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理解電影和文學的關系

如何理解電影和文學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2-06-15 22:58:03

❶ 電影與文學的關系

電影與文學作為藝術之樹上的兩朵奇葩,應該各行其道,並相生相成。電影與文學具有各自獨特的美學形態與魅力,但是作為藝術形式,它們的終極目的都是在與人們的情感產生共鳴之後,凈化人的心靈。電影和文學在追求自身的完善與發展的同時,應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電影需要文學。首先,電影離不開劇本,而由文字寫成的劇本免不了要從文學那兒借鑒小說的敘事性、詩歌的抒情性和散文的靈動性。其次,面對當下中國電影敘事紊亂、形象蒼白、情感貧乏的現狀,呼喚電影的「文學性」也未為不可,況且中國電影尚未完全脫離文學。文學也需要電影,特別是在視覺藝術佔主流的今天,改編電影使文學原著在大眾中形成廣泛的影響。文學不僅能夠通過電影進入受眾的視野,文學的內容和創作技巧也會受到電影的影響。文學可以從優秀電影中尋找切合大眾心理和情感的創作題材,也可以將電影的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拍攝手法運用到文學寫作中,給讀者以全新的感受。
學不是電影惟一的源泉,電影也絕不是文學的終結者。電影與文學作為品格各異的兩種藝術形式,會一直並存下去,共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凈化人們的心靈。

❷ 文學與電影的相同之處

電影與文學的關系
文學是一切影視作品創作的基礎,文學作品深刻的內涵與豐富的表現形式,為電影鏡頭語言的表達提供了參照。中外電影史上,根據文學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幾乎也成了電影的精品之作。文學與電影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既有趨同性,也有差異性。電影來源於文學,文學造就電影。文學與電影有密切的聯系,文學表達的是文字的、靜態的美;而電影是感官結合的體驗,動態的美。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在汲取諸種藝術養料豐富自身綜合特質方面,獲得與文學的密切融合關系。文學各種樣式對電影的滲透,電影對文學的敘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豐富藝術手段的借鑒,使電影藝術在增強自身的表現能力,形成新的綜合藝術特質方面,發揮作用。
(一)電影與文學的聯姻,文學是電影的根基,是優秀電影的創作源泉。電影 已經成為了繼文學、音樂、美術、舞蹈、建築、雕塑之後的第七藝術。在電 影的發展歷程當中,文學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大量的影視作品都由文學作品改編成的。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電影導演最初接觸到的文學劇本是由編劇用文學語言創作的。
一方面電影是空間藝術而文學是時間藝術,一方面文學的隱喻需要修飾語可是電影記錄的精確性和具體性取消了形容詞,再一方面,電影語言是通過感知直覺到達觀眾,而文學則是一種概括性的語氣來傳達。
(二)電影是文學的延續。電影以科技為基礎,從戲劇脫胎。集成音樂美術,符合現代人直觀、輕松的審美需求,誕生至今早已獲得人們的寵愛。
(三)電影語言可以通過多媒體傳達信息而文學語言只能通過文字表達。電影通過多種媒體傳播信息,電影語言是一種和文學語言完全不同的語言。電影語言可以藉助蒙太奇鏡頭組接來充分的調動時間空間,而不會破壞它的真實性。與文學語言相比,電影語言更具直觀性。 在文學作品中能夠感染讀者的語句,如果放在銀幕上就可能會很難表現。但是文學語言不具備電影語言的直觀和感性。
(四)與影視的直觀相比,文學原作具有的獨特的內蘊和魅力。雖然電影可以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傳達信息,但卻無法表達文學原作那種獨特的內蘊和魅力。
(五)電影踩著文學的肩膀。作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藝術樣式年輕的電影與古老的文學之間一直存在著親密的姻緣關系,這種關系在電影發展的最初階段以及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更多表現為電影對於文學的借鑒,這種借鑒通常呈現為這樣兩個層面:一方面,文學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達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說的敘事手法、結構樣式、表現技巧,詩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借鑒的營養:另一方面,世界電影史上的許多作品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這些文學作品中既包括了經典作品,也包括了當代的暢銷作品,而被改編的主體則更多是敘事性的小說和戲劇
(六)電影轟動之後再來帶動文學產業的發展。電影踩著文學的肩膀,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樣式後,也帶動了文學產業的發展。
總之,一門藝術的出現和發展不是孤立的,不可能擺脫其它藝術的滲透和支撐。總之,無論是文學原作,還是銀幕藝術均各有千秋,而二者巧妙結合,則堪稱是「視聽藝術」與「語言藝術」的巧妙結合,由此構成文學、影視的雙贏。

❸ 影視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系如何

你的先知道什麼是影視文學,傳統文學,在從定義屬性形成過程看她們都關系。
所謂影視文學是指通過廣播電視聲畫媒介,以聽覺和視覺傳達設計為著眼點,運用文學創作的一般規律結構情節、塑造形象、營造氛圍、抒發感情,給受眾以文學審美情趣的文學類型。
影視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系如何?
從本質屬性來看,影視文學首先是文學,它是文學的一種樣式,因而它同其他文學樣式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和共同規律;同時,由於影視文學藉助於影視傳播媒介,因而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影視媒介特點。影視文學可以說是古老的傳統文學與新興影視相結合的產物。
影視文學形成過程怎麼樣?
文學是一種古老的社會現象,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學的樣式和類型迭經變遷,由簡趨繁,但其表現手法基本是單一的,即 運用文字的手段,以文學語言為媒介塑造形象,這種表現手法主要作用於欣賞者的視覺器官,是一種平面的接收與解讀的形式。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電子技術的發 明。電影在從無聲轉向有聲之後,便脫離了它以活動的影像組合來反映現實的幼稚階段,取而代之的是以蒙太奇的敘述方式進行創作的理性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 一種與傳統文學樣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文學樣式--電影文學便應時而生。
電影文學融合了文學與電影兩種不同類型的藝術門類彼此的優長之勢,既有「讀」的優長,又有「看」的優長,既可作用於欣賞者的視覺,又可作用於欣 賞者的聽覺。這是以往任何傳統文學樣式所不具備的。幾乎與此同時,廣播也藉助於無線電波的傳送和機械錄制的手段,運用聲音來敘事,訴諸人們的聽覺。廣播的 這種表現方式的一個直接結果是產生了一種新型的作用於欣賞者聽覺的「戲劇」--「廣播劇」。廣播劇的出現,標志著傳統文學與廣播結合從而產生了新型的廣播 文學。電影文學和廣播文學的產生為電視文學的產生准備了基礎。電視文學吸取了電影文學形象直觀、直接訴諸欣賞者聯想的表達方法,形成為具有獨特性質的新型 文學樣式。

❹ 簡述影視與文學的關系

寫下這樣幾個字時,心底先自不可思議,彷彿自己是個高高在上的判官,給別人胡亂定了個罪。其實,我想說的,只不過是自己的話罷了。這兩年,影視吸引了眾多的眼球,觀眾作為享受者,自然希望有好的、精彩的東西呈現。而作家也因為影視的利潤豐厚,也想去分一杯羹。公平點講,也沒什麼不對,畢竟大家都要活嘛。老說作家的良知之類,都是扯淡,不過是過去自命道德與正義的知識分子自戀情結的陰魂不散。誰知道作家背後都在幹些什麼呢?我們要計較的不應是作家的私生活,而應關注他所表達的文本。

講這些,好像離「影視對文學的影響」這個主題很遠了,其實不然。時下太多的報道,說,影視怎麼操縱著文學,搞得跟世界末日來臨似的,其實,兩者不過是一個合謀化的過程。影視需要好的劇本,同樣文學寫作也受影視的一些理念的影響發生著變化。隨著電視電影的普及,一個強有力的事實就是,原先擁有大批讀者的文學漸漸地失去了普天之下惟我獨尊的風光,純文學性的書難賣了,更多的人更愛看碟片,看電視劇。不僅如此,文學自身的獨立品性也有松動、滑坡的跡象,還有淪為影像附庸的嫌疑。作家跟隨潮流,大多寫劇本去了,再也不好好地搞什麼純文學創作了。好像作家一寫劇本,就類同於一人得道,雞呀狗呀什麼的,都可以跟著飛到天上去。可是,作家寫劇本真的就是不務正業么?

這里應該區分清楚兩個概念,也就是說影視與文學文本作為對生活的兩種觀照方式,還是有各自不同的特質的。客觀點講,文學創作和電影藝術創作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因了對時代生活的孜孜探求,對人的心靈歷程進行深刻剖析的共同願望,使得在藝術情感意味的表達、在對人的精神境界進行升華的層面上卻是殊途同歸。影視的直觀化和形象化很容易攫住觀眾的眼睛,而文字因為需要閱讀、需要再審視,在這個快速物質化的時代,指望人人都有閑心來讀書可以說是非分之想。而影視無疑很適合這個讀圖時代。影視通過影像的媒介來呈現世界,它直接訴諸人的感官;而文字必須藉助於想像,它要求時間、生活和閱讀的經驗。影像,相較文字而言,就更具優勢,它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帶給人充分的愉悅感,且不用費腦費力,這也可以說是影視風行開來的根本。但是,這種愉悅感往往又容易導致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影像的欺騙性。影像究其本質是一種工業化的產物,它所呈現的同樣是虛構的生活,而非真實。

說了半天,我好像有些言不及義,其實要說的也不過是,只要是真的、好的、美的,讓人快樂的東西,我都是願意為之掏腰包的。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那些投資影視的,或者是埋頭寫作的人,都會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為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奉獻出一台精彩大戲。畢竟,像假冒偽劣的產品之類,只是在一切都不太健全的時候才有空子可鑽。當所有的煩囂都沉澱下來,再來心平氣和地去看、去品,那麼無論是影視,還是文學創作,都會獲得寧靜的豐收的。而這也正是我們的希望,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的一點追求。

❺ 影視與文學的聯系

影視與文學同屬藝術領域,但它們各不相同的媒介決定了它們各不相同的具體特性。既然同屬於藝術,那它們就有了共同點:它們都是通過感性而具體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審美意識形態。既然它們傳達的媒介不同,它們的差異也很明顯。通過聲光影像反映生活的影視藝術優勢明顯:其一,立體化、多維性的傳達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模擬功能;其二,它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沖擊力給受眾帶來強烈的震撼;其三,其蒙太奇的敘事手段經濟而高效,千言萬語可以凝聚為若干鏡頭的快速閃回。影視藝術的這些優勢都是文學望塵莫及的。但是,影視也存在永遠不能取代文學的短板。文學以語言為媒介反映生活,是對生活的間接反映。所以,文學也表現出自身特有的優勢。其一,單一媒介使得文學的處理和操作要比復合媒介的影視相對集中和單純。其二,間接反映生活可以給讀者預留個人再創造的空間,從而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受奇觀,再好的影視作品也不可能像文學作品那樣百口能調;其三,間接反映生活相對淡化了感官體驗,帶來了思想的樂趣。

❻ 如何理解電影就是文學

電影是一種文化現象,劇本本身就是文學的一種題材和展現方式。

❼ 如何看待文學與電影的關系

互相捧紅 互相搞臭 就這么簡單

❽ 如何理解電影和文學的關系

B(文學與電影雖然有聯系,但文學表達的是文字的、靜態的美;而電影是感官結合的體驗,動態的美)
B(我還是比較喜歡原生態的)
B(看來的確是文學愛好著啊)

❾ 電影與文學的關系是什麼

電影和文學是沒有關系的。

一次周教授在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製片廠和水華導演的一位攝影師聊天,聊到關於「文學劇本」的話題。

說到當時水華導演正准備拍攝一部電影,可劇本一打開,第一句話就是:「他是一個不尋常的人,他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水華導演看完這段話後就合上了劇本,並在劇本上附上了一張紙條:「另請高明」。說這個劇本不能拍電影。

最後周教授解釋到:就好比電影中,一個人物穿著一件黑衣服,我們不用再解釋他穿著一件黑衣服;有的人說某某人長得帥,但有的人不這么認為。

因為這是每個人的看法不同。

只有在觀眾看完電影後才能感受「他是一個不尋常的人,他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所以電影是直觀的,它沒有形容詞,也不需要任何修飾。

周教授又補充到:文學是先給你一個概念,就像你讀完《紅樓夢》之後,才知道林黛玉長什麼樣。但是每個人心中的林黛玉的模樣又是不一樣的,這是抽象轉化成具象的過程。

而電影正好相反,它是由具象變成抽象的過程,所以只有在你看完整個過程之後,才知道他是一個不尋常的人,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所以說電影和文學是沒有關系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電影和文學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好看的韓國或美國電影 瀏覽:601
最好看浪漫的動漫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94
好看點粵語電影 瀏覽:397
蠟筆小新有哪些新版的電影 瀏覽:166
黑豹電影里有哪些英雄 瀏覽:50
怎麼能看污電影視頻 瀏覽:559
詭媚海妖電影完整免費觀看 瀏覽:489
陳宥維電影有哪些 瀏覽:197
好看的俄羅斯特種部隊電影 瀏覽:723
日本武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6
美國電影病房怎麼在百度上看 瀏覽:773
有什麼電影和教父差不多的 瀏覽:996
新出的美劇動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300
西遞宏村塔川呈坎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584
小女孩的玩具鬧鬼是什麼電影 瀏覽:303
電影生死之牆免費看 瀏覽:266
大陸有什麼電影好看動作片 瀏覽:794
電視如何看電腦里的電影 瀏覽:982
百度鏈接如何用迅雷下載電影 瀏覽:410
fux有哪些電影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