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白電影在電影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樓主的題目有問題啊,黑白電影並不是一個電影藝術范疇的分類。
早先在沒有彩色的時候,黑白是人們唯一的電影色彩。給你電影的發展列表參考吧:
1、活動照相階段——盧米埃爾兄弟
2、無聲電影階段——代表人物卓別林
3、有聲電影階段(《爵士歌王》,1927)
4、彩色電影階段(《浮華世界》,1935)
5、數字技術、三維動畫的高科技階段(如:《星球大戰》,1977;《誰陷害了兔子羅傑》,1988;《侏羅紀公園》,1993),3D的《阿凡達》
從這個角度看,黑白電影只是一個技術的陳舊品。就像我們過去用馬車,現在用汽車一樣
但是,彩色技術成熟後,也有電影拍成黑白的,這時候這個就是電影色調選擇的傾向了,經常用於記錄電影等。《幸德勒名單》就是一部黑白電影,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唯一不是黑白的就是紅色衣服的小女孩,是希望的象徵。這時候黑白就是一種襯託了,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
B. 用大段黑白鏡頭來描寫記憶的電影
<辛得勒的名單>
C. 黑白道的影片評價
該片不同於其他的卧底警匪片,它不是一部講述英雄的電影,反而是講述小人物的悲劇,是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一個商業題材 。(新浪網評)
在《無間道》之後,以卧底為主題的港片層出不窮,水平亦是高低不齊,其中不少令人感到太過乏味。但《黑白道》卻被導演邱禮濤拍出了新意,不再著力描述卧底如何在黑社會鬥智斗勇,而將側重點放到了卧底重回警隊後的尷尬處境和心理落差上。該片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入木三分,讓觀眾有如感同身受,這部片子還是值得一看的 。(貴陽日報評)
很多影史經典都是黑白的。
因為實在太多,我推薦幾部我看過、今天看來依然精彩的作品。
1、《正午》,西部片經典。
小鎮警長退休+結婚,雙喜臨門,可他的死對頭此刻出獄了,並搭乘正午抵達的火車來找他尋仇。
他的妻子勸他逃走。他不願意,並發動鎮民們抵抗惡人,可剛才還在祝賀他的鎮民們,立刻落井下石,緊鎖門窗,棄他於不顧。最終,孤獨的警長於正午十二點,在空曠的小鎮等待與仇敵的決斗。
一個動人的孤膽英雄故事,充滿了對人性、政治的諷刺。片中時間的跨度,與現實中時間的跨度剛好吻合。必看!
E. 黑白電影和彩色電影
事先聲明,我並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我只是「FAN」
我個人認為,無論是拍黑白的還是彩色的,都要取決於電影要表達的內涵。
當然在彩色電影沒誕生之前我們暫且不提,因為那時想拍彩色的也拍不了。但當電影技術發展到可以讓小蜘蛛滿天飛去拯救世界、可以讓大猩猩爬高樓去勇斗飛機的今天,已經不存在「可不可以拍」,關鍵轉到了「願不願意拍」。所以黑白和彩色不再是時代的劃分代表,而儼然成了一種表達電影的更直觀的工具。
比如說2005年的《好運,晚安》,就是典型的模仿老膠片式的黑白電影。那麼導演為什麼不拍成彩色的呢?他沒有那個能力嗎?不是。拍成黑白片,一來是因為故事發生的年代比較早,所以黑白片更有味道,更真實;二來,故事講述的是一場政治陰謀,用黑白可以更好的襯托出政壇的爾虞我詐的氛圍和當時黑白顛倒的恐怖,讓電影更具感染力。所以導演喬治·克魯尼用了黑白的表現手法。這無疑也是成功的,片子獲得了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其實我認為把黑白和彩色用的最好的要數《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影片所有的寫實部分都是用黑白表現,這很飽滿的表現出戰爭的殘酷和戰士的恐懼。而五位女戰士的回憶則都是用彩色表現,這體現出了戰士回憶的美好以及戰爭前的和諧,也更襯託了戰爭的破壞性和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所以後來當懷著自己純真「彩色」回憶的女戰士一個接一個的倒在冰冷「黑白」的戰場上時,觀眾才不由得潸然淚下。影片就是用黑白和彩色的對比來突出了電影的內涵,使影片更具感染力並依然感動著、震撼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所謂黑白、彩色哪個好,並沒有什麼定論。依然要根據影片去裁定。因為這一切只是突出電影內涵的道具。一位好導演不會在使用黑白還是使用彩色上費腦筋,只會在如何才能更突出電影的精髓上花心思。
F. 黑白電影的特點
沒有其他顏色
G. 推薦些經典電影(黑白)
《亂世佳人(飄)》費雯麗版
《窈窕淑女》《羅馬假日》奧黛麗版
辛德勒的名單
大白鯊
教父
H. 黑白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是黑白的~~~
I. 黑白電影的簡介與背景介紹 越長越好
都是黑的很沒趣
J. 黑白電影
http://www.pg168.com/kalaok/zjsong.aspx?id=40299
黑白電影 嚴崢
把這段愛情故事拍成電影
就算白與黑
剪輯的喜與悲 苦與累
能讓旁觀的人暗自落淚
上演的恩恩怨怨 不再遮掩
無非進與退
落幕是我的悔 期盼你的美
要就此放下愛恨不再圍繞
等下一個輪回
我已經顧不上來時的路
談何容易又要從頭起步
愛情總是讓裂縫留在肺腑
愛一個人誰會忍心將它掏出
怎麼也退不出走過的路
從頭開始我不再讓你誤
帶著滿是傷痕累累的痛
看來這次我真的 把色彩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