位,每個人心中的霍格沃茲,魔法世界,人物都有不同的理解,電影將一切固化,並且無法完全展現心理描寫等內容
所以建議樓主還是去看看原著,再看看電影對比一下
我相信,作為原著黨的優越感,肯定是比影迷要大得多的
Ⅵ 如何閱讀的書籍有哪些,知乎
想要看那種閱讀的書籍的話,你首先要看你喜歡什麼樣的類型的,然後在網路上搜索這個書單就可以了。
Ⅶ 如何迅速定位某個領域的最佳書籍
如何利用互聯網工具,快速找到你所要學習領域的最佳入門書籍。
從豆瓣講起,路過知乎、果殼,最後到Mooc、Amazon、Google……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方法/步驟:
1、豆瓣
豆瓣找書最重要的有四個工具:評分、豆列、書評、讀書筆記(豆瓣也有圖書榜,但不可全信),通過這四個工具綜合判斷,有幾條重要的原則:
評分:打分的書一定要出版2年以上,500、1000人以上這個分數的水份才小一點,一般的說,出版不到1年、重印次數還沒有的書,也就不用考慮了,特別是豆瓣上現在營銷的人越來越多,書托滿地……
豆列:豆瓣用戶貢獻了大量的時間創造了許多高質量的豆列,像「程序員最應該讀的圖書」、「各領域入門書籍推薦」等熱門豆列,這些豆列一般都有特定的主題,比如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等。一般來說,豆列推薦人數>500,關注人數>1000人的質量才比較可靠,如果創建該豆列的人關注人數還能破10k人次,那可靠度就更高了。豆列旁邊有評論的地方,如果某個優質的豆列加入幾本特別爛的書,會有很多人留言的,這點需要留意。
書評:在豆瓣讀書頻道翻上10幾20本書,總能看些一些人重復出現,你可以看看他們寫的書評、打分、關注的友鄰、寫的日記、發的廣播、參加的小組,總體確定一下他們混跡的圈子,如果和你想看的書對的上口的話,在仔細翻翻他們的的豆瓣、博客或者微博,你總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膽子大點的話,直接發豆郵求推薦吧。
讀書筆記:豆列推薦的書單,經典的書讀書筆記破1k是很常見的事情,看看讀書筆記的內容,是偏專業了,還是通俗的,抓住個認真寫筆記的豆友,留言說說你自己的情況,問下這本書的適合群體之類的。
2、知乎
知乎連接著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年齡層次也相對較高,所以可信度很高。在知乎定位最佳入門書籍方法有搜索、提問、邀請、私信:
關鍵詞搜索:首先你可以在搜索框輸入關鍵詞,找到與你的主題相關帖子,很多得票率高的精華回答下面都有書籍推薦。
提問:在知乎,大部分領域的問題能得到很有效的回答,尤其是互聯網知識相關的。這時就需要知道如何提個好問題,首先要認真思考,在搜索完確認別人沒提過,這時所提問題要具體,添加相關話題,提交後虛心接受別人修改。這樣你才能獲得想要的答案。
站內邀請:提完問題,這時要提高問題解決效率,你可以使用右側的「站內邀請」,邀請專業人士來回答,大部分人都樂於分享。
私信:找到對應主題下的精華回答對應的「最佳回答者」,直接私信詢問。比如,如果你想找時間管理這個專業,你會發現「Walfacon」「李開復」「采銅」等人是這個領域的最佳回答者,點擊他們的頭像,直接私信,放心吧,總有一個會回答你的。
3、果殼
果殼的Slogan叫:科技,有點兒意思,像是生物、化學、電子類領域,推薦的入門書籍可能會比知乎更加專業一點,畢竟知乎一開始里頭都是些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可能在計算機、心理學、還有一些社會科學的領域專家比較多。
同樣,上面提到的知乎里檢索技巧同樣適用於果殼,你們可以多逛逛問答、小組頻道,兩個網站的差別可能多是在用戶類型上而已。(特別是「性情」小組)
4、Mooc公開課
上MOOC類的網站,比如Coursera,Edx,Udacity等等,或者一些大學公開課程(如MIT courseware,Yale Open Course等),找到對應學科的入門視頻課程。
開這些課程的老師一般都會出一個叫「Syllabus」的東西(類似課程表),從裡面能看到一些推薦閱讀的書單。因為這些名校的老師都是各自所在領域的權威,他們推薦的書籍基本也是該領域內公認的重要的內容。
Ps:前3條技巧對定位入門中文書籍比較實用,定位英文書籍出了第四條之外,還可通過Amazon書評、Google Books、或者像NY Times books 、Book Review Index這類渠道查找。
Ⅷ 近幾年好電影推薦知乎
《寄生蟲》,今年戛納金棕櫚及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作品。
電影圍繞居住在貧民窟與高檔別墅中的兩個家庭演繹了一出妙趣橫生卻又驚悚離奇的好戲。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背後冷酷地折射出被金錢與慾望割裂成不同階層的韓國社會中苦悶壓抑的現實。
《狗十三》
李玩推倒了爺爺,遭到了爸爸的暴打;弟弟打了奶奶,爸爸卻反過來哄弟弟。弟弟挑釁新狗在先,爸爸卻去打新狗。李玩永遠是錯的,弟弟永遠是對的。於是,李玩變得「成熟懂事」了,「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可是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布達佩斯大飯店》,色彩濃郁,畫面漂亮,表演有趣,故事也不錯。
《大佛plus》,社會底層人們無望、無助的生活,被「面會菜」洗腦了。
《健忘村》,太喜歡王千源的表演了,故事也很有深意。
《三塊廣告牌》,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的表演太棒啦,一度希望那個大兵就是真凶,因為太壓抑,需要宣洩,好在導演馬丁·麥克唐納在結尾翻轉了一下,感覺真是點睛之筆。
《地獄為何惡劣》,當劇情沖突發展到不可調和的時候怎麼辦?園子溫告訴你,沒有什麼是暴力血腥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全乾掉。從這個片子喜歡上了堤真一。
《無恥混蛋》,昆丁依然是鬼才,克里斯托弗·瓦爾茨太驚艷了,開頭只用了幾分鍾,就完美展示了什麼叫制服惡棍,衣冠禽獸。
《七個神經病》,桑姆·洛克威爾就是個神經病。
Ⅸ 為什麼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電視劇後會有一種空虛,失落的感覺
每次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電視劇,我就會有一種空虛,失落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故事的結局,並不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結局;可能是故事並沒有圓滿的結局;更可能是故事結局了,自己從沒有故事中醒來了,還在故事中沒有離開。
書本也好,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都是在說故事。人都是喜歡看故事的,而且自我代入感特別強。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會把自己當作書本的故事的人物。為人物經歷的事情而悲傷難過,開心叫好。還記得自己看《活著》這本書的時候,我把自己當成了裡面的家珍,當富貴賭錢的時候,自己很難過,恨丈夫不爭氣。當兒子死的時候,那種感覺撕心裂肺,淚流滿面。
總的來說,書、電影、電視劇都是一種傳播的文化的方式,但是認真看的人,總會被裡面的故事所影響,故事結束了就結束了。但是我們人就被書、電影、電視劇擋在了故事外面,是一種突然抽離的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空虛、失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