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理解電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

如何理解電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

發布時間:2021-06-17 15:06:50

⑴ 結合電影作品的實際和電影發展歷史,談談影視藝術是綜合藝術的結晶,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

影視作品當然是綜合藝術的結晶了。 有美術、服裝、道具、音樂。 後期電腦製作。
O(∩_∩)O哈哈~,偶不是電影專業的都能寫出這么多啊。。。。

如何看待電影的發展趨勢

中國強,則國產電影強。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電影逐漸成了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消遣方式。院觀看電影,隨之而來是電影票房的大爆發

從2011年全國總票房100億,到2018年全國總票房609億,6年的時間,總票房翻了5倍,這個5倍可是以億為起點的。由此可見電影市場的巨大消費力。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穩健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經歷了生產單位轉企改制、組合院線、民資入影、融資上市、「互聯網+」融合等重大產業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更以法律形式體現出我國推動電影產業化、實現電影強國戰略的決心與信心。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認識到,在電影產業收益、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電影產業與世界電影強國仍有差距,同時也存在巨大潛力。在網路技術與數字通信飛速發展的時代,更需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

一、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產業

近年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規法律相繼出台。電影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形成新老電影公司百舸爭流、競爭奮進的局面。電影工業基礎不斷夯實,技術水準不斷提升,各類數字影視製作基地紛紛建立,數字影院普及到縣,我國3D銀幕數量穩居世界第一。通過「一帶一路」交流、電影節、國際展映等方式,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

面向未來,中國電影觀眾與市場的不斷成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電影消費內需強大,受眾觀影需求日益增長,2018年觀影人次達17.16億,但人均僅為1.23次,提升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國內資本投資電影活躍,當下已有1.2萬多家影視公司,講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動人心、贏得口碑,已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創作主導。全行業將更加註重電影的社會效益,良好口碑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來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二、搶抓先機,實現「由大到強」

中國電影產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要抓住新時代新機遇,領先一步,方能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膠片到數字,電影產業的發展進步始終貫穿著科技、藝術的交融與革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開發出領先世界的3D虛擬影像攝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術,以逼真視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準特效、具有中國內涵的故事,在海內外口碑票房雙豐收。裸眼3D/4D技術、虛擬現實的VR技術、混合現實的MR技術、全息技術、全景聲技術等,為實現電影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新機遇。

在電影宣發領域,發行企業要及時研究受眾觀影心理與分層的變化,多樣化地進行電影宣推,及早做好老電影、復映電影、文藝電影等分眾電影市場渠道。同時,電影宣發要「走出去」,抓住推廣機遇,講好中國故事,搶占被國外院線忽略的「冷」檔期、細分觀影市場。

三、未來,電影行業市場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1、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拓展,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城市化進程加速為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

據統計,2000年以來全國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國城鎮化達到57.35%,城市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伴隨著城市房地產、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城市文化產業建設也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這將為電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316億,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存在巨大缺口,為電影產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4、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逐漸加大有利於電影行業健康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建立對於鼓勵和推動電影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水平已逐步同國際市場慣例接軌。在知識產權得到良好保護的前提下,電影企業投資製作大電影,音像製品、電視及網路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將得以進一步拓寬,有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再加上國家頒布的《電影促進法》,所以中國電影市場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在發展。

未來,中國電影產業若能及時抓住電影技術創新、內容精品打造、分眾與衍生消費趨勢、智慧影院建設等機遇,就定會乘勢而上,加速實現電影強國之夢。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接近公眾,粉絲,觀影人,門檻也不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

⑶ 為什麼說電影是造夢機器你如何理解的

在我看來,電影是造夢機器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打造了我們所有的幻想,因為有了電影我才能看到月球,看到很多現實中沒有見過的東西,我當時就覺得電影對我來說真的像是一個造夢的機器。

⑷ 如何理解電影是架在科技與藝術的雙駕馬車之上

需要科技來體現藝術的美。
唯有科技才可以打造凌駕於現實之上的藝術美感。只有藝術才能感性地呈現科技的拓新。

⑸ 如何理解電影作為一種藝術

電影究竟是藝術還是技術
本來在我的腦海里理所當然地就認為電影是一門藝術。但現在我看到了一個新的觀點。「電影本身不是藝術,但它可以成為藝術,就像文字不是文學但它可以組成文學。」
迷惑性很大的一句話。文字的確不是文學但文學作品是由文字組成的。那麼是否電影也不是藝術但電影可以成為藝術呢?
這句話的類比其實偷換了概念。電影和文字在這里不具有可比性。我們只能這樣說,「由攝像機記錄下來的影像不是藝術,但這些影像可以組成藝術」。因為電影並非只是單純的由攝像機紀錄下來的影像。影像必須經過一系列的人為的有目的的加工處理(包括剪輯,包括對畫面聲音的處理)才能成為電影。就像文字必須經過人為的有目的的組合才能成為文學作品一樣。
推翻了這句話。我們單獨來看電影本身。個人認為,電影本身絕對是一門藝術。而並非技術。我很奇怪「電影不是藝術而是技術」這種觀點是怎麼出現的。電影這門藝術確實需要建立在技術的基礎上。就像如果沒有文字,那文學作品也是無從談起的一樣。但並不能因此就說一部小說是文字而不是文學。其實說白了還是精神與物質的關系。精神是需要依附於物質存在的,但不能說精神不是精神而是物質。不能因為精神看不見摸不著就否定精神的存在。技術的作用跟文字是一樣的,提供基礎元素,然後人再對這些基礎元素進行人為的有目的的加工,才能成為我們稱之為的藝術(或者文學)作品。說得再極端一點。文字不是藝術,但把文字人為的用奇怪的扭曲的手法表現出來成為一種叫做「書法作品」的東西時,它就是個藝術了。
好了關於電影是藝術還是技術這個問題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已經說服我自己了,電影是一門藝術。
然後再看看那一場爭論中的另一個焦點: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具有文學性,美術性,音樂性。
在那場爭論中,焦點的焦點是電影究竟是否具有文學性。一方認為電影綜合論是荒謬的,電影不具有文學性(美術性音樂性)。另一方則反對。
這3個性其實並不是絕對獨立的。否定一個就等於否定所有,同樣支持一個就等於支持所有。至少在我看來電影是具有文學性的。有人說那你倒是把「充滿愛心的手」給我拍出來看看。電影具有文學性並不是說電影等於文學。就比如電影的台詞如何設置,或者整個故事如何敘述,是順敘是倒敘是插敘是隨便亂敘~~~這些很明顯都是屬於文學范疇的問題。當然了運用到電影本身上面還要結合視覺聽覺最後形成的效果來決定,不能完全拋棄畫面聲音純粹地用文學創作的方法來進行實施。但絕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文學性。
再說一說繪畫性。電影是個很特殊的東西,將一個三維的空間用二維德畫面反映出來。於是有人說美術是個二維的東西,因此電影不具有美術性,不存在什麼構圖問題。
美術確實是一門平面的藝術,但是繪制出來的東西往往並不是二維。人像也好,景物也好,風景也好。這些其實都是三維的東西。繪圖時光與影的運用都使得繪制的作品更有立體感。所以繪畫和電影只是正好顛倒了一下。電影是將三維投射成為二維,而美術是用二維還原三維。其最終效果是一樣的。所以電影當然存在美術性。當然需要對畫面的構成進行研究。因為最終觀眾看到的是二維的畫面。如何讓三維的東西在投射成二維時更具有美感,我想這應該也是電影最基本的功課之一。就像塔科夫斯基電影畫面的極端對稱,包括畫面的視覺焦點等等諸如此類的概念,都是繪圖性范疇的問題。
至少我覺得到現在為止我已經把我自己給說服了,電影具有文學性美術性音樂性,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電影是一門綜合了文學性音樂性美術性還有其他更多性的獨立的藝術。

⑹ 如何理解電影是一項產業

拍電影能賺錢能繳稅,不是產業是啥
電影公司出品一部電影,除了門票錢,還能帶動電影院所在地的人流,好的片子再出續集,再出遊戲,漫畫,書籍,小說,周邊。演員還能帶著光環繼續演新電影繼續吸金
電影還能帶動宣傳,引領時尚風向標
不是產業是啥

⑺ 如何理解當前技術發展對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

你好,圖像視頻與技術圖像發展的融合,形成了新的影像創作領域,改變了人們對原來影視創作的理解。

⑻ 1、 電影藝術發展到今天,高科技日益成為電影的重要元素。談談你對電影藝術中科技和藝術的關系的認識。

聊大的,傳媒的,11級的

⑼ 為什麼說電影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

是一種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現代藝術。它發明於19世紀末,當時電影只是對生活的一種簡單模仿,是無聲的。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有聲電影,以後又出現了彩色電影。我國的電影開始於1913年。在電影的初級階段,只是對生活的機械復制,後來過渡到按某些人的思路來拍攝,電影劇本應運而生,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電影中的很多技術應用了很多現代科技的新興技術。
譬如說電腦特技,從70年代開始電腦技術就開始為電影特效的服務,而當時也正是電腦在發達國家興起之時。
電影的發展史也可以說是現代科技發展史。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電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只老虎電影票多少錢一張 瀏覽:34
會聲會影電影倒計時素材免費下載 瀏覽:521
電影塔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567
不可作為電影造型語言的是什麼意思 瀏覽:452
白小曼演哪些電影 瀏覽:775
劉德華劉亦菲演電影叫什麼 瀏覽:828
決勝時刻電影投資多少錢 瀏覽:286
有關於豪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98
感恩的心是什麼電影主題歌 瀏覽:476
小電影被監管部門封了如何看 瀏覽:495
電影敢死隊系列幾最好看嗎 瀏覽:856
越南跟韓國打仗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05
電影解說視頻後工作室如何建立 瀏覽:449
在線免費觀看科幻電影全集 瀏覽:368
戰狼2電影門票是多少 瀏覽:887
飆風戰警免費電影 瀏覽:805
電看電影怎麼選影廳 瀏覽:353
男生為什麼要約女生看電影 瀏覽:24
用手機怎麼剪輯一整部電影 瀏覽:134
演員電影能分紅多少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