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片沒那麼好《哪吒》15億票房背後中國人在被誘導消費么
我認為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目前已破15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凈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台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獲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
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一方面:2015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及2016 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均採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類影片的票房及數量佔比均持續走高,動畫電影的票房增速及數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動畫影片《大聖歸來》斬獲 9.6 億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動畫/奇幻類電影占據5席。在鏈條前端的帶動下,中國的CG影視製作市場空前巨大。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國漫:關鍵時候喊口號,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單薄、情感表達單面。CG不像是為情節服務的技術,反而就是電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為例,片中設置了一個花了大量筆墨描繪的「一鏡到底」段落。但當觀眾聚焦情節的時候,卻發現,這段「精彩」對於情節、情感的推動,沒什麼意義。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像世界、一個中國的《千與千尋》了。
02
從作品的角度,發燒友看到了中國漫畫電影十幾年來的巨大困局。從商業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影片背後,出品、投資人光線傳媒,看到的是中國國產電影發展的巨大機會。
2016年,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靠著兩部引進動漫《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票房整體水平突破了70億元。近5年來,國內動畫電影的平均票房約處於45億元左右,佔到全年總體票房的10%,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產動漫與引進動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縮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經能夠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並且,每每出現好片,就會有大量的一線票倉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穩定發電影版的動漫《熊出沒》成績一直很穩定,去年甚至以6.05億元,斬獲了去年的動漫票房冠軍。
這里,小編沒有不尊重《熊出沒》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個答案:國產動漫在中國有極為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整個市場實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進與製造動漫電影方面,光線傳媒,毫無疑問是國內影視企業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線旗下,專事布局國漫領域的孫公司——彩條屋影業,發布了2019國產動畫片單,並曝光一組先導概念海報。這也是相繼與國產動畫「三大」系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合作後,彩條屋再一次公布三部國產原創動畫。它們分別是國產動畫「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
B. 《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達到49.72億,那投資人能分到多少錢
《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達到49.72億,那投資人能分到多少錢?
《哪吒之魔童降世》曾經在2019年的9月26日上映,上映時間達到93天,總票房達到了49.72億人民幣,排在中國電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位,第一位是《戰狼2》,其總票房為56.82億。
第三是扣除中數代理費,該費用是如果票房超過6億就不需要扣,所以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不需要扣除了。所以真正到投資人手中的錢實際上就是:49.72億-49.72億*65.3%=17.25億。
分到投資人手中的錢是17.25億,但是還要扣除成本,由於該片導演並沒有透入說具體成本為多少,我們以1個億為例來計算下,扣掉成本一億後還剩下16.25億。所以即使合夥人較多,達到了1600位,那平均分到每個人手中也能達到1015625元,何況有的投得多有的少,我相信造就幾個千萬富翁是沒什麼問題的。
C. 《哪吒》2天4億連破紀錄!國產動畫電影背後都有哪些大佬在撐腰
早期賦予動畫片的意義之一,是提供一個逃離現實的精神烏托邦,替你實現那些平凡生活里的英雄夢想。而今天,動畫電影也極可能成為現實中的「救市英雄」。
這部電影的火爆口碑,很容易讓人想到4年前創下9.56億票房佳績的《大聖歸來》,不知道這次的票房是否會再創新高。
關於這部電影,小夥伴們都怎麼看呢?
D. 《哪吒》這么高票房,賺了多少,有多少倍
如果有人問哪部電影幫助華語片在暑期檔口碑和票房翻身?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一定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了。自從今年春節檔後,內地市場已經有長達半年時間,沒有出現過這種堪稱「現象級」的國產影片,作為內地首部票房超過45億的動畫電影,可以說《哪吒》以一己之力撐起了今年暑期檔的走勢,帶來了一股「國漫崛起」的全民熱潮。
7月26日《哪吒》正式上映,市場大盤就像經歷著一場龍卷風:連續近一個月牢牢占據票房榜首位,《哪吒》的成績讓人瞠目結舌,打破的紀錄更是數不勝數。截止8月31日,《哪吒》以46.77億票房躍居內地影史總票房榜第二位,排在它前面的競爭對手僅剩《戰狼2》(56.83億)了。
如果我們試圖「馬後炮」分析這部電影,答案可能很復雜。從題材、製作、投資、市場、檔期、宣發等諸多方面做好,才可能有一部電影的成功。《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處包括IP優勢、檔期絕佳、觀眾青睞國漫等等各方面因素。
在它上映時,只有已開畫一周的《銀河補習班》,後面則沒有任何同量級競爭對手,這讓《哪吒》能一直穩坐單日票房冠軍的寶座長達27天之久。在《哪吒》正式上映前,點映票房就已達到約6000萬元,和2015年逐步逆襲的國產動畫《大聖歸來》不同,《哪吒》的票房從一開始就是井噴式爆發,並將國產動畫的票房紀錄一下子從近10億提升至45億以上。
截止到9月4日16點《哪吒》累計票房已經達到47.41億!據悉《哪吒》成本在一個億左右,按照票房分賬政策,只是內地票房片方分賬就達到了17.16億,回報率17倍以上!而這還僅僅是內地票房數據,國際票房方面《哪吒》也成為繼《流浪地球》之後,今年第二部在北美票房突破百萬美元的華語電影。還有電視版權,網路版權以及衍生品等收益,《哪吒》回報率在20以上!如果在認購期間投入10萬,妥妥的200萬的收益,這樣的市場試問怎麼能不讓人心動?
電影投資的大熱得益於國家政策的鼓勵,而國家政策的頒布也讓電影產業迅猛發展起來!也出現了很多個人投資獲得巨大收益的影投人,像《泰囧》的投資人於宇昂投資400萬最後獲得票房分張高達7000萬,《紅海行動》投資人劉力鳴投資6千萬或票房分紅高達1.6億!今年春節檔也有不少影片是大眾參與投資的,例如《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等 ,光看這些影片的票房就知道這些大眾投資已經賺翻了,相信很多聽說沒有參與的朋友現在也是後悔不已。今年電影產業整體形勢強於去年,想要抓住機遇的威同名字抓緊時間聯系小編了!
E. 哪吒票房破47億,這部電影有哪些感動人的地方
哪吒這部電影真的非常好看,我個人並不是太喜歡這種動漫作品,也是受朋友的舉薦才到電影院去觀看,給我的感覺很震撼。
電影當中不但有那些精彩的打鬥場面,也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地方,我覺得整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應該就是哪吒本身的叛逆,被人誤解被人嘲笑,以及那種壓力的釋放,其實看到這個經歷之後,我們何嘗沒有聯想到自己的身上。
影片出彩的地方還有很多,這是我們中國動漫電影的一大進步,其實在前兩年的時候也出產了很多部優秀的作品,比如說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都是動漫界的佼佼者,但是在一些細節以及故事的方面沒有豐富化,所以才沒有得到廣泛關注,哪吒這部作品在我看來沒有任何的缺點,甚至可以和那些經典的好萊塢動漫作品相知媲美,早晚有一天中國的動漫也能登上世界的電影舞台。
F. 《哪吒》這部電影是否一般
我覺得一開始去看《哪吒》是抱著一種朝聖和學習的態度去的,雖然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設,但是沒想到……還是有點失望的,可能期望值過高。講真,這么多人說吹爆哪吒,而我覺得其實整體來講相對於神作來說一般,而相對於國內其他對比的還好的時候,就有一段時間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異類了。不過幸好看到不止我一個人這么認為。(吧……)
劇情硬傷我覺得平心而論,雖然我不喜歡《哪吒》,但是這的確是個人認為近年來國內少有的、在鏡頭和劇情敘事線上最干凈利落一氣呵成的電影了。就像電影的名字:《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重點就是魔童啊!不然搞個魔丸干森莫!重點就是哪吒啊!那還要金吒木吒干什麼!李靖說了哪吒是自己第三個兒子不就得了!何況據說當時他倆都已經是編制內公務員了?不過他們有可能會覺得沒鏡頭忿忿不平吧。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G. 電影《哪吒》票房突破41億,這部電影有什麼感人的地方
電影《哪吒》上映以來,票房不斷的刷新,也是對於這部劇最大的肯定。看了這部劇大家都覺得是喜劇,因為從頭到尾有很多搞笑的成分在裡面,而且逼真的動畫形式也讓我們的觀影效果得到了很好的體驗,說到這部電影有什麼感人的地方,細細想來還真的是有。
這段感情戲讓人一下子觸碰到人的內心深處,這時候哪吒的善念被激起,選擇回去和父母一起面對這個災難,並且為了陳塘關的百姓犧牲自己,這時候李靖夫婦看到自己的兒子即將離去,那撕心裂肺的疼也很感動人。
H.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億,1600個聯合投資人能分到多少錢
我國票房的分賬規則
我國目前的票房分賬規則較為復雜,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特別營業稅以及電影事業專項資金:我國的任何一部影片,只要你產生了票房,無論高低那麼都要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這是硬性規定。
(2)中影數字代理費:如果票房在6個億以下,還需要繳納給中影1%-3%的票房。很多人有疑惑,為什麼要繳納這筆費用呢?這是因為在中國數字電影發展最困難的時期,是中影出資協助完成設備升級,「中影數字」在中國電影數字化進程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時至今日,全國至少七成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數字」的數字放映機,所以其有權收取這筆費用。超過6億的影片,因相應的營業稅和專項資金繳納的比較多,這部分就給免除了。
(3)扣除上述兩部分,剩餘的91.7%(或88.7%-90.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凈票房。
總結
當然了,影片的回收成本肯定不僅僅是票房,對於國內而言票房是大頭,但是對於很多國外電影,特別是好萊塢電影,電影周邊才是大頭,比如迪斯尼拍的電影目的不是為了票房,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推廣自己的衍生產品。成功的電影衍生產品的收入往往超過了票房的收入,這也是好萊塢熱衷於打造大IP的原因。
此外除了衍生品收入之外,電影的回本還有諸多的方式,比如:(1)版權收入:各類電視播放權、互聯網視頻平台的播放權等;(2)海外銷售:海外其他國家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等,比如最有名的《非誠勿擾2》,還沒上映,通過廣告已經回本了。(4)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5)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考慮到還在增長的票房以及哪吒的周邊衍生品較好開發,預計該影片的投資人,最終人均分成會超過53萬。
I. 《哪吒》票房欲破30億,出品方卻說不怎麼賺錢,這是為什麼
有很多高票房電影的出品方都哭窮,說電影雖然票房高,但是自己賺的錢很少。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那些低成本、低劇本的流量電影所有錢都用來請明星了。但是最近的火熱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可是動漫電影不用明星出演,而且他們又不是什麼低成本的流量電影,整整30億的票房,為什麼出品方還說沒賺到錢呢?其實票房錢全都讓放映公司賺走了。
所以當看到自己的心血變成票房之後其實是很開心的,自己的心血花再多錢也不會覺得多。其實這部電影也挺好看的,大家有空去多支持一下國產動漫電影吧。
J. 《哪吒之魔童降世》你們知道這1600聯合投資人分賬翻多少倍嗎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了,《哪吒之魔童降世》1600位投資人分賬能夠翻多少倍?個人在查閱了一下電影票房分賬的一些情況以後認為賺錢肯定是賺了,但是根據不同投資人投資的額度不同可能賺的錢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多,下面具體說明一下。
分析不到位地方請見諒,各位有其他想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