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拉片是什么意思
拉片,是学习影视的重要方法之一。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影片是最好的老师”。
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个人——让-吕克·戈达尔。青年时代没有考上法国电影学院,一气之下,躲到法国电影资料馆“观摩”了3000部电影,终于拍出一部划时代的电影《精疲力尽》,引领法国电影新浪潮风骚数十载,以至于让法国人民得意的宣称电影从此以后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代。
可能有人说这是一个巧合,但每个看起来巧合成功的人,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对是空前的,巧合能成一时,成不了一世。但戈达尔至今在电影届的地位说明了他的成功不是巧合,是一种努力和积累。
电影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精读400部”,也就是说学习这一专业的人要熟悉400部以上的影片。但有学生能做到精读400部吗?这个显然是很少的。王迪老师对应这句话说过一句话:“不用,只要精读20部,每部读20遍”,20遍!这才叫精读啊!
就影视课程来说,拉片课既是最简单的课,也是最难的课。简单是因为,就算你没有专业基础你也可以进行,难是因为,就算你专业基础很好也不一定能完整地分析透彻影片中的内容。
拉片课程我们一般会涉及这样的内容:首先是故事结构,故事的开端是什么,创作者是如何开场的,激励事件在何处出现,对整部影片的影响是什么,发展部分是哪一部分,高潮从何处起,如何铺垫高潮的到来,结局部分是什么,是开放是结局吗,这些段落分别在全片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其次是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人物关系是怎样的。每个人物对故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然后是场景,用了多少个场景,什么样的场景,对故事以及人物的表达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场景是否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涵义,场景对于影片升华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再有就是影片细节点的解读和探讨,创作者一定会在自己的影片中注意到许多细节问题,有些细节做了,我们可能看不出来,有些细节很明显。那么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表现人物性格?还是对故事上做的铺垫?在或者说是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点?
用拉片子的方法可以将影片的叙事范例与抽象的编剧理论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当你的脑中存储了大量的情节后,你将会自然产生一种节奏感和模式化的记忆,这种节奏感和模式化的记忆,就是你的电影感觉。
㈡ 去电影院看电影和自己在家看电影有什么感觉
去电影院看电影看的是气氛、效果和感觉,比较正式;而在家里看电影比较随性。
电影院是有整套的影片放映设备的,黑暗的环境、巨大的银幕、环绕的音响都可以让人感觉置身于电影之中,特别是在私人电影院这样的私人空间里看,给人的是享受和梦境的美好感受。
家里一般就是在电脑、电视,最好的是有个投影来看电影,但是还是很难比拟电影院的效果,会有种间离感,但是也会比较随性自由、想停就停、想看便看,比较适合拉片这样需要反复暂停重播的看电影方式。
㈢ 什么是拉片怎样才能卡好片最好可以举例子
拉片其实就是跟拉锯一样——一格一格地反复看、反复倒带(盘),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所总结的。一格一格地看电影,深度解读电影。然后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电影亦然。拉片就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电影专业修养的提高需要慢慢积累。在别人眼中,可能觉得拉片辛苦单调,但对痴迷于电影艺术的人来说,他们却乐在其中。
㈣ 如何进行拉片(影片分析)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不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㈤ 多听别人拉片会提高电影鉴赏水平吗
多听别人拉片会提高电影鉴赏水平吗?拉片和影评都属于观影活动,都需要反复看一部电影来分析。前者是对影视作品的反复观看、暂停、缓释和个案分析,侧重于观看过程的专业性。后者不需要逐帧分析电影,更注重看电影过程中的艺术性和娱乐性。他们分别用导演的眼光诠释电影,用粉丝的眼光诠释电影。
在国外影视行业,电影和影评是有明确定义的。前者叫电影分析,后者叫电影评论。简而言之,就是拉电影重分析,拉电影评论重新感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能把一部电影讲的很好很透彻,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导演出一部精彩的电影。拉电影不是简单的嘴上功夫。只有在电影专业素养上慢慢积累,才能在以后的电影制作中积累。
㈥ 你觉得拉片是导演的必修课吗
拉片绝对是成为一名导演的必修课。
近几年中国影视圈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越来越多青年的导演开始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并且拍摄出了很多出色的电影电视作品,他们揭露了社会的现实,反映了一些丑恶的真相。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并不是如此容易的一件事情,从小就应该接受熏陶,而且要进行大量的拉片,很多的人认为拉片对于导演的成长之路来说是一个毫无用处的过程。但是我认为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没有成百上千的阅片量是绝对不够的。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之所以能够成为导演,说明他在背后付出了超于常人的努力。作为一名成功的导演,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拍出一些警示社会或者让观众们发起深思的好影片。希望中国未来能够出现越来越多出色的年轻导演。
㈦ 什么是拉片
所谓拉片其实就是跟拉锯一样——反复看、反复倒带(盘)
同时纪录下你所看的、所总结的。
例如《美国往事》开头挺独特,你就把每个镜头的内容、衔接、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全片找个10几处这样的性质的分析就可以了。
选取一个比较独特的视点切入,尽量小。然后根据你选择的这一个角度对影片的剧作,语言(视听语言)展开分析。一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举个例子吧:
比如,《长江七号》
00:00:00—片头,音乐响,一个男人的手,穿针引线,缝补鞋子
00:00:13—出电影名,长江七号,缝补鞋子
00:00:18取桌子上的剪子,将鞋子上的线头剪断
00:00:24黑死
00:00:28奔驰车标
。。。
推荐给你一个比较容易拉片的电影:《劳拉快跑》
㈧ 拉片是什么意思啊
拉片,是一种反复观看,暂停,慢放,逐格观看电影的,神经质的观影活动。这种观影活动,不是为了发现剧作,表演或者主题的秘密,那些秘密要么可以从剧本获得,要么多看几遍就成了。 也不是为了获得更深更爽的观影感受。
以“电影”为师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 拉片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拉片需要一格一格地反复看电影,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
主要信息: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