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盲山》这部电影
《盲山》是一部令人愤懑,怒火中烧的电影,也是一部让人倍感无力,心生绝望的电影。
因为它几乎不是电影,就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它彻底打破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淳朴善良”的幻想,把黑色的罪直白地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地自容。
该片是一种真正的电影,它可以告诉后来人,真实的电影,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该片反映了人类的劣根性,批判了人们对金钱盲目追求,同时在警惕人们,得到金钱的同时可能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
剧情简介
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黄璐饰)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姑娘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诱惑下和胡晓晓一起坐车去山区采购中草药。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
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和她的老板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经被家里人卖给40岁农民黄德贵(杨幼安饰)做老婆了。到这时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贩子的当了。
B. 电影——【盲山】解析
还记得十年前出的电影【盲山】,大概说的就是大学生白雪梅为找工作被骗,被拐卖到山村里的故事,整部电影压抑又沉重,揭示着一部分偏远地区贫困乡村里的无知愚昧,也揭示着人心麻木,社会险峻。
犹记得当年正是人贩子旺盛时期,拐卖儿童,少女等等……层出不穷,李扬导演继【盲井】之后又以人贩为主题带给我们一部真实震撼的故事,电影【盲山】一度让我们亲眼目睹被拐卖后的真实情景,那些乡民的无知盲目,正所谓山穷水恶出刁民。
大学生白雪梅大学毕业为还清欠的钱,结识了两名人贩子吴经理和胡晓晓,大方漂亮的胡晓晓,慈眉善目的吴经理,实在无法让人联想到这两人是万恶的人贩子,以上山采药为借口,把白雪梅以7000块钱卖给了农民黄新贵一家。
得知自己遇到了人贩子,白雪梅想逃跑,想让这家人放她离开,黄新贵无情的拒绝,口口声声说你是我们家买来传宗接代的媳妇,在那个偏僻落后的深山里,买媳妇,拐卖少女根本是常见的事,村民丝毫不觉得这是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事情。
自此白雪梅孤苦无依的留在了那个深山里,嫁给了四十多岁的黄新贵,后来被丈夫黄新贵强奸,毒打,像牲口一样毫无自尊的活着,那里的村民没有文化,像个野蛮人一样,口口声声说:“她要敢跑你就打!狠狠地打!多打几次就好了!”
白雪梅跑了两次,第一次因为少三块钱司机拒绝让她上车,试想如果司机答应让她上车,是不是她还有救,可以离开那个深山里,还来得及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期间她想寄信回家,让父母来救她,被送信员告知丈夫黄新贵,求救村干部,而对方只想冷冷一句:这是你们黄家的事情,我不会管!当地人的冷漠无情,完全揭示着盲山的盲。
第二次逃跑为了四十块钱车费,白雪梅献身卖部老板,眼看着就要离开那个地狱一样的地方,被丈夫带着一群人拦住了车子,司机及乘客没有一人肯伸出援手,麻木无情的看着她被带走,盲山的盲,人性的麻木,在那个深山里揭示着一幕幕冷血无情的拐卖事件。
想起电影中的情节,写这篇文几乎让我再次感受到那个压抑沉重的气氛,故事的结局有两个版本,女主最终被救走,但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的留在了那个深山里,第二个结局是女主父亲要带走女儿,黄新贵上前殴打阻止,女主为了父亲向自己痛恨的丈夫黄新贵下狠手,用菜刀砍死了他。
【盲山】值得一看,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拍的,当时还有村民说:“这女娃【影片女主】不错,卖给我们呗!”
当地也有许许多多的妇女是被人贩子拐卖来的,人贩子毁了多少家庭,毁了多少少女孩童的一生,说到底少女的天真,孩童的善良,正是致使人贩子作案的主要,年轻的女孩子是善良的,她们不知道人心险恶,不知道社会残酷,儿童是天真无知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人贩子,更不知道他们的善良回报的是自己的一生。
人贩子是生生不息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她们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猖獗,利用女孩的善良,利用孩子得天真,甚至当街强抢,以我是她男朋友【老公】夫妻吵架为借口蒙蔽群众,套路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真实映照人贩子的邪恶歹毒。
在这里希望女孩子要好好爱自己,好好保护自己,在外面一个人不要粗心大意,不要随意献出你的善良,要知道人心险恶,要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你的善良要带上锋芒,在不确定自己安全脱身的情况下,我宁愿你们不善良!
C. 如何评价盲山这部电影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昨天偶然看了电影《盲山》,今天又看了第二次。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情绪一直亢奋。心中似乎有千斤巨石压着。
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重庆三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被人贩子以找工作的名义,贩卖到陕西农村。开始悲催的命运。
至于最终帮助雪梅寄出求救信的失学小孩儿李青山,虽然显出一丝小孩儿的善良,但在这些人的麻木不仁里显得微不足道,他帮助雪梅,也并不显得给这重重盲山带来多少光明,而只像是剧本里一个情节安排而已。而且这个安排,稍嫌刻意。最终雪梅逃走了,但是走得很狼狈,因为即使是警察来了,拿出枪,也没办法挡住上百村民们的围攻。黄德贵凶悍地让警察拿枪抵着自己,然后叫嚣“朝这打,朝这打。”
D. 如何看待电影《盲山》
出门在外不要随意相信任何人,天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也是陷阱,太可怕了,因为人贩子的一己私欲,害得一个前途无量的大学生成杀人犯
E. 电影推荐|《盲山》,最可怕的是愚昧无知的人
电影《盲山》是一部非常老的电影了,是中国导演李杨拍摄的一部讲述人性的骗子。
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女大学生白春梅被人贩子诱拐到大山里,并卖给村里的一个光棍。
这个村庄愚昧落后,许多娶不到老婆的光棍都是去人贩子手里买的。
女主本意是要找工作,结果被卖了,开启了她悲惨的一段经历 。
白春梅想方设法地想要逃出去,想凭自己能力逃出去找警察,可惜被村里人捉回来了。
村里有个年轻男老师,是女主老公的弟弟。两人暗生情愫,女主希望老师可以帮助她逃出去。
正当两人行苟且之事时,被家里人发现了,男老师从此不见了踪影,白春梅再次失去了希望。
女主通过交易自己的身体,从别人手里换了点钱,计划偷偷跑到县城里坐车。
天不如人愿,还未开车,女主老公带着村里人过来捉她回去。最可怕的是,车上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帮助她。
电影的最后,一个小男孩帮助了她。她让小男孩把一个纸条给警察,警察带着女主父亲过来救她。
女主离开了,却把她的孩子留在了大山里。
《盲山》里面那些愚昧的村里人就是当地人,他们就是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甚至传言,导演拍完电影,村里人还想花钱把女主买了,吓得导演赶紧撤。
电影值得一看,有很深的教育意义。现如今的社会,坏人时常隐藏在暗处,所有的小孩和女生千万要小心。
无论如何,保持一颗警惕的心,不要让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F. 如何评价《盲山》这部电影
《盲山》揭露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其实最怕的不是文盲、法盲而是心盲,愚蠢而不自知的愚昧,更可怕的是面对一群人的心盲。
G. 电影盲山影评3篇
电影盲山影评1
初看《盲山》,也许我们会因为人性的卑劣而愤慨,也许我们会关注那些闭塞的山区,也许我们会指责创作者故意扭曲中国人。赞扬与指责都源于现实的残酷,但是,真正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绝非拐卖人口以及买主的暴力。电影《盲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高度浓缩的现实社会。无论主人公白雪梅最终是否被解救,真正的《盲山》注定只是一部地下电影。
《盲山》反映的现实缩影十分鲜明。同一空间里的三类人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整个故事就是描写层层剥削、层层被奴役的现实。
出身平常百姓的村干部依靠着聪明才智,一面纵容村民知法犯法,一面剥削压迫村民。对待上级,施展闪转腾挪的伎俩,对待警察,又“拥兵自重”。电影里的村干部就是中国基层政府官员的象征。
贫穷的村民既是受剥削、受奴役的普通百姓,又是可恶残暴的剥削者。他们畏惧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尽管团结一心、又有大刀长矛,却甘愿缴纳赋税,不敢反抗。他们的权力范围就是在弱小的妇女、儿童身上施展暴力。原本一穷二白,却把金钱万能论演绎得淋漓尽致。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妇女,要充当生养的工具、干活的机器,还要随时接受恐吓与威胁。没有思想,终日劳作是这些妇女的命运,否则,迎接她们的不是躯体的死亡,或许,就是法律的枷锁。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以暴制暴是社会底层人民唯一的反抗方式;社会底层人民终究难逃被剥削的厄运。
据说,在国内公映的版本里,所有遭遇不幸的妇女都得到解救,法律的尊严、政府的威信得到了维护。这样画蛇添足的安排不过是导演李杨为了通过审查的屈从之举。现实电影的命运反映出文化艺术必须依附于政治的无奈。想来,《盲山》和它的创作者们就是那些被拐卖的妇女。忽然想起80年代的老电影《茶馆》,被奉为经典,倍受好评,想必当年好多单位都集体观看了。同样批判现实,命运截然相反。我想,绝不仅仅因为《茶馆》沾了老舍的光那么简单吧。
电影盲山影评2
李杨的新片《盲山》属于让人看了之后无言以对的电影。无言以对有时候是因为对导演手段的拜服,有时候是对影片所反映的现实无可奈何。《盲山》属于后者。
这部影片的真正力量,不在于激起人们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西北某山区”拐卖妇女丑恶行为的痛恨,而在于将一个严密地将被拐卖妇女牢牢掌握的现实环境抽丝剥茧般展露。李杨说,中国人造字就是有文化,盲,就是没有眼睛。白雪梅身边的人,对于她的遭遇通通闭上了眼。没有闭上眼的,盯在她的下半身,琢磨着从那里得到一点好处。从人贩子将白雪梅送入德贵家的第一天,白雪梅每天的遭遇都是其他被拐卖妇女曾经经历过的。应对白雪梅的反抗,对于这个小村子里的人来说,是一种日常的行为,非常自然,也非常默契,因而,也非常残酷。婆婆演红脸,公公演黑脸,顺便在德贵强奸的时候帮忙按住腿;村民的老婆也是买来的,所以他们是德贵天然的同盟军,在白雪梅逃跑的时候每次,这些人跟德贵永远都是同时出现;邮递员拿求救信去换了特产和好处,村主任打着官腔纵容村民的所作所为。镇上的客车司机面对找老婆的村民只能开门,不能怪他,从影片情境设置中,我们知道镇上的司法机关对于这件事也同样是大开方便之门的。
汉娜·阿伦特曾经说纳粹分子艾希曼犯下的是“平庸的恶”,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执行自上而下的命令,忠诚地履行职责。他并不阴险狡诈也不蛮横,除了对自己的晋升非常热心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作恶的动机,而这种热心本身来说也谈不上是犯罪。阿伦特认为,这才是艾希曼的罪行中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因为他没有思想,没有判断力。他以纯真的热情,做着世界上最为丑恶之事。脱离现实,没有思考能力,可以发挥出人类潜伏与自身的所有丑恶本能。“平庸的恶”因其平庸,显出比 “极端的恶”更为狰狞的面目。如果说村民没有思考能力,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他们都清楚买卖妇女是一件要坐牢的事情。只是解决生理问题以及传宗接代的美好愿望压制了他们的思考;他们也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因为现实就是村里的男人很容易就打光棍。他们的恶还是平庸的恶吗?
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种恶找不出凶手,因为每个人都是凶手。但是我无力指责他们。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西北某地区一个小村庄里面的光棍,一家所有的积蓄是七千块钱,终于买了个媳妇,我对她会不会比德贵更温情?我妈会不会帮我按住她的腿,并且在警车到来的时候耍横般躺在车轮之下?这时候,如果德贵是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人性观念并且敬重李杨导演电影的德贵,坐在笔记本电脑前,会不会写下如上状似沉重的话语,并发出一声高贵的感叹?面对白雪梅的苦难,电影中的人没有眼睛。我们看完电影,这些人全都站在白雪梅的身后,虽然没有眼睛却不影响对我们的直视。谁能理直气壮地与他们对视?
在前作《盲井》中,我对于结尾的那一段吊诡其实颇有微词。一个想谋害他人性命换钱的人,结果以自己的性命帮“猎物”挣了三万块。吊诡经常给现实抹上荒谬的神色,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连这样的荒谬都显得过于亮色。在山西的小煤窑里,不容易出现这样杀人者与被杀者角色倒置的场面。在西北某地区里,我还是愿意相信被拐卖妇女能够被成功解救,不管数据与片尾的字幕是否相符。李杨在接受访谈的时候说,他天生喜欢戏剧冲突,这是他将女主角设定为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的原因。据说原版结尾是公安到村子里进行解救时,德贵与公安以及白雪梅的父亲发生拉扯,白雪梅情急之中手起菜刀落,将德贵的头颅砍下。据说在国外放映时,每次到结尾都有掌声,观众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宣泄。在和谐版结尾中,白雪梅没有杀了德贵。奇怪的是,这个和谐版结尾显得并不怎么和谐,法制与威权的代表,我公安战士的形象不能说负面,却尴尬而窘迫。德贵死与不死,白雪梅走脱与没有走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一股强光,从没有眼睛的眼眶射出,堵住我们所有廉价的话语。
好了,别对着自己白花花干净的卫生间镜子一遍遍问:“Are you talking to me”了,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无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西北某地区的光棍,对着你喊“我们要老婆,我们要老婆!”他们没有眼睛。
你试试看。
电影盲山影评3
很多年前就听过《盲山》这部电影,在国外拿了大奖,导演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但是由于对此类题材电影不是很感冒,加上自己身边也发生过同类型的事情,所以主观的认为这部电影也讲不出什么新东西,也一直没有把这部电影找出来看看。上学期在学校上影视名作欣赏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心中的震撼还是相当大的,冷静下来想想,似乎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看过《盲山》的人,大部分都会义愤填膺的批判和指责那些买卖人口的人。我想说的是,对于电影中利用假老乡关系将女主角卖到山里去的老板,我们可以对他千刀万剐,不用可怜半分。但是,对于从老板手里花巨资(7000块钱对于一个山村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把女主角买下来的山中农夫,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理解呢。我绝对不是鼓励买卖人口,只是希望能够站在农夫的立场上为他们说一两句话。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一直都是用来形容比我们更强的人,很少有人会联想到那些比我们还要弱的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新中国建立后,一位老将军回到了他曾经奋战过多年的山区,寻找他当年的房东大娘。当他花费很大的精力终于找到了房东大娘,拉着她的手说明来意时。已经双目失明的大娘说了一句:“是不是又要打仗了,想起我们山里人了?”听了大娘的话,老将军的眼睛顿时涌出了泪水。看到这个故事,我也是被震撼了一下。确实,当年我们依靠他们山里人打下了江山,但是我们在建立自己的国家后又迅速的将他们给忘了。建国六十年,全国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蓬勃发展着,而山里,特别是偏远山区,却还是生活在解放前的那样一种状况。千万不要说他们不思进取,懒于奋进。他们当年愿意为了那虚无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跟着一群与自己完全不同世界的知识分子干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难道会不愿意为了更实际的,更让自己受到真正实惠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而奋斗?是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太少了。我们把国家建设的重点都放到了大中小城市上去了,我们连农村都顾不上,更何必是那些看又看不到,去又去不了的山区呢!我们的行为虽然还用不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来形容,但是说忘恩负义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再回到电影上来吧!电影中的,山区农夫和他的家人花了7000块钱从那个杀千刀的老板手里买来了被拐骗的白雪梅作老婆,这是他的罪恶,但似乎这个罪恶又是他不得不背负的。村里的女娃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少了,而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他不得不这样做。有人会说,他为什么不请托媒妁之人为他说一门亲事呢,非要用买的。我们可以想想,在那样的一个家庭及周边生存环境下,会不会有女性选择来呢?我们似乎真的不能指责男主角,他本性善良,勤劳愿干,只是他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他没法选择他所要生存的环境。在那样一个想出去都要坐大半天的汽车的山里,整个村庄只有一个似乎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老师,我们还能对他有什么更高的道德和品行要求呢。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将白雪梅买回来以后,男主角并没有马上对其施暴,面对白雪梅的自然反应——辱骂和反抗也没有暴怒而起。而是给她时间,让她自己明白自己的处境。至于后来对白雪梅的施暴,是在村里其他男性的怂恿和讽刺下才进行的,而且这也是必然的,这是他买回白雪梅的最基本的目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男主角企图强暴白雪梅,遭到白雪梅剧烈反抗未果后,他没有先暴打白雪梅一顿,再对其进行侵犯的“文明人”的举动,而是自己虽不甘却也不忍地退了出来。而后才在父母的指责和“帮助”下再次对白雪梅进行侵犯。在对白雪梅进行侵犯之前,我们苏沪还能感觉到男主角对她的淡淡的爱,虽然这种爱是被爱者白雪梅极端厌恶和恶心的。而男主角在后来的生活中对白雪梅的打骂,这是男性“赏花——摘花——毁花”心理的必经过程,只是凭借对自己妻子的强大的爱,绝大部分男性会主动放弃最后毁花的过程。而在电影中,男主角对白雪梅只有淡淡的爱,这种淡淡的爱是难以抵挡大男子主义的,特别是在那封闭的山区里,从小就受到男权主义深度影响的男主角的心里。
我们应该为白雪梅最后逃出山村感到庆幸,我们也应该为男主角花了7000块钱买回来了一个孩子而庆幸。我们可以哀男女主角的不幸,但是我们似乎不应该怒他们的不争。我们不能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下批评和指责在一个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错误,就像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历史人物的举动一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样,不处其境,不批其人。
最后,向那些还没看过《盲山》的人推荐一下,这个电影真的不错,一定要看看。里面都是陕西话,故事发生的那个村庄里我读书的地方不远呢!哈哈!
H. 《盲山》结局是什么
《盲山》结局是白雪梅生下一个孩子,最后被警察救回来,白雪梅只能看着孩子泪流满面的离去。
据传还有另外一个结局是,“丈夫”的母亲以死要挟,村民暴动,以至于警察不得不停车离开,让女孩的父亲留下,虽然警察说一定会回来营救,但第二天当女孩的父亲要带女孩离开时被男人们抓住,并遭到殴打,女孩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
警察走掉了,留下了白雪梅和她的老父亲。与“女婿”黄德贵争执期间,老父亲被打倒在地,情急之下,白雪梅拿起了菜刀,手起刀落,画面定格。
电影评价
《盲山》是一部为人震惊的力作,电影透过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山村的写实,营造出令人绝望的压抑。
将一个沉重的“盲”人世界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愚昧的无知成为了电影对人性丑恶所诠释的盲点,而以此中电影里每一个人的心盲都构成了其沉重的奠基。
而电影最终两种不同版本的结局,一个结局虽然稍显潦草,却仍代表着“盲”后的希望,而另一个结局则代表着电影艺术对“盲”最为有力的着点。
I. 看了电影《盲山》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看完了盲山之后,小编本人觉得人贩子是非常可恶的,而且也觉得这些被卖到深山当中的女性也是非常可悲的,这些大学生本来能够有很好的未来,本来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相爱结婚生子,幸福的度过一辈子。可是在被卖到了深山之后,就只能够选择住在狭小的房间当中,没有可口的饭菜,连温饱都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人贩子是非常可恶的,用自己肮脏的双手去赚钱,总有一天是会遭受到报应。还有小编也建议大家不要跟陌生人进行交流,不要随意的去相信任何人。在找工作或者是跟网友进行见面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朋友跟自己一起,不要随意相信网上的人,不要随意的跟网友见面。
J. 《盲山》人性的黑暗,绝望的结局,明知道很好却不想去看的电影
未删减版《盲山》。不得不说这部作品题材过于真实、镜头也过于大胆激进,从而导致了影片被禁十年、数次删减,但最后却还未能上映。但我还是要推荐它,因为它走到了时代前面。唯有处身黑暗,才会窥的光的缝隙。
其实这里的“盲”不是瞎而是不愿睁眼。很多人面对罪恶、面对不公、面对良知都选择了视而不见,就像这部影片中的所有村民,明知道拐卖人口违法,却都选择了逃避。一叶障目,唯有不见人心。影片主要讲述了刚踏入 社会 的大学毕业生白春梅(黄璐),被人贩子哄骗卖到了西北偏僻山村当媳妇,在这期间她遭遇了一系列的非人待遇,而无论她如何哀求、如何挣扎,最后换回的都只是一句认命。这才是影片的可怕之处。当村民将恶当做了习惯,作恶也成了理所当然。
影片中的村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恶人吗?倘若是那就好了,如果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所有的罪名都昭然若揭,那我们有千百理由去咒骂他们、批判他们。但当他们的恶更像是人性的灰暗面、愚昧时代遗留的恶果,那我们又怎么对他们大肆批判?影片中白春梅被人贩子卖进了大山,当身份证跟钱包都不翼而飞,她被迫成为了所谓的儿媳,光棍的老母亲对她说,我们会对你好的。以善的名义施加罪恶,或者才是最赤裸的人性底色。
白春梅选择了反抗,他们就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原本憨厚本分的光棍不愿强迫她,但最后在村民们的调侃与嘲讽中对她施以暴力,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强奸啊。但在所有村民眼里,这就是理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憨厚的父母推波助澜,一边怒骂他不成器,一边扯下女主的衣服成了强奸的帮凶;很显然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这就是犯罪。可怕的人性,愚昧的人心;当文明和法律被群山阻隔时,这片土地上只剩下无数丑陋的影子。女主人的每一声喊叫都像是对人性罪恶的反抗。
但每次反抗,只会受到挑衅和殴打。在此期间,白春梅从未放弃。她和村支书作反应,但不知道支书和他们有勾结。她把希望寄托在邮递员身上,但她不知道邮递员把所有的信都交给了单身汉。后来,她与同样被贩卖的妇女交谈。答案是她会习惯的。习惯被打,被虐待。当文明在这座山里被无知所摧残,她所追求的自由和法律无疑是外人眼中的笑柄。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很残酷。
因为愚昧与野蛮,这种罪恶的事情始终存在。别说几十年前,就算现在还有贩卖人口的事情笼罩祖国大地,白春梅这样的悲剧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影片最激荡的地方就在于,对于这种现象没有美化、没有回避,而是采用了最真实的方式诠释。强奸就是赤裸的强奸、毒打就是赤裸的毒打。就算逃亡都以失败告终,就算每次都会得到老父母善意相劝,她依然坚持到底。
在外人眼中她就是一个疯子。当其他贩卖妇女因暴力而屈服的时候,只有她依然至死不渝的想要逃出去。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她想要自由。为了自由她甚至可以放弃所谓的贞洁,为此她不惜献身对她倾慕已久的德诚,期望着这位知识分子能帮助自己。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位知识分子觊觎的只是她的身体。
最后两人偷情被发现,这时候你才会明白所谓人性。光棍父亲面对“儿媳妇”的出轨,想要的也只是敲诈德诚而已。在这里口口声声说好好过日子、会对她好的公婆,需要的不过是她的身体;甚至对光棍而言,这个买来的媳妇只是他发泄跟传宗接代的工具。一次次出卖身体,一次次尝试逃离。在外人眼里她成了所谓的荡妇,但在我眼里她才是真正的勇士,一位一腔热血只为自由的勇士。
最后她迫不得已为光棍生下了孩子。他们尝试以孩子牵制她逃跑,但没想到孩子只会让她的坚持愈演愈烈,而这也是影片最光亮的一点。正因女主始终有自由的向往,才让这部压抑的电影多了些光亮。至少她从来没有妥协过!这也是影片区别于《嫁给大山的女人》的地方,同样讲被贩卖,这部主角只想做回自己、得到自由,而《嫁给大山的女人》却扭曲罪恶、歪曲善意,让所谓的大爱化解对立。真是够特么讽刺到底的。相比之下该影片却选择了真实到底!
不同于删减版被解救的光明结局,未删减版中当警察人员尝试将她救走,却遭到了全体村民的集体攻击。法不责众,这是他们坚信的信条。最后也确实没办法,白春梅还是要留在这里,至此影片接近了尾声,我的内心也变得灰暗冷彻,在影片开始,即使同样压抑但我还一直亢奋着。因为我始终相信,这并不是结局。但最后我却不得不相信,这就是结局!
一种真实残酷的结局,面对罪恶的人性、面对穷山恶水的刁民,自由跟法律在这片土壤根本无用武之地。任何人都无法成为破局者,而她能做的都做了。她不惜丢掉尊严、不惜以肉体交换,不惜背负骂名、不惜放弃孩子,只因她还相信会有破局的一天。但当警察也无可奈何,她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最后她能寄托的,只有手中的菜刀。
这是海外未删减版馈于观众的礼物。一个在野蛮与现实中别无他法,只能通过暴力来宣泄内心压抑的方式,最后她拿起了菜砍了下去。她砍的难道只是某个人?不是的。她砍得是无能为力的命运、是罪恶昭昭的人心、是愚昧封闭的时代、更是自由下的阴影。最后她面色淡然望着前方,那是她无法企及的希望。
戛然而止的剧情,给观众留下了无尽遐想。整部作品够残酷、够黑暗、够真实也够大胆,无论限制情节还是对现实的控诉,都让影片注定成为影史浓墨一笔。但可惜的是,这部影片将无法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