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09花木兰电影与木兰诗有什么区别
木兰诗更文艺,历史悠久,为民间广泛流传,历久不衰,魅力十足,反映了古代的一些社会现象,文化等等。花木兰乃现代人电影工作者解读这段历史然后改编的电影,,木兰诗是一个素材,但可能不全部取自木兰诗,还有别的历史书籍等等。。个人理解,希望有帮助
B. 《木兰辞》与动画影片《花木兰》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 美国摄的动漫电影花木兰与木兰诗中的差异是什么
木兰诗在材料的分布上详略得当,对于木兰替父从军前准备工作和心理描写以及辞官归家后的亲人相聚的场面都用了较多的笔墨,但是对于战场生活就一笔带过,简单明了。这是为了突出木兰不仅英勇坚强,而且勤劳朴素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突出她对于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美国动画版把重点放在了木兰是如何征战沙场的,重点描写木兰的机智和英勇,中心不同,偏离了木兰的形象。和木兰诗的中心思想不同,换句话说,美国版的木兰形象和木兰诗的木兰形象有很大差异,带有很浓的美国特色
D. 动画片花木兰和电影花木兰的影评 得和木兰诗对比写法 急急急 回答好加分
又一个女人的史诗——评电影《花木兰》
看《花木兰》之前,我暗暗祈祷这千万别是一部炒冷饭的无聊电影。不要像《见过大爷》那样套餐情节、名牌龙套——惟一不同的是根据对岸风光来安排反角。而看过《花木兰》之后,我敢说,这是我心目中今年的惟一佳片。
吾家有女初长成
影片伊始,导演故意压低了镜头,让你看到五分之四的黄土,只有一线蓝蓝的天。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柔然蛮族草菅人命的血腥,军户们承平中的闲适生活,一一展现在面前。影片只略微地用花木兰哄父亲喝酒还是喝药的细节,就交代了花木兰从小学习的武功兵法,以及对老父亲深深的爱。赵薇的演技不着痕迹,不靠美丽忽闪的大眼睛,就已经把花木兰善良勇敢的个性勾勒得无比清晰。
木兰本应在红旗下长大,幸福地嫁人,男耕女织终老一生。但柔然入侵,父亲病重,她只能以代父从军来履行职责。当木兰悄悄地拿起长剑、拉上骏马、掩上柴扉、女扮男装踏上征程,我们知道,花木兰长大了。
花木兰批上战袍的最初出发点,是为了让年迈的父亲不要战死沙场。尽管都知道保家卫国的重要性,但作为边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儿女,她当兵为尽孝的出发点就是这样的朴素。但,这并不是英雄的瑕疵。一个连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国?
可叹几十年来,我们谈到英雄的时候,都认为英雄必高大全:雷锋就不能有手表,不能有爱人;关二哥就应该远离女色,只爱皇兄;小学生作文必是想起董存瑞才起床学习;当警察目的只能是除暴安良。其实,很多英雄,在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也许就是为了一碗饭。
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很快被带入到军旅生活。军旅中不允许有女人的存在,这是中国军旅的迷信,也是花木兰遇到的最大障碍。一个女性,在军旅中隐藏性别生存下来谈何容易。人缘极好的同乡小虎协助花木兰获得了大通铺最靠里边的床位。花木兰终于可以安顿下来。
风趣友善的文泰、傻大笨粗的胡奎、兰心蕙质的秀才,寥寥数语就展现了古代军营闹哄哄的生活场面。可冲突总是很快的展开,花木兰因浑身痒痒而去洗澡,女人身份很快被文泰察觉,遇到了自己第一次生存危机。当第二天营长带队搜营的时候,我不禁对陈坤咬牙切齿了。人家不就是女儿身入营吗,犯得着大张旗鼓搜身灭族?而当营长宣布是侄儿丢玉佩引发的搜身事件,又让花木兰真正面临了生与死的考验。我这才发现,错怪了文泰。
是让人搜身发现自己是女人,而让全村、全营人连坐致死,还是企图侥幸混过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感谢武功高强的文泰,通过花木兰手上留下的伤痕,使他能明白花木兰是因女扮男装而自称盗贼,这才能在柔然入侵时及时救下花木兰。
感谢心地善良的文泰,把花木兰的战马牵来,这才能使花木兰能在第一时间冲杀四围,顺利地刺杀敌方主将。
明天的太阳总是和煦的。和煦的阳光照耀下,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和一个易钗而弁美少女,成就了一番征战沙场的功绩。
影片发展到这里,没有展现多少战争场面,剧中的台词少得可怜。但人们却清晰地把握了花木兰成长的历程。这也是我对本片赞许之处。
中国的名著电影电视多有两个误区。误区之一就是重情节之宏大,轻人物心理刻画。无论水浒三国都是人物脸谱化,性格鲜明,但没有心理描绘。而近年来的巨作“三大战役”、“英雄”、“藏龙卧虎”等,都是用宏大热闹的战争场面铺陈。这也使得一些人如果看不到宏大的场面就抓狂。误区之二,就是完全用台词堆砌。仿佛古龙的小说,离开了人物对话就不知道剧情该怎么展开。代表作就是“夜宴”。
能不说什么台词就能展现情节,小人物创造大时代,不能不说这是国外和香港成熟的手法。赵薇和陈坤在剧中少有的台词量,却很考验他们的演技。
无情未必真豪杰
一将功成万骨枯,成熟总会付出代价。花木兰在一次押送粮草的任务中,急于救出深陷敌阵的文泰,却造成了敌人偷袭粮车的惨重损失。战争中,是不是应该舍弃自己的感情?文泰和花木兰,有着自己的坚持。当文泰的死讯传来,花木兰不再勇猛,变成了一个颓废的酒肉将军。
爱,只能藏在心里;情,不能救回兄弟。朔风吹来,阵亡将士的军牌叮当撞击,也给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战争的思考。花木兰会就此沉沦吗?将士们能重新站起来吗?影片把大卷的胶片留给了酗酒、哭泣、却没有让花木兰说一句话。
“无情”的花将军终于站起来了!他说:“逃避,阻止不了战争;害怕,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我们看到的,是把情深深地藏在心里的花木兰,是一个严冬之后盛放的花木兰,是一个……把寻梦寻爱和人类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的花木兰。
获得了同袍的期许,却受到大将军嫉妒。终于在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大将军将花木兰舍弃了。没有援&军,没有粮草,伙伴被斩.杀,将士已疲惫。但这时的花将军,已然将国之重任放在肩头。她说:“士兵可以叛我,将军可以弃我,而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谁敢说这只是heixie社会的一块拼盘?谁敢说花木兰在剧中仅有的两大段豪言壮语不是发自肺腑?这一刻,我流泪了。
文泰站出来了。他躲开花木兰是希望她更坚强地面对战争。他站出来,是希望他的袍泽能有尊严地离开战场。他义无反顾地在脖子上架着刀走向柔然人。这一刻,柔弱的陈坤变了。孟子云,虽万千人吾往矣!一个拓跋宏,一个鲜卑人,坚强地用自己当人质,换取了手足的生命。
在这一刻,谁说战争必须无情?没有情义的人,无法解决“为谁而战”,必然成为一群流寇。而花木兰与文泰,成功地将“情”、“义”、“忠”、“孝”完美的统一。
借用鲁迅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泰用身体换来将士们的生命。花木兰感于文泰舍己救人,独自一人混入柔然大帐,并伺机与柔然公主密谋和亲。终于在海豚维塔斯的协助下,将弑父自立的新单于门独刺死。
门独嗝屁了。木兰倒下了。文泰得救了。大魏安全了。皇上开心了。公主得逞了。
和解的条件是令人扼腕的。文泰必须要娶柔然公主为妻,两国结为亲家,从此放下刀兵。
花木兰拒绝了皇帝的官位,独自回到了家乡。父亲垂垂老矣,村民沾沾喜矣。十二年一轮回,同样的黄土高坡,同样的东阁门西阁床,同样的唧唧织机,铜镜里的花木兰依然美丽。
文泰来到村里,两人有了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
与《拯救大兵雷恩》结尾处突兀地拔高到人性不同,《花木兰》并没有牵强的把国家利益提高到至极乃至虚无。结尾不是大团圆,却也不让人觉得悲伤。他们是不是不幸福?他们又是不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
也许那个傻妞公主是幸福的,她想要荣华富贵,中原肯定比茹毛饮血的柔然更好。她想要当皇后,将来有的是机会。求仁得仁又何怨。但是,丈夫身体虽未背叛,但心灵的远离,不是最大的背叛吗?
我喜欢《花木兰》这部片子。赵薇最近的几部片子都有很深的表演造诣。前段时间我很喜欢看赵薇主演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但这两部片子有很大的不同。《史诗》里面是借一个小人物的一生来刻画整个时代,而《花木兰》却是一个女人,创造了一个时代。所以我觉得,《花木兰》,也是又一个女人的史诗,这也是我们民族最珍贵的财富。
木兰踏马归来,征程甩在身后。对国家,对爱情的理解,让我们深深的思考。
文泰踏马归去,爱情藏在心里。对木兰,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觉得,影片还没有结束。
骏马飞驰,仿佛牵连起木兰的香味,随着孙燕姿的歌声,久久连绵。
仿佛阿甘书中飘起的羽毛,飞起,再飞起。希望,在明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E. 动画片花木兰与<木兰辞>有何不同
木兰辞对于木兰西征的过程只用六句话简略带过。其主体是叙述木兰战前的准备、心理斗争和战后挂冠回乡,突出其“忠”“孝”两全。
战友发现木兰是女儿身是在战争够结束后。而且也没有写到爱情。
动画花木兰的叙事主体是木兰的西征过程。
在战斗中木兰的女儿身便暴露了。并为她的传奇故事加了很多神话色彩。
F. 动画片《花木兰》与《木兰诗》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
木兰诗是中国的北朝民歌,也是民间流传的故事,迪士尼的《花木兰》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动画片,二者应该有着本质的不同。
1.情节不同。动画片里木兰去选媳妇、花家的祖先聚拢开会、在军营里的种种趣事和最后在皇宫的对决等等,根本就是导演为了增加趣味性而自己编造的,为了给小孩子看。
2.人物关系不同。根据木兰诗,木兰应该有个姐姐和幼弟(当然不排除木兰诗里的描写也是民间编造)而动画片里没有体现,况且里面的什么小火龙根本就是神化了。而且李翔将军和木兰的关系也没历史记载。
3.年代混乱。木兰是北魏人,可里面的人物造型、生活器具都不符合北魏的特征。最后皇帝的一幕更是荒谬,先不说火药的运用主要在宋朝才推广,单就皇帝这个形象本身来说就漏洞百出。
总之,木兰诗是文学欣赏或者历史品读,动画片只是迪士尼的发挥而已,起到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G. 木兰诗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有什么异同
木兰诗是中国的北朝民歌,也是民间流传的故事,迪士尼的《花木兰》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动画片,二者应该有着本质的不同。
1.情节不同。动画片里木兰去选媳妇、花家的祖先聚拢开会、在军营里的种种趣事和最后在皇宫的对决等等,根本就是导演为了增加趣味性而自己编造的,为了给小孩子看。
2.人物关系不同。根据木兰诗,木兰应该有个姐姐和幼弟(当然不排除木兰诗里的描写也是民间编造)而动画片里没有体现,况且里面的什么小火龙根本就是神化了。而且李翔将军和木兰的关系也没历史记载。
3.年代混乱。木兰是北魏人,可里面的人物造型、生活器具都不符合北魏的特征。最后皇帝的一幕更是荒谬,先不说火药的运用主要在宋朝才推广,单就皇帝这个形象本身来说就漏洞百出。
总之,木兰诗是文学欣赏或者历史品读,动画片只是迪士尼的发挥而已,起到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呵呵,好像一说起来就没边了,应该超了字数吧。:-)
H. 《木兰诗》and《花木兰》
1
注意保护自己的产权,应优先开发保护属于自己的文化。
2
应看到电影制作上的技术差距,加快中国电影行业发展。
3
应对他国文化予以肯定和借鉴。
I. 关于动画片《花木兰》与《木兰辞》中的花木兰
首先,动画片讲得是一个故事,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有各种修饰和编纂,它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加入视觉、听觉以及感知觉的很丰富的综合感受,它不很强调寓意。而文言文在于告诉人们一件事情,它强调这个巾帼英雄,是有很多教育意义在里面的。并且,它是一种类似于文献似的东西,也有作者对故事的夸张,修饰,但这完全是为了文章的美化。
两个叙述的角度也不一样,动画片交代了时间地点起因,而文言文的着手点是从木兰的叹息声开始的,也就是倒叙。在动画片里先描述了匈奴的可怕,是为后面的进攻做铺垫,这是个小插曲。然后皇帝派兵打仗,这些就是起因。之后呢,话锋一转,木兰出现,情景立刻放松了下来。爸爸的出现是紧张状态的延续,也就是平静中的暗涌。这里是在原著上加入的新元素,也就是木兰相亲,还有一个编纂的是她的老祖宗,这些都是作为后面故事的铺垫。木兰相亲一幕的加入增加了电影的幽默感,主要是进一步介绍木兰这个人物,对人物性格的描述是原著的夸张。也是对后面的一个衔接,这样电影就不会显得突兀和没有生气。
电影里的木须是完全的编纂,它给整个故事添了许多漂亮的色彩,由于文言文中对木兰的形象是夸大的所以这里用木须这个角色可以弥补一下。还有蛐蛐...
加入爱情色彩也是编纂,为了丰富故事情节。
主要的中心内容没有多大变化,都是讲木兰的勇气和决心,最后木兰归乡也正常。
J. 迪士尼的花木兰动画片和木兰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不同之处:
1、情节的饱满度不同
迪士尼的花木兰动画片为了增加电影篇幅和剧情的趣味性,增加了花家祖先开会、军营里的故事等情节的扩展。而木兰诗只是对木兰替父从军这一故事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2、所包含的人物不同
迪士尼的花木兰动画片增加了花家祖先、木须龙、李翔将军等人物,将花木兰的故事神话了,且与历史不符。而木兰诗中本应有的姐姐和幼弟,再电影中也没有出现。
3、展现的历史真实性不同
动画片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弘扬中华文化,在人物形象的设计和一些剧情上有一定的偏差。而木兰诗是流传下来的北朝民歌,详细描绘了北魏当时的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
相同之处:
都以木兰为主角,讲述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以木兰为代表的女子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保家卫国的热情,表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