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電影院周二半價
05年的時候,受網路和盜版的影響,電影市場一度低迷,廣州部分影院率先試行半價制度,企圖通過優惠活動來刺激市場。
然而這項政策,並非強制性政策。凡是該協會會員,各地影院均有選擇支持權,以及改變優惠權。並且,周二半價日的政策內容主要是針對票價五折售賣,沒有規定必須是哪一天。
② 萬達影院,電影票星期五為什麼半價,18元一張電影票
到萬達用平安信用卡是最便宜的,上個星期剛看過阿凡達才30元一張,不過一般首映的電影有的要貼點錢。
③ 電影票價格不是固定的為何不同地區價格也會不一樣
不可否認,很多小城市特別是小縣城,基本上只有一家電影院,最多兩家電影院,處於名副其實的壟斷格局,消費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這決定了電影院在票價上享有絕對的定價權。對觀眾而言,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花錢買票,要麼只能不進影院看電影。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城市、小縣城的人口規模有限,特別是願意購買電影票、進入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特別小,每場觀眾數量少——甚至在周末,觀眾也不時可以享受到「包場待遇」。像生活在小縣城的筆者,一年下來,很少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10個人的情況,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20個人的情況,觀眾數量基本上只是個位數。這決定了電影院要維持經營,要生存下去,在觀眾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提高票價的辦法,別無選擇。
換句話說,人氣不足,票價來湊,小城市、小縣城的電影院沒有辦法走所謂的「薄利多銷」的營銷模式,只能走「暴利少銷」的辦法。而在春節期間,青年人普遍返鄉過年,直接增加了願意買票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這就讓電影院產生了靠短短的春節幾天「狠宰」心理,選擇「坐地起價」,達到靠春節幾天的暴利攤平平時的虧損或者低利潤的目的。
當然,電影院經營者、電影投資商必須認識到,電影票價、電影票銷量、電影院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需要平衡。如果電影票價定得過高,人們買不起,或者令觀眾產生這是電影院「搶錢」的心理,將會導致電影票銷量大幅下滑,可能並不能給電影院帶來利潤,也不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反之,給電影票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則有可能帶來銷量上升,增加電影院上座率,反過來能夠給電影院帶來利潤。
④ 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漸升溫,有些電影院座位分區加價,你如何看待此現象
其實我覺得這種行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是在一些大片上映的黃金場次裡面,或者說是在電影的首映見面會,那麼這種方法確實是可以試一下的,畢竟在這種大場合下好位置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是在日常的上映當中,我覺得這種行為就沒有必要了,因為現在很多影院是有很多影廳的,平時的上座率不算特別的高,我覺得這種行為確實是有一些多此一舉了。就算是某些影院的上座率比較高,那我覺得這種行為也是不提倡的,因為這種行為其實是有一些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了。
實際上電影院這么做無非就是想要多掙錢,想要增加自己的利潤空間,畢竟現在的租金上漲,而且影院的競爭也是越來越厲害,這種方式其實也是一個增值手段。但其實我想說的是,影院這么做其實只會讓更多的人反感,這樣一來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⑤ 電影票票價規則
這得看具體地區了。
有時候影院會搞什麼暑期電影特價之類的,這時候會把從前的拷貝再拿出來放,就會便宜一些。像我在的山東淄博。之前長江七號我看得是25塊錢,現在只要5塊錢。
漲價的還沒遇到過。如果出現一些意外,院線應該會用價格杠桿來調節吧,這是猜的。。。
⑥ 為什麼周二的電影票打折
中國電影影院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2005年03月28日的瀘州會議上,就「中國電影打折日」進行了正式討論,並正式敲定每周二為中國電影打折日。到會的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市場處處長毛羽表示,對這樣的做法表示大力支持。據了解,這項新決定最快將於2005年4月底實行。
為什麼定打折日?
據了解,按照中國1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年觀眾看電影的人次為0.3人,而美國觀眾看電影的觀眾人次是中國的10倍。上海環球院線副總經理金達表示,電影票價高造成了兩種觀眾流失,一是消費不起的觀眾,一是雖消費得起但因票價高不願去看。華星國際影城董事總經理陸遙表示,高票價已使本是大眾文化的電影不再大眾。但是如果全國統一降價,每個影城的設施、觀眾人群都不一樣,降多少合適,並不是一刀切就能解決的,因此「實行電影票價打折日」是較為中庸的解決辦法。
為什麼定為每周二?
昨日與會的北京、大連、上海等地代表表示,他們所在城市的影城,已經有多年在每周二推出電影打折的習慣,觀眾明顯比平常多。東方世紀電影廣場總經理曹志澄表示:「最開始我們想把中國電影打折日定在一個月的某一天,但是一部影片的首輪日期一般是15天,這樣無論選擇哪個日子,總會有一些影片享受不了打折的優惠。這就使打折的目的無法達到。」曹經理表示,定周二為打折日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周四和周五上映的影片,周末是高峰期,如果下周二再打折,可以形成該片上映的另一個高峰期;此外,如果打折使觀眾人次增加,則說明首輪電影票價高了,有利於了解市場動態。
⑦ 為什麼美團網的電影票價格一直變,上午還是14.9下午就變成28了,坑啊
這就是商業界的貓膩
⑧ 為什麼有時候美團上買電影票半價,有時候全價呢
有活動的呀,沒活動比如周末什麼的肯定是全價啊,半價是應為上座率低,商家促銷的
⑨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⑩ 為什麼在網上定電影票一個電影院只有一個價,不是不同電影有不
因為電影院每個時間段的票價是會不一樣的。
我這邊所有的電影院,周末擋、晚上八點檔的票價就比其他時間的要貴。
採納一下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