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们的父辈的电影简介
2013年德国迷你剧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五个挚友及他们之间重逢的约定。
1941年,德军准备入侵苏联,德国男青年Wilhelm和他的弟弟Friedhelm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即将奔赴前线。女青年Charlotte立志为国家服务,成了一名女护士,也将前往战场救助伤员。女青年Greta美丽活泼,歌声动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女歌星。她的情人是一个犹太人Viktor,他是一名裁缝的儿子。五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在启程的前夜载歌载舞,喝酒庆祝,约定圣诞节再相聚。 分离之前,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分离之后,他们的命运便和这场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辈的德国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父辈、他们的母辈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
⑵ 我们的父辈的德国人的视角
从德国人的视角看二战同样十分震撼!战争能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挖掘出来 直至失去人性!
五个年轻人在他们青春时代即将结束时加入了战争,他们完全不知道,战争究竟对他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前几天:五位童年时代的朋友在柏林相约,相互告别。对纳粹有着坚定信仰的德国国防军士兵威廉;对纳粹抱有怀疑的威廉的兄弟弗里德黑尔姆对纳粹嗤之以鼻,也成为了一名士兵;渴望成为电影明星,热爱生活的葛丽泰;对纳粹同样抱着坚定信仰,励志成为护士服务人民和元首的夏洛特;还有曾绝望说服父母,最终离开德国的犹太人切尔诺梅尔。当命运将他们拆散之前,五个年轻人度过了最后几小时的平静时光。
故事发生在1941-1945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五个好友被迫离开家乡,被迫离开彼此,三个去了东线,两个留在了柏林。这场战争带来的不光有牺牲,还有终生难忘的痛苦回忆。他们中有些人的加入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其他人却痛苦地挣扎于良心道德与国家责任之间。
⑶ 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国语一播放
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最新 重磅 德国二战题材电视剧《我们的父辈》预告!超级好看!; 热点关注: 最新 重磅 德国二战题材电视剧《我们的父辈》预告片!超级好看!;
⑷ 电影《何以为家》是哪个国家拍的
《何以为家》的故事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黎巴嫩处于中西交汇之处的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国家,自从1975年黎巴嫩发生过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后,就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超过100万叙利亚难民涌入黎巴嫩。黎巴嫩作为历史上巴勒斯坦难民的接收国,在新一波难民潮来到后,难民人口超过了全国人口的1/4。
黎巴嫩像赞恩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赞恩这么幸运,能被导演从贫民区带出来,想要解决黎巴嫩的根本问题,还需要时间。《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也看到了穷人家的生活状况,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越多越好,要是做不到抚养孩子的义务,就不要给予他们生命。
⑸ 这部电影是哪个国家拍的名字叫《回归》
You'll Be Back是不是英文名字?也是西班牙拍的,在02年上映
⑹ 第一部电影是哪个国家拍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⑺ 德国电视剧 我们的父辈 是真实的故事吗 人物是真实的吗
是真的。
这个整体其实是五集,三集电视剧外加两集纪录片。
⑻ 《我们的父辈》原型采访是
《我们的父辈》人物原型并不具有确定性,他们代表着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群年轻人。
剧情简介——
故事从1941年一直讲到1945年,大致是从二战即将面临转折,德国人从一路凯歌到陷入困境讲起。主角是五个生活在柏林的普通青年,他们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却因为战争不得不奔赴战场,各奔东西。
剧集评价——
《我们的父辈》一共三集,每集90分钟,恰好是三部电影的长度,相比其他动不动就二十多集的长篇电视剧,它显得格外简洁,凝练。而该剧带给观众的触动,却远超很多长篇的战争剧集。
导演以非常写实的手法去再现那场战争(二战),在剧中有随处可见的死亡,有令人胆战心惊的背叛,它让人渐渐忘记自己是个人,同时渐渐放大自己的恶。
角色介绍:
1、弗里德黑尔姆
威廉的兄弟,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虽对纳粹充满怀疑但还是跟随威廉一起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弗里德懂得如何接受事实、如何在现实的生存和道义之间作出权衡,在犹太小姑娘被乌克兰辅助警察抓走的时刻,他是唯一一个出于道义为她提供保护的人。
2、夏洛特
夏洛特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奔赴前线,她立志为国家服务,成了一名女护士,前往战场救助伤员。夏洛特曾一度为了“对国家的忠诚”,举报了一位在战地医院当护士的犹太妇女,然而正是这位犹太人,后来成为苏联红军政委后,在德国战败时,对夏洛特伸出了援手,让她活了下来,回到柏林。
3、威廉
弗里德的兄弟,威廉崇拜所谓“国防军”的荣誉感,极其信仰纳粹党,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和弟弟弗里德一同奔赴前线战斗。然而战争的残酷和剧中描述的德军对犹太人无差别射杀,使得哥哥逐渐转变了过往立场。
⑼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像我们的父辈,兄弟连这样的年代剧中国每年那么多抗日神剧,那都是些什么玩意!!
为什么抗日剧或者所谓的抗日神剧那么多? 之前看过一个导演的分析,觉得可以用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在现在大陆没有实行影片分级制度,有很多题材不好触碰,或者说不好过审。
有些题材的受众面又比较窄,比如是专门针对年轻人或者专门面向中年大妈,没有一种题材可以像抗日剧一样引起大家所有人的共鸣。
还有一点是,中国是电视剧制作大国,每年电视剧有很多部但是没有通过审核没有播出的更多! 有不少投资人为了避免钱都打水漂,只好选择比较保险的抗日题材。
现在确实很多抗日电视剧过于妖魔化,什么手撕鬼子什么裤裆藏雷之类的 确实是污染了大众的精神世界。以为把鬼子写的那么弱智就突出八路军厉害了?图样图森破啊。鬼子那么弱智抗战还打了八年?不知道是打谁的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