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陈凯歌百花深处是几月的事
这是全球15位声名显赫的导演共同执导的电影《10分钟,年华老去》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导演陈凯歌于2001年在北京西城区拍完电影短片《百花深处》,完成了自己对“10分钟,年华老去”这一命题的诠释,该影片2002年上映。
电影《10分钟,年华老去》由15部10分钟的短片组成,各部分由15位导演分别执导,题材不限。15位导演中,亚洲占了3席,分别是中国的陈凯歌、王家卫和伊朗的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陈凯歌表现“年华老去”的构思和创意让主创人员为之惊叹。《百花深处》蕴含着浓郁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以及让观者无法释怀的怀念和悲伤,《百花深处》的主题是“寻找失去的家园”,这一主题源于陈凯歌对家园变迁的感受。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搬家公司的负责人(耿乐饰)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叫他去某地搬家,他们赶到那里时,却只看见一棵孤零零的大树、一片废墟和一个落寞的人(冯远征饰),“耿乐”以为自己被愚弄了,“冯远征”竭力向“耿乐”解释:这是一个四合院,你看那里是一个青瓷花瓶,这边的雕花屋檐上还挂着一串风铃呢。这里什么都有啊,连我喝水的杯子都还在桌上放着。“耿乐”被他感动了,就让工人帮他搬家,工人假装卖力地搬着柜子、桌子,一个工人不小心颠了一下,“冯远征”就说他摔坏了他的青瓷花瓶。最后,“耿乐”没有要“冯远征”的工钱,他的内心被莫名的东西深深触痛了。第二天,有人告诉他,“冯远征”是一个疯子,但他自己也有些神情恍惚了。
B.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这个标题很容易让人想到陈升的那首《北京一夜》:“地安门外……百花深处……面容安详的老人,等着那出征的归人”。“时光”还是两个作品共同的主题。所不同的是,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一如既往地超越了个人情感,以俯视的角度审视现代化与传统殊死冲突这个国际化的命题。
陈凯歌一向是我尊重的导演。当同为“第五代”标志型人物的张艺谋完成了从反叛、漠视到招安的奋斗历程;当一批新锐导演迷恋于个人体验而无力自拔,年过半百的陈凯歌却没有放弃社会责任感,以反思和批判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似乎变幻无常的年代。
影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搬家公司的小头目耿乐刚刚为一个顾客搬完家,冯先生找到耿乐说自己也要搬家,于是带着耿乐一伙人找百花胡同,但当费劲周折找到百花胡同时,那里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棵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在那里。耿乐他们大呼上当,掉头离去,这时接到公司电话,电话说,这几天有一个疯子到处找人给他搬家,告诉耿乐别上他的当,上了当别忘了要钱。
为了要钱,耿乐他们又折回来给冯先生搬家。于是冯先生就给他们讲:这是大立柜、这是鱼缸、那是花瓶儿,于是耿乐他们就搬没有实物的家,当搬一个前清的瓷瓶时,由于有人要吸烟借火,搬运工一松手瓷瓶摔碎了,冯先生哭了。
搬好了东西,车往前开,冯先生告诉耿乐胡同前面有个沟,结果车真的陷进去了。在陷车的地方,挖出了一个铜铃铛,冯先生捡起铜铃铛高兴地跑向落日,耿乐他们蓦然回首,落日余辉中一个水墨四合院出现了。
现代化对传统的征服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百花深处》描画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传统文化这个物质家园被摧毁之后,人类的精神家园也将无枝可栖。“冯先生”以变疯这种极端的方式,象征性地昭示了这一严重的后果。而那几个搬家工人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灾难面前表现的是可悲的冷漠和麻木。
与绝妙的创意相比,影片的摄影平庸或是平实。在汽车驶进废墟时,摄影机从一间残壁的窗户内,窗框为前景拍摄了这一画面。这个镜头不过3秒钟,但我的感觉是,它太像主观镜头,有些影响观众沉浸剧情。这一点,阿巴斯在《樱桃的滋味》里的处理就巧妙得多。
影片的音效颇为出彩。虚拟的搬家声响既有趣味性,又切合了疯子的主观视角。当不存在的“前清花瓶”被失手摔碎时,荒诞感的鼓点变成了忧伤的长音,与向前缓移的镜头相配合,直到冯先生哀伤的脸部特写出现,将影片的基调由荒诞转为沉重。当冯先生摇着铃铛跑向“新家”的时候,一个动画的四合院出现了,伴随着的是风铃声、叫卖声和传统器乐的交相辉映,这些音效把观众带回了“过去的好时光”,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并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而就在此刻,导演——这部故事的上帝显现出了力不从心。
应当说,在动画出现前,故事的讲述是出色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尽管搬家公司的电话我认为不太合常理——让他们从疯子手里拿工钱,但这是故事的第一个情节点,没有这个情节点,故事就无法往荒诞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个十分钟的影片,凯歌尽力了。第二个情节点就自然多了,发现失落的铃铛尽管巧合,但并不算突兀,这个情节点成功地将故事引向高潮。
总体来说,层层递进的悬念还是能吸引人看下去。陈凯歌的名字之所以能跟国际电影大师们一起排在这张DVD的封皮上,不是没理由的。但后来的一分钟证明,真正要和大师们并肩,却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
博尔赫斯最青睐短篇小说,因为它是个完美的圆形。但实际上却很难完成。长篇需要作者超强的稳定性和持久力,短篇要求作者具备高度收放自如的驾驭能力,两者都是对创作人极高的挑战。
显然,对于这样一个短篇,陈凯歌很清楚,他必须在十分钟里就要给观众一次完整而完美的体验。为了制造一个足够刺激的高潮,在隐身奋战了近十分钟后,这个“上帝”迫不及待地出马,用百花——雪花这浅白的意境动画了一个冯先生脑海中的四合院,以弥补观众的想象力,人为的强迫这个故事以及每个观众到达高潮。不幸的是,这种最后阶段的冲刺却暴露了导演驾驭这次体验的生疏和胆怯。将脑海中的四合院写实无疑是画蛇添足,用现代化的电脑动画来表现更是匪夷所思。用搬家工人的视角来想象这一变迁则透露出明显的说教意味,这大大冲淡了本来十分沉重的主题。由此一来,一部艺术电影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公益广告。于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次大师的完美创作,而是一个年轻人初识人事的慌乱。
与许多美好的人生体验一样,艺术创作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作者与受众两者共同完成的。对艺术家而言,对受众是否具备足够的尊重严重影响到作品的质量。世界级的大师对受众的智力都给予了相当的尊敬,而中国的艺术家特别是电影创作者往往欠缺这一美德。
在上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中国电影获国际奖。也许最悲观的人都会觉得,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准离国际级大师仅隔一张窗户纸。但那个四合院却告诉大家,那张古老而陈旧的窗户纸是多么的坚韧,坚韧到令人有些丧气和绝望……
C. 《百花深处》,陈凯歌拍的。获过奖没
楼主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不是一个独立的电影,它是《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最后一部,所以也就不能去参赛,自然就无法获奖。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材不拘一格。这十五部短片分为大提琴篇和小号篇。
具体名单如下:
大提琴篇:
导演 国别 代表作品 十分钟作品
伯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意大利 末代皇帝 水的故事
迈克·菲吉斯 Mike Figgis 英国 远离拉斯维加斯 关于时间 2
伊利·曼佐 Jirí Menzel 捷克 严密监视的列车 一瞬间
伊斯特凡·萨伯István Szabó 匈牙利 摩菲斯特 十分钟后
克莱尔·丹尼斯Claire Denis 法国 日烦夜烦 面对南希
沃尔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ondorff 德国 铁皮鼓 启迪
迈克尔·雷德福 Michael Radford 英国 邮差 沉溺于星
让-吕克·戈达尔 Jean-Luc Goddard 法国 精疲力尽 在时间的……
小号篇
导演 国别 代表作品 十分钟作品
阿基·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 芬兰 没有过去的男人 狗没有地狱
维多·艾里斯Victor Erice 西班牙 南方 生命线
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 德国 天谴 几千年前
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 美国 神秘火车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维姆·温德斯Wim Wenders 德国 巴黎德州 距离托那12英里
斯帕克·李Spike Lee 美国 丛林热 我们将被掠夺
陈凯歌Kaige Chen 中国 霸王别姬 百花深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D. 百花深处陈凯歌 演员
《百花深处》是由大连五洲影视有限公司出品,曾晓欣执导,冯远征、左小青、余少群等主演的情感剧。
该剧讲述民国时期一代名伶萧俊生含冤而死,萧家姐弟为父亲洗雪冤屈的故事。
演员表
冯远征 饰 苏长亭
左小青 饰 刘可兰
余少群 饰 刘名宣
刘莉莉 饰 老太太
李玉刚 饰 萧俊生
刘园园 饰 婉菊
王琳 饰 苏柔佳
路晨 饰 那芳芸
黄勐 饰 那博文
潘泰名 饰 罗天
王建国 饰 老贾
王晴 饰 大少奶奶
柳彬 饰 东川
陈希光 饰 李功韧
石小满 饰 常老板
E. 如何评价电视剧《百花深处》
在影片开头导演通过一个仰拍镜头直观的表达高楼的气势恢宏和高大,影片中小孩的台词“我的电脑呢”也暗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事物出现,新的事物久而久之将取代老的事物这是发展的必然。建高楼拆胡同,用手机弃书信,一个地方的发展必将产生周边效应,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越来越多的事物都将涌进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事物也越来越多元化,人口的突然增长会引来很多的城市病,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甚至连最基础的住房也成了问题,拆迁用地面积很大的却很低矮的胡同,在此基础上建立用地面积很小却很高大的房屋。导演在面对胡同的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的必需性两者之间起到了深刻的考量,可连最基本的住房问题都有问题,胡同文化又有何高尚可言。在高楼不断的耸立,一楼接着一楼层出不穷,也反应着这个时代发展之快,冯先生在搬家工人驱车前往百花深处时,认不清以往的路,其中有一句搬家工头的台词“只有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也暗示着这个时代发展之快,而那些老北京人已经在新时代的洪流中被冲刷的昏头转向。
F. 百花深处影评 题目
《百花深处》是由英国斥资邀请15位优秀导演拍摄的《十分钟,年华老去》15部系列电影的其中之一,是一部历史短片,由陈凯歌导演。陈凯歌,著名的第五代导演,有《霸王别姬》《赵氏孤儿》《黄土地》等代表作,在电影方面有较高评价。
而在《百花深处》这部作品中,作品关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主题则精准印证了“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往”的评价。
本作品的喜剧类型和则佐证了“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将纯粹个人的艺术风格做到了对通俗的折衷”、“思辨色彩”、“象征或隐喻”等评价。陈凯歌在这部作品里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惊喜的。
剧情简介:
民国十三年的京城,男旦萧俊生(李玉刚饰)名冠一时,却在最热烈的掌声中被警察从台上铐走,罪名竟是谋杀王府二太太,萧妻惶惑,不及奔走解救再次接到噩耗,萧俊生在狱中畏罪自杀,一代名伶就这样香消玉埙,萧妻悲愤莫名,却只能在匿名人的指引下带着一双儿女连夜出逃。
十八年后,成人的萧家姐弟回到京城,带着母亲遗愿,发誓要洗雪父亲的冤屈。为查清真相,姐姐可兰(左小青饰)卖身进王府,弟弟名宣(余少群饰)则进了警察局。没想到,当年指认萧俊生杀人的老王爷早已身死,而与梨园有关的一切都成了王府禁忌,名宣千辛万苦找到案件卷宗,却发现十八年前的真相早已被掩埋,俩人只好隐姓埋名暗暗查探。
G. 《百花深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何评价
这部微电影以一位搬家公司工头的经历,展现了老北京冯先生对‘百花'深处胡同的眷恋。
导演在表现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用传统文化的衰落与消费主义的盛行,表现出新旧更替之下的时代的变迁。影片中镜头、果别的使用与意象的呈现十分巧妙。
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运动长镜头:"搬家"过程中镜头不间断的由工头和另一个抬“金鱼缸“的工人转移到一旁嗤笑的工人,在刻画搬家工人形象的同时对“搬家”场景和工人们的运动进行了洋细完整的记录,使得情节连贯真实。
铃当的当子找着了,它在陈旧的成墟之上,铃铛的壳手也找到了, 它在新填的沟里。一个铃铛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留在原地,一个随着泥土被带走,当它重新组合起来,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正如影片里虚实重叠的呈现:白墙黑瓦红柱子,院中有棵大槐树。
铃声叮叮当当的,引发观影者想象它多年前遇着刮风下雨时的声音,也让观影者联想起冯先生找着铛子时的欣喜。
冯先生提着铃铛奔向大槐树,逆光的拍摄在勾勒人物与树木轮廓的同时将冯先生与新兴的高楼分离开来,不仅增添了影片的空间感与艺术感染力,也烘托出一种诗意、神秘的气氛。
再表现了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的碰撞后,表现出了传统文化仍然磅礴的生命力,为影片的主旨披上了一层复杂性。
这部电影通过对冯先生面对新旧两种环境不同的态度,细腻而真实地表现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文化者对盛行的消费主义与外来文化的"对抗",从而表现出新事物的旺盛生命力,同时也揭示了时代发展过快,传统文化衰落,及年华易逝的悲哀。
这部影片无疑会引导观众,在追求新兴事物的同时,回忆并寻找以往的生活印记,使许多生活结奏过快的人看到细微处的美好。影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H. 求电影《百花深处》影评大标题!
中文名 百花深处 出品公司 大连五洲影视有限公司 / 北京时代佳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北京 发行公司 大连五洲影视有限公司 首播时间 2011年6月28日(黑龙江影视频道) 导 演 曾晓欣 编 剧 颜珍 / 李琛 主 演冯远征,余少群,左小青,李玉刚 集 数 37集 类 型 悬疑,惊悚,动作,情感 制片人 张维、陈冬冬、柳彬 在线播放平台 乐视 / 腾讯
I. 百花深处哪年拍的
2011年吧
J. 怎么评价《百花深处》
小故事电影《百花深处》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却讲述了一个疯狂老人在十分钟内搬家的荒诞故事,反映了现代文明和旧文明交替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代沟。
这部电影的关键情节是搬家,影片的本身就是搬家的新旧交替。电影开始时,搬家公司为一名中年男子搬了一个新家,新房子在一栋新的高楼上,这与百花深处胡同要拆除的老房子形成对比和呼应——老房子被拆除了,年轻人们都对新楼趋附者众,场面可谓是非常的壮观。
他们中的一些人得到政府补贴,过着舒适的生活,融入城市生活。然而,不愿向时代屈服的冯先生选择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与时代抗争——他疯了。
现代文明的快车载着活在旧时代的老人飞奔,而且老人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迷失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这种鲜明的对比也充分地讽刺了这个社会时代的背景和这个社会时代的脚步。
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看完之后,它会让人伤心落泪。这是一部含泪的荒谬喜剧。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没有展示他更支持新旧社会中的哪一个,只是表达了他对新旧文明交替的想法和对那些不能融入新社会的老人的同情。有时候你走得太快,不要忘记回头看看你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