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拍出來怎麼發行呢要走哪些流程我們暫時還不是影視公司,如果不行是不是注冊影視公司就可以
一是以市場運作為主的發行。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進入城市院線發行;小城市及農村市場發行。前者以《英雄》為突出代表,而《曖春》則在後一種情況中較有代表性。
二是胡亂發行。這類電影雖然進入發行環節,但是缺乏市場運作,所以發行也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有的甚至是票房收入都不抵發行宣傳費。其中一種情況是拍攝者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發行以及資金回收的問題,片子拍完後,發行方只好硬著頭皮去發,院線還不一定能排上片。這是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而在好萊塢,發行放映商不看好的題材,製片商無論如何是不肯投產的。另一種情況是影片的發行是一些根本不懂發行的人在做,其操作既沒有經驗也不符合市場規律,所以結果往往也是發行得一塌糊塗。
三是依賴政府或是各類團體組織的發行,即通過行政命令等一些非市場渠道進行發行。這樣的發行模式在前些年尤其顯得突出,特別是一些主旋律色彩濃郁的電影,發行方往往會採取這種簡單易行的方式進行發行,行政指令、紅頭文件、團體訂票等等,曾經一度起到不小的作用。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開 啟,政府幹預的力度逐漸減少,這種發 行模式也逐漸難以為繼。
四是有的國產片根本沒有經歷發行環節,即所謂的「零拷貝」。其中一種情況是,製片方拍攝電影之前對於電影的 發行銷售根本沒有概念,拍攝資金籌集到了之後便將電影給拍了,拍完才意識到還有一個發行的問題,還有資金回收的問題,但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電影往往由於質量低劣或者是缺乏宣傳發行費,根本不具備進入影院發行的條件;還有一種情況是製片方對於影院發行沒抱希望,而將影片資金回收寄希望於電影頻道的收購和音像版權,由此採取低成本策略;還有一種是所謂的「主旋律電影」,拍攝者往往具有嚴重的迎合傾向,根本不考慮市場情況,影片拍攝的結果是「政府是投資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評獎是奮斗目標,倉庫是直接歸宿」。
在目前國產電影的發行操作中,後三種情況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而第一種情況則是屈指可數。
國際上傳統的電影發行方式,就是製片方帶著電影去參加國際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舉辦針對電影發行人員的招待酒會、派對。
政策上,我國《電影管理條例》規定:發行、放映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根據本條的規定,凡是要發行、放映的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目前的作法是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印製在電影拷貝的片頭上。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曾經在1993年和1996年下發通知,對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發放辦法加以規范。規定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領取手續,只有拷貝審查通過,一切手續齊全的影片才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含畫面)。
網路的出現與廣泛運用,為電影的發行又提供了一個新的便捷的渠道,製片商和發行商紛紛利用網路進行宣傳、交易、配送、放映和結算.電影的發行方式越來越呈現出網路化的趨勢.
❷ 我拍完了一部電影,我想找電影發行公司,需要多少錢
找一家電影發行公司,聯系他們,不需要給他們錢的,
他們會在電影院上映的,然後一部分票錢在電影院里,還有一部分在發行公司里,然後發行公司
在傳一部分給你們,就OK了
如果電影拍得好,會有公司來買你的版權
❸ 自己拍的電影怎麼發行啊 各位指教下
拍這種落日片子,
感光度ISO調到最低,比如100,
小光圈拍攝,比如F16或者F22
對焦點一般對到太陽上面一點點的位置,
用上腳架,
重新選個拍攝位置,拍攝之前,先考慮一下構圖,
畫面中的兩根線是電線吧,
最好避開,不要出現在畫面當中,
重新選個天,拍落日最好要有雲彩,沒有雲彩沒啥拍頭,天空空水空空。
風光片,一定要會後期,哪怕是簡單的一點點,也要有。
拍風光片,挺辛苦的,
需要好的拍攝機位,需要好的時間,還要有好的天氣。
❹ 獨立電影該怎麼發行
獨立電影一般由一些電影人,如比較有財力而又不願受好萊塢各種條框束縛的名導演、或是初出茅廬沒有大量資金的影人獨立製作,發行時既可以在製作後找大的發行公司洽談(比如讓他們覺得這部電影比較有前途,能有好的票房),他們可以出資金宣傳,讓影片上映;或是參加一些專為獨立電影設立的電影節(比如最著名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那裡有許多大公司的營銷人員專門物色好的電影,與製作者協商,再經過發行公司的包裝、修改以及一系列宣傳上映。
所以獨立電影的上映往往會受到比較大的變動,但這也是電影運作模式的必須。發行公司最終的目的是賺錢。
《女巫布萊爾》是獨立製作電影的發行範例,你可以關心一下。
❺ 一部電影從拍攝到發行都要經歷哪些環節
1、確定劇本內容及版權歸屬部分,尋找劇本製作者,該改編的改編,作為投資製片方,應該有一個負責前期統籌的助理幫助完成這一部分及後續部分。
2、確定劇組成員,比如前期的導演、美工等在內的主要劇組成員,籌劃拍攝場地及費用
(這一部分包括了製片成本預算、前期道具和服裝製作、後期特效處理、外景地選景、導演選角等部分、製表、劇本及台詞本和道具本等等各種東西的製作等等等等)
3、與合適的演員及其他劇組成員簽約,開始嘗試宣傳,找記者開發布會
4、進入拍攝環節,同期開始進行粗剪(後期部分),如果有特效製作,此時也應該進入正軌了。
5、拍攝出一部分內容並粗剪後,可以進行二次宣傳,並送去後期進行合成,製作片花。同時可以考慮尋找發售者,即院線或代理公司洽談利潤分成。
一般來說,4、5這兩部分環節就可以確定此片的下場如何了,如果沒有院線購買,這片子拍出來也沒用,所以此時重點在於對比製作成本和利潤分成的接受程度。
而且還有一點,確定你所製作的影片不在《廣電總局關於改進和完善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審查工作的通知》的范圍內,否則劇本還是要受審。
6、如決定繼續拍攝,那麼在拍攝完成並殺青後,同樣要進行宣傳工作。
7、隨著拍攝進度的完成,後期部分應該也提前完成了一些,那麼就是後期製作的完成,以及輸出磁帶去送審(電影審核委員會),同時製作預告放到網路、電視台這些媒體部分進行最後宣傳
8、確定院線環節後,准備洽談衍生品情況,比如音像版權、網路影視版權等等。
9、審核通過後,做拷貝,向院線發售,重點在於上映期的確定和網路影視版權的沖突與否。同時召開首映式。
10、等待公映,考慮參加電影節問題,一般情況下,沖擊提名是很好的選擇,這一部分可以放到第4、5部分聯系,這樣可以提前安排好參選的電影節。
11、公映期開始前,安排好網路影視版權的同步,和後續音像製品的發售(一般間差在一周到一個月內,即公映一周後放網路,兩周或一個月後放音像)
在8-11這部分環節中,如果想加重宣傳,而製作成本和效果又很值得考慮一下的話,可以根據這些情況選擇電影節
沒規定只有大成本和名導才能參選,小成本也有獨立電影節之類的,如果能賣出海外最好,否則只能讓其他公司代理海外,這樣會很吃虧。
綜上所述,大致就是這些了。
❻ 電影製作完以後如何發行
對個體製作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掛到網上積攢人氣,雖然這樣可能會存在一些版權之類的問題。
❼ 一般拍了電影後,是如何發布,如何賺錢的,請詳細說明,不要兩三句應付
一般來講,現在的運作模式是電影拍之前,就要聯絡好出品的單位,也就是找好下家。
這是一種保障。
至於賺錢,並不是所有的戲拍出來就能賺錢的。單講電影,一年拍攝出的作品數量巨大,但是實際上能夠走進觀眾視線的卻微乎其微。
很多電影,前期拿到拍攝批號的,也許作品出來以後,由於很多原因又無法通過後期審批。就算批號全了,也許由於沒有找到下家接洽,導致電影打了水漂。或是根本無法進入院線,畢竟能夠進入院線的電影,都是能夠談得上票房2字的。也有一些片子,是只局限在電影頻道滾動播放的,但是基本都是特殊題材農村,軍旅,記錄片類,這些片子拍攝前期,就是按照電視電影走的,其中很多用於電影走進農村之類的活動。
我不太清楚你是什麼具體情況,所以沒辦法針對你的情況幫你。不太清楚你說的短片的概念是?
❽ 自己拍的電影怎麼授權發行
自己拍的在中國無法自己發行。因為你的片子沒有通過廣電局審查過。但是,你的片子還是可以拿到國外參展。如果你的片子是短片,沒什麼其他問題。但如果你的片子是正片長度(90分鍾以上)直接國外拿獎,國內也是不承認的。
正規渠道是,先審查劇本,劇本過了才可以拍。而且要立項,建公司,亂七八糟一堆。你得有製片公司的公關,才能拿到拍攝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