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黑泽明的电影怎么样

黑泽明的电影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1-06-25 14:24:41

① 黑泽明有哪些非常有名的电影值得看,来推荐

世界十大杰出导演之一《黑泽明系列作品》

1、《姿三四郎》1943年

《姿三四郎》,黑泽明第一部导演作品,旋即一鸣惊人。影片通过一名好勇斗狠的青年如何成长为一名柔道武术家为主线,反映了1880年日本明治时期柔术与柔道之争。黑泽明是一位地道的男性艺术家,他通过武士艺术来表现日本民族的品格,姿三四郎身上体现的尽职、勇敢、正直、献身精神、人道主义及粗犷的斗争正是浓烈的黑氏风格的完美体现。影片不仅以幽默的乐天情绪、区别于旧式日本武片风格的影像,更开创了日本电影史上的新型娱乐时期,其中五场以不同节奏表现柔道比赛的场面,更说明了黑氏画面处理方面的登峰造极。

2、《踏虎尾》1945年

《踏虎尾》算不算黑泽明时间最短的电影,一个小时的长度浓缩着黑泽明标准的叙事风格,这部拍摄于1945年的电影局限于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并没有太多电影技法上的突破,太多棚景的使用使影片有了舞台剧的高压表现手段。在影片开始的字幕中黑氏交替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及悬念。正如其中一句话: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正是这样一个黑氏惯用的研究人类两面性的主题使《踏虎尾》得以延伸。黑泽明早期作品大都在题材上描写本民族的现实与历史,影片大多数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灵魂的冲突与撞击。这部《踏虎尾》就是此类代表作品。

3、《姿三四郎续集》1945年

因为《姿三四郎》的非凡成就及深远影响,黑泽明在二年后又拍了此片的续集,这也是黑泽明一生中唯一为一部影片做续。本片继续上集的故事,将一段寻仇故事表现的别有风味。特别对反派角色的描述刻画出了有血有肉的另一面。本片依旧是表现武士和男性阳刚美的通道,黑氏早期的风格特色就是强烈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的对撞,而这一切又都包涵在导演略带诙谐的手段中融化的格外有味道。《姿三四郎》二集虽不能代表黑氏的最高水准,但一鸣惊人的创作手段为日本影坛一扫平庸之气。

4、《无悔的青春》1946年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黑泽明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影片根据战时一则真实事件改编,表现出混乱的社会下人类精神家园的萎缩,也表明了黑氏对战争及法西斯主义的立场及态度。黑氏暂时抛开他狂热的武士风格,却又巧妙地在这出女性电影中注入武士道精神,她受尽世间唾骂和凌辱仍倔强的表示:我对青春无悔的女主角具备了黑氏一贯的阳刚气质。这类影片相似国产片《江姐》般的励志类型,但黑泽明以忘我的投入及感同身受的细腻把一个经过战争混乱后,终于找到自我,忠于自己意志的新时代女性表现的可歌可泣,摆脱了说教成份,令人看来如鲠在喉。

5、《美好星期天》1947年

这是黑泽明难得的一部写意之作,它对日本战后颓废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本片以黑氏一贯的流畅与乐天精神;把一对年轻却充满忧愁的恋人在星期天怎样把种种烦恼抛诸脑后的经过刻画的充满激情及东方美。男主角向情人求爱一场,表现出黑氏浪漫主义的心态,令人看到心猿意马,而一对小情人在废墟中幻想未来经营小餐馆的场面,在叫人心往神怡之余也透露出黑氏寓意深长的希望。另外,此部影片也是日本电影中第一部直接反映出年轻人对性的感受的作品。

6、《罗生门》1950年

五个凶杀的当事人与见证人,说出了五个不同的结局,究竟辩说的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影片描写了人心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类最深奥的部分并公之于众。错综复杂的光与影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和罪孽图画,构示了人难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使到了死的时候,也是不会放弃虚伪和掩饰的。

7、《留芳颂》1952年

8、《七武士》1954年
等,好多都不错,值得一看!

② 黑泽明的电影好看哪里有哪些特点

黑泽明的导演手法非常简练,视觉形象十分生动,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技干净利落。他的影片大多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灵魂的冲突与撞击。虽然描写的是日本民族的现实与历史,但主旨终究是探寻人类亘古以来无法回避的本质问题:良知,动乱,伪善,伦理,贪婪,恐惧,卑微等。他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画面色彩浓郁清澈,构图极富东方绘画神韵。片中人物的命运扑朔迷离,极富西方戏剧风格。一般都会出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或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却常常有惊人之语暗示影片的结局和主题。男主人公都带有强烈的两面性,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面目丑陋,行为粗鲁;而自诩为英雄的人实际上是意志薄弱,不谙世事的蠢货;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角色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0年黑泽明导演的作品《罗生门》举世闻名,影片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技巧所构成的影像,让西欧的影坛叹为观止。五个凶杀案的当事人和见证人,说出了五个不同的结局,究竟谁说得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的呢?影片描写了人心灵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性最深奥的部位并公之于众。错综复杂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彷徨于心灵的丛林之中的困惑。《罗生门》描绘了人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的罪孽图画,揭示了人难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便到了死的时候,也是不会放弃虚伪和伪装的。 1954年,黑泽明拍摄的《七武士》被称为日本娱乐片的顶峰之作。他从未忘记对社会的愤恨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其正义感和道义上的斗争仍坚持不懈。影片描写身处古代乱世的村民委托七个流浪的武士剿灭山贼,黑泽明以超人的导演技巧,用千军万马的气势来展现七武士与山贼的博杀,黑白影像突凸了生存的险恶和人性的坚韧勇敢。 从1958年后,日本电影从顶峰一落千丈,为摆脱困境,黑泽明的电影趋向娱乐性,艺术性有所削弱。进入80年代,他拍出了一部在日本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震撼世界影坛的巨制《影子武士》,惊险的传奇故事,辽远恢宏撼天动地的战争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加之日本民族传统戏剧表演技巧辅以诗化语言,激情典雅,韵味悠长。 1985年,又一部纯粹的黑泽明电影《乱》问世,影片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被一贯挑剔而刻薄的西方影评家称为‘最优秀、最准确地表现了莎士比亚原作精神的影片’,其要探讨的主题是:人类动乱的根源来自于人本身。黑泽明采用很多大场面和长镜头,让世界的纷争,人心的涣散,个人命运的不可知,在摄影机的凝视中缓缓走过,仔细精微的透视着历史烽烟中的世情和人心。 电影天皇黑泽明在其电影中,以其恢宏的气势,浓郁的色彩,针锋相对的对峙与冲突,别具一格的影像造型,向观众展示了人生的痛楚、疯狂、欲望、毁灭、欢乐、解脱、温情、迷惘等种种的景象,深刻无情的解剖和展示了人类灵魂。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精湛的导演语言。电影,究其本质便是镜头的影像。黑泽明电影的魅力和魂魄更是蕴藏于他那精心推敲设计的镜头影像中。黑泽明有着很深的绘画功底,在电影开拍前,他也总是将自己对未来影片镜头的想象亲自画出来。反复推敲镜头画面的色彩、光线、人物安排、构图和气氛。他的许多导演的技巧也体现在这些精心设计的镜头造型中。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下黑泽明电影造型中的导演艺术: (一)对峙冲突场面的造型与构图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许多时候人物有着针锋相对的激烈冲突。于是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物激烈对峙的情景。黑泽明对这些场面做出了张力十足的精彩处理,这种张力来自于他对镜头构图和场景造型的富有诗意的使用。 (二)天气的美学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天气是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营造和烘托了影片的气氛,而且也象征了人物的内心。黑泽明说,他要么喜欢烈日炎炎,要么便是风雨交加。的确,在黑泽明的影片中,晴天白日的时候真不多见。但狂风、闪电、迷雾、焦躁的烈日,不仅营造了影片的氛围与基调,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人生处境的象征。 (三)环境与象征 黑泽明的电影无情的展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种种姿态,可以说,一切都围绕人物及其内心的景象。影片中人物活动的的场景环境,也成为剧中人物内心景象的象征。 《罗生门》中,滂沱大雨下破烂不堪的高大的罗生门,正如黑泽明对人生美好的幻想已经残破灰暗、悲观失望的内心。农夫将罗生门上的木头一块块的劈下来烤火,正如最后残留的一丝对真与善的幻想也将被剥落剔除。 (四) 平面化的镜头画面与日本传统绘画 在黑泽明的多部电影中,他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追求相对平面化的绘画风格的镜头画面。黑泽明通过以下手法来处理这种日本绘画风格的镜头,如淡化光影,人物在镜头画面中的构图,简化人物背景以及摄影机的平视。 (五)人物造型与戏剧 在黑泽明的影片中,有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戏剧——能剧的影响。戏剧对其电影的影响,更体现在人物造型上。黑泽明电影中的人物不是指一个个体的人,而是人性的一个个符号。他们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某个方面,这些角色性格都极其单一,而不是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那样性格复杂。因为他们仅仅是人性的某一面的符号,某一种类型。在影片的服装上,黑泽明也借鉴了戏剧服装的浓墨重彩的风格,异常华丽。 (六)场景空间造型与镜头画面风格 黑泽明电影的镜头画面造型具有强烈的日本民族艺术风格。除了上述的黑泽明对镜头画面作出的平面化处理外,影片场景的造型结构也使镜头画面的构图形成了强烈的日本民族造型特色。 (七)《红胡子》中的阴影 《红胡子》是一部具有强烈光影效果的黑白片,场景是一所收容贫困病危病人的小医疗所。强烈的光影常使人物巨大的影子晃动在墙上,死亡与苦难的气息扑面而来。 (八)表演中的雕塑 黑泽明的电影重视造型,不仅在于画面镜头的造型,他在表演中也追求一种造型感。 以上仅仅是从电影造型的角度,谈了大师黑泽明的电影导演艺术,而这仅仅是他导演艺术的一部分。大师作品最重要的更在于他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及对理想人格的深思。

③ 黑泽明在影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黑泽明,“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他是第一个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也是第一个被世界电影人共同视为导师的亚洲导演。

他将东方电影拉入到世界电影的版图,并引导了一代电影潮流。

“电影天皇”,电影殿堂里的王者。

他说“如果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

④ 黑泽明的电影有什么特色

黑泽明连续拍了几部杰作,都是描写人们在艰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牺牲和承担道义是许多黑泽明影片的中心主题,这与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关。黑泽明坚持剧本要基于真实的事件,所以他和摄制组对日本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获得更多有关武士的资料。
特色 黑泽明的导演手法非常简练,视觉形象十分生动,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技干净利落。黑泽明最出名导演手段就是对现场的调度,许多桥段成为其他导演争相模仿的对象。以其命名的“黑泽明式调度”,影响更是至今。他的影片大多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灵魂的冲突与撞击。虽然描写的是日本民族的现实与历史,但主旨终究是探寻人类亘古以来无法回避的本质问题:良知,动乱,伪善,伦理,贪婪,恐惧,卑微等。他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画面色彩浓郁清澈,构图极富东方绘画神韵。片中人物的命运扑朔迷离,极富西方戏剧风格。一般都会出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或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却常常有惊人之语暗示影片的结局和主题。男主人公都带有强烈的两面性,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面目丑陋,行为粗鲁;而自诩为英雄的人实际上是意志薄弱,不谙世事的蠢货;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角色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0年黑泽明导演的作品《罗生门》举世闻名,影片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技巧所构成的影像,让西欧的影坛叹为观止。五个凶杀案的当事人和见证人,说出了五个不同的结局,究竟谁说得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的呢?影片描写了人心灵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性最深奥的部位并公之于众。错综复杂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彷徨于心灵的丛林之中的困惑。《罗生门》描绘了人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的罪孽图画,揭示了人难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便到了死的时候,也是不会放弃虚伪和伪装的。 1954年,黑泽明拍摄的《七武士》被称为日本娱乐片的顶峰之作。他从未忘记对社会的愤恨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其正义感和道义上的斗争仍坚持不懈。影片描写身处古代乱世的村民委托七个流浪的武士剿灭山贼,黑泽明以超人的导演技巧,用千军万马的气势来展现七武士与山贼的博杀,黑白影像突凸了生存的险恶和人性的坚韧勇敢。 从1958年后,日本电影从顶峰一落千丈,为摆脱困境,黑泽明的电影趋向娱乐性,艺术性有所削弱。进入80年代,他拍出了一部在日本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震撼世界影坛的巨制《影子武士》,惊险的传奇故事,辽远恢宏撼天动地的战争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加之日本民族传统戏剧表演技巧辅以诗化语言,激情典雅,韵味悠长。 1985年,又一部纯粹的黑泽明电影《乱》问世,影片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被一贯挑剔而刻薄的西方影评家称为‘最优秀、最准确地表现了莎士比亚原作精神的影片’,其要探讨的主题是:人类动乱的根源来自于人本身。黑泽明采用很多大场面和长镜头,让世界的纷争,人心的涣散,个人命运的不可知,在摄影机的凝视中缓缓走过,仔细精微的透视着历史烽烟中的世情和人心。 电影天皇黑泽明在其电影中,以其恢宏的气势,浓郁的色彩,针锋相对的对峙与冲突,别具一格的影像造型,向观众展示了人生的痛楚、疯狂、欲望、毁灭、欢乐、解脱、温情、迷惘等种种的景象,深刻无情的解剖和展示了人类灵魂。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精湛的导演语言。电影,究其本质便是镜头的影像。黑泽明电影的魅力和魂魄更是蕴藏于他那精心推敲设计的镜头影像中。黑泽明有着很深的绘画功底,在电影开拍前,他也总是将自己对未来影片镜头的想象亲自画出来。反复推敲镜头画面的色彩、光线、人物安排、构图和气氛。他的许多导演的技巧也体现在这些精心设计的镜头造型中。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下黑泽明电影造型中的导演艺术: 对峙冲突场面的造型与构图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许多时候人物有着针锋相对的激烈冲突。于是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物激烈对峙的情景。黑泽明对这些场面做出了张力十足的精彩处理,这种张力来自于他对镜头构图和场景造型的富有诗意的使用。 天气的美学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天气是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营造和烘托了影片的气氛,而且也象征了人物的内心。黑泽明说,他要么喜欢烈日炎炎,要么便是风雨交加。的确,在黑泽明的影片中,晴天白日的时候真不多见。但狂风、闪电、迷雾、焦躁的烈日,不仅营造了影片的氛围与基调,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人生处境的象征。 环境与象征 黑泽明的电影无情的展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种种姿态,可以说,一切都围绕人物及其内心的景象。影片中人物活动的的场景环境,也成为剧中人物内心景象的象征。 《罗生门》中,滂沱大雨下破烂不堪的高大的罗生门,正如黑泽明对人生美好的幻想已经残破灰暗、悲观失望的内心。农夫将罗生门上的木头一块块的劈下来烤火,正如最后残留的一丝对真与善的幻想也将被剥落剔除。 平面化的镜头画面与日本传统绘画 在黑泽明的多部电影中,他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追求相对平面化的绘画风格的镜头画面。黑泽明通过以下手法来处理这种日本绘画风格的镜头,如淡化光影,人物在镜头画面中的构图,简化人物背景以及摄影机的平视。 人物造型与戏剧 在黑泽明的影片中,有着强
烈的日本传统戏剧——能剧的影响。戏剧对其电影的影响,更体现在人物造型上。黑泽明电影中的人物不是指一个个体的人,而是人性的一个个符号。他们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某个方面,这些角色性格都极其单一,而不是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那样性格复杂。因为他们仅仅是人性的某一面的符号,某一种类型。在影片的服装上,黑泽明也借鉴了戏剧服装的浓墨重彩的风格,异常华丽。 场景空间造型与镜头画面风格 黑泽明电影的镜头画面造型具有强烈的日本民族艺术风格。除了上述的黑泽明对镜头画面作出的平面化处理外,影片场景的造型结构也使镜头画面的构图形成了强烈的日本民族造型特色。 《红胡子》中的阴影 《红胡子》是一部具有强烈光影效果的黑白片,场景是一所收容贫困病危病人的小医疗所。强烈的光影常使人物巨大的影子晃动在墙上,死亡与苦难的气息扑面而来。 表演中的雕塑 黑泽明的电影重视造型,不仅在于画面镜头的造型,他在表演中也追求一种造型感。 以上仅仅是从电影造型的角度,谈了大师黑泽明的电影导演艺术,而这仅仅是他导演艺术的一部分。大师作品最重要的更在于他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及对理想人格的深思。

⑤ 黑泽明的电影介绍!

1、《战国英豪》

《战国英豪》,又译《暗堡里的三恶人》、《武士勤王记》,是由黑泽明执导,三船敏郎、千秋实、藤原釜足、藤田进等人主演的一部日本历史剧情电影。

剧情简介:在战国乱世,秋月家被领国山名家击溃。大将真壁六郎太保护公主雪姬和数名残党一同躲避在一个暗堡中,并在柴堆里暗藏了黄金五百贯。六郎太筹划穿越敌国,到达同盟国早川领。他想到了利用偶然在暗堡附近遇到的两个贫民太平和又七,让他们背负黄金随行。

六郎太和公主以及太平、又七踏上了征途。六郎太利用金条引起骚动,趁着混乱顺利通过关卡。途中,六郎太救了一名平民少女,一行变成五人。就在快要达到目的地时,他们被敌将田所兵卫发现。六郎太与之展开一场激战,将之击败。然而就在早川国境边,六郎太等人被抓住投入了大狱,太平和又七逃走。这时,田所兵卫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2、《德尔苏·乌扎拉》

《德尔苏·乌扎拉》是由黑泽明执导,Maksim Munzuk、Yuri Solomin领衔主演的剧情片。影片改编自俄国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的游记《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讲述了沙俄军官阿尔谢尼耶夫和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之间的超越阶层与等级的友谊。该片于1975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剧情简介:沙俄军官阿尔谢尼耶夫于1902、1907年两次到乌苏里地区探险,两次都是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为其充当向导,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打猎时,

德尔苏发现自己的眼睛已经不行了,感到很悲伤。在阿尔谢尼耶夫的劝说下,随同其到大城市伯力居住,但因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德尔苏又回到了密林,临行前阿尔谢尼耶夫送他一支新的猎枪。归途中,匪徒抢走了他的枪并将其杀害。

3、《影子武士》

《影子武士》是日本东宝映画出品的战争历史片。影片由黑泽明执导,仲代达矢、山崎努、萩原健一、根津甚八、大泷秀治等主演。

剧情简介:十六世纪末, 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其中以武田信玄、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的势力最大。1572年, 武田信玄击溃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的联军,并于次年包围家康的属地野田城。然而信玄却急死于军中, 一时间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先前占优势的武田军忽然面临着家族分裂,

军心大乱的危机。在危难关头,几个家臣秘密找出一名面容酷似信玄的盗贼假装信玄以稳定军心,顺利退兵,并震慑住虎视眈眈的织田、德川、上杉等豪强。按日本战国的习惯,这个模仿者被称为影子武士。这样的状况维持了三年之久。

三年之后影子武士的身份首先在家族中被揭露出来,信玄之子武田胜赖全面夺取家中军政大权,并违背信玄遗训领兵出征。结果被织田信长以三段式火枪射击加防马栅栏战术击溃,全军覆没,武田家从此没落

4、《八月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是由日本松竹映画制作发行的98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黑泽明执导,村濑幸子、井川比佐志、茅岛成美、根岸季衣、理查·基尔等主演,于1991年5月25日在日本上映。

剧情简介:一位住在日本长崎乡间的老人,突然接到发自美国夏威夷的航空信。寄信人是老人的侄子克拉克。信中称老人的哥哥早年移居美国,靠经营菠萝园而成为富翁,现患不治之症,希望死前能与妹妹见上一面。老人的儿子、女儿对在美国突然出现这样一位有钱的亲戚感到兴奋不已,

便立刻把四个孩子寄放在母亲家中,动身去了美国。孩子们在与祖母的朝夕相处中,听祖母忆起祖父死于原子弹轰炸的往事,理解了祖母对祖父的怀念和不愿去美国的心情。在孩子们的劝说下,祖母答应在8月9日祖父的忌日去美国看望哥哥,

因为1945年这一天是长崎被原子弹轰炸的日子,村里人要在这天集体举行对死者的追悼。孩子们的父亲和姑母从美国归来,当听说祖母已复信给美国的哥哥,便责怪她不应向他们提起有关原子弹的往事,担心将断了这位有钱亲戚的往来。然而,克拉克从美国回来表示了真切的心情。

5、《袅袅夕阳情》

《袅袅夕阳情》是由日本东宝映画发行的134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黑泽明执导,松村达雄、香川京子、井川比佐志、寺尾聪、渡边哲等主演,于1993年4月17日在日本上映。

剧情简介:1943年,百闲先生从大学退职后呆在家中一心从事写作。这个家“小偷很容易进来”,是以房租便宜,聚集了高山、甘木、桐山、泽村等弟子。澡堂的门是半开的,立着“小偷入口”的牌子,还有“小偷通道”,“小偷休息室”里甚至摆放了烟灰盆。每一个小偷看到了都会大吃一惊。

空袭中这座房子被毁,百闲先生和夫人搬进了一个只有三铺席大小的门房,终日与猫为伍,过着悠然自在的生活。战后,弟子们创立了“摩阿陀会”。“摩阿陀会”是“好了吗,还没有呐”的谐音。弟子们每年都为先生的生日召开大会,在第17届会上,头发花白的先生问弟子们,何事何物在人生中最重要。

⑥ 为什么黑泽明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那么高

黑泽明,1910年生于日本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
1936年,创作首篇剧本《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由此进入了电影圈。1941年,在拍摄完剧情片《马》之后,黑泽明开始专注于电影剧本创作。1943年,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后打破票房纪录,黑泽明由此受到关注[1] 。1948年,拍摄了犯罪电影《泥醉天使》。1950年,拍摄的悬疑电影《罗生门》获得了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及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 。1952年,编导了剧情片《生之欲》。1954年,执导了古装动作片《七武士》,影片获得了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3] 。1959年,监制并编导了古装动作片《战国英豪》,黑泽明凭借该片获得了第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3] 。1963年,编导了悬疑犯罪电影《天堂与地狱》。1965年,拍摄了剧情片《红胡子》,影片获得了第20届日本每日映画大奖最佳影片奖[4] 。1970年,执导了剧情片《电车狂》。
1972年,拍摄了俄语剧情片《德尔苏·乌扎拉》,影片获得了第9届莫斯科国家电影节金奖和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1] 。1980年,编导并监制了战争电影《影子武士》,影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6] 。1985年,拍摄了战争电影《乱》,影片获得了第4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7] 。1990年,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 。1993年,编导了剧情片《袅袅夕阳情》。
1998年9月6日下午,黑泽明因脑中风在东京逝世,享年88岁[1]
黑泽明电影里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观生命里的积极者,他们的价值观从来不会被现实的社会污染,当中的人物不时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牺牲,令人伤感,但始终维护着人类的希望,是一种有份量的影响[11] 。(导演徐克评)
黑泽明的电影大多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剖析原因,并且其电影中融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得其电影恢宏磅礴的画面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得其作品成为经典[23] 。(《电影文学》评)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很多人物有着激烈的情绪对抗,这些对抗场面都被赋予了张力十足、力度到位的电影语言,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电影《罗生门》中,黑泽明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而每一个人物见证的相对真实性又必须由观众来作出判断。这种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体现在视听语言中,就是黑泽明对构图和场景的诗意性的运用[24]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评)

⑦ 黑泽明的电影好看吗

就黑泽明的时代能过拍出那样的电影,称其大师那是实至名归,他的电影算好看,比现在的中国电影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我看过的他的电影,我觉得叙事有点慢了

⑧ 黑泽明哪部电影最好看

黑泽明大师的每一部都很经典,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罗生门、七武士和影武者。
大师的手法非常简练,视觉形象十分生动,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技干净利落。他的影片大多采用对称手法,主题上深刻揭示人性与灵魂的冲突与撞击。虽然描写的是日本民族的现实与历史,但主旨终究是探寻人类亘古以来无法回避的本质问题:良知,动乱,伪善,伦理,贪婪,恐惧,卑微等。他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画面色彩浓郁清澈,构图极富东方绘画神韵。片中人物的命运扑朔迷离,极富西方戏剧风格。一般都会出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或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却常常有惊人之语暗示影片的结局和主题。男主人公都带有强烈的两面性,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面目丑陋,行为粗鲁;而自诩为英雄的人实际上是意志薄弱,不谙世事的蠢货;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角色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0年黑泽明导演的作品《罗生门》举世闻名,影片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技巧所构成的影像,让西欧的影坛叹为观止。五个凶杀案的当事人和见证人,说出了五个不同的结局,究竟谁说得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的呢?影片描写了人心灵深处奇异复杂的阴影,尖锐地剖析了人性最深奥的部位并公之于众。错综复杂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彷徨于心灵的丛林之中的困惑。《罗生门》描绘了人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的罪孽图画,揭示了人难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便到了死的时候,也是不会放弃虚伪和伪装的。 1954年,黑泽明拍摄的《七武士》被称为日本娱乐片的顶峰之作。他从未忘记对社会的愤恨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其正义感和道义上的斗争仍坚持不懈。影片描写身处古代乱世的村民委托七个流浪的武士剿灭山贼,黑泽明以超人的导演技巧,用千军万马的气势来展现七武士与山贼的博杀,黑白影像突凸了生存的险恶和人性的坚韧勇敢。 从1958年后,日本电影从顶峰一落千丈,为摆脱困境,黑泽明的电影趋向娱乐性,艺术性有所削弱。进入80年代,他拍出了一部在日本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震撼世界影坛的巨制《影子武士》,惊险的传奇故事,辽远恢宏撼天动地的战争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加之日本民族传统戏剧表演技巧辅以诗化语言,激情典雅,韵味悠长。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⑨ 请问黑泽明的那部电影最好看

就我看过的我觉得《七武士》、《乱》相当不错,还有一部片子《影武者》据说也很不错

⑩ 黑泽明电影有何特点

每一部都深刻挖掘出人的本性。
黑泽明的电影不像别的导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内涵所在。比如《罗生门》,讲的人性虚伪的一面,为了面子,死人都肯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说。
黑泽明将人的本性演绎的淋漓尽致,他喜欢的作家是妥思妥耶夫,根据妥思妥耶夫的《罪与罚》改变的电影《丑闻》,也是表现了灵魂深处的一面。
黑泽明与其他表现人性的导演不同的是,无论多么丑恶的人性,他都要将其尽力漂白,去找出本属于丑恶灵魂善良的那一面。

这是我的理解。呵呵

阅读全文

与黑泽明的电影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资一部电影要花多少钱 浏览:550
mkv电影怎么分成好几个小的部分 浏览:676
电影院座椅把手如何抬起 浏览:396
如何调节英文电影字幕 浏览:767
张一白拍过哪些电影 浏览:934
八佰电影完整多久 浏览:1
抖音上的电影都是怎么弄的 浏览:313
推荐免费观看电影 浏览:783
孙红雷不说了挣钱是什么电影 浏览:511
哑巴盗墓叫什么电影 浏览:945
讨债人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 浏览:626
近期电影院播放什么电影 浏览:937
周星驰的电影有哪些典故 浏览:633
漫威第一阶段哪些电影 浏览:143
蜡笔小新被大人们追捕是什么电影 浏览:775
中文好看的电影推荐2015 浏览:392
韩国电影最近怎么那么少 浏览:450
韩国现代激情电影有哪些 浏览:87
我来自北京是什么电影 浏览:595
许多人在电影院看中国机长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