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雾都孤儿(2021)》百度云高清资源在线观看,拉夫·洛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PJytX8oBoq03lagrrY84xg
2. 雾都孤儿电影共有几个版本
包括无声片在内,有二十多个版本。其中波兰斯基的05版评价最高。
3. 求 经典国外的文学作品 最好是有电影版的
《苔丝》《德伯家的苔丝》《奥利佛·推斯特》《雾都孤儿》
《悲惨世界》《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卡门》《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三个火枪手》
《飘》《茶花女》《堂.基柯德》《老人与海》《汤姆叔叔的小屋》《绿野仙踪》《金银岛》《魂断蓝桥》《简爱》《理智与情感》《孤星血泪》
4. 我想知道所有版本的<雾都孤儿>电影版
英国文豪狄更斯的代表作《雾都孤儿》曾多次搬上银幕,1948大卫里恩版是公认的最佳版本。整部影片没有一个薄弱环节。最早的1922年版本是默片;1933年版的小演员才七岁,可信度不高;1982年的版本由著名的乔治·斯各特演费根,总体水平较高;1985年改编成333分钟的电视连续剧;1997年的版本中,伊利亚·伍德扮演主角的朋友;2000年版电视连续剧比较着重背景故事;1968年的歌舞版也很出色,获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2005罗曼波兰斯基版亦受到好评.
5. 电影雾都孤儿下载,05年版本的
找到一个BT下载的,
http://bbs.jokcn.com/viewthread.php?tid=38289
其实楼主完全可以使用来搜索一下,注意关键字组合哦~
比如:
雾都孤儿 下载
http://www..com/?tn=jokcn&word=%CE%ED%B6%BC%B9%C2%B6%F9+%CF%C2%D4%D8
雾都孤儿 电影下载
http://www..com/s?tn=jokcn&ie=gb2312&bs=%CE%ED%B6%BC%B9%C2%B6%F9+%CF%C2%D4%D8&sr=&z=&cl=3&f=8&wd=%CE%ED%B6%BC%B9%C2%B6%F9+%B5%E7%D3%B0%CF%C2%D4%D8&ct=0
雾都孤儿 迅雷下载
http://www..com/s?tn=jokcn&ie=gb2312&bs=%CE%ED%B6%BC%B9%C2%B6%F9+%B5%E7%D3%B0%CF%C2%D4%D8&sr=&z=&cl=3&f=8&wd=%CE%ED%B6%BC%B9%C2%B6%F9+%D1%B8%C0%D7%CF%C2%D4%D8&ct=0
6. 求英国音乐电影《雾都孤儿》的下载地址。1968年版,曾获奥斯卡奖!
《雾都孤儿》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VlQpfdNyqBEpYyOoHMHsdQ
《雾都孤儿》是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本·金斯利、巴内·克拉克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05年9月11日在加拿大上映。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不堪虐待的孤儿出走救济院,在流亡街头后又落入邪恶集团之手的故事。
罗曼·波兰斯基版的好.
8. 《雾都孤儿》有几个汉语版本比较有名是哪些
查尔斯·狄更斯(1812一1870)生于英国朴次茅斯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海军
小职员,十岁时全家被迫迁入债务人监狱,十一岁起就开始承担繁重的家务。他在
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
任人围观,给狄更斯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他感到自己“成名和为人所爱”的心
愿破灭了。
不过,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书中
那位可笑的胖绅士的名气比当时的英国首相名气还要大,狄更斯本人也获得很大声
誉。一八三六年下半年,二十五岁的狄更斯应出版商理查德·本特里的约请,担任
《本特里》杂志的主编,并且以笔名“博兹”再写两部长篇,其中一部次年二月起
在《本特里》杂志连载两年,并于一八三八年十月出版单行本。这本全书五十三章
的小说就是《雾都孤儿》,原名《奥立弗·退斯特历险记》,中国最早的译本是林
琴南的《贼史》,我这里采用的还是更为读者熟悉的书名《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
置。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生活。作者在创作上爱憎分
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也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他笔下的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整个
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称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讽刺、幽默和
夸张的手法,他笔下的人物风貌和语言风格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马克思曾经写道:“现代英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通过自己描写生
动的杰作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所有的职业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加
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克思在他的《英国资产阶级》一文中列举的英国小说
家中,有《名利场》的作者萨克雷、《玛丽·巴顿》的作者盖斯凯尔夫人、《简·
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而狄更斯则名列这批杰出小说家的榜首。
人们经常说狄更斯是伟大的幽默家,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文学上伟大的革新家。
他描写为数众多的中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这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空前的。他以高
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
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杜会面貌,具有巨大的感
染力和认识价值,并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他反映生活广泛、多样,开掘深而有力。
他不采用说教或概念化的方式表现他的倾向性,而往往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激发读者
的愤慨、憎恨。同情和热爱。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他善于运用艺术夸
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描写特征,用他们习惯的动作、姿势和用语等揭示他们的
内心生活和思想面貌。他还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生动的人民的语言,以人物特有的语
言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注]。
《雾都孤儿》问世一百多年来,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最喜爱的经典作品。小
说中那个愚蠢、贪婪、冷酷的教区干事“邦布尔”在英语中已成了骄横小官吏的代
名词,并由此衍生出“妄自尊大,小官吏习性”等词义。邦布尔先生婚后训斥老婆,
“哭能够舒张肺部,冲洗面孔,锻炼眼睛,并且平息火气。”这句话收入了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新版《哥伦比亚名言辞典》。小说《雾都孤儿》后来改编成了
多种电影、动画片、连环画,搬上了荧屏、舞台。在中国,《雾都孤儿》大概可以
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读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了。“奥立弗要求添粥”一节编入了
我国出版的多种英语教科书。进入九十年代,喜爱狄更斯的广大观众又在电视屏幕
上看到,在美国推出的一部动画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由小动物担任。
《雾都孤儿》在一问世即受到热烈欢迎的同时,长期以来也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时至今日,许多争论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但正如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
爱德华·勒孔特所指出的,“迄今为止,仍然使我们感到震惊的是作者的一种偏好,
即对作品中的人物费金动辄使用浑名‘老犹太’。”勒孔特在一九六一年美国新文
学丛书版后记中说:“小说中使用‘老犹太’差不多有三百处。”这种用法在今天
看来的确十分刺眼。实际上,狄更斯早在差不多一百年前似乎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
题,在出版一八六七——一八六八年版的时候,作者将大量的“老犹太”一语改为
“费金”。勒孔特指出,作者频频使用这一浑名与“反犹太主义”扯不上:“‘老
犹太’这一称呼连对其人极度蔑视的赛克斯都没有用过,只有作者自己才用(奥立
弗)。”狄更斯在他的自传中告诉我们,小说中那个读者皆曰可杀的贼首费金得名
于作者少年时代当童工的鞋油作坊里一位对他十分关照的同伴鲍勃·费金,“他比
我年长好几岁,个儿也高得多。”
我与《雾都孤儿》的缘分起始于烽火连天的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八年,一个同
龄的朋友借来一本早年出版的《雾都孤儿》,说这是一本讲怎样教小偷的书,不幸
的是,小伙子将书名和作者名整个念反了,还错了两个字。其实,曾经留学英国的
父亲早就和我讲过“雾都孤儿”的故事。这一次,我与《雾都孤儿》擦肩而过。一
九七六年,一位现已移居美国的年轻朋友拿来一本《雾都孤儿》原文版,约定我们
俩各译一半,哪知老兄他还没开始就打了退堂鼓。那年夏天,我感到自己真是走到
了绝境:父亲头年去世,母亲顶着那个年头最畅销的产品:一顶“右派分子”帽子
和三顶“反革命”帽子。暑假我只领到十二元工资,连每月接济家里的五元钱也拿
不出。没有办法,只好躲进《雾都孤儿》了。接下来的十五个月,我与《雾都孤儿》
独守高楼。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一个相信,与重庆大学一位同行谈起,他也认为决
不可能,直到我把全部译稿送到重大才相信。我至今想起来还感到惋惜,为了《雾
都孤儿》,我甚至错过了参加普天同庆粉碎“四人帮”的盛大节日。一九七八年,
初稿完成,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系,编辑同志给当时还是一名自
学青年的我以极大的鼓励。
此后,我与《雾都孤儿》的约会一拖就是二十年。这二十年中,和我们这个国
家一样,我的境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十多年教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也搞了
十多年,译了二十多本书。一九九六年冬,译林出版社施梓云先生来电话,社里同
意由我担任重译《雾都孤儿》的工作。能够国青年时代的一个旧梦,此时的兴奋自
不待言。另一个远非当年可比的条件是,世界进入了信息高速公路时代,我在昔日
连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多媒体计算机上浏览微软公司的《书架》、《网络全书》,查
阅最新版本的《韦伯斯特英语大词典》,从光盘版《圣经》中查找出处。我常有一
种我自无所不能的豪情。
这次重译所持原著为一九六一年美国新文学丛书版,和我二十年前用的略有出
入。在三读原稿的同时也细细拜读了《雾都孤儿》七十年代的译本《奥立弗·退斯
特》,这个译本出自本人心仪多年但素未谋面的荣如德先生笔下。读荣先生的译文,
深感原译为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与对照原文读其他一些名著译本
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翻译工作,无论中外,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如果说,
任何译作都可能出现瑕疵,那么已有译本的瑕疵则只能归因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尽
管现在已经到了世纪交替的时期,译者工作起来依旧极其小心,生怕留下一些不应
该留下的遗憾,也就是像傅雷先生说的那样,“尽量将虱子多捉去一些”,以无愧
于这一部杰作,不辜负读者和出版社的信任。
何文安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初稿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读完毕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9. 雾都孤儿什么版本最好
首选荣如德的版本,荣先生精通英、俄语,英语主要译作有狄更斯《奥立弗·退斯特》、斯蒂文森《金银岛》、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萨克雷《花花世界》,译文很幽默;另外,译林版何文安译得也相当好,黄雨石的译笔也很不错。
10. 英美文学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影片适合大学生观看
1.《红与黑》
[电影简介]
译名:红与黑
片名:The Red and the Black
年代:1997
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
类别:冒险
语言:法语
片长:109 Min
导演:让-丹尼尔·维哈吉 Jean-Daniel Verhaeghe
主演:克劳德·里奇 Claude Rich ..... Marquis de la M?le
Judith Godrèche ..... Mathilde de la M?le
Maurice Garrel ..... Abbé Chelan
Pierre Vernier ..... Abbé Frilair
卡洛·波桂 Carole Bouquet ..... Louise de Rénal
吉姆·罗斯·斯图尔特 Kim Rossi Stuart ..... Julien Sorel
Olivier Sitruk ..... Fouqué
Bernard Verley ..... Monsieur de Rénal
Laurentine Milebo
Bernard Sens
[剧情梗概]
于连,是韦里埃小城一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王朝复辟后,于连通过穿上红军服从军而飞黄腾达的道路被堵塞,只好决定穿上黑色教会服装向上爬。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于连和市长夫人之间产生了暖味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贝桑松神学院既而又随比拉尔院长来到巴黎,成为德· 拉莫尔侯爵的秘书……
[幕后制作]
影片根据“现代小说之父”、法国文豪司汤达的同名原著改编而成,原著被称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影片围绕着“少年野心家”于连与命运艰苦奋斗的短暂一生,鲜明地勾画出了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深刻地提示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最后阶段法国社会各阶层错综的矛盾关系。
2.《傲慢与偏见》
[电影简介]
译名:傲慢与偏见
片名:Pride and Prejudice
导演:乔·怀特 Joe Wright
编剧:戴伯拉·莫盖茨 Deborah Moggach
主演:姬拉·耐特丽 Keira Knightley
马休·麦克菲迪恩 Matthew Macfadyen
布兰达·布莱辛 Brenda Blethyn
唐纳德·苏斯兰德 Donald Sutherland
吉娜·马龙 Jena Malone
西蒙·伍茨 Simon Woods
类型:剧情
级别:PG(轻微争议性误导元素)
片长:128分钟
发行:焦点 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11日
官方网站: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e.net
[剧情梗概]
爱之傲慢与偏见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充满等级观念的英国,生活在英国乡村的班纳特家五姐妹,伊丽莎白(姬拉·耐特丽 饰)、简、琳迪(吉娜·马龙 饰)、玛莉、凯蒂都已经长大成人,母亲盘算着快点为她们找到理想老公,而备受父亲疼爱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却只想保持现在的独立生活。
每个小镇上刚搬来的年轻单身汉都会被母亲看作是自己某个女儿应得的财产,富有的彬格莱(西蒙·伍茨 饰)先生就是她最新的一个目标。在一次舞会上,班纳特夫人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彬格莱及他的朋友达西先生(马休·麦克菲迪恩 饰),但伊丽莎白无意中听到达西对当地社交界的蔑视,从而对他产生偏见。
此时伊丽莎白的远房表兄造访,并轻浮地向她求婚,被伊丽莎白断然拒绝,彬格莱的妹妹渐渐被达西吸引,于是开始不断挑拨和拨坏伊丽莎白与他的关系,而达西的一位朋友,虚伪狡诈的年轻军官韦翰也不断捏造达西的坏话,一段爱情逐渐开始遭受到傲慢与偏见的严峻挑战……
[幕后故事]
纯粹的英国班底
这部影片完全由英国投资制作,影片的主演和幕后工作人员也都来自当地的最优秀电影人。导演乔·怀特之前较多活跃在英国电视制作领域,他也曾凭借最新执导的一部电视剧集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他也曾拍摄过两部电影短片,本片是他的长片处女作。
本片的女编剧戴伯拉·莫盖茨是不仅是一名编剧,还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这令她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准确地展现小说中的精妙之处。但导演并未对第一次改编的剧本满意,于是他又找来英国女演员艾玛·汤普森重新修改润色,虽然这位女演员坚持不在编剧一栏署名,导演将她的名字放在了特别感谢中。
影片的演员阵容汇集了现今英国最出色的演员,除了近年来在美国飞速上升的姬拉·耐特丽,曾出演《冷山》等影片的新秀吉娜·马龙,还包含两次获得金球奖的唐纳德·苏斯兰德,两次奥斯卡提名的布兰达·布莱辛,曾获得5次英国学院奖,并且凭借《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朱迪·丹奇也在影片中客串演出。
[制作花絮]
耐特丽的幕后故事
虽然本片最引人瞩目的明星要算是扮演伊丽莎白的姬拉·耐特丽,但在拍摄之前,导演并不想让她演伊丽莎白这个角色,因为众所周知她的最外型是所有女演员中最出众的,而这种突出的吸引力似乎与一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相矛盾,但乔·怀特和耐特丽第一次会面之后却改变了最初的看法,因为他认为后者身上的顽皮正是这一角色的重要特征。
姬拉·耐特丽在本片拍摄的过程中因为合约的关系不得不开始为另一部美国影片《多米诺》做准备工作,因为她不得不剪短头发,并且坚持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增强肌肉和体力。当她再次返回剧组的时候,化妆师不得不为她特制了一付假发,并且在剩下的几个镜头中都让她穿上长袖的服装,以掩盖在锻炼中获得的结实肌肉。
影片被特意安排了许多与原著有关联的情节,比如将故事发生时间确定在1797年,这也是为了纪念这部名著的作者,因为她在该年份完成了小说的初稿。在影片开始的部分,还有一场戏中姬拉·耐特丽扮演的伊丽莎白正在阅读一本小说,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部书的名字是《First Impressions》,其实这个名字正是简·奥斯汀原来为《傲慢与偏见》拟订的名字。
影片有一个情节是伊丽莎白收到一封远方叔叔的来信,信上说她的姐姐妹妹失踪了。一名演员Neil James在这里搞了个恶作剧,他用一张相同大小的纸条代替了道具信,并在上面写上:“我是一封错误的来信,但你不要笑,我们在拍摄中。” 姬拉·耐特丽先是非常吃惊,但她很快就调整过来,表现出十分悲伤的神情,这和导演的要求十分契合,这个镜头也被保留在影片之中。
[影人点评]
智慧、浪漫与激情的闪光
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是最受欢迎的改编题材,自小说诞生65年来,曾分别在1938、1952、1967、1980和1995被改编为电视,其中1995年版本由柯林·佛茨主演,曾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部小说之前只有在1940年被改编为电影一次,而这一次这部带着智慧、激情与浪漫的故事将再次与观众见面。
3.《安娜·卡列尼娜》
[电影简介]
译名:安娜·卡列尼娜
片名:ANNA KARENINA
制片:布鲁斯·达维(Bruce Davey)。
导演:柏纳德罗斯(Bernard Rose)
主演: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
西恩·宾(Sean Bean)
艾尔菲·摩里纳(Alfred Molina)
莎丝琪·亚威克曼(Saskia Wickham)
上映:1997年4月4日
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剧情梗概]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苏菲玛索饰)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西恩·宾饰)。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詹姆斯福克斯饰),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
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
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幕后花絮]
剧中的苏菲·玛索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传世名作,曾五度被改编成电影。葛丽泰·嘉宝和费雯丽都曾经出演过莎翁笔下这位悲剧女主角的形象,尤其是葛丽泰·嘉宝的安娜形象更深刻留在人们记忆中,这位好莱坞银幕“女神”创造的安娜形象成为不可逾越的世纪神话。
而这一次,苏菲·玛索的表演诚然出色,然后和嘉宝相比仍相形见绌。可能外形上就比较吃亏,具有东方特质的苏菲看起来实在不像一个俄国人。其次,剧本本身的一些局限,减轻了苏菲塑造的安娜的悲剧性,着力在安娜的情欲上着墨,这样一来,也限制了苏菲挖掘角色的深度。
当然,人都有失手的时候,更何况,众多客观原因之下,苏菲的表演仍具可观性,苏菲在片中的表演,可谓不得不失。
[影片看点]
《安娜·卡列尼娜》五度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女主角安娜的美丽芳姿和惊世爱情。本片是最新版本,而且请来法国首席美人苏菲·玛索扮演安娜。
相对于传统文学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影片淡化了安娜所处的周围世界对她的有形无形的束缚,而是把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描述安娜与渥伦斯基一段惊世婚外孽情。
本片导演贝纳·罗斯是拍宫廷感情片高手,他的《不朽情真》(又译做《永远的爱人》)讲述贝多芬一生情史,以优美的风格获得一致好评。
影片全部在俄罗斯实地拍摄,场景宏大,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场面以及美人靓衫,都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美感,让令人心动的安娜被所有精美细节烘托着,讲述一个凄美无限的动人爱情故事。
4.《双城记》
[电影简介]
译名:双城记
片名:A Tale Of Two Cities
年代:1935
国家:美国
类别:剧情
语言:英语
片长:126 Min
导演:杰克·康韦 Jack Conway
主演:罗纳德·考尔曼 Ronald Colman .... Sydney Carton
伊丽莎白·埃兰 Elizabeth Allan .... Lucie Manette
埃德娜·梅·奥利弗 Edna May Oliver .... Miss Pross
雷金纳德·欧文 Reginald Owen .... C.J. Stryver
巴兹尔·拉思伯恩 Basil Rathbone .... Marquis St. Evremonde
Blanche Yurka .... Madame Defarge
Henry B. Walthall .... Dr. Manette
Donald Woods .... Charles Darnay
Walter Catlett .... Barsad
Fritz Leiber .... Gaspard
H.B. Warner .... Gabelle
Mitchell Lewis .... Ernest Defarge
Claude Gillingwater .... Jarvis Lorry Jr.
Billy Bevan .... Jerry Cruncher
Isabel Jewell .... Seamstress
[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罗纳德·考尔曼扮演的英国伦敦的年轻有为的律师席尼·卡顿,他深深地爱上了巴黎女子露丝·曼纳。但露丝.曼纳却仅仅只是把他当作普通朋友,而是嫁给了法国贵族青年风度翩翩的查尔斯·达雷。当法国政治局势陷入一团混乱时,查尔斯·达雷遭到暴民囚禁,露丝·曼纳走投无路,只好向席尼·卡顿请求帮助。席尼·卡顿为了成全所爱之人的幸福,竟然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挽救情敌,在黑牢探监之际施展策划周密的调包计将查尔斯·达雷救了出来,而他则义无反顾地步上断头台。男主角的高尚情操,足以令天下人同声一哭。
[幕后制作]
本片改编自狄更斯的同名不朽名著《双城记》,在大制作家大卫·塞茨尼克与导演杰克·康韦的倾力摄制下,完成了这部反映法国大革命时代悲剧的杰作,也是根据本书拍摄的六个电影版本中成绩最好的一部。狄更斯的小说利用各种元素描述一个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自出版以来受到无数读者的热心追捧,一版再版。本片并没有完全包括小说展现出来的所有元素,但却没有遗漏任何最为重要的情节。当然,没有哪一部通过优秀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能够包纳小说的所有内容。本片男主角的扮演者罗纳德·考尔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英国演员,他的性格和形象与电影的主角极为切合,不失为本片一大特色。
5.《罗密欧与朱丽叶》
[电影简介]
译名:罗密欧与茱丽叶 / 罗密欧与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
片名: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 + Juliet / Romeo and Juliet / Romeo + Juliet
导演:巴兹·鲁赫曼 Baz Luhrmann
主演:克莱尔·丹妮丝 Claire Danes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约翰·雷吉扎默 John Leguizamo
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Pete Postlethwaite
保罗·索尔维诺 Paul Sorvino
布赖恩·丹内利 Brian Dennehy
艾米特·沃尔什 M. Emmet Walsh
杰米·肯尼迪 Jamie Kennedy
上映:1996年11月01日
地区:美国
对白:英语
类型:剧情/爱情/动作
分级:瑞典:15 德国:12 西班牙:18 葡萄牙:M/12 澳大利亚:M 法国:U 芬兰:K-12 比利时:KT 美国:PG-13 智利:14
官方网站:http://www.romeoandjuliet.com
[剧情简介]
这是莎翁名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传颂多年的爱情经典大作,现由「舞国英雄」的导演巴兹鲁曼以新世代的角度,重新演绎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和麦克白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但是一提起莎士比亚,首先想到的却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爱情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现代激情篇》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悲剧,可这一回手枪、跑车和时装代替了长剑、骏马和斗篷,唯一不变的只有爱情还是一样的荡气回肠。狄卡普里奥在剧中所演绎的角色在反叛之外,又多了一种沉郁,是一种最具伤害性又最深情款款的气质。剧中巴兹用激情洋溢的音乐代替了疯子万千的热舞,使用现代的手法演绎了一个古老而凄美的故事,没有古典忧郁的风格,没有风度翩翩的少年,只有一样疯狂的激情,和同样唯美的结局。悲剧才是让人牵挂的理由。
凡尼隆海滩是个感性又暴力的另类世界,一对分属两大世仇家族—蒙塔奇及盖普列家的年轻人罗密欧与茱丽叶,由于上一代的仇恨阻碍使他们不能结合,竟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意大利的维罗那,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家庭。它们是以朱丽叶父亲为首的卡普莱家族和以罗密欧父亲为首的蒙特家族。两个家族之间不断发生暴力冲突,为城市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罗密欧是一个整天沉溺于爱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动下,罗密欧参加了卡普莱家举办的化装舞会。朱丽叶的母亲为了把莱丽叶嫁给她所选定的一个年轻人而举办了这次舞会,然而事与愿违。朱丽叶在舞会上遇见了罗密欧,两人一见钟情。
罗密欧在舞会结束后又潜入卡普莱家的后院与朱丽叶相会,两人互相倾诉了爱幕之情。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地结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来化解两个家族间长久的仇恨。
朱丽叶的表兄泰华是个凶残好杀的家伙,他找到了罗密欧要求与他决斗,被希望和平的罗密欧拒绝。泰华疯狂地殴打罗密欧,引起了莫邱托的愤怒。在罗密欧的劝阻下,莫邱托没有杀死泰华,但泰华却乘机杀死了莫邱托。悲剧就此发生,愤怒的罗密欧杀死了泰华,遭到被驱逐的惩罚。
罗密欧在夜里和朱丽叶相会后离去,但此时朱丽叶的父亲却要把朱丽叶嫁给她不爱的一个年轻人。在神父的策划下,朱丽叶假装服毒自尽,但神父的信却未能交到罗密欧的手里。接到噩耗的罗密欧赶到教堂,就在朱丽叶醒来时,罗密欧已经喝下了剧毒药,朱丽叶也随之开枪自尽。两个家族间的世仇,导致了年青一代的爱情悲剧。
本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片都以美国口音来演出莎翁作品,让对白显得更生动更强而有力,使观众们很容易的感受到,莎翁笔下这一对恋人心中炙热的爱恨情仇。
写了几个才发现我找的应该算是欧洲经典文学改编的电影……不过其中也有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