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百佰》为什么要叫八佰
老名字是八百壮士,就是说是一个团的士兵,所以叫八百。
『贰』 只有400人守着四行仓库,为何却称为“八百壮士”
按照国军统帅部的计划,淞沪会战到1937年10月25日大场镇失守之后,就要全线退守苏州河以南,但又希望能够在撤退时安排一支部队留在闸北死守,掩护撤退,等到撤退完成之后,这个部队要分散游击。本来这个任务是要交给孙元良的八十八师的,但在顾祝同打电话给孙元良布置任务的时候,孙元良认为留下来是白白牺牲,毫无意义。而且上海地势平坦,没有地形可资利用,不适合打游击。而且,八十八师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经过六次补充,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数量不足两成,所以也不适合留下来打游击。
而这支孤军的命运也很悲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公共租界,这支孤军也沦为日军的俘虏,一部分被派到宝山挖战壕,一部分被送往南太平洋群岛充当苦力,汪伪政府也接收了一些。其中,送往南洋群岛的基本上都是这支孤军中的各级干部,到战争结束时,澳大利亚将南太平洋群岛上仍然建在的孤军将士送回到了中国。1942年,谢晋元被孤军中的叛徒刺杀身亡。
在这个意义上,八百勇士抗敌固然英勇,但他们在之后所遭遇的屈辱和悲惨命运却常常被忽略了,而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被列强的军队缴械,本来是应列强的请求才做出的撤退决定,最后却稀里糊涂的变成了俘虏,先是公共租界列强军队的俘虏,后来又成了日军的俘虏,这都是当时的中国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固然应该记住八百勇士抗敌的应勇,但更应铭记的是他们后来所遭受的屈辱。
『叁』 “八百壮士”明明只有414人,谢晋元为什么对外称有800人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原闸北区南部。83年前,中国军民因“淞沪会战”受挫而士气下降时,四行仓库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抗日的壮丽凯歌。国人从他们身上找回了信心和力量,使中国人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同时,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而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则被称为“八百壮士”。但当时参战的士兵没有八百人那么多,只有四百人。
之后,“八百壮士”被英军卸下武器,过了4年集中营一般的生活,远离抗日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企图诱降谢晋元,被他严词拒绝。结果汪精卫一怒之下,收买了郝鼎诚等4个叛军,命他们杀掉谢晋元。
24日凌晨5点,谢晋元像往常一样率领官兵们进行早操,郝鼎诚他们因为迟到被他训斥了一顿。突然,他们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刺向谢晋元。最终,他身体多处受伤,血流不止,一代英雄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同胞手上,年仅37岁。至于那4名凶手,当场被捕。
时隔多年,我们不能忘记“八百壮士”,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的敬意!
『肆』 《八佰》中,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坚守四天四夜,是抗日神剧吗
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已经进入尾声阶段,前线日军突破了国军的大场防线,完成了对上海市区内国军部队的包围态势,国军前线总指挥陈诚下令全军撤出上海市区,到苏州河畔继续布防。
但是蒋介石却认为,国军全面撤出上海市区对于正在进行的国际谈判十分不利,因此下令将德械部队孙元良第八十八师留在闸北地区继续坚守。
上海四行仓库旧址
值得一提的是谢晋元率部退入租界之后,当即被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随后被安排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集中软禁,成了在坊间家喻户晓的“孤军营”。
『伍』 《八佰》的历史背景和原型是怎样的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谢晋元奉命率领第88师524团一营420余人,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天四夜中,抵挡住日军的猛烈进攻。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仓库内有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
《八佰》故事原型为1937年10月底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该营本来有近800人,但在淞沪会战的前期战斗中牺牲了许多战士,所以守卫四行仓库的这个营实际上只有414人(也有423人的说法)。
负责这个营军事指挥的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为了麻痹日军,故意对外宣称第一营有800名战士。因此,这部影片取名为《八佰》。事实上,日军一直认为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有一个团甚至一个旅的兵力,直到该战役结束,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大将才大呼上当。
(5)电影八百没有800个战士为什么叫八百扩展阅读:
八百壮士四天四夜的奋战,不仅振奋了租界中人,更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仍在战斗,警醒了全国四万万同胞认定中华不亡,为后续不屈不挠的抗战胜利打下精神基础。
而历史没有忘记他们,2014年,谢晋元及八百壮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陆』 电影八百为什么取名八百
电影800这个电影之所以取名叫800,是因为中间有800个战士或者800个人。
『柒』 电影《八佰》到底是800人还是400多人
只有400人,说800人是为了鼓舞士气,同时也糊弄日本人。
电影《八佰》的正式定档时间为7月5日上映,影片为导演管虎执导,主演有黄志忠、欧豪、张俊一、王千源、魏晨、姜武、杜淳、李晨、俞灏明、郑恺等等,这些演员在当下的知名度都非常高,演技也就更不用多说了。这次《八佰》有这么多实力派演员加盟,相信影片一定会非常精彩的。
(7)电影八百没有800个战士为什么叫八百扩展阅读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爆发于1937年的8月13日,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第一场大型会战,此次战役标志着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真正开始,也是抗日战争史规模最大、战争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令世界看清了中国政府坚定立场,决不向日本投降的决心。而电影《八佰》的历史背景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天四夜。在这场战争中,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战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而为壮声势,对外宣称800人。
『捌』 八佰这部电影究竟讲了怎样的剧情
《八佰》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战争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画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没有国,哪有家。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当时的战争很激烈,中日双方交战三个月,为了保存军事力量,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号称有800人,而“八百壮士”因此得名。在这一战中,没有人退却,没有人逃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们誓死守护四行仓库阵地,力战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六进攻,可歌可泣。
《八佰》给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觉得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大家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玖』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八佰》改编自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的故事。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他们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将目标转移到上海。
淞沪会战就此爆发,只是在会战中,中方节节溃败,已无力再与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实力。留下来一个加强营掩护大部队西撤,这个加强营便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的“八百壮士”。
留守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谢晋元团长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他们要正面对抗的却是五千到三万的日军。数十倍的兵力悬殊,让这一场战斗变成有去无回的困兽之斗,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对决如同蚍蜉撼树,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视死如归的场面。
影评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
《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