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恋爱症候群的介绍
《恋爱症候群》1是一部泰国电影,是第3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本片是根据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自己的童年回忆而拍摄的,当时他的父母都是医生。
㈡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跟《海角七号》一样,在上映前,没人会相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能创下如此惊人的票房记录。但《那些年》跟《海角七号》不一样,在台湾以外,它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走出了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线,大有行销亚洲之势。
恰好是这一年,《那些年》有一个绝佳的对比参照物,那就是魏德圣的重磅大作《赛德克·巴莱》。不知是否参考了取名学,两部电影的片名都是既绕口又不好记。可对九把刀和魏德圣来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已经是一种成功。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孰轻孰重,在我看来,或许九把刀的成功更加不易。
不过,这并不是说,九把刀比魏德圣和钮承泽拥有更多的运气。就像九把刀反省的,他写书那会,最早几年,书的销量都非常糟糕。到了搞电影,他拍了短片合集《爱到底》里的《三声有幸》,评价也不咋地。先于《那些年》上映的《杀手欧阳盆栽》,好像还是不行。到了《那些年》上映,九把刀估计都做好玩一票就跑的心理准备,岂不料,他不仅红了,而且爆了。
《那些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素,比如它脱胎自偏文艺的台湾青春片,又大胆融入了商业的性喜剧。它有异常传统的爱情诉求,又摆出了热血励志的坦然和大度。如果一一道来,或许,《那些年》的成功可以从九把刀本人讲起。先不管观众是否会被电影打动,你首先要确保自己能被打动。一旦如此,那就不能光靠一张嘴巴,而是要回到过去,还原真实。影片拍的是九把刀的个人经验,真名柯景腾、记忆中的彰化、就读的精诚中学、追求的女孩沈佳宜、身边的形色好友,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拍摄和改编自身的经验上,侯孝贤和杨德昌给台湾的后辈导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到《恋恋风尘》,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多桑》到《红柿子》,新电影的导演们贡献了几十年的时代经验,在台湾解严后的艺术领域里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些东西在以往的台片里头是看不到的,要么不允许表述,要么会遭遇层层盘查。拿台湾新电影来比较,好像有点太重了。就说魏德圣、钮承泽、林书宇这批人,魏德圣的个人经验还没出现,钮承泽把《艋舺》献给了道上的兄弟林小明,《九降风》里的小汤是林书宇的影子投射……而借助《那些年》,九把刀一步到位,直接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对真实的还原程度上,《那些年》可能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不过,电影的最大看点却来自九把刀的想象创作——也就是婚礼上的高潮亮点。在这个虚拟的场景当中,爱情就像《两小无猜》里的纯真游戏。敢不敢?继续下去,一定要。很多人以为,之前的婚礼出场,那已经是煽情的极限了。结果,九把刀把一份尘封的爱突然拔高,又重重摔下。化作尘埃的爱恋,它们居然也会有落地的声音。当然,真相党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艺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美化。就像九把刀说的,186公分、又高又帅的柯震东跟他本人非常的接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具体于电影本身,《那些年》有一个青春偶像片的外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面说到的柯震东。假设,主人公是勃起那副模样(现实中很可能如此),故事一样进行,那多少会妨碍到观感。新人身份的柯震东表现不错,陈妍希的选角则是天造地设了。或许,内地导演的缪斯们只是潜规则对象,但是,九把刀绝对把陈妍希当做了初恋情人沈佳宜,哪怕看上去,她只是比一般的女星漂亮那么一点点。再加上制片人里有“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的名字,《那些年》的模样并不是太难想象。反映在电影里头,海边一段是标准的小清新风格,而圣诞节一段,甚至是一有台北的场景,那就不可避免地粘带上偶像片的气质。
很多人提到,在电影语言上,《那些年》并没有多出彩(婚礼上的升格镜头是个例外)。考虑到九把刀是个写网络小说的,没读过电影又是第一次拍长片,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像胯下出场到对抗教官、两场大雨和情感关系变化的设置,九把刀又做的很到位。可以说,在讲故事的方法上,《那些年》做的并不差。九把刀从小爱看漫画,漫画格子就好比分镜头,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漫画的影响,像提及井上雄彦和樱木花道,像那些夸张的动作造型和动画特效(包括陈妍希在结尾彩蛋的表情),倒也投一部分观众所好。
当九把刀高喊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我想,他最大的敌人一定叫无聊。爱恋之余,《那些年》更多时候在跟无聊作战。就像堂吉诃德的风车大战可以理解为无聊,被太阳暴晒的马小军无聊地闻到了烧荒草的味道。在柯景腾看来,学习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沈佳宜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他不明白。当他追求起沈佳宜,他就慢慢明白了,自己不再无聊。一到失去了沈佳宜,他的大学就布满了空虚无聊。
除了拿捏年轻男女的恋爱感受,友情成为了爱情的背景,在细节上,《那些年》还做了大量铺垫,营造真实的时代感。从开场的三张(张雨生、张学友、张惠妹)到黄舒骏《改变1995》里的《恋爱症候群》,从僵尸片的插入演绎到AV的疯狂流行。可以想见,有人会不解,也不喜欢,但是,它要的就是那会心一笑。影片里少不了九把刀的文字游戏,像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直接用粗口来表达感受,台词效果很好。
从开头咬苹果、中间送礼物到引自圣经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柯景腾篡改了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而看上去,跟以往的青春片相比,《那些年》是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很多导演爱青春也爱刀子,不搞点残酷,后来谁死了,好像不符合常理。九把刀的名字有许多把刀,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无关那些,只有爱情。也有人说了,这部电影是没有刀,但是,它有很多的枪,疯狂的手枪……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成长,都跟这个故事一样,并没有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也没有摇头磕药、夜夜笙歌。”台湾青春片里,在情感基调上,《那些年》比较接近《蓝色大门》。只是,比起《蓝色大门》全篇的青春过去,《那些年》却打通了时间,用一场婚礼让电影院观众完成了情感代入。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风格的电影,也是一部标准的私电影。面对爱之地久天长,多多少少,《那些年》还是有一股伤逝的味道。当柯景腾用跑步来宣泄失恋痛苦和青春无奈,他在操场跑道上躺下,背后的白色跑道恰好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他如同被钉在上面,献祭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付与世人。事情一旦做到这样,《那些年》能风靡港台甚至是内地,那不就很好解释了?
㈢ 恋爱症候群的影片评价
阿彼察邦的《恋爱症候群》 ,或许叫《综合症与一百年》更为贴切。如果,一定要用其他的电影做对比,我愿意将这部影片的前半段比作侯麦的作品,而后半段是如此类似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2001》,但始终不变的,是如同安东尼奥尼那样犀利、精准的注视和捕捉。 作者用大胆的形式和结构,哀伤、冷静地审视着自现代化进程以来,人类社会的异化、疏离与孤独。 影.........
仿佛这部剧集,俨然一部以催眠为目的缓缓推出的热带风景纪录片。 一个夏天,总是要看几部闷片的,今年选中泰国,湿热让人惦记热带。 城乡结合部的女医生,喜欢上卖兰花的花匠。情节几乎不再推进,热带植物从医院的窗口探进来,仿佛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物癖。 影片的前半部分几乎没有人物的正面,只是淡淡的侧影,实习医生向女主人公坦陈自己爱的折磨,你知不知道这种炙烤和.........
看过《热带病》就对这种结构不奇怪了。说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人类社会也很恰当。不过,自己的感觉这部没有热带病那么宏大和自然。也许热带病显得有点晦涩。 后面不停吸气的管道像是对应的前面的日蚀。在地下室的“现代瑜伽”疗法看起来就像是“假肢”……同样的医院,同样的人,被吸掉了“灵魂”。这些理解起来都很容易……有趣的是,其实前半段和后半段是相同时代的。所.........
不是那么简单的世界的变化把田园诗般的想接近又不敢触摸的爱情变成了得不到而又简单而明确的需求 我觉得世界是会在不断的科技前进中变成一种融合的 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大范围下有高速链接的小群落 现在的情况就有点像先污染后治理一样 这么说的话其实当初报志愿时候其实有一点点想去学地理测绘......
㈣ “恋爱症候群”是什么意思
“恋爱症候群”有多个含义:
1、《恋爱症候群》 是一部泰国电影,是第3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本片是根据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自己的童年回忆而拍摄的,当时他的父母都是医生。
2、《恋爱症候群》是黄舒骏的一首单曲,迄今为止华语乐坛歌词长度最长的单曲。
3、《恋爱症候群》,又译搅野办公室,是一部日本电视剧。共11集,由反町隆史,唐泽寿明等主演。 2000年10月12日-12月21日在日本播出。香港无线电视于 2001年1月30日在翡翠台播出该剧。
4、恋爱症候群的意思是:男女恋爱的时候的言行举止等各方面的表现。
(4)什么电影用恋爱症候群扩展阅读:
影片《恋爱症候群》根据导演自己的童年回忆拍摄,他的父母都是医生。一位女医生在乡下医院里为前来求诊的村民和和尚看病,她和一个兰花养殖场的主人热恋,
同时,在一间城市医院里执业的一名医生爱上了她,而在他和他之间,却发生了一段不寻常的情感交流。导演仍以长镜头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片中不时出现一些幽默的小人物,譬如牙医兼职做歌星,求药的老和尚亦为他人施药,年轻的和尚一心想做唱片骑师等。
㈤ 电影《那些年》里边的插曲,《恋爱症候群》,那个片段是这首歌的哪个版本有没有下载地址
http://music..com/song/1154596?fm=altg3黄舒骏啊,
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插曲就只有“恋爱症候群"么
是的,只有《恋爱症候群》。说实在的,我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多么的好看
㈦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插曲! 谁能发我下 恋爱症候群 和 友谊天长地久 恋爱症候群要电影里面
自己下个软件,自己剪切
㈧ 恋爱症候群的电影剧情
本片根据导演自己的童年回忆拍摄,他的父母都是医生。一位女医生在乡下医院里为前来求诊的村民和和尚看病,她和一个兰花养殖场的主人热恋,同时,在一间城市医院里执业的一名医生爱上了她,而在他和他之间,却发生了一段不寻常的情感交流。导演仍以长镜头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片中不时出现一些幽默的小人物,譬如牙医兼职做歌星,求药的老和尚亦为他人施药,年轻的和尚一心想做唱片骑师等。
㈨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面的所有歌曲,好像有三四首
电影原声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电影原声带,由台湾索尼音乐娱乐制作,2011年8月5日发行,内容包括6首歌曲与9首配乐。
1 《制服上的蓝点》
2 《永远不回头》
3 《打手枪》
4 《恋爱综合症》
5 《女孩的马尾》
6 《最后的浪花》
7 《各自的翅膀》
8 《孩子气》
9 《献给你的格斗赛》
10 《笨蛋》
11 《寂寞的咖啡因》
12 《没有你的青春》
13 《人海中遇见你》
14 《那些年》
15 《回忆》
㈩ syndromes.and.a.century是什么电影
恋爱症候群,又名:综合症与一百年/世纪症候群,2006年的泰国电影。
网络的资料如下:
http://ke..com/subview/2497056/8282002.htm#viewPag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