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朝花夕拾電影用什麼軟體看
1905電影網可以
『貳』 求朝花夕拾經典片段
給你10段,每段100字左右,這也是我們的作業哦~~~~~~~~~
朝花夕拾:
1.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2.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3.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4.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於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5.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6.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7.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8.這類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動,只有拇指那麼大,也不很畏懼人,我們那裡叫它「隱鼠」,與專住在屋上的偉大者是兩種。我的床前就帖著兩張
花紙,一是「八戒招贅」,滿紙長嘴大耳,我以為不甚雅觀;別的一張「老鼠成親」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象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
9.我想,能舉辦這樣大儀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歡的那些隱鼠。現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見人類的迎娶儀仗,也不過當作性交的廣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時的想看「老鼠成親」的儀式,卻極其神往,即使象海昌蔣氏似的連拜三夜,怕也未必會看得心煩。
10.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輕易便睡,等候它們的儀仗從床下出來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見幾個光著身子的隱鼠在地面遊行,不象正在辦著喜事。直到我敖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睜眼卻已經天明,到了燈節了。也許鼠族的婚儀,不但不分請帖,來收羅賀禮,雖是真的「觀禮」,也絕對不歡迎的罷,我想,這是它們向來的習慣,無法抗議的.
『叄』 朝花夕拾電影
人文天府_-_3朝花夕拾.avi
『肆』 讓人驚艷的夏文汐,香港一代女神,為何在巔峰期隱退
提到香港的女神,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在熒幕中出現的,她們很可能已經火了幾十年,也的確代表了過去最為輝煌的那個時代。不過其實在那個年代還有很多別的女神,他們論形象不輸任何一位女性巨星,名氣也可謂不小,不過知名度相對來說就差了點。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就是令許多觀眾和業內人士都驚艷的女神,她就是夏文汐。
然而時光終究會抹平許多,即便他們如此相愛,但總會迎來激情褪去的時候。最終,兩人過上了分居住的生活,而夏文汐在還沒離婚之前也和別的男人有了交往。看來愛情終究還是屬於青春的美好,而夏文汐也不再是當初那個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的天真女孩了。
『伍』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亦舒也有同名小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同時也是一部港產電影的名稱。
《朝花夕拾》作於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 魯迅
[2]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魯迅在廣州重新編訂,添寫《小引》《後記》,並改名為《朝花夕拾》,是了解與研究魯迅早期生活、思想和當時社會風貌的重要藝術文獻。十篇中《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七篇,為回憶童年生活,讓讀者看到魯迅先生故鄉的民俗風情,也見到當時人心世道。《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乃人生懷念文字。藤野是一位正直、熱誠的日本學者,范愛農是一個在黑暗中,抑鬱、憤懣的愛國青年,《瑣記》記的則是,作者自己為尋「另一類的人們」經歷的艱難和熱望。 《朝花夕拾》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既描寫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誠摯的懷念,真實的書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的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一角 作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表現出對反動、守舊勢力的打擊和嘲諷。 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和《後記》,1928年9月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於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
『陸』 朝花夕拾電影版和原著的區別 作文400字左右 求解,謝謝!
《范愛農》: 從此我總覺得這范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第二天愛農就上城來,戴著農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賞析:這兩句話是我對比著找出來的,第一句用「很」字寫出了魯迅對范愛農的憎惡,但第二句話用「愛農」表達了魯迅對范愛農的親切,文章開頭把范愛農寫得如何如何地討厭,為後文寫作者對他的友善打埋伏,這是一種欲揚先抑的寫法,對比寫出了魯迅先生對范愛農的友誼.以至於為范愛農寫了五首詩.
總評:文章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敘了他曾經在茶館認識范愛農的事,先抒發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後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國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
《阿長與山海經》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里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朴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朴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種鬼怪.在《無常》中他比較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廟會上都比較喜歡白無常,而普遍討厭黑無常,而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群」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贊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蒙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葯,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
落墨的部分是很令人驚詫的.「名醫」居然對臨之將死的人說「不要緊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卻仍然提筆寫下百元的葯方為死人服下.荒唐!而那主人仍舊很客氣地送他出門.魯迅前輩真的是很偉大,所以,我便要推翻第二段對網站上的事發表的觀點了.從這篇文章——根據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魯迅前輩不是那種使勁罵的人,我覺得,他只是通過大量的諷刺而讓人們認識自己的錯誤,例如這個事件,罵了么?找不到罵人的詞語.所以,魯迅前輩是那種很厲害的人——批判家(好像是這個詞),用俗話說,就是罵人不帶臟字,不過,魯迅先生比這還高一些,他是為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於公心.我只能深深地在他身後的風塵里鞠躬了.「名醫」的貪財便如山峰般「屹立」.
接下來,就是「名醫」用大量雜亂的葯治了魯迅前輩的父親兩年,沒有醫好,就介紹別人來醫治.「名醫」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為了保全名聲不顧病人的死活.唉,我只能嘆氣.不過,這種人值得為他嘆氣么?算了.
也許,這位才是名醫.可惜,這位又是「名醫」.依我看來,他滿腦子裝的不是學問,而是借口.尤其是最後一個,特別具有代表性「醫能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好小子,有一個推卸責任的泥鰍,居然還有顏面問「對不對?」再看看他們用的葯:河邊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對蟋蟀、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看到這里,我已經快說不出話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樣撲哧撲哧地大口地喘氣.
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作批判!而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不少見. 對於社會上游盪、坑蒙拐騙、我們要與他們斗爭到底!並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會揭穿丑惡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並呼籲大家、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
魯迅前輩,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為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所有的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費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動人心的.真正能讓我們這些在柴米油鹽間折騰著的普通人感動的,永遠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後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堅定的人.
那些自願前往偏遠地區的志願者們,難道沒有過後悔嗎?難道從沒有在靜夜裡獨自流下過淚嗎?難道沒有抱怨過當地不可想像的艱苦條件嗎?難道沒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萌生回家的念頭嗎?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溫暖著那塊貧瘠的土地.
那些堅守操節,廉潔奉公的幹部們,難道沒有羨慕過別人富足的生活?難道沒有在賄賂面前感到一絲的猶豫?面對著清苦的生活,難道沒有過委屈與不甘?面對妻兒親友的抱怨,難道沒有過歉疚、沒有過啞口無言?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清廉,守著自己的良心,不圖那個「廉潔」的虛名,只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那些為人們所稱頌的英雄們之所以崇高,不是因為他們的「完美」,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的缺陷,以及與缺陷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正是他們的缺陷,使他們離我們是那麼近,我們不用仰視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面容;而他們對自身缺陷的戰勝,成就了他們的崇高.
為什麼總是要把人「神化」呢?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像,真的比混跡於芸芸眾生的「人」更有感染力嗎?恐怕不見得吧.失去了真實失去了親切的典範和偶像,立刻便斂去了那溫和的笑容,換上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麼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後的高貴與堅強,贊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狗·貓·鼠》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深感痛快,這痛快之因有三.一,佩服魯迅先生諷刺人的手段與方法,他從不直接諷刺,而是巧妙地利用被諷刺者說過的話(我不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背景,就不詳細解釋這一點了).二,覺得魯迅先生的文字簡潔明了,又不乏趣味.三,感到魯迅先生是個立場鮮明的人.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而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瞭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沖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裡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我們的大人,真該反省反省了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支那通」,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污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接受,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瑣記》可以說是哪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不錯的回憶性散文.
『柒』 朝花夕拾哪一章拍電報哪一章吃福橘哪一章看電影
朝花夕拾 狗、貓、鼠》讀後感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訊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夠正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
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裡偷偷地殲笑。魯訊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2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是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其實有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為什麼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
看了這篇帶有深刻寓薏的問張文章,雖說我不是受益匪淺,但是我卻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早聞《朝花夕拾》,但沒有機會去欣賞一下。所以,趁這個暑假,我飽讀了《朝花夕拾》。
初讀《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雲。但順順溜溜地將全書讀完後,便知其大概了。
《朝花夕拾》是作者追懷青少年時代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誠摯的懷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一角。
『捌』 看了一個方中信的電影《朝花夕拾》,怎麼他的角色就叫方中信呢
這部電影是亦舒的小說改編而成的,裡面「方中信」這個角色是一個懂得大愛的溫暖男人,是亦舒作品中為數不多值得贊賞的好男人。方中信飾演方中信,聽上去很奇妙,事實是,當時飾演方中信的是原名為符力的新人,他正是因這部戲而改名為方中信的。
『玖』 朝花夕拾杯中酒 是那部電影的擦曲
歌名是《中華民謠 》歌手:孫浩 !《中華民謠》這首歌沒有作過電視劇的主題曲。
『拾』 夏文汐 經典電影
01烈火青春 (1982) 02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3) 03花城 (1983) 右:成龍,夏文汐
04摩登衙門 (1983) 05我愛羅蘭度 (1984) 06無名火 (1984) 07唐朝豪放女 (1984) 08唐朝綺麗男 (1985) 09平安夜 (1985) 10花街時代 (1985) 11花心紅杏 (1985) 12鬼馬飛人 (1985) 13替槍老豆 (1985) 14飛虎奇兵 (1985) 15殺夫 (1986) 16烽火佳人 (1987) 17天賜良緣 (1987) 18江湖龍虎門 (1987) 19不夜天 (1987) 20一屋兩妻 (1987) 21朝花夕拾 (1987) 22旗正飄飄(1987) 23女子監獄 (1988) 24一妻兩夫 (1988) 25血衣天使 (1988) 26亡命鴛鴦 (1988) 27怨女 (1988) 28金裝大酒店 (1988) 29鬼媾人 (1989) 30說謊的女人 (1989) 31想飛 (2002) 32出軌的女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