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電影攝影技術的小問題
「電影攝影技術技巧理論」
三、名詞解釋:光比、消色、影調、底子光、空鏡頭、修飾光、停機再拍、紀錄片電影、膠片寬容度、新現實主義
四、問答題:
1、什麼是膠片的感光度,什麼是實用感光度?
2、照度與亮度的區別?如何准確測量照度與亮度?
3、ARRI FLEX435攝影機的特點和用途?
4、廣角鏡頭的特點?在電影攝影中的用途?
5、攝影機運動的推拉和變焦推拉的區別?
6、傳統膠片製作工藝中,從拍攝完成到洗印第一個校正拷貝中間需要那些工藝流程?
五、論述題
1、光線在故事片創作中的作用。
2、商業片電影和藝術片電影的關系及在電影業中的地位。
3、結合近幾年奧斯卡金像獎重要獎項獲得者(或作品)論述當前好萊塢電影的新局勢。
今年攝影系專業考試兩科為「電影攝影技術技巧理論」「電影攝影創作理論」。我列的為前者試題,後者是根據希區柯克的一篇「短篇」小說寫導演闡述、攝影闡述、美術闡述、分鏡頭劇本、膠片材料及照明器材配置,畫人物攝影機平面調度圖、分鏡頭劇本草圖。
2009電影攝影技術與技巧
1 看15個電影片段 寫出片名 (30分)
2 填空 (10分)
具體記不大清了
3名詞解釋
景深
(忘記了3個)
實用感光度
4簡答題
1 照度與亮度的區別 如何正確測量照度和亮度
2 光比與反差的區別
3鎢絲燈與鏑燈 區別 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4在膠片上如何獲得純正的黑
5 忘記了一個
5論述題
1 如果用膠片拍攝一部故事片,開拍前應做的攝影工廠實驗
2 論述「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電影美學的發展」
電影攝影創作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
1 以這句話 寫一個1500字以上的文學劇本
2 寫出攝影闡述
3拍攝10分鍾的短片 20萬的投資,要求用35mm膠片, 同期錄音,印出工作拷貝
寫出預算
4選取你寫的劇本的一場,畫出分鏡頭
5列出這一場要用的燈光照明器材,並寫出使用方法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2010研究生入學考試部分標准答案
政治統考:第一大題,關於梅蘭芳大師表演出錯並力挽狂瀾化腐朽為神奇的答案:
問:問什麼梅蘭芳也會犯錯
答:因為梅蘭芳大師沒有信春哥。
問:為什麼梅蘭芳能化腐朽為神奇把錯誤變成經典
答:雖然梅大師當時沒有信春哥,但是春哥任然眷顧著他,我相信這個事情之後,大師一定死心塌地地更春哥混了。
問: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將錯誤改正成對的
答:不用改,信春哥不犯錯。
英語一統考:
小作文題,為國際會議招募志願者
答:we want those who belief in brother CHUN only.
大作文題,看圖作文文化火鍋:圖為一火鍋,內有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名人
答:brother CHUN is not in the pot for he is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電影攝影技術技巧理論:
選擇題:
柯達膠卷型號
葉子板和攝影幀數
呂克貝松的電影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電影
道格瑪95宣言
連線題:
arri
佳能
道格瑪95
名詞解釋:
實用感光度
色溫
簡答題:
照度和亮度的區別,如何准確測量照度和亮度
答:都是春哥的光輝,想要測量只有問春哥。
arriflex xxx 攝影機的特點和使用有哪些那啥
論述題:
照明在故事片中的作用
答:為了渲染春哥的光芒
電影攝影創作理論:
看圖寫劇本,圖為一黑白照片,四人走在小鎮街道上,前方霧氣藹藹,右邊的人拿著鐵鍬,右二背著一個類菱形長條白色棺材狀物體,上有一十字架,坐邊還有倆人
答:信春哥吧……原地滿血滿buff復活。
劇本闡述,要體現導演思想和攝影意圖
畫出你寫的劇本中一個場景的分鏡表,5-8個鏡頭之間
列出該劇本拍攝要用到的燈具,為什麼要這些燈具
答:有春哥的光輝,不用打燈了
列出該劇本拍攝使用的膠片型號和攝影機型號,為什麼
北京電影學院2010電影攝影考題小有感
-
電攝技術技巧一門考察得很是基礎
開頭就來了幾個數學題以及最新膠片產品,涉及葉子板開角T光圈曝光點之間的計算柯達2代,都是些很基礎的題。
電影導演作品電影流派考的是呂克貝松和新現實主義。原本以為會考科恩兄弟和好萊塢方面的,新現實主義考過名詞解釋,但是作為學院派的鍾愛考一下也很正常。
金雞獎評委成分……呃…
Dogma 95宣言一個選擇一個匹配題
金馬獎攝影獎
校色溫濾鏡
nd灰鏡換算……
15個選擇中規中矩,估計大家都沒問題。
接著類型匹配,其實就是連線,左面一堆單詞右面中文解釋類型,比如DOLBY對錄音方式 Dreamweaver對電腦軟體 感覺考察的是現代攝影師的基本素質
名詞解釋: 色溫 (居然考色溫!) 實用感光度(寶貝題) 逐格攝影 底子光(電攝布光基礎)
問答:1長焦距鏡頭 2照度與亮度差別及如何正確測量(又考到了…曝光控制…屠老師的青色小本教材ms可以解決大部分這方面考題,8塊一本,圖書館樓下有售) 3ARRIflex435的攝影機特點及用途(就是電影學院正用的那種,可見本校學生考電攝的優勢……)
4沒有照明燈 並且 低照度下再現更多細部層次的手段(讓我想起了 純正的黑 。這題又高了一個水平,在《光影大師》中可以找到數千字的本題答案)
5攝影闡述的作用 不知道大家平時拍片寫不寫攝影闡述,寫了的話很好,很折磨人,沒寫的話回去寫寫吧。
輪答題……抱歉,是論答題,也不是論述題:
數字高清攝像機拍片,膠片拷貝,問要做的拍前工廠試驗。
很嚴肅的講,這個題很棒很與時俱進,真正關注電攝的人看到這題會莞爾一笑……
光線在故事片創作中的作用
不是喜歡做電影而只是喜歡看電影的人,就算給你書讓你抄…
電攝創作理論
這個……讓我看到了新時代電影攝影師應具備的素質。
一張ms新現實主義的黑白全景人物照片,一女孩三男孩背對大家走向空曠街道的遠處*&(……&*……*%& 然後老師說大家在相片上也寫上名字,然後我寫上了,然後發覺這照片極像本人以前拍過的那張~~!
1500字以上文學劇本 ,照片可作為開頭結尾中間插入其中。
導演製作構思,包含總體構思和攝影構思 (大家看清了,是導演構思 ,還是 製作 構思,還包括攝影 構思 ,抱歉有些羅嗦…)
以上兩題各50大分!!!
選一場畫鏡頭草圖6到8幅,不準用符號示意的東西表現。
還好,發的紙很貼心,格子還加了立體陰影,很具有美感。如果平時拍片子不寫攝影闡述,那麼還不畫分鏡草圖的話,如何說你是一名攝影師呢?
本場用的照明器材 攝影器材及使用理由。
這題本校本科學生答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外面的只有紙上談兵了,找幾本外國人的照明、電影機看看,多留意相關器材的信息……說起來還是外面的考生吃虧,但既然要考,就不要計較這個,看看北電攝影系本科出了多少銀才就知道他們的水平了…
Ⅱ 你是怎樣理解影視中表現人物與肖像畫的不同怎樣用光線彌補演員外形上的缺乏
答案:1、它接近風俗畫,更接近戲劇小說,更具體、真實、生活化。它是可視可聽的生動形象。肖像一詞概括不了影視中對人物的表現概念。影視中肖像與繪畫中肖像不同,它不像肖像畫那樣單一表現一個或幾個人物,立於生活中的人物,不是通過人物靜止的姿態,面部表情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性格,而是通過人與人的關系、事件、矛盾、沖突來展示的以及人物的對話、活動、喜怒哀樂的行為動作來表現。
影視中人物近景、特寫容易表現人物精神狀態,但人物塑造必須是通過影片來完成影視作品,是通過一系列蒙太奇鏡頭,才能完整的塑造出一群人物形象,影視中的人物肖像,無論在內涵和外表延伸上都遠遠超出了繪畫肖像的概念,繪畫中的肖像畫是以直接表現人物的性格為主的,要求「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2、(1)臉型較胖的----拍攝角度要高些,主光要高,副光與主光同側,光比要大些。
(2)臉型較瘦的----拍攝角度要低些,主光要低,副光與主光兩側,光比要小些。
(3)臉型半邊大半邊小----這種臉型,眼、鼻、嘴都是歪斜的,不適合正面角度拍攝,主光的處理在臉小的一邊。
(4)鼻子不正----主光從歪的那一邊照明,構圖上人物的頭部向歪的一側傾斜些,面部轉向的一邊進行掩蓋。
(5)鼻樑低----不適合拍側面角度,主光要低些,光比拉大些,利用鼻子倒影的寬度增加鼻子的高度。
(6)嘴唇大----臉側一點,不宜大笑,稍微讓嘴張小。
(7)嘴唇小----臉正些,讓嘴張大點,增加嘴動作幅度。
(8)眼窩深的人----主光低,光比小。使眼窩陰影變淺。
(9)顴骨高的人----光比不適合過高,光比不宜過大。
Ⅲ 光比一般控制的多少
拍攝室內人像照片,光比如何控制?
光比和你要的氣氛有關,所謂光比,是指主光和輔助光之間的亮度比例,我在工作中習慣用兩者差幾檔的講法,而不是用1:8、1:4等等的方式。比如1:8就是相差3檔,1:4就是相差2檔,但是後者的方式更直觀。
如果你要一個高調的氣氛,背景全是白色的,那麼一般光比不要超過1檔,如果要一個高反差的氣氛,光比可以到達3檔半,這時候的臉的暗部只是能夠隱隱約約的看出層次。柯達公司的膠卷說明書中說光比不要超過2檔(1:4)的意思是,這樣能夠把各種深淺的物體的明暗部的色彩和層次全部還原出來(其實暗部也有一定的損失),與氣氛無關,真正拍攝的時候並不經常使用1:4的光比。
不同的膠片拍攝同樣光比的景物,得出的反差卻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不同的膠片的曲線斜率不完全相同,你需要作對比試驗。如果柯達公司新出了某一種電影膠片,我們都會把它與自己熟悉的老膠片進行一個詳細的對比測試,這樣就完全掌握了它的一切,使用起來也不會有任何疑問。
在無遮擋(開闊而無樹、房屋燈擋住暗部光線)的藍天陽光下,亮部與暗部的光比是固定的2又2/3檔,你應該知道它是一種什麼感覺。如果被攝人物旁邊有一個在陰影下的房子,那麼被攝體的暗部光就有所減暗,這時候光比肯定大於2又2/3檔,如果你想拍出正常陽光下的感覺就需要給暗部補光。如果那個房子是白色的又在陽光照射下,則被攝人物臉上的光比肯定小於2又2/3檔,如果你覺得暗部太亮了也可以擋擋光。
其實如果拍多了,眼睛的感覺還是比較準的,一般情況下一看就大概能夠知道光比是多少,是需要補點光還是擋一擋光。攝影這個東西太傳真了,感覺好拍出來就好,感覺不好拍出來就不好。不過最重要的是你的腦子中要對膠片的感光范圍有一種感覺,一個景物一看就能夠知道「光比太大了,那個拐角的地方肯定拍不出來」等等。
至於三隻燈,如果是拍攝標准商業上的人照片,一個逆光肯定是佔用了一個,一個主光一個輔光正好三個。應該說,三隻燈都不應該直接打上來,都應該加上一些柔光的東西,柔光的紙有幾十種,特性都不一樣(有小樣本),都可以試一試、感覺感覺(用眼睛就可以了),不過一卷1.2米寬8米長的紙就是1000元,單張的還不賣。最後要說的是:對光線的感覺是最重要的,光線是不可能預先設計好的,某一種光線絕對不可能適合所有的人(因此關於布光我也只能講到這里)。
Ⅳ 攝影中形容光的特質的名詞 比如,光比、光位
最重要的幾個方面是:
(1)光度或照度:光線照射的強度。
(2)光比:主光與輔助光強度的比值。
(3)光位:光源位置與照射對象位置的關系。
(4)光色:光線的顏色。
Ⅳ 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
以電影《末代皇帝》為例,它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敘事結構,採用了一種倒敘式的、層層嵌套式的時空結構,設計了兩條並行發展的敘事時空線索。
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一是影片的時空結構,二是人物主觀回憶的時空。用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方式,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以一系列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作為溥儀的生活環境,表現了他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環境下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狀況。在對溥儀內心的矛盾和孤獨、對人情的渴求、對外部世界的嚮往以及接受改造時的痛苦思想斗爭的表現上,將光影關系與溥儀的心理處境相融合,根據人物心理選擇合適的色調和背景,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
在影視製作中時空結構的光線設計上基本用自然光,光比大,色調以冷色調為主,場景以日景為主,影調反差大,帶有自然主義用光傾向;插入時空的光線設計用光比較戲劇化,光比小,色調以暖色調為主,光線跳躍,影調比較黯淡,帶有表現化用光的傾向。影片用光線的結構、組織、運動和變化,不僅展現出不同時空的不同氣氛和寓意,同時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在人物的生命歷程中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光線來表現,其中高調光與低調光的交錯使用在影片中有明顯的體現。
影視製作中一直保持一種半陰影的基調。而光,則體現出一種自由精神。光,對於總被烏黑在陰影里的小皇帝溥儀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要,而且意味著自由、解放。隨著小皇帝的成長,對社會的不斷認識,他不斷超越外界對他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光線處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
光影運用是影視製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如果你想從事影視製作行業,那麼這一技能的使用一定要學習。
Ⅵ 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分析
電影《末代皇帝》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敘事結構,採用了一種倒敘式的、層層嵌套式的時空結構,設計了兩條並行發展的敘事時空線索。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一是影片的時空結構,二是溥儀主觀回憶的時空。採用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方式,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以一系列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作為溥儀的生活環境,表現了他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環境下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狀況。
在影視製作中時空結構的光線設計上基本用自然光,光比大,色調以冷色調為主,場景以日景為主,影調反差大,帶有自然主義用光傾向;插入時空的光線設計用光比較戲劇化,光比小,色調以暖色調為主,光線跳躍,影調比較黯淡,帶有表現化用光的傾向。影片用光線的結構、組織、運動和變化,不僅展現出不同時空的不同氣氛和寓意,同時表現了溥儀的心理變化過程。
溥儀的主觀回憶中,在溥儀的生命歷程中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光線來表現,其中高調光與低調光的交錯使用在影片中有明顯的體現。影視製作中一直保持一種半陰影的基調。而光,則體現出一種自由精神。光,對於總被烏黑在陰影里的小皇帝溥儀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要,而且意味著自由、解放。隨著小皇帝的成長,對社會的不斷認識,他不斷超越外界對他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光線處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
以上就是青藤小編關於光影色彩的魅力的相關分享,光影運用,不僅能夠為影片增色,同時也能敘述故事和表達情感,是影視製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Ⅶ 電影攝影中使用測光表的正確方法怎麼測人臉光比
在燈光足夠的前提下:1、決定一個合適的光孔(由敘事的要求、前後景的關系),以及濾鏡。
2、決定一個合適的光比。差一檔1:2、差二檔1:4、差三檔1:8~(由影片風格、敘事內容決定)
3、打底子光、遮擋雜光。照度表測量環境照度水平。按要求增減。
4、所有燈全開,擋住輔光,照度表測量人物位置主光照度。按要求適量增減主光量。
5、更加嚴格的擋住主光、以及逆光,測量輔光照度。按要求適量增減輔光。(乳白球伸縮都可,但同一場景狀態要統一)
6、可以用亮度表測量和調整背景中的裝飾小光源。
7、增加和調整勾邊光、眼神光、小玄光等等人物裝飾小光源。
8、復查光孔、檢查機器狀態。開拍。
詳細步驟:http://www.hu.com/question/26876832
Ⅷ 燈光照明:電影和電視照明的區別
電影的發展已有90餘年歷史了,而電視只有50多年,當今電視逐漸地成長起來並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需要電視工作者在借鑒其他藝術長處的同時,認真地總結一下自己這門藝術的某些特點以及同其他藝術的不同與區別,這樣有助於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屬於電視藝術范疇的電視照明藝術亦應如此。電視照明是電影照明的一個「分支」,雖然電視照明許多表現方法從電影借鑒而來,甚至有些表現方法相同或相近,但多年的實踐與發展卻已形成了自己的許多與電影照明不同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促其發展並成為一門藝術。我們有必要就電視照明與電影照明的區別進行一個基本的、簡單的對比與分析。
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
攝像機與磁帶,攝影機與膠片,形成了影視藝術使用材料上的不同。那麼,材料的不同,對寬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也就不一樣。如電視最大亮度比只能達到30:1,這就把電視照明的光比控制限定在2:1或不超過3:1,從而獲得最佳畫面效果和正常的被攝物體暗亮部層次,電影的膠片寬容度則明顯地大於攝像機和磁帶,電影圖像亮度比可達100:1,電影照明的光比控制可達7:1.,由於電視和電影高度比、光比要求的不同,在照明中量光、測光、布光也就有根本上的不同了。
多機連續拍攝和單機分別拍攝在布光要求上的不同
電視演播室大型文藝性節目和晚會等實況轉播或實況錄像、電視劇中的「室內劇」照明,其照明方式和方法與電影是截然不同的。如多台攝像機在不同角度上同時拍攝,其電視照明的布光設計是為不同鏡頭的連續攝制面安排的,照明是對任何角度都能適應的。也可以說照明設計應考慮到攝像機在任意一個角度上拍攝被攝體時,都能基本適用。以上特點方法,難免會給照明的質量帶來某種不利的影響,電視照明的布光設計不可能一一照顧到攝像機的每一個角度,原因是照明的位置是由前一個鏡頭的攝像機位置決定的。所以對於電視來說,你不得不為所有的鏡頭提供照明,這就是說,不可避免地必須要有妥協。
多種體裁照明與單一體裁照明的不同
電視照明包括電視劇照明、演播室照明、電視專題片照明、電視新聞片照明等,與較單一的電影照明有很大的區別。電視照明始終同電視台的某些時效、紀實等風格聯系在一起,尤其是新聞片和新聞專題片照明。電視藝術類片子對照明方式的要求與電影的差別也很大。這樣,在電視照明的燈光配備上與電影照明有很大區別,如實況多機位拍攝,就需用大量的燈光,燈具要求靈活性強,發光強度高,體積小。可以說電視照明對燈具有多種要求,應適用於電視范疇內的各種體裁照明。同時對電視照明人員也有較高要求。
實景照明與棚內照明的不同
每年各電視台和電視劇製作系統製作播出的幾千部電視劇中,利用實景進行拍攝與照明的片子所佔比例相當大,而電影更多的是棚內拍攝與照明,因此影視在電影與電視劇製作中的製作周期、經濟能力的差異和特點是顯而易見的了。實景照明投資少,光效自然而真實,製作周期短。另外,觀眾對電視節目製作真實性的要求很高,這同電視這門藝術所擁有的觀眾,觀看時的場地環境,主題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程度等特徵有密切關系。電影的攝影棚照明環境與條件明顯優於電視的實景照明,如棚內場景的高度,美工制景時為照明而留下的「燈位」,色溫與色彩的統一等方而,對於電視實景照明來說,有些方而是「望塵莫及」的。
素養和適應性的要求不同
電視照明人員應該是多面手,在電視台專職從事某一體裁照明的人並不多,大部分是「可塑」型的。對於他們來講,要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照明,更多情況下是人去創造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去適應人。在實際照明工作中,不但要熟練掌握電視藝術片照明,還應熟練掌握專題片照明和新聞片照明。大場面應具有調度眾多燈具的能力,新聞片、專題片小場面要做到一燈多用,在保證紀實性與時效性的同時,盡量保證照明效果。
Ⅸ 名詞解釋:光比、消色、影調、底子光、空鏡頭、修飾光、停機再拍、紀錄片電影、膠片寬容度、新現實主義
光比是攝影的重要參數之一,指被攝物體受光面亮度與陰影面亮度的比值。被攝物體在自然光及人工布光條件下,受光面亮度較高,陰影面雖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較少),但由於散射光(或輔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常用「受光面亮度/陰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光比還指對象相鄰部分亮度之比,被攝體主要部位明亮與陰暗之間的反差。光比大,反差則大,光比小,反差則小。光比的大小,決定著畫面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調和色調構成。拍攝人像時,巧用光比,可有效的表達被攝體的「剛」與「柔」的特性。例如拍女性、兒童常用小光比,拍男性、老人常用大光比。直射光比較容易形成大光比,散射光比較容易形成小光比
空鏡頭 (scenery shot)
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空鏡頭有寫景與寫物之分,前者通稱風景鏡頭,往往用全景或遠景表現;後者又稱「細節描寫」,一般採用近景或特寫。空鏡頭的運用,已不只是單純描寫景物,而成為影片創作者將抒情手法與敘事手法相結合,加強影片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手段
Ⅹ 人電影攝影中的光比計算方法
1、光比可以用測光表來測試計算,(一般搞專業攝影的人才買測光表來用)
2、光比其實就是反差,要了解光比在攝影中的應用,首先你要知道
、曝光准確和
的成像差別。一幅照片要想獲得色彩飽和鮮亮的畫面效果,就要准確曝光,但拍照時畫面中景物有明有暗,所以一般優先對主體測光使主體達到最佳影像效果,畫面中其他景物的成像效果就要看和主體的光比也就是反差來預測,以此來調整
或補光來達到想要得畫面效果。
3、
是數碼相機的一種
,因為數碼相機機械測光並不一定就是准確的,所以一般相機的
是在相機測出的(或是你手動設置的)
結果上分別-1檔、不加不減、+1檔,連拍三張
不同的相片,這樣總會有一張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