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死亡诗社》是非常冷门的一部电影,但评价高得一塌糊涂,有哪些闪光点
《死亡诗社》影评: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看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去了好久,从某个不经意间被打破的清晨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太过纯净的故事。我说的太过是因为它没有被商业化得很滥情,所以也成就了它票房毒药的性质。一群青春年少的男孩们,一个对生命有独特理解的老师,还有他们生活其中的一所刻板严格的名牌中学。
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 情节的安排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花哨,只是在喜剧式的上半场走到沉郁的结局时,多少让人有点心情黯淡了,但正是这种被现实挫败的感觉,和着最后一个场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华了该片的寓意。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影片丰富的内涵甚至会让人分不清,究竟谁是该片的主角,基丁老师?学生?还是如铁屋般禁锢人的心灵的体制或者说是这个现实的世界?
在基丁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育人者如何在体制和教条下成为放逐者的故事。如果说,这部片子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激情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他是现实世界里的老师,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诸多光环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舵手(船长?),帮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面对生命的友人。他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条,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无论是让学生撕掉权威关于诗歌的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品读,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随着别人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但,属于基丁自己的结局是被校方因为“毒害”学生思想为名赶走了,似乎和遥远切近的时空里,那些个挑战者,背叛者的悲剧式命运无奈地呼应了。 盗火者给人们光明,而自己却永远只能背负着盗者的恶名,默默走开。
在尼尔的世界里,展现的是一个人如何从别人生命阴影里走出来,看看阳光洒在自己身上的光辉,做在想要走的路。尼尔在基丁老师的课堂上被点燃寻觅生命意义的激情,重组了死亡诗社,瞒着父母参与他梦寐于求的话剧的演出,他飞扬的生命在“仲夏夜之梦”里的精灵身上光芒万丈。然而当帷幕落下,他还得回到现实,面对父亲严厉冰冷的目光。在父母和梦想之间,尼尔无路可逃,终于,在一个飞雪的寒夜,他最后一次带上精灵的荆冠,踏着冰凉如水的夜色,了结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以一个自由而鲜活的生命的姿态发出他最后无言的愤懑。 在他的身上既能看到一个寻梦者的浪漫和激越,也能看到背负着现实生活压力的被束缚者的无奈和呻吟。
而片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那就是托德。胆小,懦弱,发奋学习,沉默少语,看着他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体内有某些部分和他共鸣着。在他无能平凡的外表下依然是隐藏着激情的,但他的激情总是默默流淌,直到影片的最后才有了一次无发抑制的爆发。基丁老师的走,他无能为力,甚至无奈地充当着指责人,在基丁离开教室的瞬间,他站在了课桌上,呼喊着:“船长,我的船长!”这是基丁教的方式,一种换种眼光看世界的方式。现在,这种方式成为公然嘲笑现实世界可悲束缚的武器,虽然对于这个麻木了太久的世界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导演还是让我们看到在托德的带动下,班里的同学几乎都陆续地站了起来,场面有点煽情,也不是很真实,但这确实给了我们每个人继续前行的希望。 基丁走了,但没有人会怀疑,青春张扬的烙印永远留在了这些刚刚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心灵深处。
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其中有两个场景意象让我刻骨铭心。一次是表现秋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的空镜头,从未见过这么多 鸟在一瞬间飞起,其漫天之势宛如一股挣扎着奋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飞腾,它们扑翅的声响惊起秋野广袤的宁静,即使是短暂的,但也让这个世界听到了它们自己的声音。
还有就是黑夜里穿行于迷雾间的那几个向往自由的身影,寂寞的灵魂,向诗歌取暖,在诗歌的激情里颤栗。看不清他们的样子,只是觉得,不经意间,心随着他们奔向某个山洞,在那里倾泄所有的愤懑,在亢奋的目光里寻觅生活的力量。
一片关于诗歌的电影,当然是俯仰皆是的如诗般的妙句警言,如“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 “两条路在森林里分叉,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条。”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着。”遥远的日子里,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而在这里,在托德稚嫩的脸颊上写着,在尼尔紫荆冠上刻着,在基丁怅然的微笑里流露着的是这样的诗句: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同样的励人自励的文字。
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而割舍和死亡都是伴随着痛苦的,所以有了月光下走向生命终结的尼尔,有了被迫离开学校的基丁,但,痛苦的背后是新生的孕育,所以,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托德,看到满教室的托德们,这就是延续和未来!
② 怎么评价电影《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最后来说一下电影的艺术魅力,好的电影一定是能够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的,它能跨越种族会和国籍的界限,不管什么样的人,看了这部电影,我相信都一定印象深刻,进而会对自己的人生和家庭以及事业产生一定的反思,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他不仅弱化了战争的残酷,还把父爱,母爱以及伟大的父母爱情真实的表现出来,它也让我们对人生,爱情,家庭有了自己的理解,当然,它也教会了我们一个最简单却又有效的获得幸福的方法,那就是积极乐观,不管是面对死亡的威胁还是疾病的困扰,又或者生于暗夜看不到一丝光亮,但是请你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光明就一定会到来,而幸福也一定会属于你
③ 电影《蝴蝶效应》一直没看太明白,谁能介绍下大概的剧情
埃文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孩。
因为经常失忆,埃文只好每天写日记,把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但是记日记不是一直管用的,因为埃文有时候会在事情发生之后立马就忘记这件事,所以他只能记下事情发生前后的小细节。
④ 请介绍一下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
这是一部讴歌小人物平实友情和爱心的乡村式电影。严格的说起来,日本彩色影片《远山的呼唤》不能算是一部好莱坞意义上的大片。她是七十年代做为呼醒温情人性的视听作品显出东瀛银幕之上的。《远山的呼唤》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出场。流浪亡命的男主人公田岛耕作,还有北海道牧场相依为命的风见民子母子。山田洋次执导的日本影片是有绝对特色的,它象是一幅东山魁夷的田园风景画那样,细微地传达和表现着北海道的大自然,大自然下面的多姿人物,以及人物诸诉出来的别致心象。电影的故事主述在夏天。
影片《远山的呼唤》男主人公田岛耕作出场时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他不言不语,神情冷漠,苟束言笑,他只知道认认真真的干活吃饭。电影镜头总是偏好他的高大背影,他内心世界好象是一个永远打不开的迷。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推沿展开,观众也随着田岛的独树个性一步步渐渐看清了他的人品。田岛耕作是一个非常自敛的男人,他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初来民子的家门,只是小心奕奕地请求在民子家屋檐下蹲宿一夜。田岛耕作还是一个勤劳的男人,他初到民子家第一夜就帮助民子接生小牛。第二天天亮离开民子家时,田岛耕作还一再谢绝了女主人的小费。
影片《远山的呼唤》从此开始,细腻展开了自巳的平民生活的细节故事。我们知道,山田洋次一向都是以拍摄喧嚣都城以外的平民小人物琐碎生活为重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田岛耕作离开并且谢绝了女主人民子的小费情节,是别有一番意味的。全片一共有两次女主人民子给田岛耕作工钱的情节,而且都是由民子八岁儿子武志跑去送上。第一次田岛耕作谢绝工钱小费那是属于事中情理,由于武志再三强给,田岛也就收下了。
关健是第二次给田岛耕作的工钱,第二次田岛耕作也照旧推辞了。这次推得那么富有人情。近景摇上,民子把钱塞给儿子,镜头拉开,武志奔跑上去追到田岛耕作给他一枚信封里的钱,远景,田岛耕作回身蹲下来,把信封塞回武志怀中,又拍拍孩子的头,转身钻入警车飞开而去,武志哭喊着追赶着,近景民子依靠在木桩上面。我特别记得,这根牧场们木桩是田岛耕作曾经栽种的。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田岛耕作的第一次婉拒之余收下民子工钱是合情合理的。第二次完全推回那份工钱也是尽如人意的。第二次跟第一次不一样了,我以为那钱并不重要,情却己经是这一家人的自家事情了。话又说回来,田岛耕作开始渴求打工时候就有言在先:工钱好说,管饭就行。
⑤ 介绍一下电影《特洛伊》
片 名: 《特洛伊》 原 名:Troy 导演:Wolfgang Petersen(沃尔夫冈·彼得森) 编剧:David Benioff(大卫·本诺夫) 主要演员: Hector……Eric Bana(艾瑞克·巴纳) Achilles……Brad Pitt (布拉德·皮特) Agamemnon……Brian Cox (布赖恩·考克斯) Paris……Orlando Bloom(奥兰多·布鲁姆) 《特洛伊》
Helen……Diane Kruger(黛安·克鲁格) Brendan Glee 萨弗蓉·布罗 詹姆斯·卡沙。
剧情简介
史诗版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希腊联军的将领阿喀琉斯和普利阿摩斯的大儿子、特洛伊年轻的王位继承人赫克托尔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 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传奇版 从古至今,人们就不停发动战争。有些为权利,有些为荣誉,有些为光荣,而有些则为爱情。 古希腊,历史上一对传奇式的情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饰)和斯巴达王后海伦(黛安·克鲁格饰)之间的爱情激起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帕里斯将海伦从她丈夫——国王墨涅拉俄斯(布兰达·格里森饰)身边诱走,这是不可忍受的耻辱。强大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布赖恩·考克斯饰)认为,自己兄弟墨涅拉俄斯所受之辱就等于是自己的耻辱,在家族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很快联合起希腊众多部族夺回海伦,保护兄弟的荣誉。 阿伽门侬对荣誉的追求实际上已被他强烈的贪婪所侵蚀——他要通过控制特洛
伊城来巩固自己已经拥有的广阔帝国的霸权。在特洛伊国王普利阿摩斯(彼得·奥图尔饰)的领导和王子赫克托尔(艾瑞克·巴纳饰)的保卫下,这座围墙高筑的城市坚不可破。但只有一人是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他就是被人们认作是最伟大的勇士的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饰)。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喀琉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与归来左右了这场战争。最终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所杀,而阿喀琉斯自己也死在了特洛伊的城墙下。 为了权利和荣誉,两个国家交战了。为了荣誉,千万人赴汤蹈火;而为了爱,一个国家将被彻底毁灭。 情感版 故事发生在约3000年前的古希腊,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饰)爱上了斯巴达国王(布兰登·格雷森饰)的妻子海伦(黛安·克鲁格),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斯巴达王愤怒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布莱恩·寇克斯饰),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布拉德·彼特饰),桀骜不逊的阿喀琉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是爱。他爱上了天真而倔强的女祭司也就是特洛伊的小公主布里赛伊斯,他被她的洁白勇敢所吸引,而她也被他的桀骜之下的柔情所打动。阿喀琉斯为了她与阿伽门农争斗并愤
而退出战争,也为这场为爱而起的战争做了最好的注脚,也许在影片中他们的爱情更能打动观众。特洛伊方面,赫克托尔与妻子安德罗马克的深挚感情也让人心折而感伤,但战争,从没有什么温柔缱绻,它所做的就是毁灭,毁灭…… 这场为爱而起为爱而终的战争也许是历史上最名不正言不顺的战争之一,但它也是最打动人心的战争之一,影片中,爱情友情亲情交错在这本该冷酷的战争阴云中,平添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本片影星云集、投资巨大,当是对这段传奇的最宏大的致敬。
⑥ 介绍一下英国电影《等爱的女人》,我看不太懂拜托各位了 3Q
故事梗概: 1930年的英国沿海小镇,一对老去的姐妹——珍妮特和娥秀拉享受着她们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俩都未曾有过完整的爱,平白在时光中苍老了容颜。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清晨,娥秀拉站在阳台呼吸新鲜空气时,发现海滩上躺着一位陷入昏迷的青年男子。两姐妹边打电话叫来医生米德和邻居卢克,边将青年人救起。娥秀拉守护在青年人身边,等他醒来。原来,他是波兰人,名叫安德里·马洛斯基,在回美国途中船只失事,他是被海水冲刷上岸的。 娥秀拉在海滩第一眼看到安德里的时候,心里就产生了异样的感情。妹俩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无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家发现安德里是一位天才小提琴手。安德里渐渐恢复了健康,他的到来却引起小镇上人们的疑问和猜忌。然而娥秀拉依然很迷恋他,纵然明知没有结果。珍妮特发现娥秀拉的异常,为此两人发生口角。珍妮特没想到娥秀拉的反应这么大,看着动了真情的妹妹,珍妮特无可奈何。安德里穿着娥秀拉与珍妮特驱车到镇上为他特意定做的新衣服,和卢克一起参加小镇上的收获派对。 在聚会上,安德里认识了奥尔嘉,一个年轻美貌的俄罗斯女画家,她从伦敦来这里度假写生。奥尔嘉向珍妮特和娥秀拉写信,告诉她们,她的哥哥就是著名的小提琴手鲍里斯·丹尼洛夫,她很乐意向她的哥哥推荐安德里。姐妹俩对奥尔嘉印象不佳,同时也害怕失去安德里,决定不告诉安德里这件事。安德里想离开小镇,他在港口打听开往美国的船只时,碰到奥尔嘉。她告诉安德里,有关她哥哥和信的事情。奥尔嘉收到哥哥的来信,通知安德里来找她,两人离开小镇,去了伦敦。 娥秀拉得知消息后,失声痛哭。痛苦的娥秀拉渐渐恢复,她收到安德里寄来的包裹,里面有奥尔嘉为他画的肖像。安德里告诉她们,周五将有他的演奏会。珍妮特和娥秀拉亲自来到伦敦演奏会现场,听这美妙的音乐,娥秀拉回忆起安德里到来后的那些日子。演奏会结束时,安德里对珍妮特和娥秀拉的到来感到十分惊喜,但他只和她们说了几句话,就被拉去应酬。珍妮特和娥秀拉没有向他告别,她们回到小镇,继续平静的生活。 影片中很多镜头非常不错,比如: 1、 Ursula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几次向Janet提起Janet和她的在前线上爱人的感情。最后次,Ursula自言自语对Janet说,Janet在她爱人去前线的时候,一定非常幸福甜蜜。Ursula内心对这种爱情的抚摸的渴望,用一种非常细腻的手法,将Ursula这种感受描绘的非常漂亮。 2、还有位老医生追求小自己很多岁的女画家,当这位老医生看到女画家对Andrea的接触产生了浓浓的醋意,几次通过各种理由希望将Andrea赶出这个小镇。虽然老医生在这电影是个配角,但他对女画家的追求,对这部电影构成了一道非常独特而强有力的部分,也是对Ursula对爱的渴求的另一种证明。 3、最精彩的部分是整部电影两位老妇人Ursula和Janet出席了小提琴音乐家的演奏会,在音乐中镜头切换现场观众的自然到在房间通过收音机收听音乐会直播的小镇居民茫然的神态,随着音乐的起伏,切换到Ursula与Andrea一起生活的片段,在到Ursula和Janet离开音乐厅时的短焦距拉成长焦距,同时加上人影都渐渐消失的效果。寓意着Ursula与Andrea的结束。 4、当镜头再切回老妇人家里的时候,Ursula先是坐在窗口静静看着Andrea睡过的床,然后爬上床上,身体屈卷成一团,似如婴儿般的睡状。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她是多么的需要关爱、呵护。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爱没有年龄之别,爱是人赖以生存的源泉。 《Ladies in Lavender》(等爱的女人),男主角是曾经主演过2003年欧洲电影大奖影片《再见列宁》的德国男演员Daniel Bruehl,影片叙述一对居住在英格兰西南边小镇的年迈姊妹,因为拯救了一位陌生、年轻的波兰小提琴家,长久平静的生活因而起了极大的变化。她们发现这个极富魅力的波兰人,是个充满音乐天赋、并希望到美国发展的小提琴家。纯朴小镇通常没有外来访客,这对姊妹带进陌生人的举动,令镇民充满怀疑,但姊妹俩却也从安德烈身上,体会到了崭新的生命动能。不过,当安德烈跟到附近渡假的美丽俄国女人欧拉发展出一段友谊时,镇民议论的情况更为严重。最终,这对姊妹必须在留住小提琴家,或是让他自由之间,作出抉择!
⑦ 请给我叙述一下电影《预见未来》的剧情
拉斯维加斯的魔术表演师克里斯·约翰逊身负一个秘密,他能预知下一刻将要发生的事。这项特异功能既是天赋才华,也是一种令他苦恼不已的诅咒。小时候的他受够了各种测试、政府以及医学研究部门对他的好奇,因此决心隐姓埋名,过普通人的生活。成年后他在赌城的一家低级酒吧靠耍廉价的魔术为生,有时候赌赌小钱赚点外快,尽管他刻意保持低调,却引起了赌场警卫的注意,他们通过监视探头盯住他的一举一动,想发现他每次都能押中宝的秘密。
与此同时,政府特工凯尔丽·弗瑞斯也在寻找克里斯的下落。一个恐怖组织威胁要引爆核炸弹,把洛杉矶夷为平地,临危受命的凯尔丽必须找到克里斯,并说服他利用特异功能帮助自己阻止这场浩劫,摧毁恐怖组织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