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漫威中即將出現中國英雄,你怎麼看
《綜藝》記者Justin Kroll發布推特稱,漫威正在為首部華人英雄電影《上氣》挑選男主角,要求必須是年齡20-29歲的中國人或華裔。此事引發了強烈反響,漫威粉絲們紛紛為第一個華人超級英雄的誕生奔走相告。
誕生於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筆下的反派人物·傅滿洲,是西方黃禍論中將華人妖魔化的典型形象,在許多作品中都有登場。而在漫威宇宙中,身為傅滿洲之子的上氣自然也撇不清干係。
所以為了更好地搶占市場,提前把新角色「上氣」設定為了傅滿洲之子,力圖戰勝自己邪惡的父親。
你期待這部電影嗎?
2. 張藝謀的《英雄》在中國電影史上地位怎麼樣
毋庸置疑,《英雄》是張藝謀最具爭議的電影作品。最有意思的是,《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官方信息來看,美國《紐約時報》曾用整整兩個版面報道這部電影,稱「《英雄》這部電影經典得就像中國的《紅樓夢》,也是我們美國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而在2005年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的「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電影」里,《英雄》更是排名第一,成就了華語電影首次問榜登頂的神話。
3. 為什麼英雄這部電影當年會這么出名 我看著覺得挺普通的。
理由有以下幾大點:
一 《英雄》開創了中國電影新的紀元。
二 《英雄》所展現的中令人窒息的創造力和精良考究的製作水準使其成為中國新時代電影的典範和標桿。
三 《英雄》力挽狂瀾,拯救了日漸衰微的中國電影市場。
四 《英雄》旗幟鮮明的高舉民族文化大旗,對抗好萊塢電影文化的侵襲,並一舉在美國本土打贏了這場戰爭。
《英雄》對中國電影所作的貢獻,其實到了2009年,已經完全體現了,中國電影市場全年60個億的產值,而且仍在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長率大幅增加,這在02年的時候,想都不敢想的。
《英雄》的出現,推動了中國電影從作坊化生產發展到工業時代,推動了電影營銷的建立。
在《英雄》之前,我們對電影的認識只在電影本身,《英雄》以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每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宣傳海報、首映式,甚至主題音樂等等,都是影片的有機組成。孤立的觀影活動,已經衍生成為一個過程了,最後走進電影院觀看,不過是最後一個環節。這本身已經拓展了影片帶給大眾的娛樂空間。
當然,對影片的評價,最重要的還是在影片本身,《英雄》絕對是一部獨具匠心的電影,無論是張藝謀的想像力,還是它製作的精細程度,都決定了這部電影會成為永恆的經典,可以載入電影史冊。
4.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大家看完之後覺得這部劇怎麼樣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是我心中的的英雄,我覺得拍得很不錯。
雖然國內觀眾褒貶不一,但是西方稱《英雄》是一部神劇,有人用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英雄》描述一個虛構的武俠故事時,讓人們大吃一驚,嘆為觀止。無論是從題材還是製作,《英雄》打破了張藝謀以往的常規,帶給人們耳目清新的感覺,真的很有看點。
5. 為什麼中國沒有拍超級英雄類型的電影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
漫威那種開著外掛超能力飛來飛去一個人拯救地球全人類輸出所謂「愛(意識形態)」的,自己絕色佳人名利雙收,我們是拍成童話和神話給小孩看的,很多去掉愛情,比如超級葫蘆娃,沉香,豬豬俠之類。你把帥哥美女的皮囊和特效CG去了,劇情差不多一樣。
看不到的是,多少無辜的百姓,為自己的祖國和民族而戰,卻被一位敵國的高科技改造戰士,打得流離失所,並且還被強迫接受,敵人的正義。從此之後,自己的同胞,只能任由對方的國民吸血,並且在國際上還擁有了新名字,難民或是戰俘。而且,當他們中的有志之士站出來,准備研發新科技來改變這一現狀時,卻又被對方指責為恐怖分子,從而家園和夢想再次破滅。
看看以上這些場景,是不是有些耳熟?沒錯,這即是電影中演的,也是燈塔國正在發生的。人民並不是不需要英雄。但,人民需要的英雄是,能將人民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的英雄。需要的是,一位卓有遠見的領袖,一個融入人民、源自人民的團體,一群為人民著想的先驅。而不是,那些凌駕於法律、人民、道德之上,游戲人間的超級英雄,或者說是封建迷信的仙神、上帝。
6. 為什麼中國不能拍攝超級英雄類的電影,你怎麼看
我可以拍攝超級英雄類的電影,但是技術不行,和國外有對比。
此外,在中國,表演技巧和角色的作用仍然存在。老戲骨和鮮肉是一批不可忽視的好生力軍。但導演真的是個大問題。幻想世界和科幻世界還有一些不同,這就特別需要導演的技巧。國家常說的文化自信,群眾是絕對站不住腳的。
再說,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化不值得炫耀嗎?不要被電影市場的現狀所否定,我們也在摸索前進。新的力量,影視設備,優秀的劇本都是我們需要的。
我們缺乏的是文化自信。實質上,我們覺得我們做不到。我們有什麼期望?所以我認為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電影絕對可以站在世界電影的森林裡。
有拍攝的可能,但歐洲方面的電影已經幾乎觸及了人們的心,如果現在中國攝影會被拿來比較,如果比國外多會說抄襲,如果比不上國外會說拍得那麼差。
7.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第一,「武俠」的概念是主觀的。沒有一個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過在一個「武俠」的世界裡的,也有沒有一個字典或一本教科書來給出「武俠」這一含義的標准解釋。所以,人們對於武俠的理解都是基於文學、美術、影視等人為創造的、間接建構的信息,那麼,這個「武俠」的概念和觀點就是絕對主觀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武俠」,一千個「江湖」。張藝謀拍的是一個自己臆想里的「武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評,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俠」不是張藝謀成長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裡的精神。張藝謀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導演,他的成長環境、審美品位、藝術理念,都是很傳統的,中國式的大紅大綠,透露著人多、地大、黃土高坡的壯美和豪情。所以,類似於《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傳統文化的、鄉土環境的、內陸氣息的、現實主義的電影題材才是張藝謀根子里的東西。他深有體會,包含情懷,所以這類題材的電影他拿捏得當,立意深刻,飽受好評。較徐克這樣的導演而言,《英雄》想表達的武俠世界絕對不是張藝謀的主場,也不是他的專長,所以電影拍得不進油鹽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張藝謀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認的,張藝謀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龍》的影響,他也想拍一個叫西方人大開眼界的視覺奇觀,並進軍好萊塢,最好能拿個奧斯卡。新千年後的張藝謀,已經憑借《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包括《我的父親母親》在國內獲得了無數的聲譽,已經是國內一線大導演,於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國外市場,也是情理之中。這種國內大導演想在國際市場獲得認可的心態在後來的馮小剛身上體現的更明顯。作為一個賣座但不得獎的導演,馮小剛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進軍國外、企圖得獎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龍》、《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貫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譚盾的電影音樂(這三部電影音樂完成了譚盾自己的「武俠三部曲」)。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應該明確,張藝謀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給外國人看的。他選擇了一條自己不擅長走的題材道路,目的是證明自己的視覺藝術控制力,至於結果怎麼樣,我們細細來看。
就中國電影進程來看,《英雄》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後,中國電影拉開了商業大片的時代帷幕。砸投資,拼明星,狂宣傳,這開始成為一種商業操作的模式。
8. 怎麼看待《三國殺幻》這類英雄奇幻題材類電影
《三國殺·幻》將於2018年11月9日播出,這不僅是一部英雄類的電影,而且充滿了奇幻色彩。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種題材的作品的。
可能是因為我是小女生吧,內心有那種對英雄的崇拜,所以會喜歡這種英雄類的電影。不過我想男生也會喜歡這種類型的作品吧!至於奇幻,感覺奇幻的題材里會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隨時會使劇情大反轉,所以我也比較喜歡奇幻類的電影。分著喜歡,那將這兩種題材合起來我自然是更喜歡了。
不過大多數的英雄電影都是主角光環太強大了,有時候強大的有點假,讓人接受不了。還有奇幻類的電影電視劇,雖然奇幻要的就是玄幻,可能單演這種奇幻的不覺得奇怪,但是如果與英雄類題材合並起來,如果太過浮誇的話,真的有點接受不了。如果奇幻的效果做得好還行,如果做的不好,會給整個作品大大減分。
每種題材都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而且一部作品的好壞是並不能單方面評價,要整體來看。所以,我個人還是喜歡的這種題材的作品的。我也相信這種題材的作品會吸引不少的觀看。希望能多出幾部優秀的這類題材的作品。
9. 如何評價電影《中華英雄》
《中華英雄》延續了香港新類型電影《風雲》的風格特色。同樣改編自漫畫,同樣是原班人馬的大製作,同樣是不惜血本玩特技,同樣講究群體的明星效應。可媲美好萊塢的特技製作使影片的動作武打場面更加燦爛,它既不同於成龍電影的硬功去,也迥異於徐克翻新武俠電影。上天入地更加隨心所欲,出手之快 ,動作之瀟灑達致極端。從而符合漫畫浸潤下成長的,現代青年求新奇術快捷求 極致的心理。《中華英雄》中最後鄭伊健飾演的男主角與吳鎮宇飾演的對手大戰美國自由女神像的場面,甚為壯觀激烈,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中華英雄》相對於《風雲》是有進步的,比如特技,《風雲》令我們眼花繚 亂,許多時候「畫公仔畫出腸」, 感覺是為特技而特技。到了《中華英雄》已趨於質朴,特技的運用真正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力避奢華,返樸歸真,值得稱道。《中華英雄》對於人物的刻劃更為細膩,更加註重情感的渲染,這是優於《風 雲》的最特別之處。
10.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2002年張藝謀的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上映,超出預期的演出陣容,濃墨重彩的影像風格,創造神話的票房奇跡,引來的卻是國內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口誅筆伐。
有人說它太神叨、太玄幻、太矯情,煞有介事的講了三層故事、談了大音希聲,最後不過是給獨裁者始皇帝開罪的贊歌,是江郎才盡的張藝謀偷師王家衛、袁和平不成的拙作。
17年後回頭再看,當年的《英雄》彰顯了張藝謀蓬勃的野心,是他想像力與美學造詣的絕唱,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國產經典,是國產商業大片的里程碑。
為自己轉型、也為別人趟路的張藝謀,是名副其實的國內影視產業化第一人,《英雄》也稱得上藝術化與商業化結合下,新中國武俠類型片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