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看待鬼子來了的電影

如何看待鬼子來了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6-14 09:07:27

如何評價鬼子來了劇中的表演形式怎麼

《鬼子來了》一部非常精彩、內涵豐富的電影。劇中的表演形式詼諧有深意。

我感覺是姜先生僅次於 讓子彈飛 的作品。鬼來 可以說榨幹了姜文的才華,所以電影密度巨大,像我這樣的渣渣根本看不懂。被禁五年才有了曠世奇作 讓子彈飛,讓子彈飛 可以說做到了雅俗共賞,姜文第一次拿商業片,降低了密度,整個電影節奏緊湊,構思精巧,我也是在 讓子彈飛 之後加入了姜文的「造神」運動。

⑵ 《鬼子來了》電影諷刺了什麼

它沒有諷刺什麼,它就是真真切切的一段故事,生活諷刺了什麼,它就諷刺了什麼

⑶ 大家評價一下《鬼子來了》,看完都有什麼想法

《鬼子來了》是一部反映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這部影片長達三個小時,是姜文第二部角逐戛納電影節大獎的影片。劇中的男主角馬大山是中國一個偏遠村莊的農民,這個角色由導演姜文本人扮演。
馬大三(姜文飾)是唐山地區「掛甲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晚上,馬大三在與本村的寡婦魚兒(姜鴻波飾)偷情的時候忽然有人敲門。慌亂中,大三將門打開,一隻「王八盒子」頂在了他的頭上。根本不由得大三分說,那個自稱「我」的神秘人物留下了兩個麻袋便揚長而去。臨走時還扔下一句話,說是大年三十晚上回來取,有空替他們「審審」。大三打開麻袋後著實的吃了一驚,麻袋裡裝的竟是兩個大活人,一個是日軍的軍曹,一個則是翻譯官。掛甲屯的村頭就有長駐的日軍炮樓,裡面的日軍天天吹吹打打的從門前過。既不能讓日軍發現,又不能讓俘虜死掉,馬大三和村裡的男人們遇上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難題。經歷過了驚心動魄的兩個月,終於到了大年三十,馬大三把村裡僅存的白麵包了餃子准備送兩人「上路」。大三天天擔心受怕等的就是這天,可到了初一的早上那個「我」沒來……
在外請的儈子手失手後,村裡的男人們決定不再等了,由自己抽簽決定誰把兩個俘虜殺了。這個倒霉的任務當然是落在了倒霉的馬大三身上,很明顯,大三並沒有殺人的膽量,最終還是把兩個俘虜藏在了長城上。半年過去了,本來很堅強的日本人軟了下來,請求大三以兩車糧食做為交換條件放他們回去,本來很軟弱的村民「堅強」了起來,在立下字據後護送兩名俘虜回到了營房。日軍將領果然沒有食言,不但給了馬大三兩車糧食,還額外的補充了四車,並護送興高采烈的大三等人回到掛甲屯。鬼子來了,還帶來了豐盛的美味與村民聯歡,可鬼子終究是鬼子,在瞬間就可以從「朋友」變成魔鬼,轉眼間,掛甲屯變成了一片火海,聯歡會變成了屠殺場,雖然這時日軍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
馬大三因為去魚兒娘家接魚兒而逃過了這一劫,看到這景象,馬大三猛然醒悟,隻身一人闖入日軍俘虜營報仇。結局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馬大三因被國軍以「違背停戰協定」罪名砍下了頭顱,身首異處的馬大三終於看到那個與他半年前朝夕相處而現在正在擦刀的日軍軍曹……

⑷ 日本人如何評價《鬼子來了》

日本人反應熱烈,最多的感覺是真實,並有不少人進行反思。
曾擔任二戰日軍教官的日本老人應姜文邀請首先觀摩樣片,看完後驚呼「這到底是資料片還是電影」。日本媒體及媒體人紛紛評論,井上志津評論:「雖然一直有幽默作陪,但緊張不安的氣息亦跟隨始終,並在最後得以爆發。藉助馬大三這個令人同情而心地善良的農民,姜文導演提出了『當死亡逼近時,人究竟會做出何等舉動?』這一針對人性的普遍提問。勝田友已評論:「它無疑以自身的強大震撼深深扣擊著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我也不禁惘然失言。」 浜本良一:「姜文把一個命運起伏的農民刻畫得有聲有色,同時,香川和澤田扮演的日軍角色的心理也真實可信。」清水節認為:「有人說本片過於強調日軍的人性一面,這種說法純屬誤會。」

⑸ 電影鬼子來了觀後感

今看姜文鬼子來了,開始看是憤怒.居然把中國的人性弱點暴露出來:貪生怕死,打小算盤等.還是忍住看下去.然後,慢慢看出了點意思.我逐漸覺得我同姜文同學一體了,他的恐怖同時也是我的恐怖.如果真有人拿刀比著我的脖子,要我做啥我就做啥.也許比他還孬種.中國農民在強權面前,在生死面前,都是先給強權讓路,像血酬定律的作者說的,人的行為受制於外界的最大權力,誰的權力最大,就有話語權.然後,有了生存,就開始計較利益.好的都想要得更多,壞的要得更少.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人的劣根性,只要自己還活著.所有其他人的生死可以不管,不關心誰.基本上變成了魯迅文章翻拍的作品.然後聽了幾遍我是誰,似乎又覺得姜文意還不在此.他就像一個禪師,像在給我們參話頭,我是誰啊.誰是我啊.為什麼我會恐懼啊.在威脅面前,我可以低下頭去,一直低到草堆里.我究竟有什麼恐懼的?怕別人傷害我?為什麼怕,因為別人殺我,我就怕,他打我,我也怕.為什麼我怕.因為怕他摧殘我的身體.我怕痛,怕死.總之,恐懼,在有害的時候,我一直恐懼,我想選擇更少的恐懼.在利益面前,我選擇最大的利益,我處於貪婪的心,一直不停歇.要嗎處於恐懼,要麼處於貪婪,從來就沒消停過.說到這里,覺得應該姜文的原意可能還更深一些,我可能還不夠理解.就先理解到第三層次吧. 電影里的姜文,最後終於放下了恐懼,可是電影外的人們,還是被恐懼所侵蝕著.一部分人不想看,一部分人看了罵,一部分人看了無話可說,一部分人點了贊.不想看的,覺得這部電影讓我恐懼了,點出了我的內心,讓我內心暴露無遺,沒有安全感,寧願逃避.看了罵的,我就恨日本人,可以砸日系車,砸日系貨.雖然是別人的東西,但是是同胞的東西,傷害的是同胞的利益,他從未想過,也不願去想,中國人真正被侵略的原因是自身的原因,是中國鬼子.看了無話可說的,意識到些許東西,五味雜陳,在反思,或者被其中的一點東西砸暈了頭,還在思索中.點贊的,並不見得他就真正領會了姜文的意思,而只是說,姜文先生給我們說的,某個層次他懂了,或者說懂了一點.我在自說自話,自作聰明,我正是剛才我說的人之中.

⑹ 如何評價姜文的《鬼子來了》

寓言,簡單通俗有趣的故事,簡單通俗易懂的道理。《鬼子來了》就是一則寓言。沒有宏大復雜的敘事,沒有奪人眼目的奇觀異景,也沒有炫目新奇的剪輯,但是姜文的電影總會奇異的調動觀眾全身的熱情,眼睛,精神不自覺地沉浸在影像之中,既不會拒別人與千里之外,也不會誘你入陷阱之中,那個真叫享受。
影片據說是因為沒有按照正常程序與觀眾見面而遭到了禁映。但是在看過影片之後我覺得即使是一步步的走來,《鬼子來了》一樣免不了遭禁,因為相對於中國電影,尤其是關於戰爭題材的影片,姜文的所作所為簡直就是如今的「新新人類」,「玩笑」中國舊社會的農民,「玩笑」抗日戰爭,「玩笑」主流正義。最重要的是影片中一直暗含著對於八路的模糊「玩笑」,這個就有些過火了,難怪即使面對禁映的尷尬,故事來源的小說《生存》的作者尤鳳偉都坐不住了,最後鬧到了對簿公堂。尤鳳偉打官司時曾指控「電影對原小說的創作主題、故事細節、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扭曲竄改……這種行為破壞了原作完整性」,顯然,作者是說,這些玩笑可不是我的原意。

⑺ 怎麼看待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

姜文《鬼子來了》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文藝男青年的自我追求。

這部片子的「夭折」對姜文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打擊,相信都不會淺。感謝姜文導演拍了這部好作品,也可惜他已經被某些東西左右。

⑻ 與其他抗日電影相比,老電影《鬼子來了》究竟好在哪裡

《鬼子來了》是姜文導演的戰爭電影,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里,有兩名日本戰俘被丟在了村莊里,一名是日本軍官,一名是翻譯官。但是送人來的人沒有按照固定時間把人帶走,於是兩名戰俘就生活在了村子裡。後來兩名戰俘和村子裡的人商量,如果把他們放了,送回日本憲兵隊,就給村子送兩車糧食。但是在日本軍隊給村子送糧食的時候,日本人得知了天皇投降的消息,就肆無忌憚地在村子裡進行殺戮,屠殺了整個村子裡的人,連馬大三最後也被殺了。

⑼ 《鬼子來了》影評

一把槍頂著馬大三的前腦門,持槍的隱身者發出了不可違抗的絕對命令:「合上眼!」此時,死亡離馬大三還很遙遠,然而馬大三的頭一動也不敢動,眼睛也一直沒敢睜開。整個故事就此獲得了第一推動力,一直推向悲劇性結尾……

一把刀比著馬大三的後脖根,持刀的行刑者,借著不可違抗的絕對命令舉起了刀。此時,死亡離馬大三如此之近,然而馬大三傲慢地轉過頭來,對整個世界斜睨一眼。頭落地,眨眼三下,嘴角上翹,笑了———響徹世界的無聲大笑。

片尾的持刀行刑者是誰?每個觀眾都知道,是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片頭的持槍隱身者是誰?每個觀眾都知道,是「我」。那麼「我」又是誰呢?

一:《鬼子來了》改編自尤鳳偉的小說《生存》。在小說里,「我」是一點也不神秘的吳隊長。這個「吳隊長」,在電影里變成了六旺「出了村過了河」去找的那位「五隊長」。正因為「吳隊長」送來人又遲遲不履行承諾來取人,馬大三才會讓六旺去請示「五隊長」如何處理那兩個俘虜,並請求「五隊長」盡快讓村民脫離危險。然而「五隊長」竟然說:「我們沒往掛甲台擱過人啊!」這是編導從出發點上著手的顛覆性改編,於是原本略有荒誕但還算合理的小說情節被徹底荒誕化。片尾字幕里,既沒有「吳隊長」,也沒有「五隊長」,然而有那個神秘莫測的「我」。「吳」先轉為「五」,再轉為「無」———即非人的「我」,因而小說中原有的情節即便被保留,也開始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最後抵達了與小說情節完全不同的結尾,開掘出與小說寓意完全不同的寓意。

藝術作品的寓意不能隱晦過深,否則就沒人能夠索解,然而藝術作品的寓意又不能過於直露,否則就成了乏味的說教。因此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既留下種種暗示寓意的蛛絲馬跡,又時時用障眼法來淡化每一次暗示。比如由六旺口中的「五隊長」,又衍生出馬大三口中的「四隊長」、「七隊長」,董漢臣口中的「八隊長」,就是障眼法。不僅如此,為了不讓觀眾輕易窺破寓意,編導還特意不讓「五隊長」在電影里直接出現,「五隊長」否認送來過俘虜,也由六旺間接轉述。對這一至關重要的點題性間接轉述,編導又故意讓六旺用滑稽繞口令「出了村過了河」來轉移觀眾視線。

「我」既非「吳隊長」,又非「五隊長」,那麼「我」是誰呢?答案就在編導增加的、小說中原本沒有的一個象徵場景和一個象徵人物里:秦始皇始建的長城,慈禧太後的劊子手一刀劉。長城是不會說話的,所以編導讓奉旨行刑殺了民族英雄譚嗣同的一刀劉親口點出電影的根本寓意:「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至此,「『我』是誰」的答案水落石出:「我」就是「朕」。「朕」是秦始皇登基時發明的自稱,也是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前,所有中國皇帝延用兩千多年的自稱。

編導試圖通過藝術語言的荒誕和不合理,來揭示中國歷史的荒誕和不合理。因此小說里的「吳隊長」先變成電影里的「五隊長」,再與「吳隊長」脫鉤,成了神秘化、荒誕化、非人化的「我」,成了絕對權力的象徵。就這樣,刻畫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特定歷史時刻的「我」是誰125寫實主義小說《生存》,被改編為揭示兩千年中國專制史及其必然後果的象徵主義寓言《鬼子來了》。

中國之西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南是文化落後的煙瘴之地,之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近代以前,中國人無須防西戎、南蠻、東夷,只須防北狄,因為中國之北是一馬平川的大漠,所以近代以前,中國的邊患總是來自北面。因此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不得不建造萬里長城當作人為屏障,其後漢、明等朝也反復加固重建。然而近代技術突飛猛進後,也就是冷兵器時代結束後,大海不再是無須設防的天然屏障,因此近代以來,中國的外患總是來自東邊的大海。然而時移世易,先秦以前極其偉大的中華民族,先秦以後日益喪失其偉大,因為秦始皇以後的無數中國帝王,自以為握有高枕無憂的絕對權力,兩千多年來肆意愚弄和無盡戕害著中華民族,導致御外侮能力持續遞減,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終於把偉大的中華民族「教化」、「整治」成了毫無血性、毫無理性、以「好死不如賴活著」為最高生存目標的卑怯奴隸和狡詐愚民。人若自侮,然後人必侮之;不敢反抗本國侵害者的民族,必然是不敢反抗異國侵略者的民族。這就是《鬼子來了》的根本寓意。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鬼子來了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捂嘴就暈的是什麼 瀏覽:630
蘋果手機騰訊下載的電影怎麼傳 瀏覽:468
今天上映的有哪些電影 瀏覽:240
郵箱下載電影大約多久 瀏覽:654
媽祖電影全劇免費觀看 瀏覽:779
電影院蜘蛛俠杯子怎麼打開 瀏覽:280
1949年怎麼看電影 瀏覽:496
騰訊視頻即將上映的電影是多久 瀏覽:547
免費網頁看付費電影 瀏覽:118
類似於靈幻新娘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38
電影中如何體現時間 瀏覽:410
張衛健和苑瓊丹的古裝電影叫什麼 瀏覽:985
國外好看的叢林冒險電影大全 瀏覽:487
分手後如何約看電影 瀏覽:803
李小龍好看電影 瀏覽:62
有哪些美國的怪物電影 瀏覽:432
恐怖電影叫什麼胎 瀏覽:566
如何把電影下載到微信 瀏覽:913
蚯蚓電影免費完整版在哪裡看 瀏覽:35
多少歲不要電影票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