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八佰》是一部结合历史而拍摄的电影,毁誉参半,你怎么看
我们知道这只是一场“政治秀”,是蒋介石下令死守四行仓库,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西方列强面前夺得支持,顺便能更好的让主力军撤退。但在那个年代,这死守仓库四百名军兵,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夹缝里求生。他们不知何为作秀,他们想的,是保家卫国。
Ⅱ 《八佰》首日票房破亿,票房虽高但口碑下滑严重,这部电影哪里没做好
虽然电影《八佰》首日票房就破了亿,但是并不代表这部电影得到了所有观众的肯定。从后续的口碑下滑可以看得出,其实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没有做好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正是导致口碑下滑的原因。虽然票房很高,但是问题还是有,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哪里没有做好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3、有些片面,有点肤浅,没有真正讲述历史
虽然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却有些片面了,把所有的历史似乎都规避了一样,故意不去讲述,不禁让观众觉得有些肤浅了。虽然说这一类题材确实过审有些麻烦,但是也用不着这么避着吧,只能说导演下的功夫还不够深,还是有些让观众失望的。
Ⅲ 《八佰》票房超20亿,为何网友说此电影有败笔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和拍摄,影片情节紧凑故事感人,拍摄手法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所以才会在大部分影厅隔座观看的情况下,还能够有超过20亿的票房。
但是在了解到真实的历史之后,就会发现这部影片的结尾有些理想化了,或许是导演希望把这段故事就停留在那一瞬,而没有将真正是最令人揪心的那一部分搬到荧幕之上,所以有些网友会觉得这个结尾有些败笔。
试想一下,如果把全部真实的情况拍摄下来,那可能就真的变成了一部纪录片。其实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出于历史而又改编历史。电影停在那一瞬间,也正是让全国人民知道曾经有这么一支部队,那么英勇的对抗过日军,他们的能力出乎了世界各国的意料。我们透过电影认识了那些英雄,虽然已不可能,但是仍旧奢望时间倒流,能够把那些英雄的事迹留在那个晚上,那座桥上。
Ⅳ 如何评价八佰电影
先说电影本身
电影本身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剧情紧凑,演员演技都不错,欢迎体验还好
电影主色调是偏灰暗的,但是河对岸的租界色调明亮,这种对比造成的视觉感受很强烈,一边富丽堂皇,一边断壁残垣;一边纸醉金迷,一边尸横遍野。
对人物塑造很成功,逃兵也又让人无奈且动容的一面。一些性格软弱的人没有因为什么重大打击突然就变得铁血起来,反而显得更加真实立体。
场景的打造以及特效我觉得是很走心的,可以说是上乘,惨烈的战争场面的表现也是我国战争片应该学习的。抱着炸弹排队跳楼那段我看哭了,当时面对日军装甲部队,而我军没反坦克装备,只能靠这种方法来反载具。不过有一点就是日军这个盾兵方阵攻城是不是有点…那些盾那么大缝隙,直接扔汽油弹不就行了,或者把炸弹绑在大石头上推下去,或者直接推一块大石头下去…
那匹白马(我没查到相关记载)如果是导演得艺术加工,我觉得是个败笔,或许这是导演想要表达某种情感的电影语言,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那个红衣小女孩一样。但是作为一部想要写实的电影,这匹白马过于飘渺过于不真实,但它又和人物有联动所以是真实存在的,这很没必要。辛德勒的名单里小女孩的存在一点都不突兀不违和,但这匹马我认为有点违和。
再一个,结尾对冲桥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而且看得出来导演是想在这里达到情感上最大的升华。但我认为这里做一个小篇幅的描绘,用背景音乐代替枪炮声,做成一个悲壮又无奈的结尾可能更好,而情感的高潮可以放在去狙击的敢死队那边更好。
电影本身来说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还是可以一看。
Ⅳ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毁誉参半,你怎么看电影向人传达了什么意义
命运多舛的《八佰》总算公映了,针对久旱逢甘雨的中国影市而言,它是一剂真真正正能够带热销售市场的强心剂,针对成千上万观众们而言,它也是非常值得走入电影院一看的电影。殊不知,有关《八佰》的异议自始至终持续上升,从改档前到再次上映后基本上没停过,大量来自电影对四行仓库争夺战的改写。
大家体现战争、勾勒战争,目地并不是提高那类由老前辈血水换得的自傲及其荣誉感,而是借由战争去思考人的本性、去讨论人为灾祸带来的浩劫、去反战且号召将来要永保和平的信心,避免该类惨案再度将临到人们的身上。
Ⅵ 《八佰》虽然虽然频频被赞,但也有败笔,你觉得有哪些败笔
新上映的电影《八佰》近来频频获赞,首日票房破亿,口碑一直都很好。《八佰》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的淞沪会战,国民党军队撤出上海前,在四行仓库留下了几百人对抗日军,目的是在外国政府面前表现中国人的抗日决心,在国际会议上赢得一定的话语权,这些英雄史称“八百壮士”。电影的拍摄手法很用心,场面浩大,搭建的摄影棚十分逼真,演员的妆容、服饰都很符合那个时代的特色,一看就是大制作。但同时该电影也存在着些许败笔,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电影结尾有些模糊,没有交代清楚
《八佰》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士兵们一起冲桥的场景,随后便戛然而止,让人总感觉还没演完,有些虎头蛇尾,那些人最后有没有到对岸?到租界以后经历了什么?还有最后留守在仓库里断后的那些人,他们有没有活下来?电影像是吊观众胃口一样,很多人的结局都没有交代。据说冲桥阶段有些情节被剪掉了,现在看到的是删减版的,但这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败笔。
《八佰》的结局是个不怎么完满的悲剧,毕竟当时才是抗战初期,了解历史的观众们也知道,“八百壮士”最后是在租界被囚禁、后来给发配到日军等地做苦役,谢晋元的结局也是被汪精卫手下的人杀害了。这结局不是很让人满意,所以电影总有种压抑的感觉。但无论如何,《八佰》给我们展现了一段不太一样、却又无比真实的历史。
Ⅶ 你觉得《八佰》是否烂尾呢
《八佰》是当之无愧的一部烂尾片,它尴尬的结尾,如同一部烂尾楼,把前期编导整个心血付诸东流——豆瓣评分越来越低,就是证明。
因为缺乏主线,影片甚至没有主题曲,没有主旋律音乐声,没有插曲,没有主题歌……影视表现手段变得单一而索然无味了,怎么办?导演也急了,只有矫情地让这些主演们“护旗”,去浓墨重彩地去表现“过桥”,不知所以地在影片中表现一群老爷们去洗澡,编导们真的忘记了一句话,风筝飞得再高,我们手里都有一根线拽着它,松紧有度。不然,断了线的风筝会栽下来的。
影片如果主线运用得好,深挖细节,表现好细节,让影片有张力,张弛有度,不会抓得太紧,也不会松的一塌糊涂。
Ⅷ 《八佰》热度持续走高,为什么有人却说光看宣传片就知道是烂片
《八佰》是最近比较火的电影之一,电影根据抗战时期真实题材改编,整个故事剧情高潮迭起。每一次攻防交火都牵动着观众们的心,不同人看同一个电影也一定会有不同的解读,每个人从中得到的信息和关注点都是不同的,所以电影的评分高低并不代表着电影的好坏,只能说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心。
一、剧情跌宕扣人心弦影片热度不仅仅是制片人的炒作,更多一部分还是国民的爱国情怀,观影者为了致敬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现在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都是当年将士们拿生命换回来的。高悬旗帜不仅向国人展现了抗争的决心,还让外国人看到了我们的态度,坚决抵制外国侵略,誓死捍卫国土完整。敌人用的是飞机大炮,而我军手中拿的却只是步枪,拿机枪扫射飞机就是当时抗战的现状,而且不仅仅是武器的落后,当时人们的思想也处于落后的状态,落后就会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现在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新一代人的手中,科技时代国家需要人才,要加强孩子的爱国教育,提高新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感。
Ⅸ 《八佰》为什么骂声一片
《八佰》骂声一片是因为它宣传过度。既没有满足爱情公寓粉的期待也没有满足盗笔粉的期待,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对于守仓库这个情节,电影对故事的还原很贴切。但问题是,前因后果被淡化了。故事的背景是国军在淞沪会战中败退,八佰壮士其实是蒋刻意留下来,给英美列强演的“一出戏”。
八佰简介说明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导演管虎执导,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陆思宇、张宥浩、魏晨、李晨、白恩、余皑磊、俞灏明、郑恺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于2020年8月14日在中国内地点映。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2021年2月28日,获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电影。8月6日,八佰获华鼎奖最佳影片奖。
Ⅹ 八佰这部剧的口碑如何
不光《八佰》这部作品值得点赞,导演管虎更值得人们尊崇!网上有很多这部剧的负面评价,但是,恕我直言,很多人基本没有感悟到这部剧的精华,更没有领会到导演的良苦用心管,虎先生曾坦言,《八佰》这部电影的创意源于13年前。众所周知,十多年前是一个奇异生物盛行的年代。彼时,中国的网络上充满并渲染着一种“国民党才是抗日主力”的说法,很多人埋怨为什么没人拍国军,并呼吁影视作品要正视和讴歌国民党的抗日功劳
他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默默地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为此不惜牺牲掉了自己的名声和前途,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口碑绝对是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