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綠皮書》好看嗎
很好看!
這部電影確實既有生活現實,也有人生哲理。或者說是在演繹生活現實的同時告訴大家人生哲理。而這些哲理是否都很難懂,讓我們這些平民難以參透尼?其實也不是那麼難,因為主人翁都是很直白地把道理說出來(而且還在他設定的情節中)。
這個故事由兩個主人翁的合作開始,而這個故事也是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可能因為有真人真事改編的,所以更貼近現實,更能表達出那種哲理。就好像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都是真人真事改編的。
在最後一場演出的時候,由於對方堅持不讓音樂家在餐廳就餐,音樂家毅然離去了。而後來白人草根要趕回去和家人過平安夜的時候太累了,黑人音樂家卻當了一回司機,把白人草根送回家。後來黑人音樂家去白人草根做客的時候,卻受到了很好的待遇,因為白人草根一家很感激黑人音樂家對白人草根的教導。
別人對你好,你感恩是很正常的,別人沒有欺負你,為何歧視別人。眾生皆平等,讓歧視更少一些,互相感恩,生活更美好。最後致各位直男,發給女生的微信可以參考一下黑人音樂家的措辭。
⑵ 綠皮書電影簡介
托尼就職的夜總會關門裝修,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了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當他到達豪華公寓後,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在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之中,但托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給托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了他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是只限白人。
人物評價
該片有責任去提醒觀眾,關於美國這個國家的種族關系問題。影片真正想傳達的信息,則是如何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維果·莫特森將口音模仿得非常像紐約那種拉長調子的說話方式,並且有種很好的時機感。
在這兩個像正反兩極的角色漸漸開始尊重彼此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笑料摻雜其中。《綠皮書》成功刻畫了有色人種所面對的那些困境,這不僅會發生在南部腹地,也會出現在像紐約市這種地方。維果·莫特森的撇嘴微笑似乎很適合這個角色。這讓人無法不去喜歡這個角色。
⑶ 美國賀歲音樂喜劇《綠皮書》,真的只有笑料嗎
最近上映的一部美國音樂喜劇電影《綠皮書》,一部種族歧視的電影,相比於其他種族題材,該片在敘事層面的確是高明許多,拿下今年的奧斯卡也並不意外。雖然反映的是種族和階層這種嚴肅的話題,但全片笑料不斷,溫情感人,一部很不錯的美國賀歲片。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整部影片辛酸與歡樂並存,黑人鋼琴家南部巡演一路。男主男配演技炸裂,情節起承轉合令人感慨。看完終於有一次例外,覺得——幸虧不是活在60年代。紐約義大利裔和牙買加裔黑人真是神搭配,配色漂亮、表演精湛、真人真事,警示世人。輕松、歡快的表象下是尖刻的種族矛盾。真實事件的人物關系,讓劇本天生就很工整,套路用的也很乾凈,音樂承擔了矛盾的釋放點,很中庸的局面控制,又是一部討評委歡心的作品。
⑷ 電影綠皮書怎麼樣
《綠皮書》是關於美國60年代為背景的生動社會風情寫照。影片雖然談論的是過去的事,但點題的內容:「改變人們觀念需要的不僅是才華更是勇氣」,在當下任何地方都依然實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每個變革,每個制度上、觀念上的改變都是很多人不斷挑戰世俗,用實際行動去感化,去說服,慢慢才發生的。本片雖然是兩個人的一場公路之旅,但到了影片結尾,我們就會看到兩個男主角都在彼此的相處中被對方改變,是一部很溫馨又有人情味兒的作品。
影片是真人真事改編,且與很多種族相關電影不同的是,這次黑人成為了老闆,白人作為下屬,調換位置後,讓兩個角色的互動更加有趣。Viggo Mortensen出演的義大利裔白人Tony Lip ,是生活在紐約的工薪階層,是個文化程度低的粗人。為了賺錢,他成為了當時美國最知名的鋼琴藝術家Don Shirley(Mahershala Ali出演)的司機。而後者雖然是黑人,但作為藝術家,對品味和禮儀有著很高的追求,行為舉止都與受過高等教育的上層社會人士一樣,卻在美國南方不能被白人所接受。他既無法不被同族裔人接納,也無法融入白人上流社會,成為了穿著晚禮服卻只能住爛旅館,連白人餐廳都不能用的人。這樣的人物在那個時代下非常罕見,也因此很有典型意義。
這兩位一路在美國南部的遭遇讓人深深感嘆當年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兩人之間因階級、文化、教育程度的差異,也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互動。在車里吃肯德基那段真的非常有典型性。
司機也從一開始對黑人存在偏見,慢慢被這位藝術家的才華與風度所折服。藝術家原本也看不上司機各種言行舉止,但最終也被對方的真誠和善良感動,開始向對方敞開心扉。從某種程度上,這很像傳統愛情故事裡,不同階層的男女,在相處後居然互相吸引十分類似。兩個彼此看不起的人,慢慢學會接納對方,這個過程溫馨且令人感動。
最難得的是,影片十分全面地展示了美國不同族裔、不同階級人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成了生動又寫實的社會風情畫,展示出人們的地位與所受到的尊重不應該只按照膚色來分,也不應該因受教育程度或貧富來被區別對待,每個族群里都有好人、壞人。
與此同時,這位黑人鋼琴家這趟南下之旅並非偶然,也不是被強迫,而是他主動要求的,因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去說服別人,提高黑人的地位,就算這樣可能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其實如今,很多人都在為了改變保守派的觀點而努力著,像《黑豹》、《摘金奇緣》都為提高少數族裔電影人在好萊塢地位做出了貢獻,不斷涌現的女性為主題的電影,也是在為提高女性地位而努力,還有今年頒獎季眾多與同性戀有關的影片,這些影片背後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注意到一直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和他們的才華,讓人們知道他們也應該有機會獲得平等的關注與尊重。
⑸ 第 91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在劇情上有哪些亮點
托尼說,我很清楚我是誰。我是一輩子都住在布朗克斯區的人,和我母親父親兄弟,現在還有我老婆孩子。就這樣,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才是那個急吼吼的人。每天要去賺飯錢。你,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頂部,周遊世界為富人演出音樂會,我住在街上,你坐在寶座上。所以,是的,我的世界比你的黑得多。
唐下車站在雨里說,是的,我住在城堡里。托尼,一個人。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彈鋼琴,因為這使他們感到有教養,但我一離開那個舞台,我不過又是一個黑鬼,這才是他們的文化所在。我獨自忍受這種煎熬,因為我不被自己的人所接受,因為我和他們不一樣。所以如果我不夠黑,如果我不夠白,如果我不夠男人,那就告訴我,托尼,我是誰。
⑹ 如何評價《綠皮書》這部影片
如何評價《綠皮書》這部影片?
《綠皮書》是一部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
志同道合的人很容易成為朋友,而截然不同的人要結下不朽的友誼,非要靠一個難得的機緣,讓他們發現彼此身上的閃光點,互相付出和支持。 這部影片的溫暖,就在於它給我們展示了這種極其珍貴的友誼。人這種社會動物,其實無時無刻不需要他人的肯定和贊許,才能感覺自己存在的意義。 能有一盞溫暖的燈照亮和陪伴人生坎坷不平的路,也就足夠了。
⑺ 電影《綠皮書》裡面有段吃炸雞的片段,大概是電影演到多長時間時候的啊
50:52發現肯德基
51:17開始啃
⑻ 綠皮書講的是什麼
綠皮書講的是一個義大利裔美國人開車送一個黑人鋼琴家巡迴演出的故事。
《綠皮書》的主題關乎"種族"與"階級"。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里,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
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 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注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1962年的美國,義大利裔美國籍白人保鏢托尼,陰錯陽差成為了當時全美首屈一指的非裔美國籍黑人鋼琴家雪萊博士的司機兼保鏢。
兩位來自不同世界的男人,一路向南踏上了鋼琴巡迴演奏會的旅程。原本不可能相交的兩段平行人生卻要共度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這趟旅程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
有豆瓣網友評論稱:"兩位角色的社會階級和教育程度的差異,讓電影笑料百出,膚色的對比卻又十分的諷刺,讓電影充滿種族平權的抗爭和淚點。"
⑼ 電影綠皮書百度雲
你好,我是大魚兒愛做夢,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⑽ 如何評價電影《綠皮書》
今天剛看完綠皮書這部電影 ,在該略過的地方略過,在該詳細的地方詳細,並且在劇情和感情以及對種族歧視的思考都是由淺入深的,如果僅僅是由淺入深的話,那這部電影就會差點意思。在電影末尾,很靈氣的又從深入淺了,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點,這部電影不只是在講種族歧視,它巧妙地用一些不起眼的鏡頭和台詞來講其他問題,很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