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十二》上映半年之後,導演和老人們怎麼樣了
還記得去年夏天引起過刷屏效應的那部電影《二十二》嗎?
郭柯在《奇葩大會》第二季上分享出的拍攝韋紹蘭幕後故事也很感人。
韋紹蘭生活清貧,郭柯問她明天沒有柴火了怎麼辦,韋紹蘭說:明天再說。
郭柯給她買了個電飯鍋,問她會不會用。
老人又很可愛的回答,我可以學呀~
韋紹蘭的生活程度,看《三十二》的劇照就知道了
就是這樣一個老人,郭柯給了她500元,她轉臉就要給郭柯4個紅包,分別給4個工作人員,每個紅包里都有100塊。
郭柯認為這是一種分享,我覺得這裡面也有某種尊嚴。
受過苦難的人,也不一定就會心安理得地接受很多幫助吧?她接受幫助的時候,也想給別人回報。
《二十二》上映後,社交網路上有很多討論,上次安利的時候我也寫了,電影提醒我們,這些「慰安婦」制度受害者,還要承受輿論壓力的二次侮辱,周圍人用「日本婆」等等詞彙來形容她們,讓受害者覺得自己有錯。
2016年,上海一個當年的「慰安所」遺跡海乃家被媒體曝光可能被拆除,周圍的居民居然說這是「妓院」。
他們認為這是恥辱,不是正能量,不能放在學校邊上。
學生認為這件事不光彩,不要特別了解,可以了解抗日英雄,不用了解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受害女性。
去年《二十二》的上映,這樁舊聞也再一次拿出來討論,在《奇葩大會》里郭柯導演也提到了這件事。
我很意外的是,郭柯有這樣的工作經歷、這樣的立場,他並沒有做一個聲討者去罵年輕人不懂事,他反而認為,首先要反思是傳播者。
與其去指責,郭柯提倡的是「建設」:正確的認識這群老人,溫柔的對待她們,再來好好引導下一代。
本來「慰安婦」歷史給我的印象就是悲慘、屈辱的過往,但是《二十二》以及《三十二》讓我發現這些老人不是一個符號,是很可愛的人。
郭柯說,抱著同情心去看這些人,「大可不必」。
在「慰安婦」受害者這個話題上,有個問題一直存在:記錄傷痛,是歷史;但是考慮到受害者的感受,不要二次傷害他們,是做人的同理心;那麼究竟以哪個為重?二者如何平衡?
這不光是記錄者的問題,甚至也是觀眾要面對的問題。蔡康永就問他,拍攝時如果受訪者不願意再撕開傷口怎麼辦。
郭柯的態度是,把鏡頭下的老人,當作自己的奶奶。
因為他首先考慮是的老人們的感受,他反而得到了老人們最深的信任。
李愛連老人跟攝制組熟悉了之後,在一個兒媳婦和孫子都不在的時刻,讓導演組把門關上,講一段內心深處的回憶。
這當然是一段又吸引眼球又獨家的素材,但郭柯選擇了關機不再拍攝,只留下女性同事來聽。
他說,在那種情況下,如果記錄並播出老人不想讓兒媳婦孫子看到的內容,就是一種變相欺騙。
在這個大家都想拿到獨家故事的年代,郭柯把尊重受訪者放在第一位,反而是特別感人的。
《二十二》也給了郭柯很多榮譽,但是郭柯早就說過,會捐出票房收益。
而他本人一直維持著很謙遜自省的態度,說自己被推到了一個位置上,要冷靜思考,需要大家監督。
越是得到鮮花和掌聲,越要謹慎。
他幾乎是戰戰兢兢地在面對自己得到的贊揚,主動提出,自己要避免成為一個道德綁架者。
為什麼要公開提出捐票房呢?郭柯說這對自己也是個鞭策,放話出去,自己就沒有退路。
看了這期《奇葩大會》真的覺得郭柯是一個非常溫厚善良的人,面對紀錄片里的倫理平衡、面對名利,都非常有風骨。給自己提了最嚴苛的要求,但對不熟悉歷史的人,沒有批評指責,只有很溫和的用行動去感化。
《二十二》從一個冷門的題材發酵為社交網路上的重要話題,跟郭柯本人的善良自省、和他選擇的剋製表達也有關系。郭柯和同事們選擇用溫柔的筆觸來記錄記錄苦難,選擇了保護受害者,觀眾也能感覺到這種人性的力量。
《二十二》下映後,郭柯和夥伴們的工作沒有中止,他們繼續記錄著老人們的命運,堅持看望老人,也鼓勵更多的年輕人關注這個議題。
電影官微顯示今年年初,李愛連老人也去世了,電影中的22位老人僅有7位在世。
一時的票房和話題都會過去,長期的關注和記錄才是盡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實、關照現實。
郭柯長期跟蹤的這個「慰安婦」受害者話題,不僅是一段歷史,也是某一種人性上的思考。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紀錄片拍攝倫理,他幫助和關心這個群體的老人,也從老人們身上獲得了很多啟發。
他說,老人們最動情的時刻,不是回憶痛苦,而是想到自己家人。
很多我們預想的故事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是不存在的,真正地去觸摸那些東西,才能找到答案。
高曉松也說,郭柯自己在記錄歷史的過程里獲得了成長,這是歷史溫暖的一面。
蔡康永提煉出了郭柯身上的一個珍貴點:他在經歷了這么多之後,還是很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疑惑,沒有做出那種「瞭然於胸」的姿態。
他們對於郭柯的解讀,也是看這件事的新角度,同樣是挺有啟發的。
「真誠」看起來簡單,真正做到真誠有很多細節上的東西,每個微小的選擇都構成了一個人真誠的濃度。
有點意外的是郭柯的最新動向我是在《奇葩大會》里看到的,這個節目之前一直給人的感覺是很熱鬧張揚的。
節目里有各種特別的人類,有莫名愛上學男旦的小男孩。
有脫口秀演員的自嘲
還有現在經常是熱點話題的馮唐上去講自己的心路歷程。
看完了郭柯這期節目,這次我又重新看了一下《奇葩大會》第二季的定位,不是流行的概念和主要追逐熱鬧,是「特別人類大會」,這個概念確實也撐得起一個多元價值的能量場,裝得下如此多種多樣的個體。
說起來《奇葩大會》里發言的,也有引起過爭議的,但至少這裡面每一個認真表達的個體確實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構成了現實的不同側面,所以把《奇葩大會》當作一個人類樣本觀察室也挺有意思的。
馬東有一句話說得挺好,過去的價值標準是成功,現在不管你到達哪一處,都是一種到達。
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節目沒有隨大流按照流行熱點、噱頭來挑選發言人和議題,而是真正去找「人類多樣性」給個體表達的機會和空間,才能讓郭柯做了一個安靜溫和有力量的陳述。
❷ 如何評價記錄電影《二十二》
近日,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記錄片《二十二》上映,一開始這影片並不看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影片的票房高漲了、大家的評論都是偏好的。
我們應如何評價《二十二》?
網路平台助力推廣,題材本身吸引觀眾
作為一部題材特殊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之初並不被看好,首日排片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馮小剛在微博上轉發了《二十二》資助人張韻藝給他的一封信,呼籲大家多多關注這部關於倖存「慰安婦」的紀錄片,隨後何炅、舒淇、李晨、吳京等多位明星轉發了這條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來水」的助力,這部電影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接受采訪的觀眾表示,的確是在微博等網路平台看到了《二十二》的相關消息,最終選擇買票觀影則是因為對「慰安婦」這個題材很關注。
當日來觀影的觀眾男女比例均衡,大多數是30歲左右的年輕觀眾,也有50歲以上的中年觀眾。一位中年男觀眾認為,《二十二》深刻反映了抗日戰爭的問題,所以想來看一看。一位年輕男觀眾表示,本身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此前也看過很多相關的文化類報道,所以會有觀影的慾望。大部分受訪觀眾都說,這種紀實性的「慰安婦」題材影片,應該也值得被關注。
觀眾感觸大不相同,平靜又沉重的力量獲贊
當天的觀眾都給《二十二》打出了9分、9.5分、10分這樣的高分。但是,每一位觀眾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並不相同。
一些觀眾對「慰安婦」這個群體本身表示出關懷。一位女觀眾哭著接受了新浪娛樂的采訪,但她看到了影片中樂觀積極的一面:「這些老人家都經歷了很多的痛苦和磨難,但她們還是很積極地生活。」一位男觀眾也被老人的寬容樂觀打動:「她們很多人並沒有去痛恨這個世界,她們也還會希望去幫助周圍的人,而且能夠更開心地活下去。」另一位女觀眾則注意到了老人們如今生活的不如意:「那些『慰安婦』的倖存者,過得也不是那麼開心,希望她們能夠好好地生活吧。」
還有一些觀眾看到了這部影片的歷史價值。一位女觀眾表示:「這個電影是描寫『慰安婦』的,是我們歷史之中一個很沉痛的點,揭開會很痛,很痛很痛,但是這個傷疤是不能忘記的,應該讓大家都知道,希望歷史不要再重演。」一位男觀眾談到全片最讓他感觸的是日本留學生來中國幫助「慰安婦」:「無論政府的政策如何,都不會影響群眾本身的善良,群眾的感情其實是共通的。」
受訪的不少觀眾表示看完《二十二》後心情很沉重很壓抑,一位拄拐來看片的男觀眾坦言「沒心情吃飯了」。作為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質疑「販賣傷痛」,上映之後也有觀眾表示會害怕題材過於沉重。
但也有觀眾坦言看完電影後「很平靜」,因為電影的敘述是平淡而剋制的,但是「當一切恢復到平靜之中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很強大的」。
❸ 一般一部電影上映多長時間會下映
那得看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發片時期了,一般哦多兩星期或者三個星期
國內的影院如果熱映的話,可能最長一個月,一般電影最長兩個月出DVD
❹ 二十二這部電影怎樣
不仇於過往 不忘於歷史
文/夢里詩書
作為一部紀錄片來說,《二十二》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電影的技藝,雖然從成片看導演本身的水平實難讓人恭維,但能有人願意去將這段關於中國慰安婦屈辱的歷史,忠誠的記錄下來,讓觀眾在一群如今已是年過耄耋的老奶奶的身上回望被塵封的往事,不得不說那源於真實的力量給人了以觸及心靈的感動。
何為二十二?其所指的並非是青春年少的崢嶸歲月,而是電影《二十二》在完成時僅存的慰安婦人數,相信這個數字也在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少,導演郭柯所選取的視角其實非常巧妙,它並沒有去過多的引領觀眾走進那段沉痛的歷史,而是用這如今二十二個看似普通,卻尤為特殊僅存的慰安婦老人,她們現在的境遇為展開,透過她們如今平靜安詳的晚年,在生活中回溯著那段沉痛的過往。
當往事重提,鏡頭前的老人要麼無聲,要麼就會說道「不講了」,這段慘痛的經歷給她們留下的是一生都無法抹平的痛楚,電影在著點於這個核心話題的時候,並沒有何般煽情,也沒有過多的去糾結於過往,於此中你會慢慢的發現這並不是一部要去宣講何般主旋律的作品,它所更為專注的是讓我們看到一種新生,一種在如此傷痛的經歷過往後,仍舊有著「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也要留出這條命看。」的新生。
作為導演,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後,郭柯並沒有讓一種源於生活的平靜,真正在鏡頭下變的生動起來,很多時候,只是在為觀眾羅列著碎片化的種種,對慰安婦這個特定群體的一展仍舊停留於了表現,空鏡頭的運用用好了自然會是電影的加分項,但卻並不應該成為電影唯一的技藝,這種鬆散的記錄方式,其實自覺是與這個題材不想匹配的,不管是深刻也好,平靜也罷,電影都欠缺一種力道可言。
雖然《二十二》並非一部完美的紀錄片,但它所承載展現的一切卻又是那麼的厚重,還記得電影中那「希望中國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打仗,不然又會死很多人「直白的話語,不仇於過往,不忘於歷史,便是一群歷經國難身痛的老人在這部電影中給出的答案。
❺ 如何評價電影《二十二》
近日,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記錄片《二十二》上映,一開始這影片並不看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影片的票房高漲了、大家的評論都是偏好的。
我們應如何評價《二十二》?
網路平台助力推廣,題材本身吸引觀眾
作為一部題材特殊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之初並不被看好,首日排片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馮小剛在微博上轉發了《二十二》資助人張韻藝給他的一封信,呼籲大家多多關注這部關於倖存「慰安婦」的紀錄片,隨後何炅、舒淇、李晨、吳京等多位明星轉發了這條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來水」的助力,這部電影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受訪的不少觀眾表示看完《二十二》後心情很沉重很壓抑,一位拄拐來看片的男觀眾坦言「沒心情吃飯了」。作為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質疑「販賣傷痛」,上映之後也有觀眾表示會害怕題材過於沉重。
但也有觀眾坦言看完電影後「很平靜」,因為電影的敘述是平淡而剋制的,但是「當一切恢復到平靜之中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很強大的」。
❻ 電影二十二會在國外上映嗎 電影二十二什麼時候在國外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關於在日軍侵華戰爭中中國倖存的「慰安婦」長篇紀錄片,由郭柯執導,二十二位「慰安婦」參與拍攝,也是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1]。
該片以2014年中國內地倖存的22位「慰安婦」的遭遇作為大背景,以個別老人和長期關愛她們的個體人員的口述,串聯展現出她們的生活現狀。全片無解說、無歷史畫面,音樂僅片尾響起,旨在盡量客觀記錄[1]。
該片於2017年8月14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中文名
二十二
外文名
Twenty Two
其它譯名
22
出品時間
2014年
出品公司
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黑龍江、山西、湖北、廣西、海南
拍攝日期
2014年
導演
郭柯
製片人
郭柯
類型
紀錄片
片長
99分鍾(公映版)
上映時間
2017年8月14日(中國內地)
對白語言
中國各地方言、普通話、韓語、日語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3843282
主要獎項
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
倫敦華語視像藝術節評審團傑出獎最受觀眾歡迎獎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主競賽紀錄單元評委會特別推薦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
雅爾塔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特別鳴謝
張歆藝
歷史顧問
蘇智良
聯合攝制
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
官方微博
紀錄電影二十二
執行製片
梁巧
拍攝格式
4K REDCODE RAW
機身
RED EPIC 基本組
鏡頭
UP基本組(16、24、32、50、85)
鏡頭
UP12ARRI18-8045-250
聲音(5.1)
預混、終混在DOLBY認證棚完成
❼ 為什麼電影《二十二》給人的感覺很「真實」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關於在日軍侵華戰爭中中國倖存的「慰安婦」長篇紀錄片,由郭柯執導,二十二位「慰安婦」參與拍攝,也是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1] 。
該片以2014年中國內地倖存的22位「慰安婦」的遭遇作為大背景,以個別老人和長期關愛她們的個體人員的口述,串聯展現出她們的生活現狀。全片無解說、無歷史畫面,音樂僅片尾響起,旨在盡量客觀記錄[1] 。
該片於2017年8月14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❽ 電影上映多久會下映
一般情況是一個月。
1.電影發行公司會和電影院線公司簽電影發行合同,一般電影上映基本是一個月。
如果電影在一周或三周內上座率特別低,電影院線公司可以自主下片,因為院線公司是占據主動的一方,所以就算是一個月時間不到電影院就讓電影下片了。
有些電影比較慢熱,例如《飯局也瘋狂》,電影首周票房不高,上座率也不高,就不幸的被下架了。但是由於後勁足,這部電影被很多院線重新恢復上映,並且因為上座率越來越高從而上映了近兩個月,有些甚至上映了三個月。
2.中國電影集團:電影界的巨頭,強勢。國內大部分院線都會主動把中影發行的中小成本電影排好檔期,並上映滿一個月。因為中影掌握了內地70%的進口分帳大片。
所以為了院線為了保證每年大片的拷貝數會十分配合中影發行的所有電影。就處是上座率不高,也會讓電影上映滿一個月。
3.有的電影院會復映經典大片,就算是已經放映過一,兩年的電影,也會用比較低的票價放映老片。
(8)電影二十二多久下映擴展閱讀: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
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❾ 電影《二十二》適合多大孩子看
孩子都可以看,可以沒有血腥鏡頭
不仇於過往 不忘於歷史
文/夢里詩書
作為一部紀錄片來說,《二十二》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電影的技藝,雖然從成片看導演本身的水平實難讓人恭維,但能有人願意去將這段關於中國慰安婦屈辱的歷史,忠誠的記錄下來,讓觀眾在一群如今已是年過耄耋的老奶奶的身上回望被塵封的往事,不得不說那源於真實的力量給人了以觸及心靈的感動。
何為二十二?其所指的並非是青春年少的崢嶸歲月,而是電影《二十二》在完成時僅存的慰安婦人數,相信這個數字也在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少,導演郭柯所選取的視角其實非常巧妙,它並沒有去過多的引領觀眾走進那段沉痛的歷史,而是用這如今二十二個看似普通,卻尤為特殊僅存的慰安婦老人,她們現在的境遇為展開,透過她們如今平靜安詳的晚年,在生活中回溯著那段沉痛的過往。
當往事重提,鏡頭前的老人要麼無聲,要麼就會說道「不講了」,這段慘痛的經歷給她們留下的是一生都無法抹平的痛楚,電影在著點於這個核心話題的時候,並沒有何般煽情,也沒有過多的去糾結於過往,於此中你會慢慢的發現這並不是一部要去宣講何般主旋律的作品,它所更為專注的是讓我們看到一種新生,一種在如此傷痛的經歷過往後,仍舊有著「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也要留出這條命看。」的新生。
作為導演,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後,郭柯並沒有讓一種源於生活的平靜,真正在鏡頭下變的生動起來,很多時候,只是在為觀眾羅列著碎片化的種種,對慰安婦這個特定群體的一展仍舊停留於了表現,空鏡頭的運用用好了自然會是電影的加分項,但卻並不應該成為電影唯一的技藝,這種鬆散的記錄方式,其實自覺是與這個題材不想匹配的,不管是深刻也好,平靜也罷,電影都欠缺一種力道可言。
雖然《二十二》並非一部完美的紀錄片,但它所承載展現的一切卻又是那麼的厚重,還記得電影中那「希望中國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打仗,不然又會死很多人「直白的話語,不仇於過往,不忘於歷史,便是一群歷經國難身痛的老人在這部電影中給出的答案。
❿ 一般電影上映多久才下映
一般電影發行公司會和電影院線簽電影發行合同,電影上映基本是一個月。如果電影在一周或三周內上座率相當的低,電影院和院線可以自做主張下片
一個月左右會有槍版,再晚點就會有清晰版的。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評分低的電影的話幾周後,甚至比影院還早。
(10)電影二十二多久下映擴展閱讀
電影放映業是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的行業。經營者為發展和保護其經營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區,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建立放映網路,藉以壟斷某國或某一電影製片公司新版影片的公映。中國最早出現的電影院線,是20世紀初至20年代中期,由西班牙電影商人雷瑪斯在上海建立的,由虹口、夏令配克、維多利亞等七家電影院組成的電影院線;其後中國影戲院公司在平、津、滬等地也建成相當規模的電影院線。
20年代初中國電影資本家羅明佑在華北、東北建立電影院線;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企業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組建南洋電影院線。現在港台等地仍有些電影發行放映商採用電影院線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