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摆渡人书和电影怎么不一样

摆渡人书和电影怎么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1-06-30 09:52:12

① 摆渡人的电影,会有什么不同

摆渡人原先是指将用船载人到河的对岸的人,又代表阴差黑白无常或能将亡灵超度的人,现在又有意帮助失意的人走出阴霾的人

② 半个娱乐圈都在宣传的电影《摆渡人》,到底真实水平如何

这些演员他们都是非常红的港星,他们都是50来岁的年纪,但是他们在最红90年代时候却没有赚够挥霍一辈子的钱,他们的钱在普通人眼里足够多了,但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来算远远不够。

港星也不都是这样,比如徐克,陈可辛的导演水平保持了他们一贯的水准,还有突破创新。

梁家辉其实有点冤枉,他在《智取威虎山》的表现相当不错,可是商纣王也太。。。

成龙大哥还是维持住了基本水平,毕竟年纪大了。这帮人心态已经崩坏了,这种心态下只能出烂片。王家卫年轻的时候就顾着装逼了,没空挣钱,到老了才发现没钱不行了。周星驰的粉丝们,你们回去找出《大话西游》《武状元苏乞儿》《喜剧之王》《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功夫》《九品芝麻官》《食神》等等先看一遍,然后再看《美人鱼》,你还能笑得出来就是个人才。

③ 电影《摆渡人》怎么

何木子突然就死了而且也没有交代她为什么就死了,莫名其妙的。毛毛和管春的故事本来是特别感人的。原著里面,毛毛和别人在一起又被甩之后过得很惨,管春就开着车故意去撞毛毛那辆只值十几万的车,然后赔了六十万给毛毛。可惜这个桥段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的陈末自己用掉了,所以在这部电影里就改成了???饼王????这是什么剧情?是不是把一些感人的点分一分,就可以拍好几部电影??嗯?真当我没看过原著么。金城武演的管春,在听说毛毛回来了之后,对旁边的人讲,“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前任,只有唯一!”旁边的马苏就说,哇好深情啊!当时我就想起《重庆森林》里面用领带帮林青霞擦鞋子的金城武,那个时候,人人说他傻还在等阿may,但我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深情呐!而《摆渡人》里面的管春??就好智障??噢。鹿晗的存在,除了为圈粉丝钱我想不到任何更恰当的解释。就一分钟??,当他出现在雨中唱歌的时候,我的脑海就一句话,这?逗我玩吗?太明显太明显的圈钱。陈奕迅。那句“她不懂音乐,我不懂女人”,看得我莫名其妙。还有后来江洁摔倒在污水中,陈奕迅走过去扶的那一段,好无语?陈奕迅好像全程除了唱歌就是喝酒啊。让陈奕迅穿鹿晗穿过的衣服然后调侃陈奕迅胖那里,大概是这部电影唯一的笑点了,而且还是陈奕迅自带的笑点。江洁和她后来的老公。

和陈奕迅提离婚的时候,四十万的房子和十九万的车子分的那么清楚,前面她的“情夫”不是说“只要她开心多少钱都没问题”吗?那么有钱的人为什么计较四十万的房子啊?难道只是为了引出“08年7月29号,你穿着蓝色连衣裙,扎着马尾辫,是我第一次见你的样子”这句话???在和小玉比喝酒到最后一关的时候,为什么她突然发疯不肯喝啊?想起和马力的爱情了???看得我一脸懵逼??无缘无故耍酒疯。小玉。她演的这是追星吗???怎么我看的她对马力的感情是像追星的崇拜而不是爱情?在看到马力送江洁回家之后,我一直在期待,小玉一定要讲那句“靠累了”,因为这是原著里面最触动我的一句话啊!等呐等。虽然讲了,可是好失望。原著里面描述的是“小玉把头斜靠在桌子上,说了一句,‘靠,累了。’”而不是电影里面带着哭腔讲的那样啊。贾玲和李宇春被摆渡那一段,什么道理都没学到啊。好无语噢,摆渡了?啥?风湿病就让人家抱冰块?胖就饿人家几天?唉。马苏和那个胖子和大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吃火锅????看到电影那么烂我就很生气,看到那么烂的电影还要逼着我讲好看我就更生气。可能是我脑洞大想得比较多吧。忍了不止一次。

之前《爵迹》不卖座,那些导演制片人开始坐不住的时候,我就很烦,不好看的片子不卖座不是必然么?好像已经好久没听到我们中国有什么叫好叫座的电影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确实不错啊我去刷了两遍,可惜票房还是好低。每次看到说“文化交流”我就觉得很搞笑,那里有什么交流噢,不过是我们被动接受别人的文化被别人的文化入侵罢了,哪里轮得到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课本里说,要欢迎他国文化在我国传播,也要加大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就像以前中国签的什么平等互助条约一样,里面有一条,允许他们国家在中国开设通商口岸修铁路设厂,也允许中国到他们国家开设通商口岸友好经济交流。说得好听可是中国有能力吗。不过是一张写得好听的废纸罢了,该抢你的还是抢你的。中国现在是有钱了。但是大家肯定知道啊有钱没用的,要文化跟上去才行啊。但放眼望去,电影多烂???好片子亏钱,但是烂电影只要请偶像就可以大赚。那谁去拍好电影。还要拍什么电影。这哪里是拍电影。电视剧就更不用说了。音乐???文化入侵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啊。但我向来不主张抵制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好,我们固然会喜欢,毋庸置疑的。改变自己东西处于弱势的方法从来都不是抵制别人,而是让自己的东西变好。电影也是这个道理啊。等哪天,中国拿不出什么电影拿不出什么音乐拿不出什么艺术作品(虽然现在已经差不多是这种状况了)的时候,大家要记住噢,都是我们大家的功劳噢。是大家一部一部的因为偶像去支持烂的东西,才有这样的美丽结果的。到时候再哭来不及了吧。所以就算你是陈奕迅,以后这样的电影我也不肯看了。就算你是陈奕迅,我也真的生气了。

2000年以后,由于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大陆音乐,让他们几乎丧失了大陆市场。现在他们惊喜地发现,70后 80后由于怀旧情怀,总喊着欠X爷一张电影票,大好机会不容错过。

不借着这最后的机会捞一笔,难道指望能60岁的时候演电影给00后看吗?所以我们看到了发哥放着好莱坞国际影星不当在《澳门风云》里演个逗逼,梁家辉一副便秘的表情在《封神榜》客串纣王,曾志伟吴君如几乎在所有电影里客串所有人,刘镇伟不是西游就是大圣,黄百鸣每年都来贺岁报喜,刘德华多次扮演刘德华。虽然手里也有几个金马奖金像奖但是奖杯毕竟不能当饭吃,大家都是演戏的,没谁真当自己是电影表演艺术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这批人还会继续用90年代积攒下来的人气变现,直到天怒人怨再也骗不来票房为止,这种抱团刷”喜欢“的事只是开始,后面有更没节操的。港星也不都是这样,比如徐克,陈可辛的导演水平保持了他们一贯的水准,还有突破创新。

梁家辉其实有点冤枉,他在《智取威虎山》的表现相当不错,可是商纣王也太。。。

成龙大哥还是维持住了基本水平,毕竟年纪大了。这帮人心态已经崩坏了,这种心态下只能出烂片。王家卫年轻的时候就顾着装逼了,没空挣钱,到老了才发现没钱不行了。周星驰的粉丝们,你们回去找出《大话西游》《武状元苏乞儿》《喜剧之王》《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功夫》《九品芝麻官》《食神》等等先看一遍,然后再看《美人鱼》,你还能笑得出来就是个人才。反正这些片子我都看了不下二十遍,但是《美人鱼》我这辈子不会再看第二遍。如果这些人的电影票房不高,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它们都是票房大卖的影片,《美人鱼》更是卖到30+亿。如果几百块的红酒味道不好,可以理解,但是你把几百块的红酒装到82年的拉菲瓶子里拿去卖就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了。花几万块买来的红酒,打开一喝和几百块的一样,还不能抱怨一下吗?====虽然我的回答被踩下来了,但是往前往后翻了几十篇其它回答,我很欣慰,就没一个说这部电影好的。评论里反对我的,《西游服药篇》看了吗?《捉妖记2》快上映了,快去给你们的不差钱的梁朝伟送票房吧。

④ 对于电影《摆渡人》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摆渡人》宣传海报上写得明确,爱情喜剧。看原著的时候想,要怎样才能把它拍成喜剧呢?期待了好久,直到走进电影院,看完整场,伴着还未流出却被大笑震出的眼泪,才明白,喜剧,总有着悲剧的内核。

⑤ 你认为《摆渡人》算不算是一部烂片

昨天刚刚看完,我是自己一个人去的。
我觉得并没有网上评论说的那么烂,很多情节细节都是蛮让人感动,有笑点有泪点。当然这跟每个人的经历有关系,你觉得里面的情节和你相似当然会有感触。
里面梁朝伟摆渡李宇春的那一段看的我头皮发麻,因为我的感情和她的一样,紧紧的抓住回忆不肯放手,但是缘分就和握在手中的冰一样,抓的越紧流失的越快,最后什么都没有剩下。

⑥ 从《摆渡人》看如何看待电影评分以及如何评

电影这种媒介,发展至今,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消遣的常态,只不过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加入个人的情绪在里面,这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我也无法避免。
只能尽可能去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
理性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康德写过一本《纯粹理性批判》,希望用最理性、最客观、最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来表达和解释阐述自己的观点。
综上来说,理性就是全面但不偏激、深层次但不拘泥于思维窠臼,在表达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站在“上帝视角”观看事物,而不是主观的、情绪化的去理解整个事件。
比如经常提到的“谣言”,就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潜意识中的主观思考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将别人的思维当做自我思考结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加以简化、分析,去粕取精,以此来充实自己,而是利用这种谣言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来达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输出。
这是很多人制造谣言并散播的一个很大的目的。
我们不可能完全去除掉自身感性的部分,所以纯粹的理性是不存在,人类创造的任何词汇都是具有偏见性的。
电影自然也是如此。很多电影的评分评论偏激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是因为电影不好,而是因为可怕的主观潜意识作祟和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的结果。

⑦ 摆渡人这个电影跟这本书有关系吗

有关系,剧本取自这本书。
《摆渡人》是由阿里影业、泽东电影、和和影业联合出品的爱情喜剧片,由王家卫监制,张嘉佳执导并担任编剧,梁朝伟、金城武、陈奕迅、大鹏、杨颖、张榕容、杜鹃、熊黛林等主演 。
该片讲述了“金牌摆渡人”酒吧老板陈末和合伙人管春拯救情感落水者的故事。
影片于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⑧ 摆渡人这本小说怎么样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作品,知乎和豆瓣上对其吐槽声不断。我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该小说,不得不说:还是非常震撼的。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少男少女的一段玛丽苏式的爱情,网络小说上比比皆是,只是将爱情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设置到了生死隧道。的确如此,但是在命运的荒原上,迪伦和崔斯坦的相互扶持,在生死临界点的一次次选择,理性的情感的一次次碰撞,为了爱人的一次次勇敢地付出... ...正是这些,才让它升华到一般言情小说难以企及的高度。

荒原如同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荒原上,期间有艰难险阻,有妖魔鬼怪,但是我们的心情美丽与否,决定荒原上的凶险程度,正印证了那句话:你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安全屋固然安全,但是并没有人要一直守在那里,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终点,有方向,需要一次次在路上,纵然前路凶险万分,但是正是这种惊心动魄,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当灵魂回家之后,为什么能够折返的传言一直都有,却大多数人却依然选择留在那里,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冒险去尝试,去改变,害怕那失败之后的魂飞魄散,但是只要心中有梦想,尝试了,成功了,便是值得。

在理性和情感一次次碰撞之后,迪伦和崔斯坦都选择了情感,他们成功了。因为相爱,他们互相成为对方灵魂的摆渡人,救赎了自己的爱人,玛丽苏式的爱情,玛丽苏式的结尾。但是我总是隐隐觉得,来到人间的崔斯坦,是否真的能够适应呢?

当然也有我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折返回来的时候,真的有必要设定救赎老人和小孩的桥段吗?崔斯坦以什么身份回到人间呢?崔斯坦为什么是梦中的人?注定的真的好吗?我自认为这些是小说中的败笔所在,但是不妨碍它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⑨ 从《摆渡人》看如何看待电影评分以及如何评价电影(

电影这种媒介,发展至今,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消遣的常态,只不过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加入个人的情绪在里面,这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我也无法避免。
只能尽可能去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
理性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康德写过一本《纯粹理性批判》,希望用最理性、最客观、最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来表达和解释阐述自己的观点。
综上来说,理性就是全面但不偏激、深层次但不拘泥于思维窠臼,在表达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站在“上帝视角”观看事物,而不是主观的、情绪化的去理解整个事件。
比如经常提到的“谣言”,就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潜意识中的主观思考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将别人的思维当做自我思考结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加以简化、分析,去粕取精,以此来充实自己,而是利用这种谣言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来达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输出。
这是很多人制造谣言并散播的一个很大的目的。
我们不可能完全去除掉自身感性的部分,所以纯粹的理性是不存在,人类创造的任何词汇都是具有偏见性的。
电影自然也是如此。很多电影的评分评论偏激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是因为电影不好,而是因为可怕的主观潜意识作祟和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的结果。
这是前提。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摆渡人》这部电影。从电影的角度来探讨评分和评论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如何来进行以上两者的实践。
评分可以说是一部很客观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个很主观的事,这得看个人,但是从客观来说的话,在评判一部电影是好是坏之前,自己心里要先对这部电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得知道为什么之后才能明白该怎么做。
影视评论也是如此。
仅从我个人谈,我认为影视评论需要进行电影的划分,将故事拆解成结构、风格、形式、意识形态等等等等,然后在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而且我认为,在评论一部电影之前,至少要看两遍电影,第一遍是了解,第二遍是观察,而第三遍,则是跟着写稿的速度,进行拉片分析。
而且,无论是好的电影和差得电影,都是对自我思考有提升的,好的电影能让你更好的辨识电影的审美,而差的电影会让你明白为什么差和差在什么地方,所以对于电影我一般来者不拒。
正题
电影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编的,我没看过这部小说,所以只从电影入手,为了理清顺序,我们将整个电影分成几个部分来解析。
第一个部分就是影片的意识形态。在一般的影视评论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影片拆开的过程,解析一部电影就是做一场手术,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任何解析都要先有自己看懂的前提。
意识形态
粗略的讲的话,就是影片的价值观和主题。电影《摆渡人》整体来说是一部很完整的片子,开头就已经提出了一个前提:“摆渡人”:渡人渡己。
摆渡人的职责就是带人上岸,离开痛苦和悲伤。
所以,影片主要通过三个故事来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展现。
第一个故事,就是梁朝伟所扮演的陈末和杜鹃所扮演的何木子的爱情戏码:两个人的爱情从相识,到相遇,再到相知,相离,一气呵成,正好应了喜剧电影悲剧内核的这个主题。
中间穿插的一系列无厘头和搞怪镜头的展现,让人有点出戏,但是主要还是想突出整部电影的喜剧色彩,只不过在我的眼里却变成了一种恶意的谄媚。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金城武扮演的管春和张蓉蓉扮演的毛毛的爱情戏码,影片借用了台湾老一代影片和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将整个片段附着上了一层浓浓的台湾偶像剧味道,情节老套,但是风格鲜明。
第三个故事,则是关于杨颖扮演的小玉和陈奕迅扮演的马力的,这是影片中唯一一个一开始就是暗恋戏码的爱情故事,故事讲述了小玉的暗恋故事,故事的视角也是从小玉视角出发的,但是殊途同归,电影中这个故事最后也是走向了自我救赎的主题上来了。
当然,中间又穿插了几个小故事,但是整个故事的走向仍是通过这三个故事来展现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故事的主题都是爱情的得到和失去,同时也探讨了关于“爱情意义”这个话题,故事中梁朝伟所扮演的陈末是一个贯穿整部影片的人。
影片从开头的时候就进行了一个时间跨度极长的片段拼接,将梁朝伟所扮演的陈末的故事作为一个诱发事件,来进行整部电影的铺垫,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电影的一开始,先是铺垫场景,然后再是镜头上的展现,带出了三个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这相当于对电影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大致描述,这样描述的好处在于能够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进行粗略的建置,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好的代入情感。
这是王家卫和导演张嘉佳下的一步非常好的棋,而且,这步棋大部分都该归功于王家卫导演,无论从影片的风格还是意识形态甚或是对白来说,这部片子的灵魂都是属于王家卫的,而张嘉佳则更像是那个挂名的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陈末的故事是整部片子中最能展现电影意识形态的段落,所以王家卫选择陈末这个角色来打开通往整个电影的“大门”是非常巧妙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陈末在片子中所说的那一段话:
因为要接何木子下班
所以这个城市的一年四季
是什么样子的
我知道杜鹃花开
何木子脸上有最美的表情
我知道大雪纷飞
何木子手心我应该保护的温度
当她喝了酒的时候
我知道她心跳的速度
我无法忘记
她在我耳边的呼吸
就像春风在说
我爱你
在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脑中想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王家卫《花样年华》,这样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展现,我不知道除了王家卫,还有谁能够做到。
我们常说,见字识人,一个人的风格形成之后是很难改变,在这部作品中,虽然导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但是其实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这是一部属于王家卫的情感故事,讲述的,也是属于王家卫的爱情和人生。
之后,再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影片的结构和形式入手,仍是在意识形态这个大主题之下,谈谈这部电影的结构和形式有什么缺点以及优点。
结构与形式
在意识形态里,我们探讨了影片的三线叙事的结构,又知道了这三条主线是通过陈末的一条线来贯穿起来的,如果用文本结构来表现的话,这部电影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由陈末入,再由陈末出。
故事给我的感触并不大,因为整个故事是非常平淡甚至是无厘头的,而且三段故事如何客观来说,除开陈末的旁白将三个故事连在一起之外,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和瓜葛的,但是三个故事的形式却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作为引线,来表达“摆渡人渡人终渡己”这个主题的。
这样说可能很难理解。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香港电影《树大招风》
三个BOSS的故事和电影《摆渡人》正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电影《树大招风》三个boss之前传言合作过一次,这第一次的合作谣言就是他们互相认识的前提,也正是通过这个前提,影片开始讲述整个故事,进而将电影分成三线,讲述了自第一次合作之后三人不同的生活历程和辛酸苦辣,在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合作的主题上——影片最终三人有意向进行合作,然而到最后却支离破碎,无一人保得周全。
同理,还有一部电影就是我之前写过的《无耻混蛋》,和《摆渡人》一样,故事在进行展开的过程中都是进行了场景和人物的铺垫的,但是在影片发展的过程中故事的杂乱影响了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致使整部电影的风格被削弱的几乎像是在无病呻吟。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我写过的这篇文章,对我总结的结论有一个较深的印象。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摆渡人》这部电影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虽然应该在结构上非常规整,剧本的完成度非常高,这得益于王家卫导演高超的编剧功底(王家卫导演做导演之前本是编剧出身),但是,在形式的表达上,却显得非常的杂乱。
既然说到杂乱,肯定是有据可依的:陈末的故事,采用的是王家卫的影片中对白和镜头的风格,而毛毛的故事,则又采用了台湾式的风格,具体是那种风格我说不清,但是却可以感受到那种浓烈的宝岛风格,对比陈末故事中所展现出的“意识流风格”的形式展现,这个故事所展现的则近乎是无厘头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综合体,两个对比太过明显,让人很难去进行心理上的风格过渡。
再者,就是关于马力和小玉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很实在,可以看出来导演想要给大家展现关于大陆式的风格的一面,包括“鲜肉”、“追星”、“暗恋”等等,都是很多人生活中场景的几个话题。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整部片子像是一个大杂烩,混杂了三种不同地域风格的故事,意图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迎合三种消费人群,这样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影片的意识形态的展现(渡人渡己)在某些方面挽救了电影,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电影本身口碑全面性的崩塌,但是从镜头和剧本的角度入手的话,这又绝对不是一部烂片,王家卫的感情和回忆融入在了这部电影里,但是电影本身的混搭毁了这部电影。
音乐
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烂片,尤其可以从音乐中得出这个结论:开头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片头曲,中途是刘伟强电影《无间道》的插曲,中间又穿插了多部经典原曲,使得整部片子怀旧感浓厚,看一部电影仿佛走过了半个人生。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
说到了混搭和大杂烩,我之前在其他文章里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类型杂糅”,客观的说,《摆渡人》这部片子是一部非常规整的杂糅的片子,理当说是一部质量还不错的片子,尤其是从结构入手的时候。
但是!
注意这个但是。
但是,类型杂糅可以,但是风格杂糅就很难受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导演的片子里,风格杂糅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姜文和昆汀的作品辨识度高,个人风格也非常强烈,新晋导演毕赣意识流风格的作品和诗意生活的镜头具象化展现的形式就是毕赣的个人标签,王家卫导演意识流风格和魔幻主义色彩的讲述方式就是他电影中所表现出的个人风格。
这就像是习惯一样,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在这种习惯根植于大脑回路之后。
所以说,这部片子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张嘉佳与王家卫导演的合作上,要么张嘉佳自己导演,也就是一部烂片,要么王家卫自己导,形式和风格会更加突出,不至于会变成现在这样。
可惜了一个好的电影主题。

⑩ 摆渡人电影是根据那本书改编的吗

王家卫、张嘉佳拍的电影【摆渡人】是根据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里的故事改编的。
这个电影跟克莱儿·麦克福尔写的【摆渡人】这本书没关系。

阅读全文

与摆渡人书和电影怎么不一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中植物快速生长如何拍出 浏览:538
莫高窟电影票是什么 浏览:400
电影会员卡号是多少 浏览:625
动你女儿了代价呢是什么电影 浏览:866
最好看的全集电影 浏览:111
007电影邦德戴什么表 浏览:54
电影死神来了5免费观看 浏览:156
与恐龙同行电影英文版免费 浏览:248
枪战男同电影有哪些 浏览:463
四美女穿越到现代电影有哪些 浏览:679
科技电影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浏览:433
好看电影推荐动漫战争 浏览:870
电影发行公司有多少 浏览:896
有没有好看的僵尸类型电影推荐 浏览:663
Iphone如何把电影传到手机上 浏览:854
好看暴力三级丧尸电影大全 浏览:793
女大学生被骗到山村用铁链锁起来是什么电影 浏览:117
电影尺寸PS的长宽是多少 浏览:33
怎么往oppo手机里存电影 浏览:7
以香港为题材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