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文藝片
1、《印度往事》:題材很好,愛國、勵志、反抗壓迫,都能從中讀到。這部片子是阿米爾汗稍年輕時拍攝的一部作品,依然是非常優秀,尤其是他這個人物在影片中性格很豐滿,是民族英雄。在印度村民和英國軍士精彩的板球比賽過程中,主角在一次次的出擊中戰勝了英國殖民者,捍衛了民族尊嚴和自己的愛情。結局相當震撼,令人驚心動魄。穿插的歌曲和舞蹈也讓這部片子有了更多美的感覺。
❷ 武俠風唯美句子 武俠里的經典句子
電影《東方不敗》李連傑念的詩。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鴻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滄月經典語句
《血薇》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指間砂》
黃泉。紫陌。碧落。紅塵。
原來每一種,都是幻滅。
《荒原雪》
聽雪江湖,成就一些人的夢,卻同時破壞另一些人的夢——然而,卻讓所有人的心變成了荒原。
《護花鈴》
滄海龍戰血玄黃,披發長歌染大荒。
易水蕭蕭人去也,一日明月白如霜。
《飛天》
飛天絕舞,幾世輪回,只等匆匆今生的相會。
卻不過是 緣來緣散,緣如水。
《星墜》
那不是流星
那是戰士的靈魂——
是那些在星空下某一處
為了自己的信念在戰斗的、孤獨的靈魂。
《劍歌》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燕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仍階前點滴到天明。
《碧城》
悵卧新春白跲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大漠荒言》
雪地上尤自有血點點潑灑,結了冰,
宛如一朵朵火紅的曼珠沙華開在雪峰上,
凄厲而詭異,暗示著不祥的結局——沙曼華……沙曼華!
我又一次在近在咫尺的距離內,錯過了你。
《七夜雪》
跋涉千里來向你道別
在最初和最後的雪夜
為生命中最深的愛戀
卻終究 抵不過時間
《滄海》
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曷不若相忘於江湖。
也許,上天註定了她一生最值得懷念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個月,那三個月的押解之途!
也許,真的,不如相忘於江湖。
《雪滿天山》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夕顏》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亂世》
孩子,你知道人生是什麼嗎
所有的過程,只是一個靈魂來到這個世上,受苦,然後死去。
但是,由於他的努力,
他這一生受過的苦,以後的人都將不必再受
燕壘生的《天行健》我最喜歡了。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不仁者,天誅之.
豪情沖霄上,登高望,江山萬里何蒼茫!
好男兒,豈懼青山葬!
執節堂堂,以向四方。
挽天河之水兮洗我刀槍。
金戈鐵馬,萬里鷹揚。
如日出東海兮赫赫煌煌, 吾土吾民,吾國吾邦。
執節堂堂,以守四方。
看長風獵獵兮吹我征裳。
開疆拓土,萬里龍驤。
如日之正中兮赫赫煌煌, 粉身碎骨,歸報君王。
嶺表長風咽夕陽,濤聲淘洗舊刀槍。江山如畫猶無奈,只與英雄作戰場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身既死矣,歸葬山陽,
山何巍巍,天何蒼蒼,
山有木兮國有殤,
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江南的飄渺錄
戰在即,臉紅是血勇,臉白是骨勇,臉青是氣勇....... 面色不變,拔劍生死—
—當然是神勇。——息衍
「依馬德,古拉爾,納戈爾轟加,這是我祖宗的血!他們的靈魂在黑暗中看我,
他們傳給我尊貴的血和肉,他們傳給我天神的祝福!我們註定是草原之主,我們
註定是世界的皇帝,我們註定是神惟一的使者!」——呂歸塵
為卿采蓮兮涉水 為卿奪旗兮長戰 為卿遙望兮辭宮闕 為卿白發兮緩緩歌
姬昌夜:然英雄長戰,庶民滴血,男子戰死沙場,父母悲戚,女子無人可托,自
相婚嫁,有敗人倫,我心不忍。
「非要殺了我們,去永遠獨霸這個世界的權力」首領低聲說。
「那就送他們去地獄獨霸權力吧!」首領忽然高舉著巨劍咆哮起來,他胯下的戰馬巨龍
一樣立起,長長的火紅色馬鬃在夜色中飛揚。
「喝啊!喝啊!喝啊!」這支沉寂的軍隊忽然爆發出巨雷一樣的呼喊。有一種精神點燃
了他們每個人的意志,他們高舉起武器直指天空,數百人的吼聲將整個荒原上敵軍的聲浪壓
了下去。
「只要最後一個天驅還活著,總有人鎮壓他們的野心!」首領仰天吼叫,「鐵甲……」
「依然在!」所有人都隨著他咆哮。
「鐵甲!!」
「依然在!!」
「鐵甲!!!」
「依然在!!!」
三次一次更比一次沉雄的吼聲震驚了整個荒原,彷彿巨龍呼嘯著從夜雨中升騰而去,狂
烈的龍吟化作沉重的雷聲在整個荒原上滾動著推向四周。天空中的雲層也震顫著要為之崩潰
。發動沖鋒的敵軍在這陣不可一世的咆哮聲中敬畏不安,將軍們揮舞著長劍鎮定軍心,他們
本已經料到剿滅這支數百人的殘軍也並不容易,可是無人想到,在發出生命中最後一次咆哮
的時候,這群武士依然無畏,宛如極盛的當年。
「回北方去!」首領高呼著。
數百支火把一起點燃。鷹旗所指,一道火流在荒原上飛馳起來,向著北方發起了最後一
次沖鋒。
關於武俠的經典語句
丐幫 降龍十八掌 1亢龍有悔 02飛龍在天 03龍戰於野 04潛龍勿用 05利涉大川 06鴻漸於陸 07突如其來 08震驚百里 09或躍在淵 10神龍擺尾 11見龍在田 12雙龍取水 13時乘六龍 14密雨不雲15損則有孚 16履霜冰至 17羝羊觸藩 18笑言啞啞 打狗棒法 古墓派 玉女劍法 九陰真經 少林派 九陽神功 易筋經 少林七十二絕技(大金剛掌 韋陀掌 少林長拳 燃木刀法......)大理段氏 六脈神劍 一陽指逍遙派 小無相功 天山六陽掌 逍遙折梅手 生死符 北冥神功( 吸星大法 化功大法)
求一些特別美的古風句子
1. 卻是無聲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紅顏。往昔憶盡無新篇,故園難再留眷戀。
2. 誰哦願意孤苦一生,誰願意孤單度日,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回柔腸百轉冷無霜!
3. 玉竹曾記鳳凰游,人不見,水空流。
4. 塵埃落定,洗盡鉛華,是誰為她袖了雙手傾了天下又是誰擁得佳人,陪她並肩踏遍天涯
5. 誰應了誰的劫誰又變成了誰的執念。
6. 繽紛且浮華,不過情非得已。
7. 破冢蝶飛不過瞬間,愜夢中紅顏浮生卻變。
8. 夜清清,月凄凄,佳人那頭惹人惜。
9. 飄盡萬水千山,情意亦不變。
10. 如海如風如流水,伴汝伴吾伴此生
11. 兩兩相望漠漠路,心思屬。
12. 風習裊裊,盈水展千華,飛檐亭角清鈴響。
13. 紅燭共誰剪影,交杯盡,纏綿飲,此世此生,但付君心
14. 醉月迷花,深閨夢里,看春風乍起,池水凄凄。
15. 獨自倚欄,待得冷顏瘦。心依舊,淚沾衣袖,遙問伊知否
16. 看春花開又落,秋風吹著那夏月走,冬雪紛紛又是一年。她等到,人比黃花瘦。
17. 清風濕潤,茶煙輕揚。重溫舊夢,故人已去。
18. 紅塵囂浮華一世轉瞬空。
19. 經流年夢回曲水邊看煙花綻出月圓。
20. 白蓮開,凈顏照月牙,弱水三千盡繁華。
❸ 讓·雷諾阿的人物評價
讓·雷諾阿作為20世紀傑出的電影大師,半個多世紀以來,名字屢屢出現在許多國家的電影機構評選的電影史上十大傑出導演的名單中。而評選傑出大師的依據是傑出作品,雷諾阿的傑作當為《游戲規則》和《大幻滅》。其中《游戲規則》更是多次入選電影有史以來的十大傑作之列,以英國《畫面與音響》雜志的評選結果最具權威性。該雜志自1952年起每隔10年組織一次評選活動,邀請世界上最著名的影評家和電影導演投票評選電影有史以來的十大傑作,50年來《游戲規則》一直沒有落榜。
作為雷諾阿生平創作的最完美的影片,《游戲規則》雷諾阿說這是一個關於識破騙局、認識真相的故事。它雖然是一部古老的故事,但是所流露出的沉重的悲劇意識,是對人、對社會的一種失望的情緒。
雷諾阿通過復雜的人物關系、追逐片式的喜劇情節和看似荒誕的藝術手法,富有嘲諷意味地揭示了戰前法國資產階級乃至整個社會的生活態度:生活如同「游戲」,說謊和爾虞我詐是這種游戲的不可違拗的「規則」;同時,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爭風吃醋的男男女女的群象表明,情慾是人類的共性,而在風流場上的追逐和搏鬥中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是不得相互混同的,此外影片還運用隱喻手法,預示了「奇怪戰爭」的悲慘結局,最後則把這群百無聊賴的男女的東逃西竄作為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的手段。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歐洲社會復雜的階級斗爭和以法西斯主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反動勢力的猖獗,這些使雷諾阿由痛苦、憤怒而淪為悲哀。《游戲規則》是他這種宿命、無望情緒達到極點時發出的絕望的呼喊。
雷諾阿曾說:「非常奇怪,我的影片要等到25年之後才能被人理解。」想到《游戲規則》當初的不幸遭遇和後來的諸多榮譽,事實的確如此。此片完成於二戰爆發前夕,上映不久便被禁止。電影審查機構認為它「傷風敗俗」,軍事檢查機關認為它「渙散士氣」,很多觀眾認為它是對他們的「人身侮辱」。這樣的結果與雷諾阿的初衷背道而馳:「我原想把這部影片拍得討人喜歡,但卻惹惱了大多數觀眾,我為之驚奇不已。」雷諾阿把觀眾的敵意歸咎於自己的「直率」,這部影片表面描寫的是和藹可親的人,實際表現的是正在解體的社會,觀眾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而「自殺的人是不喜歡讓人看見的。」拍攝《游戲規則》的人自己沒有遵守「游戲規則」,結局自然可想而知。雷諾阿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游戲規則》問世時遭到的失敗太讓我喪氣了,以至於我決定,要麼不再拍電影,要麼離開法國。」
雷諾阿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大幻滅》,據其編劇查爾·斯巴克的解釋,影片主要是表現「戰爭是愚蠢和醜陋的。戰爭破壞了人的生活,人不是為互相殘殺而生存的,只有職業軍官喜歡身著軍裝」。因此,熱愛和平的雷諾阿在影片中表達的反戰傾向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他還告戒人們:「不論勝利與失敗,任何民族都難以倖免戰爭造成的墮落。戰爭在幾個月內就足以摧毀緩慢發展的文明用幾個世紀才得以建立起來的東西。」
雷諾阿通過紀錄片式的樸素風格和真實准確的細節,以及生動的性格刻劃和豐富的視覺形象,既表現了戰爭期間不同國籍的軍人們對和平時期保持友愛感情的嚮往,又反映了他們在國家、種族、宗教、社會、階級等界限之間的復雜關系。有時階級關系超越國家界限,有時種族關系超越社會階層,有時友愛之情超過一切,有時愛國主義占據上風。比如,當了俘虜的法國侯爵德瓦爾迪厄與德國貴族馮·羅芬斯坦之間的階級關系,遠遠超過他與平民出身的馬雷夏爾的同胞關系;馬雷夏爾對言語隔閡的德國農婦的好感,大大超過他與猶太資本家羅森塔爾的友情。
當然,也有人認為雷諾阿身為一個左翼電影工作者,在本片中對法國貴族傳統和軍事等級日落西山表示哀嘆令很多人困惑甚至憤怒,而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卻說:「對大多數法國人所經歷的時代的回憶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激動,是由於我們在這些囚徒的痛苦和希望之中發現了某些東西,在今天原子彈毀滅的磨難、恐怖和恐懼面前,那些東西對我們來說反倒像是失去的天堂。」也許讓·雷諾阿富於前瞻性的詩意現實表現也正於此吧。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讓·雷諾阿,1894年9月15日出生在法國巴黎(1979年2月12日逝世),出生在大畫家奧古斯特·雷諾阿的家中。奧古斯特·雷諾阿是法國早期印象派繪畫運動的先驅者,這使童年時期的讓·雷諾阿受到了良好的藝術熏陶,對於其日後在電影色彩、構圖方面的優勢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讓·雷諾阿並沒有子承父業,在學業尚未完成的情況之下便毅然踏上了軍旅之路。一戰期間,他以准尉的軍銜奔赴前線作戰,數月後因右腿負傷回到巴黎養傷,開始迷上了卓別林的電影。也就是在此期間,他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雷諾阿在這次戰役中落下了瘸腿的終身殘疾,傷養好後他又返回軍隊學習飛機駕駛,做了短時期的偵察兵。他退伍後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來到法國南部的卡紐和郊外的瑪洛特從事陶器製作。一次偶然的機會,因受到電影《愛的火花》的感染,他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起初,他只是為別人寫作了一部電影劇本,接著才在1924年獲得了拍攝《水上姑娘》的機會。影片以愛情為主線,講述一位姑娘在做水手的父親死去後遭遇了許多不幸,最後得到一位地主少爺的救護和愛情的故事。讓·雷諾阿運用了印象派電影手法,所表現的如姑娘做夢時的場景,深獲好評。自此,他開始了自己真正的電影生涯。
1926年,雷諾阿拍攝了根據左拉小說改編的《娜娜》,這是一部耗資巨大、長達120分鍾的影片,雖然沒有取得應得的經濟效益,但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反響。影片將文學上的自然主義與繪畫上的印象主義有機結合在了一起,用優美的筆法展現了妓女娜娜悲慘放盪的一生。這部影片是雷諾阿默片時期的代表作品。此後,他拍攝了一系列默片:《查爾斯頓》(1926年)、《瑪爾基塔》(1927年)、《賣火柴的小女孩》(1928年)、《懶兵》(1928年)、《城中比武》(1929年)、《窮鄉僻壤》(1929年)。這些影片已經顯示出雷諾阿在題材和風格方面的某些特點,如探討物質生活的意義、將現實主義與夢幻般的想像相結合。為最終形成「雷諾阿風格」的先驅作品。
從三十年代開始,雷諾阿進入了自己多產而又風光的全盛期,在此期間,他不僅形成了雷諾阿式的電影風格,而且拍攝出了享譽一生並被後輩著力推崇的影片《大幻滅》和《游戲規則》,確立了在世界影壇的重要地位。就像世界電影有了歷史性的飛躍一樣(進入有聲期),雷諾阿也開始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敘事方式。後來所拍攝的《湯尼》是一部極端寫實主義影片,片中幾乎沒有內景,也沒有用大明星,純粹依據真實事件拍成,被評論家們認為是與維斯康蒂的《對頭冤家》(1942年)一樣沒有時代局限的傑作。他描寫了從義大利和西班牙來到法國南部的打工者們的愛情和經歷,最後因頹喪、妒嫉而導致的一場悲劇。一般評論家認為《湯尼》是電影史上的新寫實主義電影的先驅。
雷諾阿的寫實主義手法雖然得到好評,但他慢工出細活兒的拍片速度卻常讓一般電影老闆不滿意。找他拍電影的,多是看重他擅長拍攝社會題材並欣賞他寫實風格的製片人。1935年,讓·雷諾阿拍了《朗基先生的犯罪》,影片描述一家印刷廠面臨破產,老闆逃跑了,工人們卻團結起來組織了一個合作社繼續進行生產,終於扭轉局面取得勝利。這是一部表現工人要求權力的影片。另一部根據名著《下層社會》改編的影片《社會底層》,則刻畫了一群社會落伍者的眾生相。這些影片都顯示著他廣博和深遠的認識,並且永遠能忠實反映人間世態、表現人的本質。雷諾阿自幼喜愛藝術,具有高深的藝術修養。這使他一從影就很快躋身於名導演之列。他與法國影壇老將讓·維果以及雷內·克萊爾、約克·費戴爾、馬賽爾·卡爾內等人共同奮斗,譜寫了法國二戰前電影史上的不朽篇章。
《湯尼》和《朗吉先生的罪行》被稱為是「法國電影的轉折」,「標志著法國電影的復興」。影片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傾向具有鮮明的左派思想,影片接受了蘇聯的現實主義精神,被認為是戰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先聲。
雷諾阿在此期間拍攝的最重要的兩部作品《大幻滅》(1937年)和《游戲規則》(1939年),成功運用了景深鏡頭和長鏡頭的敘事手法,為電影語言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大幻滅》榮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藝術電影獎。雷諾阿喜歡用長焦距鏡頭來拍攝,使近景和遠景同樣清晰,他對這種攝影方法的實踐和系統發展,對奧遜·維爾斯日後拍攝《公民凱恩》產生了重要影響。
1939年,雷諾阿緊接著完成了詩意現實主義的扛鼎之作《游戲規則》。
這是一個關於上流社會道德腐敗的陳舊故事。和《大幻滅》不一樣,《大幻滅》洋溢著自信向上,而這部影片則是一股昏暗不堪的調調。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游戲規則》在時隔25年之後才受到世人重視,就好像人們獲得了重生,因為此片在當時受到禁止放映的條令,來自各方的壓力使雷諾阿不得不離開了自己摯愛的國土。
總體來說,雷諾阿這個時期的作品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水平,使他成為戰前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
從1940年到1950年,雷諾阿在好萊塢期間共拍攝了6部影片:《大澤之水》(1941年)、《吾土吾民》(1943年)、《向法國致敬》(1944年)、《南方人》(1945年)、《女僕日記》(1946年)和《海濱浴場的女人》(1946年)。1950年拍攝的《大河》是雷諾阿途經印度回國途中所拍攝的,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片。他回國後的18年間僅拍過5部影片,其中《法蘭西康康舞》(1954年)較為著名。這些影片雖然在色彩運用上非常成功,也不乏完美的鏡頭,但都沒能超越他在1930年在法國拍攝的優秀作品。終其一生,他拍攝了默片、有聲片(包括黑白和彩色)共計40餘部,後期雷諾阿的藝術活動轉向舞台劇和電視,同時撰寫有關電影的論著,導演舞台劇,創作小說和電影劇本,寫作有關自己和父親的回憶錄。
雷諾阿繼承和發揚了馮·斯特勞亨所信奉的拍攝電影的原則和傳統,形成詩意寫實主義風格,成為法國電影史上的豐碑。他雖然沒有子承父業,但是秉承了父親為藝術如痴如醉的風范,他為電影藝術耗費了畢生的精力,他致力於實驗新電影文法的精神永遠活在同樣摯愛電影的人們心中。 歷史上父子齊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不乏其例,如大仲馬與小仲馬,大施特勞斯與小施特勞斯以及中國的曹氏父子、蘇氏父子等,而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奧古斯特·雷諾阿與其子讓·雷諾阿也是同樣舉世聞名的。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藝術門類不同,一位是畫家,一位是優秀的電影導演。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在法國藝術界的地位,而讓·雷諾阿最初的藝術靈感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來自他的父親。奧古斯特·雷諾阿是法國畫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雷諾阿也許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因為他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這些都會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諾阿把從他們那裡所得到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地表達在畫布上。他曾說過:「為什麼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惡的事已經夠多的了」。他還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說:「只有當我感覺能夠觸摸到畫中的人時,我才算完成了人體肖像畫」。
1874年雷諾阿以《包廂》一畫參加首次印象派畫展,這標志著雷諾阿風格的成熟。但是自由的藝術創造給家庭經濟帶來危機,所以他總想找到一種既能滿足繪畫愛好者趣味,又能不失自己的藝術良心的方式。隨著《遊艇上的午餐》成功,生活境遇得到了改善。於是決定走出法國去東方尋找新的創作題材和靈感。他去了阿爾及利亞又取道英國,1881年又赴義大利游歷藝術名勝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羅馬等地,當他在羅馬看了拉斐爾的畫時感嘆道:「真是妙極了,我早該看到它們,這些畫顯示了真正的藝術技巧和智慧。」這時他的藝術追求倒退到古典主義學院派,他說:「在油畫方面我更喜歡安格爾。」這是他藝術道路上的一次危機。但就在這危機時代,他的印象主義精神仍始終保存在他的風景畫中。
雷諾阿藝術的主體旋律———畢生所竭誠表現的是女性肉體的魅力。他所描繪的女性著意在外表美而忽略其性格深度,但就其自然魅力而言是高貴雅緻的。他兼收了羅可可和巴洛克兩者的嬌媚和雄健之風,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創造了獨有的雷諾阿風格。陽光、空氣、大自然、女人、鮮花和兒童。這就是雷諾阿一生用豐富華美的色彩所彈奏的主題。
❹ 印度有什麼好電影
哈哈,印度的電影,無力吐槽,想起來這個電影是印度電影,心裡先想笑一下。答主看的印度電影還是不少的,那麼來推薦幾部印度的好電影吧。
1.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這是一部主旋律片子,一想起來主旋律大概很多人都會排斥吧,一般主旋律電影在國內的話院線上映都是送了單位一堆票,然後必須得去,很多人都是滿心不願意的去啊。但是這一部印度主旋律電影是真的好看,首先說一下類型,這個電影的類型怎麼說呢, 可以算作流浪型的冒險電影,亦可以看成是劇情片或者家庭片。比較溫情的電影。劇情呢,簡單說一下, 想看的答主也不能當劇透黨啊。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三歲還不開口說話,家人帶去外國治療,坐火車中途一不小心女孩走丟了,遇到了一個大叔帶他回家的故事。大叔堅定的信仰在回家途中遇到了一個個的荒誕的故事,這些反應了印度的宗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