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何以为家》引发哪些深思
电影《何以为家》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从而引发了许多有关于生命的深思,具体如下:
1、仅仅是给孩子生命这件事情,并不伟大:
在剧中,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对节目主持人说: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住的只有暴力、辱骂、殴打——链子、水管、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在家庭中,父母常常会将负面情绪强加给孩子,而孩子照单全收。剧中的父母认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应该感谢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和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给孩子最大的爱:
《何以为家》中,收留赞恩的单亲妈妈没有合法身份,还是拼尽全力带着孩子争取生存的机会,上班时候把他藏在厕所,趁着休息的功夫偷偷去喂奶,没钱买,就捡来别人剩下的大块生日蛋糕给孩子庆生,也欢迎赞恩加入他们的生活,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线。
3、唯一能做的是,让悲剧从这里终止:
赞恩是悲剧家庭的受害者,可赞恩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他们饱受中东战乱,流离失所。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局里,不懂如何去爱。
在赞恩的视角里,父母是恶人,房东也是恶人。但其实他们都没想作恶,他们只是按照社会教给他们的方式生活。如果说,这个故事里全是受害者,那悲剧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追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悲剧在赞恩这里终止。
(1)何以为家和哪个电影很像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
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2. 电影《何以为家》是哪个国家拍的
《何以为家》的故事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黎巴嫩处于中西交汇之处的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国家,自从1975年黎巴嫩发生过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后,就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超过100万叙利亚难民涌入黎巴嫩。黎巴嫩作为历史上巴勒斯坦难民的接收国,在新一波难民潮来到后,难民人口超过了全国人口的1/4。
黎巴嫩像赞恩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赞恩这么幸运,能被导演从贫民区带出来,想要解决黎巴嫩的根本问题,还需要时间。《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也看到了穷人家的生活状况,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越多越好,要是做不到抚养孩子的义务,就不要给予他们生命。
3.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里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角色有哪些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让人看完就很伤感,很多人以为这部剧的剧本就是这么写的,殊不知其中的主角赞恩,就是本色出演,他的角色最让我印象深刻,孤独,寂寞,呢种迷茫的眼神,呢种无助的神情,无一不牵动着观众的心。
这是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够让这个电影这么精彩,让人彷佛能够亲身体会到其中的生活,在呢个战乱的时期,战火滔天。没有任何的人情可言。何以为家。何以为家呢!
4. 如何评价《何以为家》这部电影好看吗
这是一部刚刚上映的电影,强烈的推荐给各位迷茫的知友,当面对温饱问题时我们那些焦虑与迷茫都显得有些矫情。
电影将的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当无法养育很多孩子时,父母却一直在生育孩子,他们的贡献也仅仅在于生而已,伴随他们一生的就是殴打、谩骂。故事的主人翁不知道自己的年纪,因为他的父母没有确切的记忆,他的妹妹11岁就结婚了,因为怀孕大出血而死,后来主角将他妹妹的丈夫(30多岁的人)捅伤了,他妹妹死前受了多少虐待电影没有讲,但是我们可以想到,电影的里他的爸爸说,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我也是这样过了一生。具体的情节我就不透露了,只能说很真实,故事也都是真的,真的东西才最能打动内心,不是吗?
其实看这个电影自己觉得挺惭愧的,12岁的小孩遇到如此不公的命运依然顽强的或者,对美好的事物(巴黎)抱有幻想,并且一直也都努力着,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是安心的做着自己的事,对比自己大很多的孩子没有任何抱怨,他在我的心中不是那个矮小瘦弱的小男孩,而是一位英雄,站在我达到不了的高度,令人敬畏。所以,已经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放下抱怨,专注的在各自的领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因为此时此刻,在同样一个地球上,某些人,无所谓大人,小孩,连做好人的权利也没有。
5. 经典电影除了何以为家,还有哪些电影是好看的
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美丽人生,教父,泰坦尼克号。。。。。。
6. 有类似《何以为家》的电影吗
我之前就是去了电影院看了《何以为家》,看完之后真的是觉得感慨万千,我对于那个小男孩真的感觉又心疼又难过。幸好最后的他得到了一个好结局,这让我觉得安慰了很多。我之前也看过不少类似的电影,其中有三部是我印象特别深的。
1、《海蒂和爷爷》
这部电影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由阿努克斯特芬、布鲁诺甘茨、伊莎贝尔奥特曼主演,讲的就是失去双亲的海蒂和脾气古怪的爷爷一起生活的故事。这部电影其实整个基调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电影主要是讲了海蒂的可爱、善良和纯真,讲了海蒂和爷爷两个人之间的亲情,还是很适合孩子看的。
7. 能否推荐一些与《何以为家》类似的电影,谢谢(*°∀°)=3
《海蒂和爷爷》(2015年)
《海蒂和爷爷》是瑞士著名作家约翰娜·斯比丽代表作《海蒂》改编的电影,由阿努克斯特芬、布鲁诺甘茨、伊莎贝尔奥特曼主演,主要讲述自幼失去双亲的海蒂,与阿尔卑斯山上与脾气古怪的爷爷同住,她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和帮助周围的人的故事。影片中展现了阿尔卑斯山美到令人窒息的场景,蓝天湖泊、高山羊群相映成景,不禁让人对这个恬静又美丽的世界更添一份向往。
4.《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2013)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改编自Reif Larsen同名小说,讲述少年斯派维因获得世界科学大奖,被邀请到华盛顿演讲,他独自穿越美国的故事。影片中稀奇古怪的想象,为观众打造了一个不一样的奇趣的童话世界。
5.《我的名字是伊丽莎白》(2006)
影片《我的名字是伊丽莎白》由尚皮耶·亚莫斯执导,主要讲述10岁女孩贝蒂在成长路上经历的故事,遇到为之心动的人,并开始与之共同开启新的人生的故事。
6.《阳光小美女》(2006年)
《阳光小美女》是一部家庭喜剧电影,主要讲述胡弗一家陪伴7岁的小女儿奥莉芙参加“阳光小美女”比赛的故事。虽然家庭中或许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但是当面对共同的问题的时候,家永远是温暖的港湾和精神支柱。
7.《巴黎淘气帮》(2013)
《巴黎淘气帮》,讲述了小尼古拉因误会爸爸妈妈生小弟弟而不要他,开始四处寻求帮助而衍生的小故事。在这个全面开放二胎时代,父母如何处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尤为重要。
8.《穿条纹睡衣的男孩》(2006年)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根据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主要讲述二战时期,八岁的德国司令官儿子布鲁诺,与集中营中犹太男孩的友谊故事。影片中,有很多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关于战争、友谊的思考。
9.《仙境之桥》(2006年)
《仙境之桥》改编自凯塞琳·帕特森的畅销儿童图书《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主要讲述杰西和莱斯利两个因赛跑比赛而结缘的好朋友,一起运用想象创造出一个叫特雷比西亚王国的故事。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却因为莱斯利的死亡而结束。这是一部关于友谊、冒险、失去的少年成长故事。
10.《美丽人生》(1997)
《美丽人生》在第71届奥斯卡奖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三项奖项,主要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自己的想像力,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而自己却惨死的故事。
8. 为什么说《何以为家》是一部被高估的电影
最近何以为家这个电影不管是在豆瓣还是在其他平台上面的评分都是挺高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2岁的小男孩起诉自己的父母,其实单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就让人感觉到同情,要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得有多么绝望和伤心才会做出这些事,不难发现他的父母都是一些穷人,没有钱在难民区里生活,但还是拼命的生孩子。
说实话这部电影不管是票房还是评分都应该更高的,可是种种迹象表明这部电影有支持的也有不支持的,虽然是作为西方导演来进行拍摄的,但是当中的很多情节都会让人觉得是西方没有管理好制度才会造成这种现象的,虽然表演还有各方面的情绪都很到位很催泪,但是里面的难民营却是表示着国家的治理不当,所以才说是被高估的电影。
9. 如何评价电影《何以为家》
电影《何以为家》讲述的这个令人辛酸的故事可是令我这个铁石心疼的人也不游掉了几滴鳄鱼眼泪。《何以为家》里面展示了一幅沉重的画面,不能给一个孩子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就不要带他来这个世间吃苦了。
他在控告自己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给生下来的时候,令人鼻头发酸。他在牢狱中得知自己父母又要生小孩的时候,那个绝望的眼神真的令人难过,养不起就不要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