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电影《推拿》
《推拿》中一共有三种影调:明亮的推拿室,昏暗的宿舍,红色的发廊。它蕴含着的是人心的三个层次:生活、私欲和“我”的释放与复活。盲人与健全人的精神按理说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由于盲人看不见,他们在暗处,所以健全人之于盲人,就好像鬼神之于健全人。而盲人群体自身数量又小,相互的关系由于交流障碍也更难亲密,所以事实上,盲人较之健全人是会更加压抑和痛苦的。
Ⅱ 求 推拿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推拿》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nzw4yXya0Ug2FNsrSKMXQ
《推拿》是2014年娄烨导演的一部关于盲人题材的电影,改编自毕飞宇所著同名小说,由马英力编剧,郭晓东,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主演,该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于2014年11月28日在国内正式上映。
Ⅲ 《推拿》:视觉世界的人性盲区,你怎么看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娄烨始终秉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精妙的叙事策略刻画都市人内心的情感纠葛,理解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一直是他电影的主题。
电影《推拿》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
他是整部电影的关键人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割颈自杀。爱情给了他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生。
小洞里透露出的女性气息唤醒了他的男性意识;杜洪是他生命中的守望者;和小满的相识,相恋结合,让他在黑暗的世界里找到了光明的存在,找到了人生幸福的真谛。
氤氲的热气笼罩着洗头的小满,小马面对心爱的小满会意地笑了笑,这成了影片最温柔的部分。
残酷的现实环境并没有让这些边缘人物对社会妥协。相反,他们努力成长,点燃幸福的火花,坚持不懈地追求他们渴望的生活之美,欣赏生活的意义。
爱情这个主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更宏观的话题——人性。
至于人性,娄烨从来没有打算掩盖同情的面纱,因为他写的是一个特殊的边缘人群体。他很客观,没有突出盲人的善良。
他想说的是全人类的盲目。
王大夫带着一个小洞来到沙宗奇的第一天,就偷偷把钱塞到高伟手里,高伟是从前台收到的。
同样讨好前台的人都是红的,下班的时候还会给高伟喂几次饼干;沙富明头脑灵活,遇到陌生号码会问对方哪位领导;张义光喜欢和女人接触的感觉经常在洗手间里混合;面对哥哥的收债人,王大夫也会耍流氓。
沙宗奇的平静被“三轮车事件”和“羊肉事件”彻底打破,都是因为三个有芥蒂的健康人之间的矛盾,因为眼神太清澈而引爆。
王大夫恶意回应出租车司机的不耐烦后,司机反而恭敬地叫他大哥;健康的弟弟赌不起,但他不在乎让全家人卷入这场危险的争端。
在许多揭示人性的桥梁中,娄烨适度地运用了他的戏剧,而没有刻意突出它们,所有这些都伴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动作。
这部电影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这个世界上有盲人,但没有真正的盲人世界。没有“视觉世界”的盲人的眼睛里也充满了健康人看世界的眼睛,眼睛里总有盲点,人性中也有盲点。
推拿的叙事线条清晰,视听语言具有写实风格。
在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娄烨以“个体旅行者”的姿态关注着电影艺术本体,用他诚实的镜头客观而直白地记录着这个特殊而普通的人的生活。
尖锐的现实主义、震撼的镜头、突出的声音和潮湿的影像在现实与现实之间转向,娄烨用他通感的电影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他关于爱情和盲目的持久哲学。
Ⅳ 《推拿》怎么样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即是安全的交际方式,也是自我麻痹的坦途。
《推拿》讲述的是一群盲人的故事,实际上也是每个被边缘化过的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片画地为牢的方寸之地,当我们都无法不在乎旁人的目光,又无法摆脱自身的缺憾。在这样窘境之下,我们渴望的外界的理解并不存在,内在的压力也并无减少,一切的建议都变成了狗屁,人就像一个不断肿大的气球,总是需要一种宣泄的出口或者一触就爆的理由。当不可避免的冲突被推向高潮泄气之后,人们回到内外压强的平衡,才会开始不再期待那份聚集的安全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小马的年轻男子,他失明后郁郁寡欢,曾一度轻生。后来他放弃了治疗眼疾的希望,去了盲校,在盲校学习了推拿之后,去了
“沙宗琪”推拿中心。开始接受自己难以改变的处境。盲或许是一种象征意义。无论说是肢体上的残缺,还是精神上的打击、生活上的变化,往往当事人都面临着一个被边缘化的压力。
他需要一个从被击垮到重新接受现实的过程。在接受现实的过程中,那些不断冒出的星星点点的奢望,总是让人不断地犯险,又更加的绝望。
“沙宗琪推拿中心” 沙老板的朋友——同样是盲人的王大夫带着盲人女友小孔从深圳回到南京,被沙老板收留。长相难看、性格活泼的小孔充满女人魅力的声音和无所禁忌的举止,勾起了小马内心的悸动。情绪总是需要出口,小马一直以来对自己变盲的耿耿于怀、那份不理智的冲动,在小孔有意无意的挑逗中渐渐浮出了水面。工作养活了王大夫和小孔,但是群体生活也压抑了两人的私生活,而王大夫生理上的紧张更是使得小孔内外失衡,她和小马之间似有似无的暧昧让两个身体焦躁不安。
看穿了这一切的另一个按摩大夫,拖拽着无法宣泄的小马去了“按摩”中心。在那里他终于忘记了“嫂子”小孔,却爱上了按摩女小蛮。小蛮总是平静无言的对待着他的往复光顾,让他在和她的亲密中真正找到了些许平静。同样是被边缘化的两人在亲密中找到了相互依赖的理由。
生活对于盲人来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他们看不见,所以也无法感受到完整的世界,他们被边缘,他们抱团生活,他们的情绪被压抑在一片漆黑之中,生活的遭遇不是被他们假装看不见,就是转换为另一种宣泄的方式。
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光,无论觉得自己较之身边的人不够优秀,还是觉得自己更加出众。这样心态都体现出了源自缺陷的强烈压抑感。
然而在那种环境之下,人们做出了难以启齿的忍受行为和不敢示人的勾当。“正常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以为生活中“肮脏部分”来自边缘人,因此排斥他们,谁又知道恰恰是边缘人被排斥才变得“肮脏”呢?
除去像小马那样寻找出口,边缘人的另一种调节方式往往在于趋附。
推拿中心的沙老板一直喜欢长相漂亮的盲人按摩师都红,这种喜欢更像是一种接近正常人世界的仪式。
因为漂亮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有意义吗?在盲人的眼中长相俊美的都红和长相磕碜的小孔真的有区别吗?
都红也显然知道这个原因,才觉得沙老板不会是自己的归属。
有时候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往往能够成为我们接近他的理由,却也是我们为自己欲望所找的借口,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出于欣赏,不如说是出于一种得不到的骚动。
当王大夫的弟弟欠高利贷被锁在家里的时候,他本来已经带着私房钱回家解救弟弟。当他用计策逼迫追债者将弟弟被放出家门后,他却反悔没有交出钱,而是把钱藏进了冰箱。他拿起菜刀在自己身上划弄出一道道口子,鲜血溅了一地,用命来逼迫追债的人离开。
他那句:“你知道钱对于一个瞎子来说有多重要吗?”让我有点懂了他。
年纪更长的他显然是能够理解小孔偷吃的行为,那是一种宣泄,他无法满足的宣泄。他是个放下虚无希望的中年人,只求有一份长久的陪伴,小孔和家人都是他安全感的一种投射,他已经放弃像小马那样寻找希望了,所以当生活中的大多数苟且都能够忍受的时候,只有钱,这个代表着规避风险的储蓄,是不能够失去了。生活的苟且逼着人们去认命,却无法逼着人让自己面对挑战更糟糕的现实。
故事的尾声,沙老板莫名在厕所中呕吐,若不是旁人发觉是血,他还以为自己不胜酒力呕吐了。一众盲人长久的站在路边拦车,却没有回应时,这个镜头持续了很久。这才是生活的无奈,想要车来的时候,它就是不来,而且你都“看不见”希望是否在靠近。想要帮助的时候,直到绝望也未必会出现。
故事的最终,大家各奔东西,“沙宗琪推拿中心”解散。复明的小马和小蛮一起私奔了,在破旧的楼房中,开了一家小马推拿。王大夫和小孔一起回了深圳,沙老板依旧徜徉在舞池之中,寻找着和正常世界的连接。
《推拿》是个很有深度的故事,它用一群缺陷者组成的小群落作为现代社会中边缘人的投影。展示出这个社会中让人漠不关心的阴暗面。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对着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或者在压抑中去试图触犯禁忌而获得释放;或者在趋附中希望获得主流社会的些许认同;要不就是在苟且中不断压低自己的底线,求得生活上的平静。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会是我们个人暂时的选择,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在一个群体中,以寻求大面积的谅解,别人的“是非观”总会让我们无法面对“卑贱肮脏”的自己。向心内看,我们每个人都要离群索居,学会接受内心的孤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陷,做出最合适自己的选择。
朋友,你对自己认可的重要性,远胜过所有人对你的认可。你在意自己的缺陷,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有。大家都是一样的步履蹒跚、一样的满身伤痕。
痛苦往往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否是暂时的,取决于你何时接受自己。
Ⅳ 电视剧推拿故事梗概
《推拿》改编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作品,由合木东方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发行的一部励志电视剧。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濮存昕、张国强、李菁菁、刘威葳、高亚麟联袂主演。
讲述的是沙复明、王泉、孔佳玉等人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最终收获了各自的爱情与幸福,在重新营业的“沙复明推拿院”实现团圆。
(5)推拿电影讲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推拿》写出了一群盲人按摩师在都市中学技术、开店、创业的种种艰辛,有感动也有欢笑,也是让大家看到了盲人群体的真实生活写照。这是一部十分贴近南京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剧,充分展示了盲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品质,真实感人。
对观众来说也是非常有教育意义。因为大部分场景是在南京拍摄,许多南京的地标性建筑都能在剧中看到,同时也体现了南京之美。
Ⅵ 求电影 《推拿》影评,主题和人物形象
眼虽盲 爱无盲
文/梦里诗书
盲人世界是怎样的?那并不是常人闭眼三秒的感触,他们之间的爱情生活也不会如同眼盲般的无所适从,电影《推拿》没有站在一个常人怜悯的高度,而是真正走入了那无光世界,透过一段盲人按摩中心技师间爱的群像,呈以了那情感的真挚。
电影伊始,以有声形式的开场字幕《推拿》便真正立足于了盲人,同时也第一时间拉近了观众对盲人世界看似的生疏,开篇小马幼年失明绝望的自残,则让人感同身受那陷于黑暗的失明之痛,在这绝望后电影所聚焦的是盲人的希望,他们依靠盲校学习盲文和敏锐的感官逐渐搭建起了与这个普世的桥梁,而盲人按摩中心的技师工作就是一个他们接触世界的窗口,他们同样有着七情六欲,热爱跳舞喜弄诗歌的沙老板,善打快板留恋发廊妹的张一光,为人老道出事精明的王大夫,只是这种情愫有别于常人美丑的断别,仅有心的沟通使他们更渴望爱和被爱,无明的盲爱在电影里中将爱回归了最纯粹的形态。
作为群像电影,其并没有着绝对的主线与主角,每个角色都有着属于自已的故事,如何塑造剧情张力,使支线多而不乱让观众能得以那个陌生世界的共鸣和感悟,对于导演娄烨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而他将爱为点契合的巧用,王大夫对小孔的忍爱,小马对王大夫女友小孔因女人气味被唤醒渴望的歧爱,最美技师都红对小马的单爱,按摩中心沙老板因听人皆说都红美貌对其的痴爱,每条支线并不独立存在而是被爱所互联,电影如同一张拼图,被其严丝合缝的拼为一体,所拼起的就是那让人陌生不同寻常盲人间的爱无盲。
《推拿》中小马这个人物无疑如投入湖中的石子,继而涟漪层层,他年轻,电影以他绝望后的新生为引展开,也是他串起了电影诸多的繁琐,他对长相平庸小孔的渴求,对出水芙蓉般都红爱的决绝,电影因盲将常人眼中所谓最重要的眼缘排除在外,而他被同事张一光强带入发廊里的扭捏,到与发廊女小蛮间真爱的萌发,都并非源于样貌,电影更没有因这是与发廊女的爱情刻意抹黑什么,而就是一种爱的质朴,小马模棱两可的复明态亦也是电影最具看点的一段,阴暗模糊的镜头给人的却是一种对爱绝然的顿悟,电影始于小马也终于小马,那大隐于市的小马推拿便是情感宣泄的归处。
结尾处推拿中心因城市发展关闭了,成为了时代的记忆,大家各奔东西,但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仍还在继续着,这就是生活的本态,即使对于大多数常人来说面对生活也都会有着自已的苦楚,更何况盲人这个弱势的特殊群体,但《推拿》所一展的就是那有风有雨有阳光的日子,是那风雨不起日照当空时盲人世界眼虽盲,爱无盲的暖流。
Ⅶ 推拿的介绍
《推拿》是2014年娄烨导演的一部关于盲人题材的文艺电影,改编自毕飞宇所著同名小说,由马英力改编,郭晓东,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等主演。该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该片已于2014年2月11日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且在该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并最终获得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12014年11月22日《推拿》在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新演员等六项奖项2。该片于2014年11月28日正式上映3。2015年10月31日《推拿》 在第十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娄烨)、最佳编剧(马英力)、最佳男主角(秦昊)、最佳女配角(梅婷)、最佳新演员(张磊)6个奖项。
Ⅷ 《推拿》是怎么反映社会的
故事片《推拿》昨天正式上映,我决定要给盲人讲解这部讲盲人故事的电影,因为新上线电影,网上找不到片子预先看,为了讲好电影,今天我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一开始,一群盲人在按摩院里忙碌着,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都非常非常熟悉,和我周围许多盲人都一个样子,我甚至在电影里发现了身边熟悉的人影。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我的心慢慢地被一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压抑、痛苦、悲伤笼罩着我。原来盲人还有我所不知道的痛苦,不曾深层次了解的喜怒哀乐,没有切身体会的那种对生命绝望的呼唤。“正常人离我们盲人很远,是另一类人。”这是电影里主角沙复明说的,我以前却从没想到过。联想到所有的人,我们整个人类其实都带有某些方面的残疾,互相之间都相隔都很远很远,哪怕就在身边。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一场悲剧,每人都会遇到各种痛苦,谁都需要坚强,谁都需要帮助,然而结局往往都是很无奈,很悲伤。
太入戏了,人就控制不了情绪,我流泪了,胸前翻江倒海地难过,不是胃不舒服,也不是心闷,反正是说不出的不舒服。当电影结束了,灯亮起来的时候,发现整个电影院,稀稀拉拉就坐着不满十个观众,我立马问自己,我是不是错了?让盲人来看这样压抑痛苦的电影,我是不是太残忍了?真想立马去推掉已经定下的包场。在继续难过中我反复问自己,最后我给自己的答案是:盲人其实比我想象的更强大,他们切身经历的痛苦、打击或许比电影里更惨烈,即使没有这样严重,也应该让她们感受下,因为前面的路需要她们更多的坚强。
Ⅸ 《推拿》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观影前一天晚上找毕飞宇原著来看,是因为娄烨一贯的叙事手法,再加上群戏效应,如果不了解大致内容恐怕很难理清楚人物关系。看完书的印象是王大夫、小马的线有料有戏,都红和沙复明的人物刻画都有些过火,而结婚狂金嫣对婚礼的种种幻想让我几乎忘了这是个盲人主题的小说。基于这些印象,就暗地希望编剧能做一些调整,让电影能回到“最普通的盲者生活”这一简单的主题上。
事实证明,在娄烨的镜头下,都红不必是音乐天才也无损于她的美貌及其所带来的无穷困扰、沙复明不必有少年时代的“奇遇”也可以向往健全人的社会生活、小马不必是个整日对时间思索个没完的盲人哲学家也可以流连莺舍、而徐泰来不用成为麦霸也能用红烧肉的比喻赢得金嫣的爱情。终究,他们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之间发生的戏剧冲突远比天才或偏执狂身上所发生的更有力、更有代入感、更能表现盲者与健全人之间的纽带、而非鸿沟。
据说为了盲者观众,娄烨特地将开场字幕做成旁白。而为了叙事的需要,全片也时不时插入旁白。旁白女声平淡无奇,起不到煽惑人心的效果。这或许是刻意为之——只要想象一下赵忠祥老师声音引发的各种反效果就能理解娄烨为何选择这样无法与“娓娓道来”联系起来的声音和念法。故事和情感都在镜头和表演中。
电影叙事打破了原著一个人物一个章节的平均分配,以最自然的手法将群戏穿插起来讲述,但这极大地考验了观众的面孔识别能力,尤其是对亚洲脸基本盲视的西方观众(相对于他们,我们算是健全人了)。群戏中的人物关系以极为约略的手法表现在屡次出现的放工场景中:高唯三轮车上的都红、步行的其他人三三两两地说着闲话。如果没看过原著,这些简约的镜头可能就被忽略过去了,实际上这里埋伏了后来高唯与杜莉发生冲突以及后来羊肉事件的暗线。郭晓冬饰演的王大夫从床戏到飙血都与原著无差,这是第一条主线和第一个高潮。小孔的扮演者张磊是一位真正的盲者,与王大夫和小马(黄轩)都有大量的对手戏,她的表演惊人地真挚、毫不扭捏。都红(梅婷)对小马的好感在原著里不清不楚,而在电影中,两人坐在长椅上时都红的那段独白为这段感情增加了不少分量:“对面过来一个人,碰上了叫做爱情;对面过来一辆车,碰上了叫做车祸。可惜车祸时常发生,而人与人却总是错过”(大概是这个意思,按照记忆写的未必准确)。而在窗口沉默独坐的沙复明(秦昊)听到这段话时不经意触动风铃让都红发现了他的存在,其实这段话也适用于他对都红的爱情。这是我很喜欢、印象很深的一个桥段。
而小马这个角色戏份最重、对手戏最多。故事从他企图自杀开始(原著中是9岁,电影中已经是黄轩饰演的少年了),到他最后的生活状态结束(而原著中并未交代,只是说小马从此消失)。镜头讲述了他对小孔身上洗头水味道的痴迷、到被张一光引诱到洗头房把对“嫂子”这个混杂着各种印象和想象的概念转嫁到洗头女小蛮(黄璐)身上,到后来为了小蛮被人殴打。一段(感觉有十几分钟的)独角戏给了意外复明的小马,配上混杂的背景音和模糊混乱的镜头表达的不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轰鸣、还有心灵受到震撼时最初的混乱感。而我看到一则访谈中娄烨自己解释说小马此时是不是真的复明并不重要,这里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开悟的体验。小马对气味的执着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最后一个镜头是他回到深藏军队家属院里破板楼上的“小马推拿”,走过露天的楼道到正在洗头的小蛮跟前,两人对“视”到影片结束,背景音乐唱着“当年爱过的女孩我已经忘记你的名字”,是的,他只知道她是“嫂子”。看到这里,只要看过《春风沉醉的夜晚》的人大概都会和我一样在脑中重现秦昊饰演的姜城在屡经爱情失败后最终的生活状态:同样的板楼、同样的露天楼道,同样淡到发苦的日子(洗头与炒菜)——无论同性还是异性、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爱情的火焰燃尽之后剩下的滋味终究都是一样。
由于群戏戏份分薄,或许《推拿》无缘最佳男主女主(但也不排除类似吴镇宇在《枪火》中脱颖而出拿到影帝的情况),但正如Patrick Wellinski所说,《推拿》带来了电影节开幕以来最为震撼人心的观影体验,这种纯粹而成熟的“作者电影”令人仿佛置身戛纳或威尼斯。言下之意,娄烨的到来无疑提升了整个柏林电影节的艺术水准。因此,让我们期待颁奖礼,看看最终熊落谁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