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十二 有點吹 說什麼300萬票房就可以了
用票房去衡量二十二,去衡量一段歷史太可悲了!導演努力那麼多,只是為了讓這段歷史重現,說票房,太俗了吧?!
❷ 為什麼很多人買了《二十二》的電影票卻不去看
22這部電影真的太平靜了。
❸ 上映三日票房破三千萬 《二十二》靠什麼完成「逆襲」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關於在日軍侵華戰爭中中國倖存的「慰安婦」長篇紀錄片,由郭柯執導,二十二位「慰安婦」參與拍攝,也是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1]。
該片以2014年中國內地倖存的22位「慰安婦」的遭遇作為大背景,以個別老人和長期關愛她們的個體人員的口述,串聯展現出她們的生活現狀。全片無解說、無歷史畫面,音樂僅片尾響起,旨在盡量客觀記錄[1]。
該片於2017年8月14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中文名
二十二
外文名
Twenty Two
其它譯名
22
出品時間
2014年
出品公司
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黑龍江、山西、湖北、廣西、海南
拍攝日期
2014年
導演
郭柯
製片人
郭柯
類型
紀錄片
片長
99分鍾(公映版)
上映時間
2017年8月14日(中國內地)
對白語言
中國各地方言、普通話、韓語、日語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3843282
主要獎項
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
倫敦華語視像藝術節評審團傑出獎最受觀眾歡迎獎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主競賽紀錄單元評委會特別推薦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
雅爾塔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特別鳴謝
張歆藝
歷史顧問
蘇智良
聯合攝制
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
官方微博
紀錄電影二十二
執行製片
梁巧
拍攝格式
4K REDCODE RAW
機身
RED EPIC 基本組
鏡頭
UP基本組(16、24、32、50、85)
鏡頭
UP12ARRI18-8045-250
聲音(5.1)
預混、終混在DOLBY認證棚完成
❹ 如何看待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過億,部分老人子女向導演討錢一事
2017年暑期,一部關注日本侵華戰爭中倖存「慰安婦」題材的紀錄片《二十二》在全國公映。高關注度和高話題度使該片最終取得了1.7億票房,成為內地電影市場第一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
該片聚焦的是「慰安婦」這一歷史問題,按照這些子女們的邏輯,難道世間所有與受害者沾親帶故的人都能從攝制組的善意中分一杯羹嗎?老話講「無功不受祿」,知著君真不知這些討要錢財的人的底氣從何而來。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點贊哦。
❺ 《二十二》目前票房有多少
最終票房超2億人民幣
❻ 《二十二》票房如何
官方還沒出具體數據,但從各大網路購票平台,至今已有 1704萬了!
❼ 《二十二》票房過億,「慰安婦」子女向導演討錢是正當行為嗎
電影《二十二》票房過億,引發了慰安婦的子女們向導演討錢的行為,這行為並不正當。
我們都知道,「慰安婦」是歷史遺留問題,往日的屈辱不堪回首,作為「慰安婦」的子女,應當多屬於弱勢群體。現在電影的票房收入大好,但不是他們向導演討錢的理由。
如果把歷史,把受過的屈辱,當做後代討錢的理由,那麼標準是什麼?尊嚴在何方?導演不認可就是為富不仁?那麼,這件事情本身,就變成悲哀之事了!
如果是導演組做好前期鋪墊工作,統計相應慰安婦後代,主動做適當補助和生活上的幫助,或簽訂協議,是可以的。但是電影出來後,慰安婦的子女向導演主動討錢的行為,本人不支持。
認可我的回答,請關注我。
❽ 如何評價記錄電影《二十二》
近日,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記錄片《二十二》上映,一開始這影片並不看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影片的票房高漲了、大家的評論都是偏好的。
我們應如何評價《二十二》?
網路平台助力推廣,題材本身吸引觀眾
作為一部題材特殊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之初並不被看好,首日排片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馮小剛在微博上轉發了《二十二》資助人張韻藝給他的一封信,呼籲大家多多關注這部關於倖存「慰安婦」的紀錄片,隨後何炅、舒淇、李晨、吳京等多位明星轉發了這條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來水」的助力,這部電影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接受采訪的觀眾表示,的確是在微博等網路平台看到了《二十二》的相關消息,最終選擇買票觀影則是因為對「慰安婦」這個題材很關注。
當日來觀影的觀眾男女比例均衡,大多數是30歲左右的年輕觀眾,也有50歲以上的中年觀眾。一位中年男觀眾認為,《二十二》深刻反映了抗日戰爭的問題,所以想來看一看。一位年輕男觀眾表示,本身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此前也看過很多相關的文化類報道,所以會有觀影的慾望。大部分受訪觀眾都說,這種紀實性的「慰安婦」題材影片,應該也值得被關注。
觀眾感觸大不相同,平靜又沉重的力量獲贊
當天的觀眾都給《二十二》打出了9分、9.5分、10分這樣的高分。但是,每一位觀眾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並不相同。
一些觀眾對「慰安婦」這個群體本身表示出關懷。一位女觀眾哭著接受了新浪娛樂的采訪,但她看到了影片中樂觀積極的一面:「這些老人家都經歷了很多的痛苦和磨難,但她們還是很積極地生活。」一位男觀眾也被老人的寬容樂觀打動:「她們很多人並沒有去痛恨這個世界,她們也還會希望去幫助周圍的人,而且能夠更開心地活下去。」另一位女觀眾則注意到了老人們如今生活的不如意:「那些『慰安婦』的倖存者,過得也不是那麼開心,希望她們能夠好好地生活吧。」
還有一些觀眾看到了這部影片的歷史價值。一位女觀眾表示:「這個電影是描寫『慰安婦』的,是我們歷史之中一個很沉痛的點,揭開會很痛,很痛很痛,但是這個傷疤是不能忘記的,應該讓大家都知道,希望歷史不要再重演。」一位男觀眾談到全片最讓他感觸的是日本留學生來中國幫助「慰安婦」:「無論政府的政策如何,都不會影響群眾本身的善良,群眾的感情其實是共通的。」
受訪的不少觀眾表示看完《二十二》後心情很沉重很壓抑,一位拄拐來看片的男觀眾坦言「沒心情吃飯了」。作為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質疑「販賣傷痛」,上映之後也有觀眾表示會害怕題材過於沉重。
但也有觀眾坦言看完電影後「很平靜」,因為電影的敘述是平淡而剋制的,但是「當一切恢復到平靜之中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很強大的」。
❾ 如何評價電影《二十二》
近日,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記錄片《二十二》上映,一開始這影片並不看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影片的票房高漲了、大家的評論都是偏好的。
我們應如何評價《二十二》?
網路平台助力推廣,題材本身吸引觀眾
作為一部題材特殊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之初並不被看好,首日排片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馮小剛在微博上轉發了《二十二》資助人張韻藝給他的一封信,呼籲大家多多關注這部關於倖存「慰安婦」的紀錄片,隨後何炅、舒淇、李晨、吳京等多位明星轉發了這條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來水」的助力,這部電影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受訪的不少觀眾表示看完《二十二》後心情很沉重很壓抑,一位拄拐來看片的男觀眾坦言「沒心情吃飯了」。作為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質疑「販賣傷痛」,上映之後也有觀眾表示會害怕題材過於沉重。
但也有觀眾坦言看完電影後「很平靜」,因為電影的敘述是平淡而剋制的,但是「當一切恢復到平靜之中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很強大的」。
❿ 電影《二十二》為什麼排片怎麼少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婦日,也是中國首部公開上映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的首映日。13日下午,導演馮小剛發布微博力挺張歆藝投資的紀錄片《二十二》,並附上了張歆藝給他的信。張歆藝在信里提到,這是一部關於倖存慰安婦生存現狀的紀錄片,題材值得關注,但排片太少。
排片少到什麼程度,官方給的數據是全國排片量約1%,筆者所在三線城市排片為0,詢問了若干個百人群,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我們這里0排片」。排片量低其實不僅僅是《二十二》一部片子的問題,而是所有文藝片共同的難題。
對於文藝片歐美有相對健全和發達的體系及平台來助推:片方可以採取先期小規模放映,累積口碑到相當程度再擴大規模的方式,培養市場對作品的熱度;各大媒體平台有專業權威的電影推薦,評論人士及欄目;有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專業頒獎禮及集中放映文藝片的頒獎季造勢;有形成規模,片源豐富的藝術片院線提供多元選擇。文藝片擁有完全不同於商業片,自成一套系統和特色的推廣、發行方式,有各種渠道可以方便地找到特定的消費群。
但在中國,這些還遙不可及。我們的市場並沒有放開,美國、日本、韓國等,基本都沒有數額限制,每年公映的電影多達數百甚至上千部,而大陸2014年一共才放映了300多部。賣品有限,如果再在放映比例上給予限制,沒有上座率的影片也必須強加排片,那影院方面很難生存。其次,中國並沒有成熟的藝術院線,僅有的幾家藝術院線也長期虧損,不能憑借票房收入良性循環,基本靠其他收入補貼。
面對用情懷和誠意無法打動的市場,《二十二》能否找到自己的觀眾群?文藝片是否應該在商業院線與大片正面交鋒?中國電影市場能不能為電影的多樣化和觀眾的多元需求做出一些改變,讓後來人再不用乞求,苦情,乃至下跪?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屬於《二十二》的,也是屬於未來所有的小眾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