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的原聲配樂
首先我個人覺得這是周傑倫參演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因為他是想懷念一段自己的感情,一如當年九把刀的那些年追的女孩,所以他會格外用心,盡可能地還原那份純真,將美好定格,所以你打開網路會發現裡面有很多曲子都是周傑倫親自操刀弄得,最出名的就是同名主題曲不能說的秘密以及彩虹。我這部電影看了三四遍,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很喜歡裡面的曲子,都很多都是鋼琴曲,鋼琴的重金屬感覺就是沉悶的,所以配樂都是略顯憂傷的,代表一種對未來的迷茫無奈,很容易被感染,其實整個電影幾乎就沒有什麼歡快的地方,似乎基調就帶著這種離別的傷感,尤其是我上面提的那兩首曲子,在高潮轉調的時候,能深深的透露出那種抓不到把握不到未來的無奈。個人覺得這是很不錯的片子,值得一看再看
㈡ 如何看待影視作品中的配樂
有些配樂可以提升影視作品的逼格以及觀眾的感染度,但是一些不好的配樂就會降低影視作品本身的渲染度,所以一個好的配樂是很重要的,有些影視作品中的配樂是很容易讓人帶入其它情境的。
㈢ 如何評價電影配樂家詹姆斯·霍納
霍納應該是我熟知的第一個電影音樂作曲家,也是讓我對電影配樂開始感興趣的人。因為小學的時候看了《泰坦尼克號》,然後就非常非常非常喜歡裡面的音樂,還去街邊的音像店買了磁帶,然後那段時間幾乎每天中午都會用隨身聽,聽到感人的段落還會鼻子酸。
後來。。好像就沒有後來了。下一次再看到霍納的名字,都是《阿凡達》了。其實看電影的時候不知道配樂是他寫的,只是聽著覺得比較像。回頭一查,果然是他。。。然後又查了一些他的近況和評價,好像是說最近的作品,重復很多,自己抄襲自己。想想《阿凡達》里的音樂,我覺得這些評價不是空穴來風。
然後。。。《阿凡達》的配樂里的一個挺重要的動機,好像是來自拉赫的一個什麼作品(但是我忘了是哪一部了。。)。。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㈣ 如何評價電影中畫面和音樂的配合
看破風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是哪位哥特搖滾和古典搖滾製作人做的,看完查了一下,原來是黎允文,他在《歲月神偷》和《鴻門宴》的配樂也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黎允文的電影音樂,在航拍全景鏡頭和騎行特寫兩種片段上非常的合適。這使我想鷺巢詩郎起在《新世紀福音戰士》和《劍風傳奇》中,宏大戰斗場面和心理描寫場面都使用交響配樂而不是搖滾。兩人對音樂畫面配合,調動人情緒的方式,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曾經的作業分析過《新世紀福音戰士》戰斗場面的電影聲音,肌肉撕裂聲,液體噴濺聲,導彈開倉聲,導彈發射聲,爆炸聲,電流聲,輕型武器設計聲等等。一個戰斗場面的電影聲音已經如此豐富,所以交響配樂反而潤滑了鈍重的戰爭音效~反之,如果為了帶動場面氣氛而採用重金屬,鞭擊金屬或者硬核,只會覺得很嘈雜。破風里同理。哥特搖滾和古典搖滾的磅礴激昂適合畫面整體風格。航拍鏡頭呈現全景後,視覺上必定覺得焦點渙散,整個視覺感受是比較空的。正好用音樂填補視覺刺激的減弱,顯得畫面大氣磅礴。
㈤ 如何評價電影《超體》的配樂
看的時候對劇中場景配樂的感覺就是哇~酷啊~好A啊~~~
真的一部劇配樂真的很重要,超體裡面的配樂真的算很用心了,很能把人帶入情境,讓劇情發揮的淋漓盡致,也給演員加分不少。
㈥ 怎樣評論一部電影的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是用來烘托情節、氣氛的
評價背景音樂的好壞應該看它是否配合整個影片的主題
特定場景的氣氛
㈦ 如何評價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的原聲配樂
㈧ 如何評價電影《邪不壓正》的配樂
最近姜文指導電影《邪不壓正》上映了,一直很欣賞姜文有才華但不盲從的風格,買了今天票看下。看完回來路上思考覺得很有意思,索性把心得寫下來。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姜文風格的電影,電影開始配樂用的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號爵士組曲》。這首曲子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是首曲名和內容不符的標題黨式曲子。肖斯塔科維奇創作時代是戰爭一直爆發的時期,絕大部分曲子基調都是帶有明顯的悲劇性和沖突性的,這點和本片基調很合,我想可能因為曲子手稿經人轉手後遺失之類的原因讓曲子有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從曲子初段就可知此曲風格非爵士而是圓舞曲,我覺得導演是從開始就用音樂隱喻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將錯就錯。《第二號爵士組曲》應該是肖斯塔科維奇後期的作品,是1936年以後寫的,就是停止寫歌劇以後。雖然是首圓舞曲風格的曲子,無論到中段音樂怎麼變得恢宏華彩(以暗示情節發展),但從開始的感覺都是節奏步伐沉重的(契合整個電影背景),音樂後段雖然還是同樣旋律但用了號(圓號還是什麼號沒聽出)表示輝煌和歌頌,曲子結尾在響聲很大華彩合奏中戛然而止在全曲沉重的基調下到有些孤獨和惆悵的感覺。我覺得這個曲子配的很好,和電影內容契合度很高。整部影片沉重中產生的明快和華彩等都是彭於晏帶來的,男主從美國回來後是很直接、很美式、荷爾蒙氣息很濃的,甚至和基調有點不搭(挑逗已經自己掛好內褲的許晴69歲,通six nine,sexy night,為後面情節發展鋪墊。),所以發展出後面一些戲劇性的情節,整個電影充斥著很黃很暴力的姜文式風格表象,卻把一些關鍵信息藏在暗處。男主李天然這三個字就暗藏和契合了他的性格和常飛奔的屋頂,犯事後留了燕子李三名字,諸如這樣的細節信息應該還有不少。
彭於晏所演的男主李天然從開始一直管救他的美國人叫爸爸,實際幕後操作一切的一直是姜文扮演的蘭青鋒。那個美國人爸爸對李天然是有真正的父子情而蘭青鋒則沒有,美國人爸爸試圖幾次犧牲自己救男主,反觀姜文扮演的蘭青鋒則是出於戰爭和國家的考慮,寧可犧牲小我更別說自己手中的幾個「棋子」,當時連其倆兒子都已經犧牲。因為存在著男主為師復仇這個矛盾點,隨著形勢的發展情況變得有些超出蘭青鋒的控制和預想,他索性多次將錯就錯、隨機應變,犧牲美國人、在李天然救他鬧事後特意拍了照片並索性讓他在外面動靜鬧大些,最後在男主成功替師復仇後又救了蘭青鋒,蘭說他們倆互相救一次扯平了,以後不用管他叫爸爸,去尋找他將來自己的孩子吧,當時他對天然的簡單善良可能也有些愧疚吧。影片中不乏多處諷刺和影射,廖凡扮演的反面明明為利殺了師父全家卻嫁禍給善良的男主,還立了男主跪在師父面前的象,而他扮演的警察局長卻假仁假義、說一套做一套成天在媒體前作秀扮演英雄,影片後段蘭青鋒拿日本人給的名單時,日本人根本當場殺了幾個蘭培養的特務並說可以扭曲事實第二天讓媒體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