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恐怖電影如何影響觀眾心理

恐怖電影如何影響觀眾心理

發布時間:2021-06-14 09:05:56

A. 怎樣才能克服心理恐懼,看恐怖片

恐怖片本來就是以給觀眾視覺和心理上的震撼為目的。但是因為個人差異,每個人對待恐怖片的態度和觀看恐怖片的反應大有不同。有的人隨著時間就會慢慢遺忘,沒有任何的影響,有的人則因為觀看恐怖片之後產生心理陰影,導致心理恐懼甚至泛化到其它方面。輕微的心理恐懼是可以通過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或者是轉移注意的方法克服的,但是有的程度較重的心理恐懼可能就是過去的心理陰影或者是心理問題導致,如果心理恐懼的狀態影響了您的生活和工作,建議找專業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忙給出調整方案,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們!

B. 經常看恐怖片,心裡會變成怎樣。會造成什麼影響

看久了後就如同嚼蠟,無味。 以後心智很強大了。不怕黑,不怕鬼了。

C. 對那些不喜歡看恐怖片的人,你是怎麼想的

不喜歡就不喜歡啊,沒必要強迫別人也和自己喜歡同樣的事情。
這個世界這么多元化,大家都會找到各自喜歡的事物,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換個角度,如果你不喜歡的東西,別人也會覺得你很奇怪。

D. 怎樣消除恐怖片對心理的影響

恐怖片按照恐怖級別來劃分,心理恐怖片要遠比視覺恐怖片可怕。

lz如果帶著恐懼的心理去看恐怖片,那就等於是把個相近的磁場疊加在一起,
一般來說,是非常容易受影響的,你就像是一個有洞的球,而恐怖元素隨時都有可能滲入你的心理。

腰疼練腰,只會留下更深的傷痕,冒險突破心防、極限這類事,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叔叔們都是有練過的。

個人建議在電影院看恐怖片還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他是一個開放式的環境,而且周圍的驚呼和害怕會讓你得到同理心的安全感。

最忌諱的就是在不適合的時間,不適合的空間,不適合的氛圍,自己或和不適合的人,在已經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看心理恐怖片,不然造成傷害就不容易解決了

E. 有關恐怖電影和心理學的問題(歡迎探討)

你好,你提的問題很有意思。我是做心理工作的,願意跟你一塊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先討論一下人們為什麼愛看恐怖片的問題,會對你提出這些問題的解釋有很大幫助。多數人感到看恐怖片會令其害怕,而目前的心理學假設:人類總是在追逐快樂,逃避痛苦。那麼人們為什麼卻都喜歡看呢?

目前,心理學的解釋一般有3種:
第一種認為,在看恐怖電影時,人們並不真正害怕,而是為電影情節感到興奮;(收到了感觀刺激,比如喜歡咖啡的人不認為它苦)
第二種理論則認為,他們樂於忍受這種恐懼的心理,而在故事結束後,享受到那種如釋重負的快感。(緊張過後的放鬆會令人倍感舒服)
第三種理論重新審視了前兩種理論,認為這兩種理論都假定人們不能同時體驗到負面和正面的情緒,而這種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這種理論認為,觀看恐怖電影的人,同時享受著快樂和不快樂兩種情緒。人們確實享受著「被嚇得要死」的感覺,直到電影結束才能松一口氣。「看恐怖電影最快樂的時刻,也就是最恐懼的時刻。」(類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說極限運動等會引起恐怖、冒險、厭惡等情緒的活動。)

因此說,也許看恐怖電影的時候,人們在同時體驗著兩種情緒。而且,進來的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正負情緒激活的是同一個腦區。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非常恐懼,而有的人看起來並不害怕呢?我認為,主要是由於人的受「暗示」性不同,性格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進入故事情節,把自己現象成故事中的人物;而理性較強,性格不敏感的人往往對電影中的故事,持一種「審視」和「旁觀」的態度,他們就是在看一個故事,而且時刻提醒自己,我在看「一個虛假的故事」,於是他們不會被故事「捲入」,那麼對故事表現出來的情緒體驗也就不那麼強烈。

正如你所說,人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故事裡的某個人物,這在心理學上叫「移情」。那麼,我們的確可以假設,有些人把自己想像成了受害者,而有些人把自己想像成了犯罪者。其實,應該還有一種假設,我們既把自己想像成犯罪者,又同時把自己想像成受害者,這樣,是不是可以同時感覺到刺激和恐懼呢?正如前面我們討論看恐怖電影的原因一樣,也許,人們是在同時將自己扮演成兩種對立的角色,並同時感受著正負情緒。

以上作為探討。

F. 恐怖電影抓得是觀眾什麼樣的心理

一般電影院的恐怖電影都是在晚上放的,就是要觀眾害怕

G. 恐怖片怎麼那麼吸引人

如此多的人樂此不疲地恐怖電影,一連兩個多小時沉浸在恐懼中,人們為什麼要這么做?他們能從恐懼中獲得什麼?

一.從影片中得到的恐怖體驗是個人和人類的成長相關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是被恐懼包圍著長大的。作為個體的人類,每個人都有童年時期的恐怖心理體驗,因為經歷驚險與恐怖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開放幻想、提升創造力的重要手段。歐美恐怖片中,經歷驚險與恐懼的主角常常是兒童,受到驚嚇的兒童形象正好與觀眾在童年時期積淀下來的恐怖心理感受引起共鳴。心理學家說看恐怖片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要,而在電影學者眼裡,恐怖電影則是此類觀眾的一個心魔:在恐怖電影里尋找自己的悲傷童年或者某種潛意識。看恐怖片的願望,是在觀眾蒙矓的潛意識中存在的。對於會使我們感到恐怖的事物,對於恐懼這樣令人難忘的心理體驗,人類有著十分矛盾的心理狀態,既對危險有著本能的遠離躲避反應,同時又無法抗拒其對人性好奇與獵奇心理的誘惑。恐懼感不僅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情感,其實也是一種心理需要。而作為這種恐懼需要的產物:恐怖電影是最大眾化也最形象直觀的娛樂藝術形式。

實際上,不僅個人是被嚇大的,人類整體也是被嚇大的。正因為恐懼心理的存在,原始人類才能在危險面前自我保護得以生存,而面對恐怖事物既害怕又受誘惑的心理反應,是人類在其個體與群體進化、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心理本能。

我們知道,當人第一次看到蛇的時候都會本能的感到害怕。為什麼會這樣?蛇沒有傷害過他,蛇的樣子也不像會對人構成多大的威脅,但人還是會害怕;而從更深的角度,在《聖經》中,是蛇誘惑夏娃犯罪,為什麼不是別的動物來承擔這個角色?一些研究人類心理的學者認為,這緣於遠古時代人們的生活經驗。對於居住在森林中的最初的人類來說,遭到蛇咬很容易死去,這樣,對蛇有著害怕的、小心翼翼地遠離蛇的人有更多機會活下來,因此,在人類的意識深處,隱藏著來自遠古的對蛇的天然恐懼。人類文化心理中對蛇的恐懼,對這種恐懼的重視與自覺,使蛇成為邪惡的象徵。但是,即使在西方文化中,也有人認為,蛇誘惑人類犯了罪,但也由此開啟了人類的智慧。這是因為在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有著這樣的特點,那就是會受到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對於所害怕的東西、被禁忌著的東西,又會產生接近與嚮往,說得白一些,就是會產生想探個究竟的意願。基於這樣的逆反心理特點,我們對於引起恐懼的事物,如恐怖電影所產生的既害怕又嚮往的矛盾心理,也就很容易解釋了。簡單說來,對於恐怖對象的這種矛盾心理,其中所包含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也是人們得以學習的心理基礎之一。由此我們可以大致認為,人們喜歡觀賞恐怖片的原因之一,在於電影中所揭示的恐怖經歷引發了觀眾自身的恐怖心理體驗,對於恐怖體驗的需要,甚至是人的一種心理本能。

我們也看到,恐怖片中引起恐怖的對象,不管是自然的還是幻想的,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神秘,其實質就是人們對它們不了解、無知。因為人對於恐怖對象的矛盾心理,要經歷:害怕、力圖接近與了解、克服害怕,再面對新的恐懼這一個循環的過程,這一消解恐懼的過程也就成為一個消除未知,獲得知識的過程,大而化之就可以看做是人類進化成長過程的一個縮影。由此可見觀看恐怖片不僅僅在於鍛煉心理承受力,同時也在形成一種心理技能,一種成長的技能。

二.觀看恐怖電影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的雙重需求。

對於觀眾來說,看恐怖片簡直就是一場連續的心理游戲。而隨著游戲的不斷「升級」,觀看恐怖電影的第一個後果就是經歷恐怖心理體驗的心理承受力被提高。實際上,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是很多人看恐怖片的目的之一。隨著心理承受力的提高,事實是恐怖片被「戰勝」了。那麼,除此之外,看恐怖片還會產生哪些心理感覺?

人類心理上確實會對很多東西感到恐懼,恐怖片通過對恐懼心理的強化與疏導,使恐懼感不再是折磨人的東西,或者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恐懼心理對人的心理與身體的傷害。一位大三學生說,大部分人在看恐怖片時會感到肌肉緊張、心跳加快、出冷汗……在這之後竟是難以言語的輕松之感,「我很安全,還活著,真好。」——也就是說,他前面所描述的那些「恐怖」特徵只是一種虛擬的心理體驗而不是真正的恐怖經歷。人們都有一種天生的涉險意識,恐怖電影可以向人們提供營造恐怖環境形成恐怖體驗的素材和條件,以達到構架出另一種非常規生活的氛圍,滿足人們對於未知領域的好奇。凡是讓人格外恐怖的電影,必然能揭示潛意識中的心理秘密。如果說人做夢是潛意識經過改裝後的表達,那麼看這部電影則是一個逆向過程,即電影故事向你潛意識的投射。而且這種潛意識和象徵的映射關系是比較固定的,所以使你內心深處產生恐懼的並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這個故事在你的潛意識中的投射。恐怖片就抓住了某個文化語境中觀眾意識的最脆弱之處,讓他們陷在一種「安全的恐懼」之中,恐懼掩蓋了現實生活中的焦慮和煩惱,而又不真正傷害和威脅到日常生活。這種虛擬特徵使得恐怖片的觀眾在觀看電影(經歷恐怖)之後獲得了極大的心理滿足與放鬆。這種恐怖電影的虛擬性幫助人們在虛擬的狀態下克服對事物的恐懼。人們不希望恐怖事件真實地發生在他們的周圍,只是希望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克服他們。恐怖電影製造了令人恐怖的種種危機的同時又能夠通過巧妙的敘事技巧將這些危機一一消除,從而在假想的層面上滿足了觀眾的心理需求,即使大眾克服對生活中各種恐怖因素的懼怕。

在看恐怖片的生理需求方面,對於愛看恐怖片的人來說,現實社會所產生的緊張和壓抑讓人感到空虛、無趣,而人的情緒、神經系統如果一直處於十分規律、平淡,意力長期集中於同一個目標的狀態是不符合生理規律的,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形成心理壓力。決的方法除了休息,更有效的可能還在於使注意力集中於另一個對象,尤其是差異性很大的對象,這種刺激打破平靜,才能達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從這個層面來講,看恐怖片這種強烈的刺激的確可以消除這種負面情緒,是一種不錯的情緒疏解管道,人們能把現實中的怒氣、憤恨通過電影轉移,隨著影片的畫面、氣氛而緊張,甚至放聲叫出來,這些都是釋放壓力、放鬆神經、在心理上擺脫恐懼與焦慮的好方法,用這種方式轉化現代人多餘的荷爾蒙,這也使我們理解了觀看恐怖片之後為何會感到輕松。而這就是恐怖電影賴以生存的巨大心理市場。當然,看恐怖片從來都不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辦法,就像某些葯物一樣,服用後即會馬上緩解,但葯力一過有可能舊病復發。這樣,觀眾就會在心理上對看恐怖片產生依賴,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影院。
三.恐怖電影對人性和心理的影響

亞理斯多德在他的《詩學》中說:悲劇通過激起人們的恐懼與憐憫來凈化這些情緒——這裡麵包含兩層意思:悲劇可以引起人們的恐懼與憐憫;悲劇可以凈化人們心中的恐懼與憐憫。也就是說,恐懼心理中的有害成分,因為通過觀賞悲劇(引起恐懼的文藝作品)而變得純潔。在現代的文藝心理學看來,人心理上積壓著許多有害的情緒,需要通過相應的藝術欣賞(或創作)來把它們「排泄」掉。這就是「凈化」,悲劇之所以有這種功能,在於它作為文藝作品提供了人們與恐懼之間的一個審美距離:就恐怖片而言,那是個危險的東西,但它是電影里的東西,在它面前觀眾是安全的,因此觀眾可以不受損害的進入這個游戲,「享受」而不是被迫經歷恐怖心理體驗及其所帶來的快感。在觀看這些電影的過程中,那些有害的心理被替代或凈化,比如殺人的慾望因為觀看兇殺片而得到間接的滿足於是不會在真實的世界殺人。這也符合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對藝術創作活動的解釋,他認為藝術創作和夢一樣都是對於潛意識中願望(尤其是不正當願望)的滿足。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愛德華·安德拉德和約耳書·科恩表示的新研究發表在《消費者研究》上,他們認為觀看恐怖電影的人,「人類能夠同時體驗兩種極端情緒看恐怖電影最快樂的時刻,也就是最恐懼的時刻。」這種新奇的情緒體驗解釋了人們同時經歷消極和積極的情緒體驗———人們實際上享受被驚嚇,不僅僅享受威脅解除後長舒口氣的暢快。「常態下,人們一般願意選擇避免刺激,但是,當他們進入戒備狀態,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備,體驗恐懼時也在體驗快樂。」 人們這種對恐怖文化的需求,有釋放壓力、追求娛樂的因素,也說明了我們的人性中對刺激、新奇的趣味和癖好

在觀賞電影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感官刺激除了形成恐怖體驗還帶來了更多的快感,並且釋放了積累在人們心中的恐懼情緒。但從更深層次說,一部好的恐怖作品的真正意義在於,通過對邪惡和恐怖的暴露喚起對人類的惡習、缺陷的警醒;通過挖掘人性的深度,展現人類思想的復雜性和曲折性;同時滿足人們對神秘主義探索的慾望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求。

四.恐怖片意象的心理分析

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來說,恐怖片存在的心理基礎在於人類的一種終極的情感:對死亡的恐懼。而任何一種足以引起這種焦慮的影像都可以給觀眾帶來揮之不去的恐懼。恐怖電影主要有兩類:一類涉及超自然力量或世界。人們一直對於自己未知的世界心存恐懼和敬畏,各個民族也都有關於這種恐懼的神秘傳說。雖然人類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但不能否認,人們依然無法完全了解這個世界,依然有許多現象是神秘無法解釋。人們在困惑的同時,內心深處也有著深深的恐怖。而恐怖電影是將這種恐懼和想像形象化了,並加上了時代的特徵。而恐怖電影的另一類是有關人性的罪惡。它也有著深刻的社會淵源。層出不夯的兇殺案和各類自然災難、社會危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強烈的恐懼感。恐怖片導演將這些我們在真實生活中真正害怕的東西加以藝術化的包裝.將人們內心的恐懼還原在銀幕上,使我們對那些對象的恐懼被揭示、被體驗,讓人們直面這種情緒,並且大部分被釋放並克服。

以「血」這一意象為例子,它或許是恐怖片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電影元素。那麼「血」象徵著什麼?

血與死亡直接有關,而對死亡的恐懼又是人類的終極恐懼,這表現在下述兩點:對死亡的恐懼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不害怕死亡,對生命無所謂,人就有可能自己死光,人類的延續就無從談起;不管科學發達到什麼程度,死亡的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所以有人認為,死亡恐懼是恐怖片賴以存在的心理基礎,除了血,恐怖片中眾多電影元素也都與死亡有關。不過在電影中,一個重要意象的作用是不會如此簡單的,「血」決不會只跟死亡有關。對「血」的恐懼也可能與人類某個歷史階段對處女的恐懼有關。美國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就是從這個出發點去安排劇情的。血也可能象徵著生命所經歷的危險,就是每個人出生時候所經歷的血淋淋的危險。在《閃靈》中,從門背後、牆縫里噴涌而出的血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生命誕生時候的流血。生命的脆弱、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直接的威脅。

人在受到威脅時候的本能反應之一是逃避,因此,恐怖片中常常設置了個各種各樣的藏身之處。經典鬼片《閃靈》中,小男孩最後的藏身之處是迷宮,直到被他母親安全帶走——迷宮、被母親帶走,這條思路也涉及到為什麼恐怖片的主角常常是兒童:人都有一種本能的懷舊心理,或者叫退向,即人們想要回到過去的本能,因著這種本能對童年生活進行美化——恐怖片中受到威脅的兒童因此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強烈關注;而從藏身之處來看,最終可能會極端地感到「回到」母親的子宮才是最安全的,恐怖片中不少藏身之處很容易讓人發生這樣的聯想。

《午夜凶鈴》或許是亞洲最成功的恐怖片之一,這部電影里充滿了可作為心理分析素材的元素。綜合整個電影,我們得出的心理分析結論是:這個電影是在說明一個有心理障礙的女孩的心理體驗。它所揭示的人們對於血緣與亂倫之間沖突的恐懼、慾望與禁忌之間沖突的恐懼,抓住了觀眾內心最深處的東西。雖然有些觀眾可能在意識中不懂得午夜凶鈴在說什麼,但是潛意識卻受到了它的感染,它勾起了你的同樣的心理沖突。實際上,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指出,人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心理沖突,這也可以稱作同「俄狄浦斯情節」相似的另一種人類對原罪的本能的恐懼。

由恐怖片的地區差異可以看出,對於恐怖邪惡的東西,不僅是個人,整個社會也存在一個心理承受力問題。應該說,人類社會的心理承受力得到提高,人類對自身的認識也得到不斷的深化。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這樣,對於個體心理和人格結構的全面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從這種種現象和理論來分析,恐怖片還是有很深厚的心理基礎及存在的價值的。

H. 恐怖驚悚電影會對我們潛意識造成怎樣的影響

1、很多人小的時候,就被灌輸「鬼」的形象。我們對鬼的懼怕,是從小的形成的,已經根植到潛意識中。因為我們從來沒見過鬼,很多都是自己的想像,或者是電視、故事,別人的形容等。事實上,我們並不知道到底是長什麼樣的,對人有沒有傷害。
2、真正的害怕是因為無知,你不知道他到底有多恐怖,才是真正的恐怖。
3、我們的心理進化都是對人自身有點用處的。對於疼痛也是這樣。你有沒有感覺過:拿著根針去刺你,你覺得非常害怕;但是那根刺已經在你身體上了,你感覺也許會好點。
4、如果一個人從看鬼片,到不怕鬼。我覺得他是經過了一個認知的過程。只有他對鬼有所了解,並覺得也沒什麼可怕的,就好了。
5,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許科學能告訴我們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鬼。鬼是什麼樣的形態,有哪些特徵,就像解釋「老虎」一樣,我們就不會怕。
6,有人說,人的深層的質是黑暗的,都存在著某種恐懼。

希望對你有用。

I. 長期看恐怖片對心理會造成那些影響

盡管恐怖片受到不少人士的青睞和追捧,但流行文化中恐怖情緒的泛濫已經在社會上引起了反思。它帶來的後遺症和負面影響,引起了人們的擔憂。不少心理學家認為,恐怖片對人體的弊大於利。盡管恐怖片對人有正方面的影響,如增強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視覺刺激產生的快感以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從而達到愉悅身心等,但其正面的影響僅佔20%左右,甚至低於20%。而負面的影響則佔80%以上。

據對美國密執安州和威斯康辛州的150名大學生的一項專題調查中發現,看恐怖片在心理上產生的負面影響與一般受驚並不一樣。85%的受訪者承認在看恐怖片的當晚難以入睡,其中有1/5的 人還抱怨一連好幾個月的睡眠質量都受到了影響;76%的受訪者透露,看恐怖片後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都出現了異常。

專家指出,觀看恐怖影片可能給人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造成身心、健康方面的危害。

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每次看了恐怖片,那些恐怖鏡頭都會在腦海中盤旋很長一段時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看完恐怖片後,很多平時能做的事,都不敢做了,像不敢走夜路,不敢一個人在房間里呆著,有的人甚至晚上睡不著覺,就算睡著了也是惡夢不斷,曾有報道稱,一名中學生,在觀看《夜盜珍妃墓》時,因驚恐嚇過度以致腦血管破裂,顱內出血而死亡。又有報道稱,有人看日本恐怖影片《午夜凶鈴》時竟當場嚇暈過去。

從醫學角度而言,恐怖影片會使人的視覺和聽覺預予以強烈的剌激,這種剌激傳入人的大腦,使人體的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另外,由於恐怖畫面及音樂對人體的影響,還可導致人體內的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分泌增多,增加心電的不穩定性,容易引起嚴重的心律紊亂。觀看恐怖片時,對於身體健康者或許只有一時的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對於原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情況就大不相同。老年人在大悲大喜,嚴重驚恐時,猝死的事時有所聞;青少年中如有潛在的心腦血管疾病(如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臟病或與遺傳有關的心臟疾病等)遭遇強烈的情感剌激也可發生意外,像誘發心絞痛、心肌梗互和腦血管破裂。腦出血等等。前面報道中的學生,就很可能有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加上驚恐過度以致腦血管破裂而身亡的。所以有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平日容易情緒激動較難自製的人都不適宜觀看恐怖影片。

恐怖影片不但對人的生理有影響,同樣對人心理上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心理素質不穩定者,尤其是對青少年。恐怖片對青少年心理上的負面影響成為突出 ,有的甚至產生嚴重的行為障礙。我國醫學有"大怖生狂"之說,即過度的恐怖會使人發狂,神志錯亂。青少年的身心未發育成熟,對某些事情分不清真假,很容易被影片描寫的情節所迷惑、所誤導。日前報道澳大利亞一名10的女孩在生日聯歡會上看了恐怖影片《奪路狂奔》後,精神嚴重失常,被送進精神醫院,醫生說他的精神病與觀看恐怖影片有關。這是恐怖影片對精神心理方面的影響的極典型例子,所以恐怖影片應是"青少年不宜"。

專家告誡:在看恐怖片的時候,我們要以娛樂的心態去觀賞,提醒自己將恐怖劇情於現實分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看與不看,或在觀看前做好心理准備。如遇上恐怖或暴力鏡頭可暫閉上眼睛,以減少傳入大腦的剌激,這也是可行和必要的。

對於喜歡看恐怖影片者來說,既要嚴防突然的恐怖鏡頭剌激,又要避免過多過久的恐怖剌激對身心帶來的漸進的危害。而對於患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神經質或心理素質較差者、青少年等,最好盡量少看或不看,以免產生心理上的陰影或意外的發生

J. 恐怖電影精神分析

1.恐怖電影本身特徵的明確。
主要是與精神分析相關的特點,比如恐怖片有什麼性質。而且可根據特定恐怖片分析其特徵,比如某些恐怖片是利用壓抑、陰森的懸念造成恐怖氣氛,有些恐怖片是用血腥、變異產生恐怖氣氛等,不同的電影特徵將產生不同影響,從而影響精神分析的結果。
2.觀眾的心理特徵。
恐怖電影必須有觀眾才可以進行精神分析,所以在明確恐怖電影特徵後應該分析人的心理,心理分析,也就是精神分析。在這之前應該鎖定觀眾群:在心理結構上有哪些種類的觀眾,比如從性格方面分析,內向或外向,易受影響或不易受影響等。在這一基礎上才能進行相應的精神分析——恐怖片的精神分析因觀眾的特點而產生不同結果。
3.觀眾看恐怖片時的心理。
不同的觀眾在看恐怖片時,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徵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這需要分類討論。但可以加入心理機制的活動,比如從將恐怖片當做一種信息,這種信息的傳導流程、記憶存儲方式、特點,再根據觀眾本身思維、心理能力加工產生的感覺等等。不同的恐怖片,其特徵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影響,特定的元素也會對特定的人群產生更深刻的影響。比如觀眾甲認為血腥的場面更恐怖,觀眾乙認為陰森的氣氛更恐怖等等。
4.恐怖片觀看後對人的影響。
根據恐怖片在人的心理機制的運行流程、儲存流程、影響、效果等等分析對觀眾產生怎樣的影響,可從時間、強度、聯想等方面分析。
5.更多
6.總結

閱讀全文

與恐怖電影如何影響觀眾心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郵箱下載電影大約多久 瀏覽:654
媽祖電影全劇免費觀看 瀏覽:779
電影院蜘蛛俠杯子怎麼打開 瀏覽:280
1949年怎麼看電影 瀏覽:496
騰訊視頻即將上映的電影是多久 瀏覽:547
免費網頁看付費電影 瀏覽:118
類似於靈幻新娘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38
電影中如何體現時間 瀏覽:410
張衛健和苑瓊丹的古裝電影叫什麼 瀏覽:985
國外好看的叢林冒險電影大全 瀏覽:487
分手後如何約看電影 瀏覽:803
李小龍好看電影 瀏覽:62
有哪些美國的怪物電影 瀏覽:432
恐怖電影叫什麼胎 瀏覽:566
如何把電影下載到微信 瀏覽:913
蚯蚓電影免費完整版在哪裡看 瀏覽:35
多少歲不要電影票 瀏覽:747
怎麼將電影視頻微信朋友圈 瀏覽:294
類似電影工作室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975
社區免費暑期電影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