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微電影如何製造沖突

微電影如何製造沖突

發布時間:2021-06-23 07:55:39

① 製造沖突與戲劇的方法或技巧有哪些

一、什麼是戲劇沖突
1、廣義的戲劇沖突,是主人公或人物的意願和行動也叫做動作受到了阻礙,以及受阻礙後他的應對勢態。
包括三種沖突:
A人與自然力的沖突,狂風暴雨、泥石流等;
B人物與人物的沖突;
C人物內心的沖突,即糾結。

2、狹義的戲劇沖突,是人物與人物的沖突,是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意願受到其他人物的阻礙,以及對應這些阻礙的勢態。
是今天重點考慮的內容。

3、動作的沖突,人物有一個動作,主動的行動受到阻礙,就叫動作的沖突。

4、意願的沖突,是人物的意願,在還沒有行動時受到打壓,沖擊,打擊。
只是想,還沒有行動,比如輕松,賺錢,自由,但人家不讓輕松,賺錢和自由,是外來的,被動的。

二、為什麼要研究戲劇沖突的設置
1、戲劇沖突是戲劇性三要素之一(事件、動作、沖突)。
三要素的三位一體,是一個事件發生了,然後促使人物有了一個動作,不同的人物會有不同的反映,形成不同的動作,這些行動不一樣,就產生沖突。寫不好沖突,就不能完成三位一體,不好看,就沒戲。沒有沖突就不成戲。

2、實戰之中很多人都不會寫沖突。

3、近年來,很多電視劇中大聲喊叫,拳腳相加,看著沖突很大,這是狗寫戲,其實是違沖突。出現這樣的問題和困惑,就是不會寫沖突。

三、沖突哪裡
由哪些可能性形成的,這是實戰中怎麼樣寫戲劇沖突的思路。

1、沖突來源於動作和反動作,或者說來源於不同動作的撞擊。
一個劇中不可能是一個人,人與人之間怎麼沖突起來呢?要找人物的動作,有一個動作,同時還有一個相反方向的動作,正方向和反方向的動作,就叫沖突。

在這里我們復習一下什麼叫動作,動作不是形體動作,手勢、姿態、表情都不是戲劇動作,戲劇動作是指想要干什麼,是有邏輯聯系的、能引起連鎖反應的行為。

一個劇,人物一上來要干什麼都沒有,沒找到動作,就很難設置沖突;當一個劇沒法寫的時候,就是沒動作,這你就要研究你的劇,是前面的動作不對了。

比如張三,在劇本中有沒有願望,想法、夢想、慾望,想干什麼呢?想往上爬,升職,這就有動作了,想升職,但不會那麼順利嗎?領導不可能他想升就升吧?同事還有制約吧?

如果有了動作,再找到相應的反動作,沖突就出來了。

不會寫沖突,就想沖突源於動作和反動作,想這個人要干什麼,再設置障礙,設置對手,就形成矛盾。

2、沖突來源於意願。
在有些劇里,人物是動態的,是外向型的,是行動派,他想做什麼很明確很清晰甚至動作很大動力很足。但是我們也發現有此人物很靜,內向、穩重、溫和,一上來就算有願望他也沒表露出來,這時候你怎麼設置他的沖突?

這時候沖突來源於意願,如果找不到人物的動作那就找人物的願望。

一個美國民權領袖說,我有一個夢想,黑人與白人要平等,孩子們要手拉手,這就是願望。

找到意願怎麼辦?再給他設計打擊,沖擊、干預,打壓,打壓就要反彈,你要自由我把你關起來,你就要從窗戶跳出去;你要發財我把你財路堵上,你或許就要和我拚了。

這叫沖突來源於意願,你要知道他的意願就給他設置打擊,從而引起反彈,當然就有沖突了。

3、沖突來源於觀念的差異。
有的時候沒有動作、沒有意願,但觀念的差異就可以形成沖突。

例如,一個家庭里有個孩子,偷偷去上網,家長給領回來了,父親認為網路時代,上網不可避免沒什麼了不起,母親認為不行,上網就會學到色情和暴力,影響學習等等,父母各執一端,就產生矛盾。

同樣一個事件,不同的人會因觀念的差異,而引起不同的評價,不同的評價放在一起就引起沖突。觀念的差異隨處可見,文化的、宗教的、地域的、民族的、風俗的、習慣的、內向外向的、男女的,任何差異都可以形成觀念的差異,任何差異都可以形成矛盾沖突。所以說寫沖突不難。

4、沖突來源於信息的錯位。
信息是不同步的,不對稱的。如,一男一女相互其實是愛慕,但信息不對稱,男的不知道這女的是只對自己好還是對所有人好,這女的也是不確定男的是否真的喜歡自己;或是男的喜歡女的,女的沒感覺,等女的有感覺時,男的過了這個勁了,這都是信息錯位。

5、沖突來原於性格的偏執性,偏執、偏頗、一根筋、不善於變通。
文藝作品中往往設置一根筋的人,固執己見。

為什麼設置這樣的人?一是生活當中每個人可能都在一點偏執,二是有偏執性的人才容易營造出一種氛圍,編織戲劇沖突。

在設置人物時,要把人物的偏執性突出出來,這個人就是固執,認死理,其實他認的死理是對的、是正理,由於他過於強的強調他的理,所以到處得罪人,大家都不歡迎他、喜歡他,不待見他。這就是矛盾、沖突。

6、沖突來源於競爭和競賽。
功利之爭為競爭,名、利、官、機會等,大家去爭;勝負之爭為競賽,體育、唱歌等。不管是競爭還是競賽,在你的故事和段落里,只要你引入一個競爭或競賽的事件,馬上就有沖突了,絕對不會風平浪靜。

7、沖突來源於誤會。但要慎用。
說到底,誤會引起的沖突是假沖突,誤會一消除一解決,矛盾沖突就沒了。

例如,一開始你以為是這樣,我以為是那樣,互相走偏了,兩人四目相對、怒目橫眉、差點打起來,結果旁邊有一解釋,不對,你們完全沒矛盾,走差了,偏了,誤會了。這就是假沖突。戲劇中常常能見到誤會法,但要慎用。

誤會法還是有一定戲劇性的,切忌不要濫用。

8、沖突來源於性格差異。
偏執性涉及到性格差異,只不過是一個人。現在說人的性格不同。比如說內向外向、急脾氣和慢脾氣、進攻性破壞性侵略性的人,我曾經說過你觀察幼兒園的小孩,有一些就很乖,不惹別人,但有一些孩子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他就要去占別人的,去進攻,誰說他他就要去欺負誰,從小就有這種事。動物世界也是這樣,別說是人。這是一種人格、性格的差異,如果你找到了故事中進攻型、侵略型、破壞型人格,就不會缺矛盾和沖突。因為這樣的人會鬧事兒,找茬兒。

9、沖突來源於力量失衡。
力量均衡就不容易起沖突,失衡或傾斜就容易引起沖突。

比如,夫妻很平等,事事都謙讓、商量,溝通很順暢,這就沒什麼矛盾。但如果是另一種情況,一方對另一方一味的遷就,一味的滿足、寵愛,另一方不領情,甚至還挑三揀四、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樣的事常常發生,別覺得某一方脾氣好,其實這里潛藏著矛盾,埋伏著一場巨大的沖突,這叫失衡,過度傾斜、一邊倒。沖突來源於力量的失衡。

10、沖突來源於溝通不暢。
剛才說的是信息錯位,現在說的是溝通不暢。人與人之間經常溝通,善於溝通,就會化解矛盾,減少很多煩惱。但是恰恰人與人之間會有隔膜、懷疑、歧視、戒備、猜忌;會出現代溝,兩代人接受的角度、經歷、心態、知識、接受信息不一樣,相互之間沒有溝通渠道或平台,溝通不暢就引起沖突。

11、沖突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
對未知的恐懼是人類的本能,人類對黑暗會恐懼,對不懂的會恐懼,對森林裡的小蟲子會恐懼,對海里的浮游生物會恐懼。

為什麼?因為你不知道,對未知恐懼,真正好的驚悚片,就會調動人的對未知的恐懼感,會造成人的神經質,形成兩個極端的行為,潰敗或逃遁,另一個就進攻。比如說我家的小朋友失蹤了,住院回來後,我家的小貓不知道怎麼回事,又不哭又不鬧還不動,呵護還那麼好,當然人和動物在這方面有共性,它就尾巴特別粗,甚至一口咬過來,把抱小孩的大人咬了一口。這就叫未知世界恐懼的本能。編劇可以找一找,故事中有這種元素,就是沖突的可能情。

12、沖突來源於對規則秩序的破壞。
人類社會、自然界都有個規律、秩序、規則。比如交通規則的右側通行,大家都這么走沒什麼問題,但有的人突然有點什麼急事,某一刻非要走左邊,結果「咣」的一下撞車。對規則和秩序破壞,打破寧靜、突破道德底線、犯法,都屬於這種類型。

13、沖突來源於人的一些負面的本能。
比如佔有、貪婪、好勝、破壞、妒忌,這些負面人人。

這些本能只要與別人的本能或利益形成碰撞,比如佔有欲,你的東西我沒有,我就想佔有,想得到,想擁為己有;比如貪婪,有了想更多,多了想更好,好了還想跨領域等等,人心不足蛇吞象嘛;比如好勝,你在劇中安排人跑起來、動起來、有積極性,你就給他身邊安排一個競爭對手,他一下就跑起來;比如破壞,任何人都有破壞的心理,你去觀察一下小孩,好好的桌子,他就用小刀把菱角一刀一刀的削,這孩子有什麼目的嗎?沒有,但他就是要削,好好堆起的雪人,看著賞心悅目的,小孩子上次一腳給踩個大窟窿,沙灘上的城堡搭得好好的,給破壞了,這些都是破壞欲;還有妒忌,當你自己得不到達不到時,你反而會忌恨、詛咒。

這都是人的負面的本能,也是沖突的來源。

14、沖突來源於具有戲劇性因果聯系的人物關系的設計。

這個在《怎樣設計人物和人物關系》一講里已經涉及,設計好人物關系就找到了沖突的永動機,因為人物關系搭建起來了,因果報應、恩怨情仇有了,不會寫戲,戲都往前走,你是跟著人物走,不是你帶著人物走,產生無窮無盡的沖突。

所以設計人物和人物關系時,要多花些功夫,戲劇沖突就不缺乏了。

四、沖突的必要條件
1、沖突必須合理、真實。
2、沖突必須有內在的依據。
3、沖突必須適度。
4、沖突必須有結果。
5、沖突必須是邏輯的系列。
6、沖突必須有鋪墊。
7、沖突必須有主動、被動。
8、沖突必須擊化升級。

② 關於家庭與工作沖突微電影,怎麼拍好一點

當然是家庭最重要了!!(*^__^*) 夢想,什麼是夢想呢?夢想是人類對於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和渴望,有時夢想是不切實際,但毫無疑問,夢想是人類最天真最無邪最美麗最可愛的願望。 但有時夢想即做白日夢空想;妄想;夢中懷想 !工作,你是為什麼而工作呢?工作是為了充實自身的價值提升人生的境界;是為了獲得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讓自己得到成長,融入社會之中;還是讓生命更加健康?家,什麼是家呢?家就是你避風的港灣的港灣,是風雪夜永遠高懸在前的孤燈,是可以將一切包括你的壞脾氣都留下的編織筐,是一隻松軟舒適的太空枕。家也可以是你的動力源泉!總之,家庭是最重要的!當家庭,夢想,工作產生沖突時,不要放棄你的家庭!家,也是需要呵護的!

③ 小說如何製造沖突

通常是激烈的矛盾沖突,在矛盾沖突中凸顯任務的個性。如寫個人意志和命運之間的沖突,個人理想得不到實現。通常悲劇的高潮更為明顯,如著名的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美狄亞》,還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這些沖突,有時候是作者安排的巧合,但是,這些巧合又是在現實的基礎上的,合理的。所以,在我看來,悲劇給人震撼,也製造高潮,而高潮之處正在「美麗的東西」撕毀在觀眾面前的那一刻,從而使讀者感到痛心疾首。 其實,只要仔細找找,就會發現,幾乎所有傳統的商業橋段,都體現著形式各異的對比。如果缺少了對比,故事的吸引力將會非常有限,除非作者文字功力特別深厚,否則,幾乎都是平淡無味的。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製造沖突矛盾」,這句話太過寬泛,一個作家窮其一生就為了探究這句話的答案,我只能說,作品中沒有一句是廢話,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凸顯人物性格,製造矛盾沖突,在創作的時候全部都要注意。告訴你一個詞,「加戲」,給平鋪直敘的故事情節加上背景。小說中可以不直接寫出來,但作者心裡要有數,每一個人物曾經的生活、命運、經歷都必須在創作之前分析到位。對小說來說,只有將一個人物的前世今生都分析到位,人物才能立體,對作者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不可因為該人物在書中是個老人就忘了他也曾經年輕過,我們要做的是把他從出生到此時此刻的經歷都在腦海中分析出來,他在劇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這么多年來他所受的教育,所經歷過的事等等一切影響下的結果。一個行動,必須能從他的性格中找出原因來解釋,如此一來,人物形象就出來了。 然後是一些悲劇性的東西的常見用法:基本同上,但是方向相反——先是極力渲染一種萬分愉快或者說是很搞笑的氣氛,然後筆尖一轉,把那些悲劇性的東西丟一點點出來。做個示範吧: 「哈哈哈哈哈哈!」某N……在狂笑,然後突然電話響了: 「你全家都死掉了。」電話里這么說道。

④ 張大鵬的微電影珍珠中最重要的沖突是什麼

張大鵬的位置,你覺得最重要的沖突是什麼?我覺得沒有什麼沖突。

⑤ 如何解決沖突

處理和化解矛盾與沖突,必須認識到:沖突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人的天性。即使沒有外界的干擾,我們自己內心也會出現沖突。沖突與矛盾也是必要的,有矛盾和沖突並不可怕。關鍵是看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去認識、處理和化解矛盾與沖突。
對此,我認為:
一、處理和化解矛盾與沖突,必須認清矛盾和沖突的性質。一般來說,矛盾分有利於推動和改進工作或有利於團隊成員進取的沖突(如:工作中的不同意見),阻礙工作進展,不利於團隊內部團結的沖突(如:無原則的糾紛)。對於前者,可以通過相互溝通和解釋,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最終達到意見統一。對於後者,要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力求不在節枝末葉上作文章,不在個人得失上打算盤。
二、處理和化解矛盾與沖突,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一是以坦誠的態度對待。把事情真相與自己的觀點清楚地展示給對方,讓對方理解。做到實話實說,不遮遮掩掩。二是以包容的胸襟處之。以自己想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人,多從別人站的角度看問題。三是從客觀科學出發。要有一說一,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站在有利於工作、有於利於發展、有利於團結的高度,分析和處理問題。
三、處理和化解矛盾與沖突。必須掌握必須的技巧。一是溝通協調要及時。二是善於詢問與傾聽,努力去理解別人。三是對上級溝通要有膽、有理、有據。認真傾聽上級的指揮策略,並作出適當反饋,以測試自己是真正理解其意圖,當有出入,或自己有自己的見解與建議時,要大膽地與上級溝通。四是平級溝通要做推心置腹,以誠相待,處以公心。五是建立良好的回饋機制,協調溝通是雙向的,必須保證信息被接受者接收,並及時反饋。六是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急於溝通,更不能做決定。七盡量控制非正式溝通,因為非正式溝通容易散布小道消息和謠言。八是容忍沖突與矛盾,強調解決方案。沖突不可怕,要鼓勵團隊成員創造豐富多樣的解決方案,以保持團隊內部和諧。

⑥ 小說怎麼製造沖突

通常是激烈的矛盾沖突,在矛盾沖突中凸顯任務的個性。如寫個人意志和命運之間的沖突,個人理想得不到實現。通常悲劇的高潮更為明顯,如著名的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美狄亞》,還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這些沖突,有時候是作者安排的巧合,但是,這些巧合又是在現實的基礎上的,合理的。所以,在我看來,悲劇給人震撼,也製造高潮,而高潮之處正在「美麗的東西」撕毀在觀眾面前的那一刻,從而使讀者感到痛心疾首。
其實,只要仔細找找,就會發現,幾乎所有傳統的商業橋段,都體現著形式各異的對比。如果缺少了對比,故事的吸引力將會非常有限,除非作者文字功力特別深厚,否則,幾乎都是平淡無味的。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製造沖突矛盾」,這句話太過寬泛,一個作家窮其一生就為了探究這句話的答案,我只能說,作品中沒有一句是廢話,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凸顯人物性格,製造矛盾沖突,在創作的時候全部都要注意。告訴你一個詞,「加戲」,給平鋪直敘的故事情節加上背景。小說中可以不直接寫出來,但作者心裡要有數,每一個人物曾經的生活、命運、經歷都必須在創作之前分析到位。對小說來說,只有將一個人物的前世今生都分析到位,人物才能立體,對作者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不可因為該人物在書中是個老人就忘了他也曾經年輕過,我們要做的是把他從出生到此時此刻的經歷都在腦海中分析出來,他在劇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這么多年來他所受的教育,所經歷過的事等等一切影響下的結果。一個行動,必須能從他的性格中找出原因來解釋,如此一來,人物形象就出來了。

⑦ 如何設置故事情節里的沖突

一個好的劇本故事,精彩與否往往取決與其中設置的沖突。如果一個劇本故事沒有沖突,那麼就會是平淡無奇,沒有了波瀾不驚。這樣的故事情節更談不上是精彩,更像是小學生的作文一樣記流水賬。沖突是一個劇本故事的核心,也就是說沖突能體現故事的主旨。劇作者們設置劇本故事中的情節,使得劇本的故事更加有推動力、發展力。
說到沖突,那麼什麼是沖突呢?當兩個因素在心理上或者是物質上的(個人、情況、力量、需求、目的或者驅動力)發生對立的時候,沖突就會隨之產生。之後伴隨著沖突出現對峙的階段,不管最終的結局如何,沖突一定是表現為兩方的對立。
事實上,故事情節中沖突在西方的戲劇中正處於十字路口的狀況,受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影響。一方面,藝術類型的影片通常被看作是大眾電影的對立面,因為大眾觀看影片通常把沖突作為故事的核心,而藝術類型的影片不是以一個故事性的情節為核心,而是以一個藝術元素為核心的。另一方面,大眾類型的電影在戲劇元素上過分地依賴於沖突的設置,這不單單是考慮了功能方面,也考慮了操作方面。
如果我們把沖突看作是人類內心的一種反應,就會自然而然地把這兩者聯系起來。這樣的一種關系產生有趣的吸引人的情況。當藝術類型的電影逐漸地擯棄沖突而單純地表現一種元素的時候,一場關於沖突的革命就隨之產生了。
沖突就本身針對的情況,從宏觀上分為外部沖突和內部沖突。
外部沖突
就像其名字一樣,是由外部的自然、社會環境以及角色的職業,或者是另一個角色的作用來決定沖突的性質和原因。比如在1960年影片《野河》中,查克.格羅夫則必須說服艾拉.加斯在田納西河泛濫之前放棄她的財產。在1975年影片《大白鯊》中,布羅迪警官必須去面對毀壞旅遊勝地夏季海灘的鯊魚。在1990年影片《沉默的羔羊》中,克拉莉斯.斯塔林為了獲得有關野牛比爾的情報必須要設法和漢尼撥.萊克特接近。
這些影片很好地說明了,外部沖突推進了情節,但外部沖突的使用在任何情況下都合理嗎?實際上,劇作者們運用外部沖突設置障礙,角色因超越障礙而推動了故事的情節。這雖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必須注意到對於沖突的過度使用會造成一種堆徹障礙僅為了製造懸念的印象。這樣的沖突堆積只會用在動作片中,在那一類影片中所做的是不斷地製造吸引觀眾的沖突。
內部沖突
針對相對於本身而言,以及與本身有關的決定的沖突。比如影片《大白鯊》中布羅迪警官自身擔任的工作與天生怕水的恐懼感的沖突。影片《野河》中艾拉.加斯面對自身財產與在田納西河泛濫前生命安全的沖突。
盡管如此,外部沖突依然在劇本中存在,對於其最佳的使用就能夠通過外部沖突,實現環境與內部沖突的連接,而形成對於情節的更深層次的推動。這樣說的原因在於,觀眾通常都傾向於認可人物心理的和內心的沖突,而不是來自外部的沖突。
劇作者們按照創作劇本考慮的順序進行排列,人物、目的、障礙、沖突和解決是戲劇的五大元素,也就是情節設計中考慮到的因素。同時,第一個元素會決定第二個元素,第二個元素會決定其後面的元素,以此進行類推。從功能的角度來說,角色是全劇的動力,劇中的人應當是既有決斷力的,又有目的性的,這直接決定如何進行拍攝。事實上很難提出絕對地、有效地、公理般地,既能保持邏輯又實用的規則。因為劇本的創作是基於內外部的沖突之上,是嚴格地通過前因而得出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承認,這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劇作家本身的素質。然而,以下依然有一些在創作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一、沖突並不是一個結果,或者是一個動力,它並在五個元素中處於第四的位置,說明沖突對於人物性格的決定不起任何的作用。
二、人物主要是由劇情障礙決定的,也就是當人物的發展遇到障礙或者出現對峙的局面時,人物的性格才能夠充分地展現。另外,障礙的本性與目的的本性一樣都是展現主角的維度。
從戲劇平衡的角度上來講,所謂成功的劇情展開就是指在人物與沖突的目的之間不斷地建立越來越深的聯系。主角的形象就會通過他遇到的困難以及不斷出現的沖突樹立起來,從另一方面說障礙是必需的。如果說一個主角在情節發展中沒有遇到任何需要克服的困難以及需要解決的沖突,或者是所遇到的困難並不足以對其自身形成挑戰。我們就可以說,這樣的刻畫方式是消減了觀眾對於主角的興趣,因為沒有懸念。
正如前面提到的,觀眾對於人物和影片的認可很大程度於內部沖突的設置。另一方面,當我們提到障礙的時候,沖突就會緊跟其後。不過,事實上在外部沖突的情況下,所設置的障礙可能是針對於外部的,它也可以針對於內部,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避免絕對的真實性,保持似真性並直接為主題服務。
在影片《野河》中,查克.格羅夫遇到了非常多的外部障礙:艾拉.加斯的孩子們,一個由於前人業績差而惱人的工作,他與艾拉.加斯的孫女戀情,以及由於種族主義的氣氛而被攪亂的生活環境,連綿不斷的雨也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元素。所有的這些障礙的設置來自於外部,而且是似真的,但這些障礙的設置增加了觀眾對人物的認可以及對於內心沖突的嚮往。
在影片《大白鯊》中,布羅迪警官遇到了一個對於常人來說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在他看來卻極大的內部障礙,那就是他對水產生的恐懼感,而外部障礙就是必須要面對海水的本身。另一外部障礙就是大白鯊,這給觀眾造成了一個很大的懸念與莫名的恐懼。
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觀眾不能判斷出漢尼撥.萊克特和野牛比爾究竟誰才是影片的反面人物?在影片中兩人的刻畫使用的手法十分相似,但當真正的問題出現也就人物性格設置的障礙發揮作用的時候(野牛比爾的恐怖想法,克拉莉斯的孤獨,她對於成功難以遏制的渴望)。人物的深化是可見的,尤其是當克拉莉斯與萊克特在一起的時候。這種對於人物身份的鋪墊刻畫在動作片中也經常運用。
我們已經能夠從上面的三個例子當中看出外部沖突在勾勒人物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時外部沖突和障礙的設置也鋪墊了能夠被超越和解決的內部沖突。劇作家不要不恥於大眾電影的沖突解決方式,因為觀眾對於戲劇的結尾都抱有一點的希望。從戲劇創作的規則來說,一個影片的結尾不論層次緊湊還是寬松,都要能夠從精神上或者是從沖突的解決作為結尾的影片來說。事實上,全劇的結尾是影片對觀眾承諾的一部分,如果能夠達到一個完滿的結局,或者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對於影片的整體框架和人物形象的完整是十分重要的。
劇作家們都認為,沒有一個戲劇的沖突是沒有前奏的。前奏是設置在沖突之前的,它不僅作為核心情節的開端,同時也作為一個沖突的引子來引起觀眾的興趣。例如,在影片《第四個證人》,以深夜的街道為開端,一個光著腳的、身材矮小的女人攔住了一輛汽車。汽車猛然靠邊停住,一個看起來並不友善的司機讓女人上車,車中的收音機正播放著納特.金.科爾的《我想聽布魯斯》。而這首歌的歌詞就具有諷刺意味,象徵女人兩分鍾之後的命運:女人被殺害,而司機則被人打昏。同時,一系列反常事件發生,反常人物出現,預示著沖突和毀壞的到來。
在極少部分的觀眾認為,沖突並不意味著暴力。總的來說,觀眾較為偏愛心理上的沖擊而非暴力的行為。在1990年影片《小孤星》中,保羅.謝爾登一個成功的作家剛剛在他的小說的末尾結束了他所創造的女主角的生命。之後他便出了車禍,並被護士安妮.威爾科斯所救。影片的高潮無疑在於保羅.謝爾登燒毀了凝聚著他兩年心血的書稿。
在1966年影片《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中,在瑪莎的假象中,喬治殺掉了她的孩子,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難以承受的痛苦,他並沒有實行實際意義上的暴力。因為孩子其實並不存在,而僅在瑪莎的想像之中,但瑪莎卻把她的孩子當做真實的存在。
最優秀的沖突來自家庭的沖突,事實上來自家庭的沖突的戲劇以及其他敘述的一個重要的源泉,而且家庭沖突也是最能夠令觀眾認同並產生共鳴的沖突。比如影片1979年的《克萊默夫婦》、1989年的《性、謊言和錄像帶》、1993年的《爆竹》、1994年的《與死人的小小和解》和1994年的《羅西娜》,這些影片都是植根於家庭沖突的影片。戲劇的沖突不一定來自兩個絕對對立的敵人,也可以來自朋友、丈夫和妻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等等。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家庭沖突:
——漢姆雷特的叔叔殺死了漢姆雷特的父親,並娶了漢姆雷特的母親為妻。
——莎倫的爸爸想要找到讓她女兒懷孕的那個男人。
——安提戈涅不顧叔叔的禁令,想要安葬她兄長的遺體。
——羅西娜必須面對其十年以後突然出現父親的性侵犯,盡管她的母親還在。
許多戲劇都能夠在結束之後給人留下歡快的銀幕印象,在這中作為戲劇靈魂的沖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的喜劇都是從新的角度認識和定義現實的生活,而所有的手法就是沖突的設置,通常是主角如何戰勝失敗。喜劇通過這種方法使人們脫離日常的生活沖突,來到一個看起來可以由自己掌控的世界。
經典的戲劇理論認為沖突能夠塑造和改變人物。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人物和人物性格的改變,是取決於人物情感或者感覺的改變,也不是由沖突引起的。反過來說,人物性格的改變對於情節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非常之小。
在傳統的敘述中沖突作為全劇的核心而存在的,因對於沖突的解決也理所應當認為將劇情帶到了結尾,於是沖突與沖突的解決之間就形成緊密的聯系。通過對沖突的解決分析,人們會把解決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完滿的解決
指的是能夠使主題得到升華或者使主題精神得到凈化,這種凈化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或者說是激奮,能夠通過影片體會到自身存在的意義。這種方式的結尾變得非常普遍,同時也可以這樣認為,這種升華情節並不是能夠由劇作家控制的,並不是由他自己的喜好決定的,而是必須遵守從一個大眾的信念或者說是大眾口號。不過,是否決定使用完滿的解決作為結尾依然取決於劇作家。這樣的結尾通常出現在西方經典影片中,影片的結尾都非常令觀眾滿意,大部分的大眾電影都是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的創作。
在1942年的影片《卡薩布蘭卡》中,里克最終還是解決了他與自己、與他的愛人以及維克多甚至德國之間的矛盾,影片的結尾也是伴隨著所有問題的解決,盡管里克失去了自己心愛的人,從劇情發展的角度來說,依然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
在1949年的影片《騎術學校》中,羅伯特發現他的妻子朵拉從來沒有愛過他,這個發現伴隨一個長時間的閃回而展開。那個時候朵拉出了一場車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在生死之間掙扎。核心沖突就在於羅伯特如何看待他自己的愛情,他的婚姻,他的希望,以及他所要面對痛苦的現實:他被欺騙了。於是羅伯特離開了家和自己躺在床上的妻子,這個決定把影片帶到了結尾。
不完滿的解決
在影片的結尾沖突的解決方式並不完滿,這其中有許多種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為了與大眾的觀念契合,另一方面出於劇作家的本意。
在影片的《未路狂花》中的沖突起源於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關系,並貫穿於整個影片。最後沖突以一種較為極端的方法結束,她們殺死了男人開始逃亡,遭到警察的追捕,在走投無路時自殺了。
沒有完滿的解決
一般來說,很難准確地區分一個完滿的解決和一個並沒有解決,但結尾很完滿的情況。
在1995年的影片《群鳥》中,兩個主角梅蘭尼和布倫南之間的沖突,特別是梅蘭尼和布倫南的母親之間的沖突,在結尾被很完滿地解決了。但是影片中的那些鳥兒,它們最後會去那裡呢?它們最後怎麼才會消失呢?這些問題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理解和想像的空間,鳥兒的消失也許如它們的突然出現一樣,讓我們無法解釋。但這個沖突最後消失了,並沒有被解決,只是消失了給我們留下我們的思考。
沖突對於一個劇本的重要性,是一個劇本故事的推動力。在沖突與障礙、似真性和人物的分析上,怎麼樣合理結合沖突。沖突如何設置前奏,以及暴力、喜劇、人物和沖突的解決。怎麼樣在劇本中解決沖突,包括沖突的完滿的解決,以及不完滿的解決和沒有完滿的解決。都是需要劇作者們向以往的大師們學習,並且勇於挑戰自己傳統的方式。
對於劇作者來講,一個好的劇本需要不斷理解生活,從朴實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真諦。

⑧ 網文小說里怎麼製造沖突和矛盾就好看

YY、女人、金手指,前戲要做好,比如鋪墊什麼的,然後奮起反撲,最好是扮豬吃虎,最喜歡這個了。

⑨ 青島微電影郵差矛盾設置

青島微電影郵差矛盾設置不會的,這個是我理解不了的。

⑩ 寫小說時如何製造矛盾

1.通過小說中的人物,來製造矛盾沖突。
2.通過主角的家族,地域,來製造矛盾沖突。
3. 通過善與惡,正義與邪惡的對立。
4. 通過主角的觀念來製造矛盾沖突。
5. 通過主角自身需求

閱讀全文

與微電影如何製造沖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觀看粵語全部電影 瀏覽:309
東廠不敢殺的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
電影蜘蛛網怎麼做 瀏覽:603
為什麼老公不愛看小電影 瀏覽:103
剛上映青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150
好看的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3
產後多久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瀏覽:334
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影產業的發展 瀏覽:691
姜棟元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840
恐怖電影叫紅什麼女孩 瀏覽:478
電影木乃伊二免費 瀏覽:864
下載的電影怎麼放apid 瀏覽:176
和閆妮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
好看的的電影網站 瀏覽:856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瀏覽:54
臨潁電影院提前多少天能訂票 瀏覽:382
女生好聽的電影歌曲有哪些 瀏覽:668
男女在酒店看什麼電影 瀏覽:234
考中央電影學院要多少分 瀏覽:533
外國好看電影剪輯動作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