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上甘嶺》觀後感
前天晚上我們看了一部叫《上甘嶺》的電影,這個片子主要講了發生在1952年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義,說是敵人攻打上甘嶺主峰,我軍三營7連戰斗到最後幾個人,連長死了,指導員也被炮炸瞎了雙眼,堅持到最後把主峰一寸不少的交給了八連,最後八連在主峰堅持,眼看不敵,為了保留兵力,八連被迫退守坑道,在這坑道里八連和其他的友領坑道想辦法把敵人死死地困在那裡,讓他們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最後敵人把水源封死,讓坑道里的人不能喝水,但是在這樣的地步他們堅持了20多天,最後配合大步隊來了一個大反攻,消滅了美軍,美國不得不又再次坐在了談判桌上。
❷ 《上甘嶺影評
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1952年秋,正當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美軍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攻佔上甘嶺和五聖山,借用武力達到他們在談判桌上達不到的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連長張忠發,率領全連戰士堅守上甘嶺陣地。他們曾一度被切斷與後方的聯系,缺糧缺彈缺水,情況艱難,但戰士們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意志,在坑道里堅持了二十四天,完成了拖住敵人的任務,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獲得大反攻的勝利,從而扭轉了朝鮮戰場的形勢,迫使美方代表在板門店重新坐下來談判,並最終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
這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為熟悉生活,編導人員赴朝鮮前線與戰士們一起親身感受,半年時間中訪問了一百多人,記錄了幾十萬字的材料。在此基礎上,編導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他沒有全景式地表現戰役的全過程,而是把視點投向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願軍英雄群像。影片多用富於個性特徵的動作、語言刻畫人物,如張連長,既有英雄氣概,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基層指揮員的形象。影片的節奏處理也頗具匠心,既有緊張激烈的戰斗場景,又有舒緩深沉的抒情段落,二者妥貼地交織在一起,引人人勝。環境氣氛和物件細節的創造性運用,也增添了影片的真實性和生動性。本片插曲《我的祖國》在渲染氣氮、表現主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流傳甚廣。
❸ 大家在電影《上甘嶺》中看到的劇情,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的嗎
是的,電影《上甘嶺》是網民評價較高的電影,而且電影《上甘嶺》是根據現實中發生的歷史事實作為故事情節拍攝的,可以說這部電影使許多觀看它的人流下了眼淚,但是許多參戰以這部電影為主題的官員和士兵卻對這部電影非常不喜歡,可以說原因很簡單,電影《上甘嶺》中發生的戰爭確實被稱為上甘嶺戰役。
因為在上甘嶺戰役中有很多人員傷亡,而這場戰斗是一場非常慘淡的戰爭。不僅僅是崔建功沒有看這部電影,甚至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士兵和軍官都對這部基於甘嶺戰役的電影非常抵觸,原因是在這部電影中有女兵出戰,這是非常不可接受的,因此崔建功作為上甘嶺戰役的主要負責人,為了平息軍隊中的士兵的不滿,說出所有可能的戰鬥力都由他發散了,但他沒有派出女兵,由於是電影,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據原始事實改編劇情。
❹ 六公主火了!如何評價《上甘嶺》這段歷史
《上甘嶺》優秀的老主旋律電影,所謂革命愛國主義影片就應該是這樣的。評價是上甘嶺戰役。一場戰役對一場戰爭的全局產生如此重大影響,上甘嶺戰役無論就其殘酷性還是重要性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可以說是不多見的。
上甘嶺中間插曲我的祖國非常優秀感人,經典傳唱百年;上甘嶺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勇於反抗侵略者,上甘嶺把這一點表述的正大光明義無反顧,尤其我的祖國插曲歌詞和這個主題完美呼應,體現了我們熱愛和平歡迎朋友,但也會反抗侵略者。
❺ 電影巜上甘嶺》在哪些國家上映過影響如何
上映於北京 發達國家,或者美國。
電影《奇襲》播出時間為5月18日20:15,1960年上映。故事講述了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根據掌握的敵人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巧妙地通過敵人的地雷區,炸毀了康平橋,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配合大部隊,將敵人一網打盡。
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通過我偵察戰士與敵人圍繞大橋進行的驚險斗爭,反映了我偵察兵靈活機智、不怕犧牲、勇敢斗敵的英雄氣魄。全片故事曲折,情節緊張,戰爭場面激烈真實,讓觀眾能充分體驗到當時環境的艱苦與斗爭的艱難。
5月17日20:15,CCTV6播出了電影《上甘嶺》,該片上映於1956年。故事講述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
《上甘嶺》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電影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輯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影片插曲《我的祖國》唱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
CCTV6播出了電影《英雄兒女》,該片上映於1964年。故事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
官方資料顯示,CCTV-6 電影是中國大陸綜合性的電影專業頻道,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直屬機構「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製作、運營和播出,使用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品牌及標志,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影頻道,以普通話廣播為主。
公開資料介紹,《英雄兒女》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它描寫了廣大志願軍戰士在朝鮮國土上的流血奮斗,並藉助父子、父女、老戰友之間的生死離別、劫後重逢來渲染氣氛、結構故事,表現了革命事業的艱難歷程。
而電影《上甘嶺》取材於真實的上甘嶺戰役。劇本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從接收陣地、最初進行防禦戰、直到轉入坑道,在缺糧斷水的情形下,開始了堅守上甘嶺的任務。在坑道里,他們克服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二十四天,最終爭取了時間,贏來了大部隊反攻的勝利。上甘嶺戰役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形勢,使美國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門店重新坐下來,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
❻ 上甘嶺電影梗概
《上甘嶺》是中國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攝制的戰爭電影(黑白),講述的是朝鮮戰爭中上甘嶺戰役的事情。影片並沒有面面俱到地反映這樣一個震驚中外的戰爭,而是通過志願軍某部八連這樣一個連隊從接收陣地,由防禦戰轉入坑道和最後發起反攻,收復主峰的43天戰斗經歷,再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熱情謳歌了志願軍戰士為追求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其主題曲《我的祖國》成為紅色經典歌曲。
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坑道里,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❼ 如何評價上甘嶺對於這段歷史怎麼評價
《上甘嶺》評價我軍堅持坑道斗爭必須在坑道里人員、物資條件允許,與上級通訊聯系暢通的情況下,堅持一定時間,並要抓緊時機向坑道及時補充人員和物資,還必須要有縱深部隊的戰術、火力、物質、精神的有力支援。同時,坑道部隊也要積極組織班。
志願軍後勤機關在秋季反擊作戰的物資儲備基礎上,實行重點保障,對上甘嶺的所有需要竭盡所能予以滿足,還動用了後勤部門留做機動力量的汽車連加強運輸保障。
對於這段歷史評價有對敵情判斷錯誤的地方
開始以前有很多徵候表明敵軍可能會在上甘嶺地區採取較大規模的進攻行動。更為明顯的是,戰役前10天,第2師32團2營參謀李吉求向我軍投誠,供出其所在部隊將與美軍配合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動進攻的全部計劃。
因此 不少資料包括一些權威的史料,都認為從戰役的第二天起,志願軍就已判明了美軍的主攻方向。其實,上至志願軍總部、第三兵團,下到十五軍,都沒有兵力部署上的變動。對美軍的作戰意圖、主攻方向都是經過三四天的戰斗才逐步明確的。造成了志願軍作戰的很大被動。
(7)上甘嶺電影上映時評價如何擴展閱讀:
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戰役。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
戰斗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
❽ 上甘嶺的有關評論
一段不朽精神的永遠記憶
《上甘嶺》,最早熟悉的是電影,少年時看了電影《上甘嶺》,就被那激烈慘壯的戰斗場面所震撼,深深熱愛著最可愛的人。
看小說《上甘嶺》能更加理解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上甘嶺從一場小戰斗演變成了一場全世界政要和新聞媒體都一起聚焦的大戰役,我國當時的報刊廣播連續兩個月的頭條新聞都是上甘嶺戰斗。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在1952年11月11日下午4時,用近百門火炮在1小時內發射了上萬發炮彈,創造了戰役期間每小時發射炮彈量最高記錄,實實在在地顯示了上甘嶺戰斗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血戰。對於上甘嶺戰斗,志願軍副司令楊得志說:「我們和我們的敵人都把它作為一種象徵,誰也不會忘記它。」
殘酷的上甘嶺戰斗,它改變了敵我雙方對朝鮮戰局的看法,它為最後停戰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上甘嶺,成了中國那個時代軍人的精神象徵。
❾ 上甘嶺觀後感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之後,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那裡,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狀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必須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這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忙,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看完這場驚心動魄的電影,我的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今後,我必須要同小夥伴們一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志願軍叔叔學習。讓我們重新撿回那些已經被我們忽視了的東西,讓「上甘嶺精神」一向發揚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