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凡達拍攝總投入資金共多少
關於電影《阿凡達》的拍攝費用,半官方的消息說是2.37億美元
宣傳和發行費用大概是1.5億
但小道消息說,卡梅隆15年前就開始籌備這部影片,僅製作就已經花了福克斯公司4億美元
盡管福克斯公司始終拒絕明確回答金錢問題,但《阿凡達》的耗資,幾乎可以肯定,近5億美元
❷ 阿凡達電影拍攝花了多少錢
半官方的消息說是2.37億美元,宣傳和發行費用大概是1.5億;但也有小道消息說,導演卡梅隆15年前就開始籌備這部影片,僅製作就已經花了FOX近4億美元。 可能出於宣傳保密,福克斯公司始終拒絕明確回答金錢問題,但《阿凡達》的耗資,幾乎可以肯定,近5億美元。
❸ 《阿凡達》成本2.3億,特效1.5億,為什麼特效這么貴
其實很多影迷對於電影特效貴的理解,很多都是局限於電影畫面本身,甚至可能在一部分粉絲看來,這些特效貴就是單純的後期電腦製作貴而已,但實際上,對於電影特效貴的內容,遠遠不止有電腦後期製作這一點而已!
簡單來說,粗略羅列一下一個完成的電影特效製作就包含了:人工成本、時間成本(或技術成本)、軟體成本、硬體成本、其它投入等方面!這裡面每一個成本,對於一個完成的電影特效製作都是不可獲取的部分,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依照每個成本消耗,來細細聊一下。
4、為節省渲染時間,「渲染農場」操作了解一下;
就像咱們前面說的那樣,一部電影的特效,很多我們在電影院看的時候一眨眼就過去了,但實際上就這一眨眼的時間里的特效製作,所花費的經費就是天文數字,而這些特效鏡頭的製作背後,就是龐大的渲染伺服器的功勞結合,也就是我們說的「渲染農場」。
很多大型的特效製作公司都會在進行特效製作的時候,同時利用幾百上千台渲染伺服器進行工作,以此來節省製作周期,但在這背後,每一台渲染伺服器等硬體也是一個大花銷,幾百上千萬在這里基本上算是比較常見的配置開銷標准了。所以,一秒幾十,上百萬上下的特效經費,真心不是開玩笑的說法~
❹ 重映首日,阿凡達這部耗資13億的大片就擊敗了李煥英,對此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你好,李煥英已經播放了很長時間了,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❺ 阿凡達耗資多少
雖然有人說是
5億,但實際上是
3
億多美元吶~史上最貴的電影噢~實在震撼!但實際上
他們公司
給了
製作人員
6億多美元吶!~導演還是
蠻省的!
拍了
14年
,但是
中間
停拍了
2年……可是我
不知道原因……他們為了
宣傳
花了
一點多億……
❻ 阿凡達全球總票房是多少投資多少錢拍的.
總票房27億美金,投資2億3千萬美金。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北美上映。截止2010年9月4日,該片以全球累計27億5400萬美元的票房,一舉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紀錄(不計算通貨膨脹)。此外該片還獲得第6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❼ 拍阿凡達的資金
幾個月前,二十世紀福克斯得意洋洋地宣布:他們投資發行的《阿凡達》的製作成本控製得很好,只花掉了2.37億美元,低於《加勒比海盜3》的3億和《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2.5億,在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中才排在第四位。福克斯的舉動很好理解,最貴電影不但不像最賣座電影那樣風光體面,反而經常是不祥之兆,老是跟賠錢貨這樣的詞成雙入對,像2007年的那部《冒牌天神2》,花掉了1.75億,自動加冕為史上最貴喜劇,可是全球票房只得1.73億,令環球公司高層痛不欲生。
可是,沒過多長時間,福克斯大概對《阿凡達》的盈利能力信心高漲,又主動爆料,說《阿凡達》製作加營銷成本,總共要花掉5億美元。那麼,詹姆斯-卡梅隆到底燒掉了多少美元,《阿凡達》究竟是不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呢?卡梅隆在好萊塢一向有大手大腳的壞名聲,他的前一部作品《泰坦尼克號》就是電影史上第一部製作成本達到2億美元的電影,那可是在二十世紀的1997年。而且,我們都知道,該片的預算其實是1億美元,結果超支了1億美元。卡梅隆那次甚至在剪輯室放了一個刀片,旁邊一張紙條上寫著:僅供片子砸鍋後自用。
3億美元啊,用的還都是廉價演員
據福克斯的競爭對手估計,《阿凡達》的製作成本至少是3億美元,與《加勒比海盜3》持平,並列為影史最貴影片。考慮到《阿凡達》中沒有拿高薪的明星,而《加勒比海盜3》有三位高薪主演,掙2000萬美元的約翰尼-德普,掙1700萬的奧蘭多-布羅姆和500萬的凱拉-奈特莉,那麼《阿凡達》絕對是貴得令人窒息了。
至於2.37億美元這個數字,倒也不是福克斯存心扯謊。卡梅隆拍《阿凡達》,已經不像拍《泰坦尼克號》時那樣執拗得孤注一擲,為了一個鏡頭花百萬美元重新定製整套豪華餐具,為了達到完美效果而超時超期工作,把劇組幾百號人逼得各個幾乎要精神崩潰。用《連線》雜志的話說,就是「55歲的卡梅隆已經不需要在墨西哥海灘造半條遠洋郵輪了」。但請注意,製作周期長達四年的《阿凡達》的原定上映時間是2009年5月22日,2.37億應該是按期完工時的成本,但卡梅隆提出需要增加半年的後期製作時間,這樣多出的6000多萬就應該是用在了這上面。
接下來的問題是,使用大量電腦特效,一半以上畫面都有CG鏡頭的《金剛》和《2012》也分別只幹掉了2.07億美元和2億美元,憑什麼卡梅隆就要搞特殊化,多花1億啊。
簡單來說,《金剛》里只有金剛這么一個由計算機生成結合真人表演的燒錢大王,而《阿凡達》里到處都是這種傢伙,人類只不過是些配角。《2012》的故事畢竟發生在地球,很多場面都可以實景拍攝,而《阿凡達》是憑空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潘多拉星球。無所不能的上帝創造世界都需要六天的時間,半人半神的卡梅隆創造潘多拉星球及其上面的瑰麗生命,當然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財力。
他們說:真要開始弄這個,我們就完蛋了
科幻電影的成本往往與獨創性成正比。事實上,早在1977年,卡梅隆就有了《阿凡達》的最初創意。1993年,他成了電腦特效公司數字疆域的共同創始人。他當時最想拍的是《阿凡達》,而不是《泰坦尼克號》。
他來到數字疆域跟他的夥伴講述《阿凡達》的創意和概念,說他的主角是些10英尺(約3米)高的藍皮膚外星人,他們腰細,四肢異常強健。卡梅隆希望這些人完全用計算機生成,但看上去要跟真人一樣自然生動。結果,對方告訴他,這不可能做到。因為要花掉難以計數的時間和錢,再者,當時的計算機硬體也不足以支持這樣的特效。其中一個視覺藝術家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真要開始弄這個,我們就完蛋了。因為我們做不到,根本沒有這么先進的技術。」
卡梅隆於是開始單干,當初為了完成《泰坦尼克號》,他放棄了導演酬金,當影片為福克斯帶來滾滾財源後,他們沒有忘掉他,為他開出了共計7500萬美元的分成,這樣,他就有自己開發新技術的資金了。
2000年夏天,卡梅隆有了一個新點子,他將把《阿凡達》拍成一部3D電影。他邀請與他合作過《深淵》和《泰坦尼克號》的攝影師文森特-皮斯來到他在太平洋的遊艇上,名義上是進行深海攝影,探測那些二戰中的沉落海底的戰艦。其實卡梅隆是想和他一起開發高清3D攝影機,3D電影不是新玩意,但老式的3D電影技術很不靠譜,常常會讓觀眾頭痛不止。
在兩人提出最初構想後,他們說服索尼開發了一種攜帶型的高清3D攝影機,傳統的這類攝影機足有450英磅重(200公斤左右),而新式的3D攝影機只有50英磅(22公斤左右)。更關鍵的是,得有人使用這套攝影和放映系統,卡梅隆說服了年輕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在拍攝《特工神童3》時使用這套技術,結果大獲成功,該片全球票房超過2億美元。
2002年,《阿凡達》獲得生機,因為紐西蘭胖子和他的野心勃勃的維塔工作室創造出一個喜歡喃喃自語的禿頭怪物——咕嚕姆,採用動作捕捉技術,完全用計算機生成。後來,維塔工作室和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一道成為卡梅隆的合作夥伴。
接下來,卡梅隆又全世界到處跑,勸說放映商安裝3D銀幕,他的說辭是:電影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在2005年前,全美國也只有80多面3D銀幕。對卡梅隆來說,他還需要更多3D銀幕,因為同樣題材的影片,3D電影肯定比普通版本的耗資更大。
有人正在模仿上帝,創造萬物
到2005年,卡梅隆的3D電影拍攝技術已日臻完善,他開發出一種跟人的視覺同步的立體復制攝影技術,以及動作捕捉技術的升級版——表演捕捉系統,這套系統的要點是,在人的頭部和全身安裝上百個極為微小的攝影機,這些攝影機會捕捉人臉部的表情和身體動作,將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轉化率高達95%,而特效人員在這些表演的基礎上製作潘多拉星球的土著納美人。
在這套系統的幫助下,真人表演和計算機生成角色之間的界限就消失了,但毫無疑問,《阿凡達》作為嘗鮮者,要耗費巨資開發大量的軟體和硬體。至於實景拍攝,在洛杉磯拍攝31天,再加上在紐西蘭的一個月,也就用了兩個月多一點。然而後期製作工作量異常巨大,幾乎每一個鏡頭都需要經過計算機進行特效處理,而整個後期製作成果要用掉兩年以上的時間,是一般超級特效電影的兩倍以上,這就不難理解光是追加投資就有6000多萬美元之巨了。
卡梅隆還請來南加州大學的符號學家保羅-弗拉莫,為他創造出一套潘多拉星球土著——納美人使用的語言納美語,弗拉莫是2005年8月開始工作的,在與卡梅隆進行了大量討論後——卡梅隆是那種事必躬親,而且啥都懂的導演,他自創了納美人的基本語法結構,發明了很多專屬於納美人的名詞,以及語音語調的變化。
弗拉莫用了13個月的時間編寫出一部叫「如何說納美語」的小冊子,然後教會演員們使用這門新語言,這就意味著,雖然演員們實際拍攝只用兩個月時間,但劇組要用掉更多的時間學習納美語和進行排練。弗拉莫的工作還不止於此,他還要跟卡梅隆一道,為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動物、植物以及地名命名,而且每一種都要有英文名、拉丁名和納美語三種名字。最後,再來幾位作家把這些編寫成一本350頁厚的潘多拉網路全書。
2005年的春天,卡梅隆認為拍攝《阿凡達》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找到福克斯的高層,要求他們為自己出資拍攝這部影片。為了讓他們放心拍出1.95億美元,他找到一種穩妥的辦法,那就是建議福克斯先出幾百萬美元給他拍一部30秒長的《阿凡達》實驗短片,用來展示他使用的各種新技術完全可用。在維塔工作室和工業光魔的幫助下,《阿凡達》實驗短片打動了福克斯的高層,他們於是痛快地為卡梅隆開出支票。一部實驗短片即花掉500萬美元,這是只有卡梅隆才能使出的大手筆。
❽ 《阿凡達》有多燒錢《阿凡達2》成本超過2.5億美元,到底有多高科技
《阿凡達》成本超過了2.5億美元,非常的費錢。在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劇的片場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的裝備,給人一種科幻的感覺,有動物做捕捉,還有一些裸野3D的高科技,水下場面特別的清新,工作人員在拍攝的時候,要在水中泡12個小時,而且裡面有各種非常各種武器,飛船。
❾ 《阿凡達》是一耗資多少錢的大片
關於電影《阿凡達》的拍攝費用,半官方的消息說是2.37億美元,僅次於《加勒比海盜3》(3.3億美元)、《蜘蛛俠3》(2.58億美元)和《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5億美元),宣傳和發行費用大概是1.5億;但小道消息說,卡梅隆15年前就開始籌備這部影片,僅製作就已經花了福克斯公司4億美元。 盡管福克斯公司始終拒絕明確回答金錢問題,但《阿凡達》的耗資,幾乎可以肯定,近5億美元。這片子,真貴。 讓我們來看看這部史以來造價最為昂貴的鑽石大片:原創的、毫無群眾基礎的故事,一個一線明星都沒有,由於只在3D影院放映,還沒有DVD市場。盡管福克斯公司放出話來,對盈利很有信心,但讓我們邪惡地想像一下,一旦《阿凡達》票房失利,或許福克斯公司會面臨倒閉,而可憐的卡梅隆大神則只能靠瘋狂拍廣告還債來度過餘生…… 他們沒那麼傻。實際上,整部影片在投資方面的風險小得驚人。福克斯公司的母公司新聞集團,採取了大量依靠外部資金的投資策略,影片的大部分資金來自很多網路小投資公司,《阿凡達》製片人喬恩·蘭道說:「我們把拍電影變成了一個生意,接收所以想參與其中的人」。另外,盡管影片的技術開發花掉了1.4億美元,但影片拍攝完畢後,這些技術專利還可以轉手賣錢,收回一部分成本;考慮到《阿凡達》如今鋪天蓋地的浩大聲勢,1.5億的發行費用其實並不多——比預想的低很多,主要是因為經濟危機讓廣告商們讓了步,而網路營銷和對MySpace的利用,也節約了不少資金;又有可口可樂與福克斯合作製作了《阿凡達》版可樂廣告,可謂雙贏;而考慮到影片不可限量的前景,影院和技術公司都對它大開方便之門,「阿凡達日」的15分鍾預告片計劃,就是在各大影院連鎖公司和IMAX的血本極力支持下,才得以完成的。 《阿凡達》在聖誕檔影院稱王已經毫無懸念,但影片前途依然未卜,要知道,倘若在美國國內撈不到2.5億以上的票房,福克斯公司和卡梅………………
❿ 阿凡達投資多少錢
成本3.5個億加上1.5億宣傳和發行費用一共近5億美元是全球耗資最貴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