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评价电影《攀登者》
转自知乎回答,仅供参考
作者:蒙奇洁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48235559/answer/8406855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来说说我觉得的一些bug吧
1、爱情故事太多,跟主旋律感觉有冲突,不伦不类
2、胡歌饰演的那个什么什么遗传的症,我忘了叫啥了,说是遗传他父亲的,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后面也没有呼应的,感觉这段剧情也没必要,浪费;
3、李国梁一个摄影师莫名其妙就当上了队长,虽说有些攀登经验吧,但是队伍里面不是有更专业的攀登队的吗?为什么让一个只有业余经验的摄影师当队长,即使还做了一段时间的训练那也达不到队长要求吧,吴京好歹当时临危受命是因为本来就是攀登队的;
4、那段喇嘛的剧情也是,说是第三女神山还是什么,神不会一直慈悲,上去就会死,莫名其妙毫无关联哇
5、章子怡饰演的徐主任,为了爱情哇,居然离开营地,去了第二台阶下面的那段我忘了叫啥了,没有攀登经验的一群人怎么上去的?前面的专业攀登队都说那个大风口是最危险的吧,最后肺水肿咳血死了,也是唏嘘不已,这段剧情我说不上来,总觉得看得不太舒服。
6、上一个国家的埋进去的信物是一个化石,吴京同志你第一次登顶把他拿下来可以随便送人?这个我不太懂仅表示疑问。然后第二次登顶,国家有了3米高的那个信物,你又把那个化石又埋进去是几个操作?我不太明白。
7、张译饰演的那个角色,前期为了国家队登顶也太草菅人命了,气象组给的数据你不用,人家都说了很危险了,你还非要指挥赶时间让他们上台阶去登顶,那你请气象局来干嘛?直接冲不就得了。
2. 电影《攀登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最近未播先火的电影《攀登者》很多人都在关注吧,毕竟单看演员阵容的话,就觉得是一部好剧。这次据说是真实故事改编的,讲的是1960年5月,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
事关国家尊严,国家体委主任贺龙立马提出体育工作的三项具体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在1960年登上珠穆朗玛峰,并成立了中国登山协会。1960年元旦刚过,史占春受命赶赴瑞士采购装备。在途中,他得知印度陆军登山队也准备在同年攀登珠峰,双方在一家登山装备店不期而遇。一旦印度人捷足先登,势必以此在边界问题上宣传造势。史占春赶紧将这一消息报告国内,攀登珠峰的任务迫在眉睫。中国人攀登珠峰,本就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如今又成为一次“被迫”执行的任务,可谓难于登天。电影《攀登者》所要还原的,正是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泪目,热血,悲壮,都不足以表达这背后的故事的始末。
3. 《攀登者》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主要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人成功从北坡登顶,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也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的纪录;而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并测量出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
(3)电影攀登者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纽约时报》问到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马洛里,最终没能征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彻底失联。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以至于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成立时间不足5年、队员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艰难地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打破。惊叹于今人登顶速度越来越快的人们很少知道,
借助当年登山队员们在岩壁上艰难打下的钢锥而架起的金属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们不可或缺的助力,更少人知道,年轻的中国登山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命运和极限挑战……
4. 电影攀登者谁了看吗感觉怎么样
这部影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是国庆假期去看看也还是可以的。
这部影片总体上还是可以的,有好也有坏,给大家推荐一下,国庆去感受一下我国的那一段历史也是可以的。
5. 如何评价电影《攀登者》
众星云集,神仙打架。
很多影评人看了之后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不高,觉得里面的爱情戏份过于尴尬和多余,但我并不觉得,我的确不如那些影评人专业,但我明白什么样的电影能让我感动,能让我感触良多,《攀登者》做到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