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很多的电影,都会选择在春节档的时候上映
每年的春节档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说白了谁抢到了春节档的首发,那票房基本就稳了。
春节档是属于贺岁档的一个部分,而贺岁档一般是从元旦一直延续到春节。
因为农历新年的缘故,一般春节档还会紧挨着情人节档期,这段期间观众们的假期是最多最长的,使得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也拥有一个超长的播放时期。
2. 什么样的电影叫贺岁电影
"贺岁片”这一说法是由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传入内地的。所谓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其题材多与百姓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与习俗相关,形式多是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
贺岁片的起源和发展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内容上也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大团圆结局.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内地的影片,当年的全国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 1998年著名导演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其中影响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属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特邀冯小刚赴美拍摄的《不见不散》。
3. 能否聊聊你怎样看待贺岁电影
贺岁片的心理背景就是这样产生的。但问题也往往是这样的,我们允许小品10到15分钟的俗,但是不允许一本电影90分钟以上的俗;我们可以在电视机前“免费”地欣赏俗,但是不太愿意花哪怕五元钱上电影院俗上一回;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温柔地上一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