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教父》讲了什么
内容简介:
电影《教父》是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好莱坞青年导演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片。影片描述了黑手党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外来移民为生活所逼,铤而走险,靠走私、赌博、贩毒、谋杀而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
他们依赖非法营生而逐步发展壮大,其势力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政府枢纽部门也有了他们的代理人。当他们羽翼丰满时,便不满足于现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会,毫无恐惧地享受他们的财富。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由非法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却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悠久的经典类型__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它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__权力与罪恶的关系。
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轰动一时,取得了商业和评论上的双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带动的“马龙·白兰度热”像旋风一样几乎波及整个世界,而导演科波拉也从此奠定了他在好莱坞中的“教父”地位。
马里奥•普佐的作品,普佐是一位严肃、庄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不是在现代派作品里所常见的那种以扑朔迷离的荒唐的渲染作为噱头来诱使读者陶醉于虚无缥缈之中,而是以引人入胜的真实可信的素描作为楔子来启发读者认识美国社会的本质。
❷ 教父这部电影想要表达什么
《教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在真实中创造传奇。老教父维托与新教父麦克,他们在坏人之中,是最不令人讨厌,也最有魅力的坏人。《教父》描写真实的人性,真实的黑帮,真实的,每个人只有一个的,命运。
《教父》告诉我们,现实是丑恶的,在丑恶中变得强大,再去创造美好,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❸ 《教父》为什么那么说很经典
《教父》以沉郁冷静的风格讲述了一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黑帮史诗。它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之一,被誉为男人的圣经。该片不但在评论、艺术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成功,而且它还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是一部众口称赞的经典电影,它在权威电影网站上的好评率高达百分之百 。美国权威电影组织美国电影学院将其评为“美国最伟大的黑帮经典电影” 。
《教父》对宗教的讨论若隐若现,善恶的界限被优雅、温馨、仁慈、家庭所模糊。片中教父的形象颠覆了人们对黑帮大佬的传统认知,影片里的黑帮大佬不再一脸横肉飞扬跋扈,他可以温和仁慈,可以体面优雅。
拓展资料: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科莱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科莱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维托·唐·科莱昂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素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素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逊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
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逊尼报了仇。
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❹ 怎样欣赏《教父》这部电影看点在哪里
教父精彩对白
“永远别让别人知道你想什么”
“永远别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我们开出的条件你是无法拒绝的,要么是你的签字,要么是把你的手指留下。”
“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可能拒绝的条件。”“我费了一生的精力,试图不让自己变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们可以很粗心,
但男人不会。”
“总有一天--也许这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我会让你为我做件事情。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在我女儿的婚礼上接受正义,
这也算是我送给你的一件礼物!”
Don’t hate your enemy, or you will make wrong judgment.
不要憎恨你的敌人,否则你将做出错误的判断。
Don’t let anybody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You make the choice, and this is your price.
你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你的代价。
Everything I do with my power, including something criminal, I just want to protect my family and my friends .
我以我的力量所做的一切事情,包括一些罪恶,只是为了保护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
I don’t care what you did is right or wrong, I want you know only me have the right to make decision, cause I am the godfather until my death.
我不关心你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只是要你知道,只有我有权利作出决定,因为我是教父,唯有我的死亡能否定它。
I will never do anything guilty.
我永远不会做让自己内疚的事情。
So, love somebody else.
那么,去爱一些其他人吧。
Do you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Good. Because a man that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你经常跟家人呆在一起吗?不错。因为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
I'm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可能拒绝的条件。
I spent my whole life trying not to be careless. Women and children can be careless. But not men.
我费了一生的精力,试图不让自己变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们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会。
《教父》,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作为男人的奋斗史,作为理解人性的绝好之作,也作为对精湛演技的欣赏。
❺ 经典电影《教父》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教父思想绝对是《教父》里的灵魂,也是我们学习人生的一次教育,我总结如下:
1、如何做一个男人
1)责任感:意大利黑手党能够名扬全球,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国有国法,道有道规,能够在黑社会中扬名立万,责任感绝对是第一位的。要保护你的手下,呵护你的家人,为了你的手下与家庭,你必须有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这种责任感包括家族责任感、团队责任感。作为教父,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所以老教父活着累,小教父也活得累,在《教父》中两位父子的死,刻画得很好,一个是舒畅而死,因为他找到了一位更有责任感的人来继承事业;另一位却是悔恨枯死,因为他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他悔恨得死了。。。
2)做男人的准则---保护家人,特别女人与孩子,而且不要贩毒: 不要在饭桌上谈生意(这句话是老教父的儿女之口说出),给家人一个宁静的生活;女人也不要过问生意上的事,(这生意当然不是一般的生意啦,所以小教父对着自己的老婆咆哮:不要问。。。)这不是歧视她们,恰恰相反,是为了保护她们。正如我的以前一位老板说:你打我的脸,我还可以笑笑无所谓,但是你欺负我的家人,我不会放过你。。。。到于贩毒,这是很多黑帮老大不愿意做的,黄赌,最多是损失身体与不见钱,而毒,却是要了一个人的命与整家人的幸福生活,所以有原则的教父不做,为此他也差点丢了命。。。
3)“象个男子汉”,打下牙齿和血吞:当教父看到过气歌星象个小孩在教父面前啜泣时,教父简直要跳了起来,用力拍打他的脸:呜呜,象个男人吗?你是个男人吗?be a man….这也是我前面描写罗生饰演的教父在艰苦岁月依然乐观,没钱也要买个梨子慰劳家人的写照,在这时,我想起了老毛的一首诗: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领袖般的胸怀,可惜我不是教父或主席的料,所以有时遇到难题时也会郁闷,亲人的朋友,你呢?
4)重承诺,说到做到:这是《教父》一开场所告诉我们的。只要你有要求,我答应了
我就帮你做到。所以老教父对那个暴发户说:你不是说美国是天堂吗,可以保护你吗?你有了,忘了我了。。。有什么解决不了,你找我,我帮你解决,只要你认我为教父。。。于是那位暴发户轻轻地低着头,亲吻着教父的手背庄严地说:教父。。。然后满意而去,因为他知道,只要教父肯承诺做到,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5)死也不要做叛徒:《教父》中对叛徒的处理是最简单直接的,而且处死你不会告诉你的理由,只要你背叛了大家。这也是《教父》里面显得血腥且赤裸裸的一面,最大的震撼当然是麦克处死了背叛他的兄长,为此他还专门到母亲那里,委婉向地母亲讨教当年父亲的做法,最后他决定下命处死二兄,虽然他为此背了一辈子的心灵自责。这是意大利黑手党的家族传统,同时也是全世界有血肉的民族传统,对每一个叛徒,都应格杀勿论。想想中国抗日时期有几百万队伍的汉奸,唉。。。不过,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对汉奸不齿的,想想风流才子汪精卫的结局,看看秦桧在杭州下跪千年。。。。
6)“可里昂州长,可里昂议员”:典型的功名情结,呵呵,这也是作为一位男人的无奈但却是责任。这出自老小教父的经典对话,这其实说出了所有黑帮人物的心里希望:如果我当时能走正道,我还会加入黑社会吗?想想林冲被迫上梁山的苍凉,山水为之一白哪。。。一种身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感慨,好在小教父的坚定目光告诉老者:we can do,因而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一直在怎样处理家族事业如何合法化,如何体面化。。。。
❻ 教父,谁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求大神帮助
在《教父》这部电影面前,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鉴赏能力。因为第一次看这部 电影 给我的最深印象似乎是情节繁冗——电影耗时长、出场人物多,自己恰恰对其背景又缺乏理解,简直令人看得疲劳。再饱受大片刺激的刺激后,还真很难耐下性子突然去接受这样一部所谓的经典。重看《 教父 》的打算早已萌生,却总担心静不下心来走一次那3个多小时的流程,所以一直不敢轻易重温。对于情节,我早已不存在好奇,因为三部《教父》都领教了,还能留下多少悬念。所以这次重温是纯粹的欣赏,感到自己要好好审视一下教父的出众之处,再次仔细看看大师马龙·白兰度、埃尔·帕西诺的表演。 浪漫主义黑帮史诗——《教父》 这个“浪漫主义”头衔我之前很难理解,至少电影中的仇杀和血腥场景也没少出现。在这种浪漫与写实之间,自己也本不了解其界定的出发点。后来,马丁·斯克塞斯的《Good Fellow》给了我一个鲜明的比对。《Good Fellow》告诉我,现实中的黑帮其实是十分粗鄙的,而这种东西拍成电影简直让我看不下去。反观《教父》,它是装点得如此富丽堂皇的电影。在片中,维托·科里昂实际是黑帮老大,但他冠上了教父这个身份,而且这绝不单单是名号上的区别。我相信电影所要描写的不再是那种寻衅滋事的黑帮组织的杀戮和战争游戏,而转向了科里昂家族的人物命运这个话题。他们如同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个阶层在新生都市的纷乱逐鹿中产生(如同《纽约黑帮》所描述的背景)。作为后来的幸存者掌握了强大的权势和财力,触手伸及各方各面,甚至还能充当平民的保护神,看似强大无比。但实际上,家族的生存始终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他们不仅要参与黑帮间的明争暗斗,在从社会的黑暗代表努力转向社会主流的道路中更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时代的发展中举步维艰。这就像一场不可逆转的悲剧,无数的枪杀洗底,甚至包括对自己的亲友手下,让人简直有些麻木了,这场悲剧就是从《教父》第一部开始。马里奥·皮左和科波拉的对一切的诠释是戏剧化的,在科里昂家族的经营中,产生了激烈的叛乱挣扎,涉及政府、亲信及各方各面,又加入了细腻的感情戏成分,取材对一部电影来说太宏大了。对比其它的黑帮题材,别人通常只能挖出一小块题材来拍一部电影,而《教父》这个题材如果引申出去,却完全可以超越“黑帮”这个主题,映射到更广的方面。 一部心灵史诗———《教父》中的人物 这又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评语。《教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马龙·白兰度演绎的维托·科里昂。之前看这部时,电影我对马龙·白兰度缺乏了解,只觉这个维托·科里昂很有特色的表演。后来,电影《现代启示录》却使我惊奇发现,白兰度的两次表演竟然犹如变身,原来白兰度并不是本身就看起来是那样。那他又怎么会想到在演教父时,把下颚弄得像塞棉花,用沙哑沉稳的配音,连姿态也处理得绝妙,细品他的表演还真是觉得高山仰止。更绝妙的是,在第二部中还能找到生性沉稳的德尼罗做对应就。在我看来,维托·可里昂在电影中是塑造成近似神的人物。他眼光锐利,处事不失大气。而同样拥有智慧的第二代教父————麦克·可里昂(by Al·Paccino)却总是过于太锋芒。不可否认,两代教父同样睿智,但维托在做重大决定时会选择温和的手法,他愿意放弃纽约的势力来谋求帮派间的和解,保全家人的性命。在维托这种气派面前,我要开始同情麦克。他承担其家庭事业首先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一旦陷入这份事业后,却简直无法自拔。麦克是悲剧的最大承担着,他毫不留情地洗底手下和亲信,铲除一切威胁势力,而且很难说这种激进的做法不明智,因为这往往是维持家族事业所必需的,就在那种被判频繁到疯狂的境地。然而背起这个包袱也意味着其它方面惨痛的损失,亲情、爱情方面。我一直很欣赏电影的结尾,在背景音乐中,大门被关上,然后是Kay的一个特写,这给人一种强烈的隔绝感。Al·Paccino的刚性演绎持续到了门后远影这一幕,却预示着不免已经踏上不归路。或许第二代教父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了。Al·Paccino似乎用一种冷峻来表现,他的表情似乎始终如一,做事毫不犹豫,不留情面。我觉得除了这种冷峻的气质,没有什么能支撑人负担起这个沉重的包袱?
❼ 求教父电影解析,要有深度的那种。
《教父》在叙事上很圆熟,婚礼半小时的伏线密集,对庞大的人物关系网、情节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影片开头埋下的几处伏笔,在后来的剧情中全有呼应,而且令人感到新颖的是这几处呼应并不决定情节走向,而是草灰伏线式连接。
(7)怎么理解教父这部电影扩展阅读
《教父》主要剧情: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 饰)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
因为拒绝了毒枭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纽约其他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激化。圣诞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参谋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
因为内奸的出卖,“教父”的大儿子逊尼被仇家杀害;小儿子麦克(阿尔·帕西诺 饰)也被卷了进来,失去爱妻。黑手党家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血雨腥风和温情脉脉,在这部里程碑式的黑帮史诗巨片里真实上演。
❽ 教父,谁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在《教父》这部电影面前,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鉴赏能力。因为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给我的最深印象似乎是情节繁冗——电影耗时长、出场人物多,自己恰恰对其背景又缺乏理解,简直令人看得疲劳。再饱受大片刺激的刺激后,还真很难耐下性子突然去接受这样一部所谓的经典。重看《教父》的打算早已萌生,却总担心静不下心来走一次那3个多小时的流程,所以一直不敢轻易重温。对于情节,我早已不存在好奇,因为三部《教父》都领教了,还能留下多少悬念。所以这次重温是纯粹的欣赏,感到自己要好好审视一下教父的出众之处,再次仔细看看大师马龙·白兰度、埃尔·帕西诺的表演。
浪漫主义黑帮史诗——《教父》
这个“浪漫主义”头衔我之前很难理解,至少电影中的仇杀和血腥场景也没少出现。在这种浪漫与写实之间,自己也本不了解其界定的出发点。后来,马丁·斯克塞斯的《Good Fellow》给了我一个鲜明的比对。《Good Fellow》告诉我,现实中的黑帮其实是十分粗鄙的,而这种东西拍成电影简直让我看不下去。反观《教父》,它是装点得如此富丽堂皇的电影。在片中,维托·科里昂实际是黑帮老大,但他冠上了教父这个身份,而且这绝不单单是名号上的区别。我相信电影所要描写的不再是那种寻衅滋事的黑帮组织的杀戮和战争游戏,而转向了科里昂家族的人物命运这个话题。他们如同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个阶层在新生都市的纷乱逐鹿中产生(如同《纽约黑帮》所描述的背景)。作为后来的幸存者掌握了强大的权势和财力,触手伸及各方各面,甚至还能充当平民的保护神,看似强大无比。但实际上,家族的生存始终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他们不仅要参与黑帮间的明争暗斗,在从社会的黑暗代表努力转向社会主流的道路中更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时代的发展中举步维艰。这就像一场不可逆转的悲剧,无数的枪杀洗底,甚至包括对自己的亲友手下,让人简直有些麻木了,这场悲剧就是从《教父》第一部开始。马里奥·皮左和科波拉的对一切的诠释是戏剧化的,在科里昂家族的经营中,产生了激烈的叛乱挣扎,涉及政府、亲信及各方各面,又加入了细腻的感情戏成分,取材对一部电影来说太宏大了。对比其它的黑帮题材,别人通常只能挖出一小块题材来拍一部电影,而《教父》这个题材如果引申出去,却完全可以超越“黑帮”这个主题,映射到更广的方面。
一部心灵史诗———《教父》中的人物
这又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评语。《教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马龙·白兰度演绎的维托·科里昂。之前看这部时,电影我对马龙·白兰度缺乏了解,只觉这个维托·科里昂很有特色的表演。后来,电影《现代启示录》却使我惊奇发现,白兰度的两次表演竟然犹如变身,原来白兰度并不是本身就看起来是那样。那他又怎么会想到在演教父时,把下颚弄得像塞棉花,用沙哑沉稳的配音,连姿态也处理得绝妙,细品他的表演还真是觉得高山仰止。更绝妙的是,在第二部中还能找到生性沉稳的德尼罗做对应就。在我看来,维托·可里昂在电影中是塑造成近似神的人物。他眼光锐利,处事不失大气。而同样拥有智慧的第二代教父————麦克·可里昂(by Al·Paccino)却总是过于太锋芒。不可否认,两代教父同样睿智,但维托在做重大决定时会选择温和的手法,他愿意放弃纽约的势力来谋求帮派间的和解,保全家人的性命。在维托这种气派面前,我要开始同情麦克。他承担其家庭事业首先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一旦陷入这份事业后,却简直无法自拔。麦克是悲剧的最大承担着,他毫不留情地洗底手下和亲信,铲除一切威胁势力,而且很难说这种激进的做法不明智,因为这往往是维持家族事业所必需的,就在那种被判频繁到疯狂的境地。然而背起这个包袱也意味着其它方面惨痛的损失,亲情、爱情方面。我一直很欣赏电影的结尾,在背景音乐中,大门被关上,然后是Kay的一个特写,这给人一种强烈的隔绝感。Al·Paccino的刚性演绎持续到了门后远影这一幕,却预示着不免已经踏上不归路。或许第二代教父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了。Al·Paccino似乎用一种冷峻来表现,他的表情似乎始终如一,做事毫不犹豫,不留情面。我觉得除了这种冷峻的气质,没有什么能支撑人负担起这个沉重的包袱?
❾ 电影《教父》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部电影的意义什么啊
教父这部电影,及其诞生后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的表现,等等,围绕着它及它本身,能够体现西方以美国为主,民众的社会观和价值观。首先“叛徒必须死”。教父的第一部、第二部,全片主线,随着男少主那一枪干脆利落的干掉自己的哥哥的震撼镜头,“叛徒必须死”非常鲜明。所以很多人觉得西方讲民主,讲自由,像斯诺登这样捍卫民主自由的一定是英雄吧,错,他在美国民众价值观里是叛徒,而叛徒是不应该有好下场的。所以教父这部电影,我觉得又可以叫做“叛徒的下场”。第二,和叛徒必须死相对的是,“相信自己人,罩着自己人”。美国是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大国中,少数讲究民粹文化的。人口少的小国为了生存下去,培养人民民粹精神,最极端的例子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公司里,当一个员工在工作上犯了错误(不是背叛这种错误),他的上级、老板,不仅不会开除、扣工资、惩罚性加班等,而是会反省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是不是制度应该变更,所以对外表现出来的就是美国大公司制度“特别人性”。第三,也是老生常谈的“英雄主义”。电影里,一个人直入虎穴干掉一个黑帮,每个黑帮都有个灵魂人物。和国内公司事前请示、事后汇报不同的是美国公司里,员工往往是“默默无闻的做事情”,经常抛惊喜给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