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球歷史電影票房排行榜 最新的
票房排名:1
電影名稱:《阿凡達》
全球票房(美元):$27.823億
電影日期:2010
票房排名:2
電影名稱:《泰坦尼克號》曾蟬聯13年票房冠軍
全球票房(美元):$18.432億
電影日期:1997
票房排名:3
電影名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全球票房(美元):$13.281億
電影日期:2011
票房排名:4
電影名稱:《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
全球票房(美元):$11.232億
電影日期:2011
票房排名:5
電影名稱:《指環王3:王者歸來》
全球票房(美元):$11.193億
電影日期:2003
票房排名:6
電影名稱:《加勒比海盜2:亡靈寶藏》
全球票房(美元):$10.662億
電影日期:2006
票房排名:7
電影名稱:《玩具總動員3》
全球票房(美元):$10.632億
電影日期:2010
票房排名:8
電影名稱:《加勒比海盜4:驚濤駭浪》
全球票房(美元):$10.439億
電影日期:2011
票房排名:9
電影名稱:《愛麗絲夢遊仙境》
全球票房(美元):$10.243億
電影日期:2010
票房排名:10
電影名稱:《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
全球票房(美元):$10.019億
電影日期:2008
票房排名:11
電影名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全球票房(美元):$9.748億
電影日期:2001
票房排名:12
電影名稱:《加勒比海盜3:世界盡頭》
全球票房(美元):$9.634億
電影日期:2007
票房排名:13
電影名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全球票房(美元):$9.564億
電影日期:2010
票房排名:14
電影名稱:《獅子王》
全球票房(美元):$9.516億
電影日期:1994
票房排名:15
電影名稱:《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全球票房(美元):$9.399億
電影日期:2007
B. 一張普通的電影票一般需要多少錢
正常的,在電影院前台買電影票要至少在60元以上,現在比較流行使用一些手機團購軟體去購票,您可以嘗試一下賣座或者貓眼,這兩家的優惠力度都是比較大的,價位大概在9塊9到20塊9~
C. 電影票一般多少錢一張
那要看什麼電影,比如說復仇者聯盟2這樣的大片,3D的 我去看都要85塊錢 你肯去電影院看的 大概都是很好看的吧。。。其實像小時代那樣的電影也是50塊錢左右。但不建議直接去電影院購買,你可以上淘寶買,用銀行卡在淘寶買,便宜,很便宜,復仇者聯盟2好像40塊錢就可以買到了,或者更少一點,畢竟是朋友買的。
真不騙你 你可以網路查查
D.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E. 電影票一般是多少錢
好的imax巨幕團購可以在60元左右 直接購買70多 一般的小電影院都在40元左右 團購也就20多吧
F. 中國最近10年來每年的的電影票房冠軍分別是哪些
說實話 不太清楚 不過聽說今年《變形金剛2》的票房將打破《泰坦尼克號》的紀錄 大概能突破4億人民幣 附上一些相關資料吧 198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7億元,觀眾人次293億 1990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25億元 1991年全國總票房是23.6億元,1991年的《周恩來》獲得了2億7千萬的票房收入,在當時電影票價僅為兩元的情況下,說《周恩來》掀起了觀影的狂潮並不為過。 1992年全國的票房收入32億元 1993年全國票房下到了28億元 1994年電影市場惡化嚴重,而市場的票房靈葯則是美國分賬大片。 1995年,全國電影票房跌破10億人民幣,電影產量不足100部。,其中王朔參與籌劃、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感性地將小說《動物兇猛》以視覺方式呈現給觀眾,成為1995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並獲得多項國際影展大獎,為低迷的國產電影業注入活力。 1997年國產影片票房收入排行榜,多部主旋律影片占據前10名:《鴉片戰爭》(第1名)、《紅河谷》(第2名)《大轉折》(第3名)、《離開雷鋒的日子》(第5名)、《緊急救助》(第8名)、《大進軍》(第10名),其中前5名影片票房收入逾千萬。 1998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14億元,其中美國分賬影片票房高達7.85億元,佔54%,而且其中僅《泰坦尼克號》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就達到3.6億元,占當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的25%。 1999年電影票房收入只有8.1億元,觀眾人次不足3億,觀眾流失上百倍,票房收入一減再減,致使不少放映單位難以為繼,一些影院改做他用賺錢,以支付職工工資福利;一些影院為改變觀映環境,大力進行裝修改造,以提高影院科技含量和服務水平來吸引觀眾。 2000年電影票房在8.6億左右 2001年電影票房收入8.9億元,2001年電影票房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2.1%,發行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1.1%。 2002年全國票房收入9.5億,中國開始實行院線制。 2003年,電影產品在國內影院票房市場、海外電影市場、電視播映市場上的三項收入達到22億元,今年同比增長66%,達到36億元,2003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只有11億元 2004年國內城市影院票房收入15.2億元,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8.25億,其中《十面埋伏》、《功夫》、《天下無賊》等7部影片的票房總計5.14億元;其餘205部,每部的票房不到200萬元。 2005年電影主業綜合收入達48億元,比上年增加12億元,其中國內電影票房收入20億元,海外電影票房收入16.5億元,電影播映市場收入11.5億元,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長。 2006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8%,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14.42億元,占總票房收入的55.03%,連續四年超過進口影片。
G. 一張電影票大概多少錢
一兩百的、80-60不等的,大部分是四五十、二三十的價格,可以通過團購、學生價、貴賓卡的途徑得到這個價位。還有分4D、3D、2D、高峰期的價格都不等。
H. 看電影票一般多少錢一張
電影票要看電影的本質——剛上映的一般在50以上的票價~上影有一段時間的話比較便宜,大概40多(要是一群人就一個人代買的話有折扣),不過也有20~30票價的電影,但環境可能不太好,電影上映比較久或是剛上映不是完整版的,效果不好。或者你去附近,或是你要去的電影院咨詢一下,就知道了~
I. 2003年北美票房
2003年對各大製片公司來說,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截止到12月14日,美國全年的電影票房已經達到了84.78億美元。
總的來說,2003年是美國電影工業平穩發展的一年,出現了很多新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回顧。
喜劇片獨占螯頭
今年是喜劇片大豐收的一年,票房榜的前六名中居然有四部是喜劇片,它們分別是第一位的《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第二位的《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第四位的《冒牌天神》(Bruce Almighty)和第六位的《聖誕精靈》(Elf)。此外,像《以怒攻怒》(Anger Management)和《我的野蠻網友》(Bringing Down the House)也都擠進了前20名。
這么多的喜劇片成為票房明星,只能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人太需要放鬆一下了。很多美國分析家指出,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伊拉克戰爭。今年3月20日打響的戰爭,不僅是美國國內今年第一位的大事,也是所有電視台報道最多的內容,美國人一打開電視就必然看到各種各樣的戰爭消息。在這種情況下,喜劇片就成為人們走進電影院的第一選擇了。
《海底總動員》以3.40億美元成為票房第一名,就是順應了這種心理,同時也說明老少咸宜的溫馨喜劇片永遠會受到市場的歡迎。但是,該片如此成功,對製片公司迪斯尼來說也並非完全是好消息,因為它實際是由"蘋果教父"喬布斯的Pixar公司製作的,迪斯尼只是發行商。這幾年,迪斯尼出品的最賺錢的卡通長片都是Pixar公司的作品,而迪斯尼自己傳統風格的動畫片,在90年代中期的《阿拉丁》和《獅子王》之後都一直沒有突破,今年推出的《熊的傳說》(Brother Bear)、《森林王子2》(Jungle Book 2)、《小豬歷險記》(Piglet's Big Movie)市場反響都很一般。迪斯尼和Pixar的合作還剩下兩部影片,此後迪斯尼在動畫片上將如何發展,恐怕已經令公司高層費心不已了。
除了動畫片以外,今年還有兩部根據迪斯尼樂園中的游戲項目改編的故事片:《加勒比海盜》和《幽靈鬼屋》(The Haunted Mansion)。兩者的命運截然不同,後者票房慘敗,前者以3.05億美元成為了最大的票房黑馬。《加勒比海盜》的成功原因在於它將海盜故事、電腦動畫和喜劇元素溶為一體,這是歷史從來沒有過的,喜劇元素的加入使全片異常的輕松和富有觀賞性,看後使人耳目一新,男主角德普(Johnny Depp)也因喜劇天才被發現而迎來了演員生涯的第二個高峰。
續集依然走紅
去年年底的時候,《娛樂周刊》曾經評選出2003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電影,《黑客帝國》的兩部續集排在第一位。果然,它們上映後都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分別為2.82億和1.37億美元,位居全年票房榜的第三和第九位。這應驗了好萊塢一條幾乎百試百靈的定律,那就是熱門影片的續集穩賺不賠。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今年的續集簡直泛濫成災,初步統計至少有20多部。其中,《X戰警2》(X2: X-Men United)、《終結者3》和《絕地戰警2》(Bad Boy 2)算是票房輝煌,都進入了前10名。票房超過或者接近1億美元的續集有《速度與激情2》(2 Fast 2 Furious)、《非常小特務3D終結篇》(Spy Kids 3D: Game Over)、《驚聲尖笑3》(Scary Movie 3)、《美國婚禮》(American Wedding)、《霹靂嬌娃2》(Charlie's Angels: Full Throttle)和《律政俏佳人2》(Legally Blonde 2: Red, White and Blonde),它們都讓各自的製片公司穩賺了一筆。
即便是那些不那麼受到歡迎的續集,也能基本保證製片公司不虧損或者小有贏利,比較典型的有《古墓麗影2》(Lara Croft Tomb Raider: The Cradle of Life)、成龍大哥的《上海正午2》(Shanghai Knights)、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墨西哥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和《絕命終結站2》(Final Destination 2),它們的票房都在5000萬美元左右,基本上都能彌補成本。
今年最不濟的續集是《阿獃與阿瓜》(Dumb and Dumberer: When Harry Met Lloyd),它的第一集是10年前由喜劇天王金·凱瑞主演的,進入了當年十大賣座片的第六名。今年拍續集,金·凱瑞不願再接這樣的弱智角色,主演只好換人,觀眾自然也不領情,在市場上幾乎毫無反響。但哪怕是這樣,該片的票房依然有2600萬美元,排在全年票房榜的第88位。由此可見,對電影公司來說續集是風險小回報大的賺錢工具。
但是,事物往往都有兩方面,續集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叫座不叫好",像《教父》第二集還能拿奧斯卡的例子幾乎絕無僅有,大多數續集的命運是迅速被觀眾唾棄。以《黑客帝國》為例,它的第一集在權威的IMDB網站上的觀眾評分是8.5分(滿分為10分),第二集降到7.2分,到了第三集只有6.4分了。第三集的票房還不到第二集的一半,這說明有一半以上的觀眾看了第二集以後就不看第三集了。由此可見,續集效應衰弱起來也很快。
根據排片計劃,明年上映的最熱門的續集依次有《殺死比爾2》、《蜘蛛人2》和《哈里波特和阿茲卡班的囚徒》,我們不用看介紹,就知道它們依然會無比賣座。
怪力亂神和漫畫超英
《論語》里記載,孔子講課的時候"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不談怪異和神秘的事情,不談鬼魂和奇跡,不談體力勞動。可以想像,如果孔子能夠活到現在,他一定不願意走進今日美國電影院,因為那些"子不語"的東西正是目前美國電影圈裡最流行的題材。
1999年的《木乃伊》的成功令好萊塢看到,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神鬼題材有著無比的生命力。於是,銀幕上開始出現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怪物,以前的恐怖影片都被重新翻拍。比如,《黑夜傳說》(Underworld)講述的是吸血鬼的世界裡一個羅米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故事,《驚心食人族2》(Jeepers Creepers 2)講述的是一個每隔23年就要醒來的長著蝙蝠式翅膀的吃人怪物,而且要一連吃上23天;最絕的是《弗萊迪大戰傑森》(Freddy Vs. Jason),他們原來分別是兩套不相關的恐怖電影的主角,都是變態的殺人狂,電影公司想出一個絕招,讓這兩個怪物在地獄里遇在一起,互相比試,看誰更厲害。
在這種環境下,變態的殺人題材也成為熱門。比如,《驚變28天》(28 Days Later)講述一種病毒襲擊倫敦,患者只有通過殺人才能緩解,28天後倫敦只剩下了4個人;《德州電鋸殺人狂》(Texas Chainsaw Massacre)講述5個年輕人渾然不覺間遭到一個揮舞著電鋸的瘋子的襲擊,《致命彎道》(Wrong turn)則幾乎是前者的一個翻版,也是講述的是幾個年輕人落入一個精心布置的殺人陷阱的故事,不同的只是這次沒有用電鋸罷了。
去年《蜘蛛人》超過4億美元的票房奇跡,直接導致了今年將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搬上銀幕的熱潮,由於這些漫畫大多荒誕離奇,所以也可以與前面那些電影歸在一類。主要作品有講述各種具有特異功能的人的《X戰警2》,一生氣就會變成可以將坦克扔上天的《綠巨人》(The Hulk),喪失視力的《夜魔俠》(Daredevil)和一群19世紀的英國超人的《LXG神奇紳士聯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
這些電影大多情節類似,表現手法接近,內容空洞,只靠視覺效果和一時的新奇感作為賣點。集中上映已經使觀眾開始倒胃口,票房一天不如一天,可以預見在今年的高峰之後,明年這一類電影就將迅速減少。
女性題材盛行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美國電影界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女性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到了今年暑假檔期,這種趨勢達到了一個高峰,單單以女中學生為首要觀眾群的作品就有好幾部,比如內容為母親和女兒互換身份的《辣媽辣妹》(Freaky Friday)、灰姑娘變成大明星的《平民天後》(The Lizzie McGuire Movie)、乖乖女學壞的《芳齡十三》(Thirteen)、窮姑娘尋找富爸爸的《水瓶座女孩》(What a girl wants)。這些影片的票房成績還都很不錯,其中《辣媽辣妹》拿到1.1億美元,排在第17位,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想像的,要知道這部影片講的是母親和女兒的故事,沒有男主角!
除了純少女題材以外,還有不少以強力女性為主角的影片同時上映,如《霹靂嬌娃2》、《古墓麗影2》和《律政俏佳人2》。事實上,今年差不多接近一半的暑假電影是講述女性故事的。聯想到《終結者》系列中兇狠殘忍的機器人殺手,這次也由女性擔綱,強壯的施瓦辛格在她面前也只有逃命的份,我們不由得要感嘆這個世界真的是變了。
那麼多女性電影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女權主義思潮在美國社會日漸成為主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女性在美國電影界控制的財富和權力越來越大。舉例來說,《霹靂嬌娃2》的主演之一德魯.巴里摩爾(Drew Barrymore)事實上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所有的工作人員其實都是她的雇員,在這種情況下電影中出現三個無所不能、戰無不勝的女特工似乎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了。
今年另一部值得關注的女性電影是由大導演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執導的《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索菲亞今年只有31歲,但有不少分析家認為,她依靠這部探討一個中年男子內心世界的影片,已經進入了大導演的行列。此片獲得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的提名,更重要的是它的票房目前為3000萬美元,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因為《迷失東京》的成本僅僅為400萬美元,所以它已經是今年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影片了,而且如果獲獎,它的票房還將成倍上升。
(完)
J. 電影票大概多少錢
一般90塊錢一張,學生持學生證可以半價,要是充會員的話能更劃算些,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