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哪一部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1940年)
《凡尔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共三部
Ps.《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贰』 求一部卓别林电影名字。
田园牧歌 Sunnyside (1919)
又名: 光明面
在一个小村庄的旅馆内生活着一个满脑子小聪明的勤 杂工查理。每日天刚亮便在老板的呵斥怒骂声中起床。日上三竿,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各异的客人相继来到旅馆,查理的一日忙碌而紧张。
问题是如果你去看这部无声影片,是看不到理发这个情节的,因为被剪掉了(理发的视频有7分钟长,是无声的,对吧?)。不过从旅馆大堂的布置可以看出是出自这部影片。卓别林的电影出DVD合集的时候,这类被剪掉的镜头通常会作为花絮附上。
『叁』 有一部电影讲的是希特勒到别的国家去,别人都认为他是卓别林,这电影叫什么啊
大独裁者
《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美国影片。1940 年出品。C.卓别林编剧、导演 兼主演。卓别林在影片中极为精彩地扮演了理发师夏尔洛和大独裁者兴格尔(实际是希特勒)。影片表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手段截然相反:对夏尔洛是诙谐幽默、富于诗意的描写,而对兴格尔则是辛辣的讽刺与丑化。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神态、气质、心理上(两人相貌极其相似),而且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上。影片上映后,轰动英美影坛,而所有德国占领区则封锁消息,禁止上映。”——中国大网络全书
年 代: 1940
片 长: 124 min
类 型: 喜剧
别 名: 大独裁者(中)/大独裁者(台)/大独裁者(港)
主要演员:
汉克 曼 切斯特 康克林 埃玛 邓恩
保利特 戈达德 雷金纳德 加德纳 查尔斯 欧文
比利 吉尔伯特 查里 卓别林 理查德 亚历山大
出品公司: 未知
色 彩: 黑白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最成功的电影之一,由他自导自演。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刻划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显地仿照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并通过表演对这个人物进行辛辣的讽刺。
在二战爆发之前的1937年,英国大制片家亚历山大·柯达已经建议卓别林用以假乱真的手法拍摄希特勒的故事,因为希特勒与流浪汉角色都蓄着同样的小胡子,卓别林正好可以一人分饰两角。卓别林花了两年时间才把剧本完成,然后展开拍摄工作。德国外交人员和美国法西斯组织都曾向卓别林施加压力,要他放弃拍摄此片的拍摄,但卓别林不肯让步,他在巴黎一家报纸登出《大独裁者》的故事梗概,公开向纳粹挑战。他还公开回答道:“当希特勒在煽起疯狂的时候,他必须受到嘲笑。” 这部电影问世后令希特勒阵脚大乱,甚至宣称一旦打到美国,头一件事便是把卓别林送上绞架。
然而,本片却没有获得过任何电影奖项,这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评奖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一例。尽管这样,也丝毫不妨碍影片本身具有的杰出成就。在2002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影片重新制作的新拷贝再度公映,结果引来了超过20万人的观影热潮。
《大独裁者》 是卓别林第一次从无声片转向有声片的拍摄,作为演员,卓别林那别树一帜的身体语言,集舞蹈和杂技于一身,对后世喜剧演员的影响至为深远;作为电影工作者,他是电影史上最早自编自导自演的“作者”,他天赋的电影才华,为无声片这个短暂的电影媒介提供了许多美丽和难忘的时刻。在卓别林54年的演艺生涯拍摄的80余部作品中,有67部是在他30岁之前拍成的,除了五部有声片,其余都是无声电影。
这位靠动作就能传达一切意思的天才哑剧演员曾深信演员的表现足以产生全部的艺术效果,而使语言成为多余。他担心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了对白以后,反而会使全世界的观众感到不易理解,所以,当有声片已经开始风行的时候,卓别林仍然坚守着无声片,并且拍出了《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这样的杰作。有人称卓别林以一个人的力量令无声片的寿命延长了八年。然而,当卓别林终于在银幕上张口时,在《大独裁者》中他却让自己饰演理发师冒充独裁者在所谓“祝捷大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讲,对现实的透彻理解使卓别林突破沉默后喷涌而出的语言具有决堤怒潮般的气势。
情节:
此片拍摄于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之时,片中对希特勒大加讽刺的情节显示了其道德勇气可嘉的一面。剧情描述犹太人理发师查理,因为独裁者兴杰尔对犹太人下达了逮捕令而东躲西藏。不料在奥国边境时,却被驻守在那里的德军误认为他就是兴杰尔,于是他趁机作了一场维护民主主义的大演说。该片是卓别林大师的杰作之一。
『肆』 一部讲述一位喜剧大师在二战中用艺术反抗纳粹的电影名字!
卓别林《大独裁者》。。。《大独裁者》中卓别林在影片中非常精彩地扮演了理发师查理和大独裁者亨克尔两个角色。影片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采用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表现手法,对待理发师查理采用幽默诙谐,富于诗意的描写,对待独裁者采用了极端的丑化和辛辣的讽刺,这种对比和夸张手法不但体现在神态和气质上,还表现在心理刻画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影片上映中,轰动整个英美影坛,而在所有德国占领区却被完全封锁消息,禁止上映。
『伍』 有部卓别林的电影
《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
美国影片。1940 年出品。C.卓别林编剧、导演 兼主演。卓别林在影片中极为精彩地扮演了理发师夏尔洛和大独裁者兴格尔(实际是希特勒)。
『陆』 求戏剧大师卓别林的介绍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城市之光》
卓别林
个人图片(7张)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人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多多少少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编辑本段童年时期
《大独裁者》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跟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在37岁时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年後,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编辑本段舞台生涯
《凡尔杜先生(杀人狂时代)》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一俱乐部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母亲嗓子突然沙哑)。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编辑本段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摩登时代》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
宣传图片(18张)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淘金记》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舞台生涯》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编辑本段初探电影导演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他自己的好莱坞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自己的电影的艺术和经济上的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使用这个独立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涯》(1918年)和《发薪日》(1922年)。长的作品有《枪上肩/从军记》(1918年)和《朝圣者》(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小孩/寻子遇仙记》(1921年)、《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和《马戏团》(1928年)。 有声电影被发明后他还拍了两部他最著名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此后他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自己配音乐和声音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交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束部分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一个国王在纽约》(1956-1957年)。 《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无声电影中观众听不到对话。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卓别林的上司观察他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抽烟。这个情节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的一个类似的情节早了十多年。奥威尔可能是受到卓别林电影中这个情节的启发。《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编辑本段联美公司
1919年卓别林与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一个电影发行公司联美公司。他们的意图在于逃避好莱坞正在形成的制片公司系统中发行公司和资助人不断增强的权利。联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制片公司保障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独立地位。直到1950年初他任联美公司的理事。 虽然从1927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整个1930年内卓别林始终拒绝拍有声电影。卓别林本人多才多艺,他为他1952年的《舞台生涯》编排舞蹈,为1928年的《马戏团》写了主题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后来纳特·金·科尔演唱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台生涯》的主题歌也是他自己写的。
编辑本段大独裁者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并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战的前一年发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酷爱电影的希特勒看了这部电影两次(希特勒个人的影院征求的影片的纪录尚存)。此外希特勒与卓别林的生日只差四天(希特勒出生于1889年4月20日)。 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爱国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五年前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柒』 卓别林有哪些代表作在什么时期的还有内容大概是什么
片名:大独裁者
年代: 1940
地区: 美国
片长: 155 min
导演: 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剧: 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类型: 喜剧
别名: 大独裁者(中)/大独裁者(台)/大独裁者(港)
主要演员:
汉克 曼 切斯特 康克林 埃玛 邓恩
保利特 戈达德 雷金纳德 加德纳 查尔斯 欧文
比利 吉尔伯特 查里 卓别林 理查德 亚历山大
色彩: 黑白
剧情简介
本片获194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音乐5项提名;获1940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 获1997年美国国家电影名录。
卓别林第一部有声喜剧片
故事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自由被抹杀,人类历经沧桑……<大独裁者>中的卓别林以希特勒为原形,惟妙惟肖地扮演了一个推行反犹太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的独裁者形象.这是卓别林第一次以有声对白电影向法西斯主义者发起了攻击,便获得空前的成功,因此本片在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多项提名.
查理.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此片拍摄于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之时,片中对希特勒大加讽刺的情节显示了其道德勇气可嘉的一面。剧情描述犹太人理发师查理,因为独裁者兴杰尔对犹太人下达了逮捕令而东躲西藏。不料在奥国边境时,却被驻守在那里的德军误认为他就是兴杰尔,于是他趁机作了一场维护民主主义的大演说。该片并不是卓别林的杰作,理发匠部分平平无奇,独裁者部分则有淋漓畅快的效果,尤以地球舞一场令人叹为观止。最后的演说内容精彩。《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是卓别林最成功的电影之一。从新发现的电影胶片上,人们可以看到卓别林身着红棕色的军队制服,正在一座金碧辉煌的舞厅里反复地练习华尔兹;还有卓别林在舞台下苦练正步走的情景。电影胶片还显示了卓别林为电影设计的另一个结尾。《大独裁者》的最后一幕是卓别林在为世界和平衷心祈祷,而这实际是临时想出来的替代办法。按他原来的设想,最后一幕应该是两支敌对的军队在一起跳舞,后来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放弃了。
《大独裁者》由卓别林自己出资拍摄而成,前后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影片公映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参战。虽然《大独裁者》在纳粹占领的欧洲遭到禁映,但这并没有妨碍它成为1940年最卖座的影片,打破了当时英国和美国的票房纪录。这部讽刺纳粹德国的影片以它独有的幽默和风趣赢得了人们长久的喜爱。
片名:摩登时代
年代:1936
地区:美国
片长:87 min
导演: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剧: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类型:喜剧
别名:摩登时代(中)/摩登时代(台)
主要演员:
海奈 康克林 保利特 戈达德 汉克 曼
切斯特 康克林 理查德 亚历山大 劳埃德 英格拉哈姆
出品公司: 其他
色彩: 黑白
剧情简介
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理所当然地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一些评论家的错误读解,也为这股邪恶势推波助澜。舆论的曲解正好证明这部影片的尖锐和深刻。观众永远忘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麻木机械,在人的鼻子、钮扣拧紧螺母的镜头。卓别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影片同时也是他在电影艺术上告别流浪汉形象迈向更加成熟的标志
片名:杀人狂时代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剧: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类型:剧情 / 犯罪 / 喜剧
片长:124 min / Spain:114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剧情概述:
1930年经济危机前银行职员安·凡尔杜为了摆脱窘境而用许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钱女人结婚然后把们杀死十四个女子依次成为牺牲品本人也最终被判死刑
故事讲述1930年经济危机前银行职员凡尔杜为了摆脱窘境而用许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钱女人结婚然后把们杀死十四个女子依次成为牺牲品本人也最终被判死刑为自己辩护:跟国家机器杀人规模相比又算得了什么?片名:舞台生涯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标签:剧情(2) / 喜剧(2):
片长:137分钟$
产地:美国
对白:英语
上映:1952年10月16日 英国 (...)
又名:Limelight / 舞台春秋
剧情介绍:
剧情讲述父亲卡尔贝乐和女儿泰莉因为演艺事业的跌落而流落街头,此时女儿的腿又不能行动。生活陷入困境的父女二人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从事以前的文艺工作,而此时的他已不再受人欢迎了。失望之余,泰莉的腿居然神奇的好了起来,继尔从事了芭蕾舞演员这项工作,同时认识了剧团任指挥的男青年。女儿为了感谢父亲,要求团长给父亲一个演出的机会,终于在演出中凭着热情与真挚,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然而父亲却因跌落舞台受伤而死。
『捌』 卓别林有哪些催泪的喜剧
《大独裁者》
9.1分
类型 :剧情喜剧爱情
年代 :1925
演员 : 查理·卓别林 / Mack Swain / 乔治亚·黑尔 / 亨利·伯格曼 / Tom Murray / 麦克·斯维恩 / Malcolm Waite / 马克·斯旺
流浪汉查理随着大批贫民到阿拉斯加淘金,踉跄地跑进通缉犯拉逊躲藏的小木屋。拉逊想把查理赶出屋外,不料大风又把一名魁梧的寻矿人吉姆吹了进来。吉姆抢到拉逊的枪,宣称自己是木屋的主人。暴风雪太大,三人饿得受不了。 卓别林的作品中浸透了小人物辛酸的微笑和无奈的自嘲。他们一方面身份卑微,穷困潦倒,令一方面又有着善良的意愿和小人物的狡猾。在历尽艰辛之后,最终得到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卓别林本人最钟爱的作品,也是他最有趣的作品之一,在多项世界性的影史十大佳作评选中均居前列,堪称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喜剧。本片的故事情节取材自唐纳尔派幕的短篇小说,
但由卓别林加入了很多想象力丰富而且喜剧效果出色的素材,像经典的“煮食皮靴”场面,以及“小包面舞”、“带狗跳舞”、“别人打架而枪总对着自己”,“悬崖木屋险象横生”等,都成为后世参考模仿的对象。在影片的风格上,本片将滑稽叙事、悲剧色彩、抒情韵味三者作巧妙的平衡结合,使它成为别林作品中更上一层楼的成熟期代表作。往后的作品增加了不少社会批判色彩,反不如本片直接关注十九世纪末阿拉斯加淘金潮中的小人物来得那么单纯和乐观
『玖』 卓别林的一部电影名字。
卓别林烧烤理发店
网络:烧烤理发店,可以搜到,短片
『拾』 能推荐一些卓别林的经典喜剧吗
卓别林8部经典电影
1. 《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
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饰演一个落魄的流浪汉。在街头他偶遇了一位漂亮的卖花女,并且对她一见钟情,然而他发现这位卖花女子是个盲人。机会来自于他当晚在水边救了一个试图自杀的富翁,在富翁那里,这个流浪汉得到了经济上的援助,以帮助卖花女治疗失明。
卡维罗对这个与自己一样在艺术上受挫的女孩深怀同病相怜之感,于是他悉心照顾女孩,并试图用自己的幽默技巧来改变女孩自杀的想法,终于,约半年过后,女孩勇敢地回到了舞台上。
康复后的塞瑞拉向卡维罗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卡维罗鉴于自己的年纪和病情,不愿拖累塞瑞拉,婉言拒绝了她,选择离开,孤身成为一名街头表演者。几经风雨后,他们再度重逢,在塞瑞拉的又一次劝说下,卡维罗终于重返舞台,重新赢得满座的欢迎。然而在表演的高潮部分,卡维罗心脏病突发,掌声过后,卡维罗与塞瑞拉短暂会面便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