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修羅電影2016演員表
金成洙執導,鄭雨盛、黃晸玟、朱智勛、郭度沅、鄭滿植等出演的《阿修羅》
② 如何評價韓國2016年上映的電影《阿修羅》
韓國2016年上映的電影《阿修羅》在觀眾中引發了爭議。電影的題材與韓國政治事件緊密相連,引發了觀眾對韓國導演政治立場的探討。影片反映了政治的殘酷本質,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自私。
電影以市長的貪腐為主線,描繪了一幅政治黑暗的畫卷。市長在權力的驅動下,利用各種手段謀取私利,甚至不惜犧牲無辜生命。同時,影片也展現了其他角色在政治漩渦中的掙扎與選擇。檢察官、警察等角色在面對權力與道德的抉擇時,展現了人性的弱點與矛盾。
電影揭示了政治的本質:權力的慾望與人性的貪婪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醜陋的畫面。影片中的人物,無論是市長、檢察官還是警察,都在權力的誘惑下失去了自己的道德底線。他們在權力的游戲中迷失了自我,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惜犧牲他人的生命。
電影反映了人性的復雜性。人物在道德與權力的沖突中,表現出各種矛盾的情感。他們從最初的正義、勇敢,到最後的妥協、屈服,展現了人性在權力面前的脆弱與不堪一擊。影片中的角色們在面對權力的誘惑時,往往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原則和道德底線,以求得一時的利益與權力。
電影《阿修羅》以市長的貪腐事件為主線,揭示了政治的殘酷本質與人性的弱點。電影通過角色的掙扎與選擇,反映了政治與人性的復雜關系。電影不僅反映了韓國政治事件,也引發觀眾對人性、權力與道德的思考。對於觀眾而言,電影不僅是一部探討政治現象的作品,更是一部思考人性與道德的作品。
③ 封禁42年動漫改編電影《阿修羅》,尺度驚人的殘酷之作
佛教六道之一的阿修羅,善良與憤怒並存,天性執著於殺伐。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天災人禍頻發,災難與黑暗籠罩大地。飢荒奪走了人們的尊嚴與理智,人與人之間互相殘殺,乃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恐怖景象。在這樣的亂世中,阿修羅以殘忍的方式生存下來。
影片以18禁鏡頭描繪了飢餓的母親將孩子幻想成食物的恐怖場景,揭示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扭曲。阿修羅在亂世中誕生,外形瘦弱,目色猩紅,發如枯草,展現出野獸般的生存狀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阿修羅遇上了善良的農民之女若狹,她喚醒了阿修羅兇狠乖戾內心的人性,成為了阿修羅生命中的一抹明亮色彩。
然而,阿修羅的天性頑劣與世人對他的恐懼和怨恨形成了鮮明對比,導致他失去了若狹的信任。為了拯救即將餓死的若狹,阿修羅找到生馬肉給她,卻因誤會而被認為是被殺死之人的肉。若狹因無法接受這一現實而離世,阿修羅在心灰意冷中皈依佛門。
影片通過2.5D畫面與CG技術,生動展現了灰褐色色調下的亂世場景與血漿四溢的殘肢斷臂,營造出強烈的壓迫感。人物造型恐怖,只有少女若狹象徵著美好事物的存留。影片探討了人性的極端表現,至善與至惡的極端呈現。一方面,慈悲的法師為感化殺人如麻的阿修羅而流淚,並砍下手讓他吃,彰顯了「渡人」聖佛的慈悲;另一方面,純潔、善良的若狹至死也不肯吃阿修羅帶來的肉,表現了人心中至臻的善念。
電影通過至善與至惡的對比,揭示了人性在亂世中的扭曲與掙扎。飢餓的人們為了生存不惜殘殺同類,親情、友情在生存面前顯得脆弱不堪。在亂世中,保持初心、避免失去人性成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阿修羅在電影的最後實現了自我救贖,成為了佛門弟子,或許這也是對亂世中人性最深刻的理解。
電影中的配樂與畫面相得益彰,古典音樂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營造出磅礴大氣的歷史背景與冰冷陰郁的氛圍。角色設定與佛教六道相符,阿修羅亦正亦邪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了追求個性化的年輕人所喜愛的角色。盡管原著漫畫內容曾因過於陰暗而被封禁,但經過42年的等待,《阿修羅》最終得以解禁拍攝,呈現給觀眾一部觸及人性深處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