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對主創團隊,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票房
Ⅱ 峰爆電影票房預估
峰爆電影票房預估在2.2億到4億之間。
截至2021年9月21日中午12點,2021年中秋檔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3.6億元。當前檔期票房排名第一的是由朱一龍、黃志忠、陳數、焦俊艷等領銜主演國產災難片《峰爆》,累計票房為2.24億,已連續3日獲得票房日冠,成績遠超其他新片。
電影《峰爆》講述了一座修建十年的隧道即將竣工之際,受全球地質變動影響,地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呼嘯而至,隧道與整個縣城危在旦夕,老洪(黃志忠 飾)、小洪(朱一龍 飾)父子倆於絕境處挺身而出,與 16 萬人渡過這場生死危機。
今年年初,峰爆劇組深入亞洲最長溶洞實地取景。最艱深險峻處,需數百人齊心協力運輸器材設備,方可進行拍攝。美術團隊也前往湖北恩施,湖南古丈及貴州荔波里多個隧道實景考察,用80天1:1搭建還原出了一座真實施工隧道:「從地基鋪設,地面硬化,製作拼接大小龍骨網,再到近千平米封面及岩體翻模,都按照真實中國隧道的標准嚴格進行」。
朱一龍為保證真實效果,堅持親自完成徒手攀爬90度岩壁的高難度戲份,「近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掛在懸崖上淋雨拍攝,全靠意志力來克服身體的極度寒冷」。零下十幾度的氣溫下,黃志忠數次潛入水下拍攝,坦言《峰爆》是其從業以來「對體能和意志力要求最高的作品」,但是「無比值得」。
陳數、焦俊艷每日同樣跋山涉水數公里行至拍攝現場,「灰頭土臉」,巾幗不讓須眉……演員們紛紛以敬業的行動,詮釋著最真誠、認真的創作態度,傳遞著不畏艱險、頑強奮斗的動人精神。
Ⅲ 電影票房分析及預測
從20世紀初的西洋鏡戲法到今天占據全球電影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資本的加入讓好萊塢在過去百年的發展中變得越來越理智--比起商業片流水線締造者,它更像一個數學家--它精於計算每一項決定對利潤的貢獻:《蝙蝠俠》續集是否要接受男演員片酬的獅子大開口以獲得百分之幾的忠實粉絲買票入場;是否要在動作片的第37分鍾增加感情戲以爭取女性觀眾;是否要為這部爛透了的原著聘請收費高昂的劇本醫生;一個小金人編劇的名頭到底值多少錢……這就是在電影開機之前最為重要的環節:票房預測。
華爾街不僅給好萊塢帶來了密集的資金支持,也帶來了理性的金融工程技術,後者好像一把衡量藝術的尺子。一位浸淫於電影行業的金融人士一語中的:"在這個行業里充斥著曖昧不清、晦暗不明,有真正的藝術家、也有忽悠的吹水者,但到底怎麼判斷是否能合作,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全憑經驗"。
如何預測
早在80年代,美國票房收入預測的先驅BarryLitman對美國80年代近700部電影進行分析推出票房收入預測模型。該系統對之後美國電影投資界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電影票房預測系統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已經成為國際電影產業投融資的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預測系統
電影票房量化分析及預測系統(Box Revenue Prediction)是在考察導演、主要演員、製片、發行及市場營銷、電影生命周期、電影類型、發行地區等影響電影票房的諸多因素基礎上,基於資產定價模型,綜合採用金融工程和回歸統計分析方法研發出的預測系統。它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成為電影產業投融資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中國第一套BRP系統
2012年1月,中影集團聯合艾億新融資本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基於電影票房預測的估值與定價分析系統--BRP系統。通過對過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統計分析,該BRP系統發現了6條有趣的現象:
·低成本的影片一般會比大片更賣座
·無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潤率更高
·類型的藝術特徵跟利潤之間不存在直接關聯,但評論的多寡(無論好評或者劣評)跟利潤之間有密切關系
·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賺錢
·大片的續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賺錢
·明星在為影片帶來更高票房的同時,也往往拉低了利潤率,因為大部分收入進了明星的口袋
Ⅳ 電影行業怎樣預測影片的票房
這個真沒誰有多准,大家都一個檔次的,你這次預測靠譜點,沒准下一次就失手。
像今年的《侏羅紀世界》和《速度與激情7》,年前沒誰會預測到能達到15億美金的票房,碾壓婦聯2爭奪年度票房冠軍,再比如撲街的《明日世界》,很多預測人臉都被打腫了。
很多時候都是根據上映第一周的票房來推測後續能達到什麼水準比較靠譜。這個時候一般後續票房下跌水準也能把握得相對准確點。但遇上《阿凡達》這種BUG片(次周票房幾乎零跌幅),也是要命的。
Ⅳ 如何專業地預估票房
這個項目我還真的做過,大概是在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開始爆發的時候。試來試去,最靠譜的演算法仍然是多元線性回歸,預測目標是官方公布的某部電影的最終票房值,當時的R2達到70%多。如果將進口電影排除,R2能夠提高到80%以上。主要是進口電影非常容易出現黑天鵝,比如一個《阿凡達》就足以將模型刷爆。多元線性回歸看起來很low是不是,但後來看到一篇Google關於預測電影票房的論文,也是說最好的票房預測模型仍然是多元線性回歸。不過後來這個模型的價值就不大了,因為後來中國電影市場以超越想像的速度蓬勃發展,不斷出現票房黑天鵝,而且還有各種嚴肅的刷票房行為,所以對於模型來說,實在是臣妾做不到。題主所說的在電影拍攝前就預測票房也超越了模型的能力,當初的設計是在電影首映前一個月開始預測,定期修正預測值。多元線性回歸使用的各因素總結如下。用戶的期待度。通過手機網路指數以及微博等媒體的提及次數來表示,搜索或者提及次數越多,證明用戶越期待,越容易轉化為票房。核心元素的影響力。核心元素包括導演、主演以及是否有前序劇情,比如:007系列或者馮小剛都是對票房的保證,而另一方面,有些演員又是票房毒葯。主要是收集豆瓣上這些核心因素與電影評分和歷史票房的關系,最後可以歸結成對新影片票房的影響因子。競爭態勢。主要通過同期上映的影片數量來評價,同期上映的影片越多,證明競爭越激烈,越難取得較高的票房。進一步的規劃,是將同期上映影片的預測票房加入進來作為權重,以衡量競爭對手的實力,更准確地評價競爭態勢。簡單說,和《阿凡達》同期上映,比和《無極》同期上映,要悲壯很多。基本面。主要是就是當期電影市場的總體情況,可以使用該電影上映前T12M(Trailing 12 months)的總票房作為基本面。
Ⅵ 如何專業地預估票房
每家電影院對每部正在上映的電影入座情況向廣電之類的機構匯報,數據匯總之後計算出每部電影的票房以及收入。
麻煩採納,謝謝!
Ⅶ 電影票房是如何計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7)如何預估電影票房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2)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3)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Ⅷ 請問怎麼預測電影票房看首日/首周票房,還有哪些數據能看,從而預測票房
主要是看首日,首周,還有口碑。。這幾個方面。。基本上能差不多的。。。。。。
Ⅸ 電影票房預測系統的電影票房如何預測
早在80年代,美國票房收入預測的先驅BarryLitman對美國80年代近700部電影進行分析推出票房收入預測模型。該系統對之後美國電影投資界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電影票房預測系統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已經成為國際電影產業投融資的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Ⅹ 2022春節檔的七部電影,你預測各個電影的票房是多少
今年的春節檔馬上就要開始了,目前有八部電影定檔在大年初一,分別是《長津湖之水門橋》、《奇跡-笨小孩》、《四海》、《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狙擊手》、《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熊出沒-重返地球》、《小虎墩大英雄》等。
為什麼這么說呢?
首先,《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長津湖》的續作,算是原本人馬打造的,故事情節也是連續的。而《長津湖》在國慶檔取得了57億的票房成績,豆瓣也有7.4分,可見是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現在,《長津湖》的熱度還未過去,《長津湖之水門橋》肯定差不了。
當然,春節檔是存在巨大變數的,隨著電影播出,營銷、口碑都會對最終票房產生影響。2021年,《你好李煥英》的預售也不是太理想,但最後它的成績卻相當亮眼。
所以,最終的結果還是要等檔期結束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