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隋唐英雄里秦琼是谁扮演的
《隋唐英雄》中的秦琼由蒲巴甲扮演
蒲巴甲,1985年7月8日出生,藏族,四川阿坝州人,青年演员、歌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2006年正式踏上演艺道路。出道以来担纲了多部电影、话剧,电视剧作品的男主角,奠定了他在演艺界的励志偶像路线。此外他还是高原风男子组合的成员之一。代表作品为《喜玛拉雅王子》、《战北平》、《搏击第五空间》、《隋唐英雄》等。
2. 世人为什么要把秦琼贴在门上当“门神”
秦琼,隋末唐初的名将。他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逢年过节都会在大门上看到他,世人尊称他为门神。那么,为什么世人要把他贴在门上当门神呢?
以上就是世人为什么要把秦琼贴在门上当门神。
仅表个人看法。
3. 哪部电视剧演泾河龙王
TVB西游记I齐天大圣孙悟空 第六集,张卫健那版的,不是陈浩民那版,
4. 李世民在睡觉时让秦琼和尉迟恭守在门口真的是因为害怕泾河龙王吗
泾河龙王是出现在《西游记》里的故事。那么李世民噩梦缠身,需要秦叔宝和尉迟恭来守门才能睡去,是因为害怕泾河龙王来报仇吗?
这个有虚构的成分,所以我认为唐太宗噩梦缠身还是因为自己杀人无数,晚年有很容易迷信,总是感觉那些被自己杀的人来找自己了。每个皇帝登上王位的道路上都是铺满鲜血的,他们都在战场上或在皇城的宫斗中杀了太多的人。武则天晚年也是经常噩梦缠身,梦见很多自己杀死或者陷害的人来梦里向自己讨魂。我觉着李世民应该也是因为杀戮过多,晚年的时候又很容易相信鬼神之说,所以很怕自己杀了的人来找自己,所以噩梦缠身,需要秦叔宝和尉迟恭来守护自己的宫门。
5. 这个人物是谁
是秦琼,门神中用裥的大神只有这位。 据传,唐朝开国初,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老龙王为求一时之胜,滥 用权力,触犯了天条,其罪当斩。玉皇大帝便委派唐朝大臣魏征在第二天午时三刻监斩老龙王。 为了保命,泾河龙王在行刑前一天跑来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让他在第二天拖住魏征,好让自己 躲过一劫。李世民觉得魏征是自己的手下,这事情当然容易解决,于是就满口答应。 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征入朝,并将魏征留下来陪自己下棋。李世民的目的就是用这个办法困 住魏征,让他无法脱身,当然也就不能监斩泾河龙王了。谁料午时三刻之际,正下围棋的魏征却 打起了瞌睡,李世民也没太在意,而魏征就利用这个短暂的瞌睡,灵魂出窍,梦斩龙王。 被斩了的泾河龙王恼羞成怒,怨恨李世民言而无信,因而阴魂不散,夜夜到唐宫里来大吵大 闹,呼号讨命。李世民既惭愧又难过,每夜都被泾河龙王的冤魂吵得无法入睡。他只好将这一情 况向群臣通报,以求解决办法。 大将秦琼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李世民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但总不能让 他们二位每天都不睡觉吧?因不忍二将辛苦,李世民遂命宫廷画家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形象描在 画布之上,并张贴于宫廷的正门之上。后来,民间学模学样,也将秦琼他们的形象贴在自己的大 门之上,慢慢地,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其中执锏者即是秦琼,执鞭者乃是尉 迟敬德。
6. 门神怎么贴,秦琼在左还是右左右以什么为基准
泰琼在左,尉迟敬德在右。
唐代就有关于门神的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致夜不成眠。”这其中原因有三。一说是为泾河龙王的鬼魅所扰。
传说唐朝开国初,长安附近的泾河龙王犯了天条,玉帝令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故意宣召魏征来下棋。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就灵魂升天,梦中把龙王斩了。
《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说的就是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和秦琼、敬德二将军宫门镇鬼的故事。海峡对岸的台湾邮政部门发行《西游记》邮票,选取的就有一枚“梦斩泾龙”。
《永乐大典》“送字韵梦字类”也记有魏征《梦斩泾河龙》故事。于是,泾河龙王抱怨太宗无信,每临夜就来向太宗呼号讨命,阴魂不散,在宫外抛砖弄瓦。
李世民既惭愧又难过,每夜都被泾河龙王的冤魂吵得无法入睡。他只好将这一情况向群臣通报,以求解决办法。大将秦琼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李世民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老龙王不敢来闹。二位将军连站三夜岗,太宗念及他们彻夜辛苦,遂命宫廷画家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形象描在画布之上,并张贴于宫廷的正门之上。
7. 秦琼和蔚迟公为什么被当做门神有什么故事吗
关于秦琼、敬德演变为门神的传说。影响较大的有两种。
1、一种是《西游记》所载:泾河龙王命犯天条,该由唐相魏征处斩。泾河龙王托梦求救于李世民,李世民留魏征下棋,却不料魏征下棋时打了一个盹,就已“梦斩龙王”。泾河龙王由此怪罪于李世民,夜夜纠缠不休。李世民只好召秦琼、敬德于床前守卫,自此得以安寝。
2、另据《隋唐演义》记载: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室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群臣。大将秦琼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
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念及他们彻夜辛苦,于是吩咐画师,绘二将军真容贴到门上。
以画代人,倒也顶事,邪祟自息。民间沿袭,遂成为门神。民间旧俗逢除夕,将《秦琼敬德》贴在临街大门上,用以避邪驱灾,纳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这个传说中的门神一直延续到如今,许多人家至今每逢春节都要在大门上贴秦琼、敬德门神。
(7)泾河龙王秦琼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从秦琼、敬德二将军画像上的身姿和“行头”分类,其图像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立式金瓜门神
立式金瓜门神多作镇殿将军样貌,用舞台戏剧描绘人物脸谱,同为“七分”或“八分”画像。画中二位武将白面凤眼英目,长须剑眉的为叔宝,紫脸环眼暴目,虬须浓眉的为敬德。
衣着上有披袍式和贯甲式两种,如后者“全副金镀铜甲装”,顶盔贯甲,束带皂靴,外披袍带,佩弓挂袋,双手执金瓜,着色五彩斑斓,胄甲、金瓜等一般皆沥粉贴金。
2、立式鞭锏门神
立式鞭锏门神与立式执锤门神不同的是秦琼双手舞锏,尉迟恭使鞭,佩挂弓,身姿的造型多为“S”型。一手高举鞭锏过盔顶,一手位于腰部,这主要是受京剧武生一招一式的“亮相”造型的影响。
3、骑式鞭锏门神
民间门神除了步式还有骑式造型,除了骑红马外还有骑白马的,也有不骑马畜类的,而是乘骑其它灵兽的,如紫脸尉迟恭跨神虎,白脸秦叔宝骑仙鹿等。骑姿手势上两位老将多为双手执鞭锏,也有一手执鞭锏,一手握着如意、莲蓬之类吉祥物的。
4、坐式祈福门神
为了迎合百姓的世俗需要,一部分武将门神由“避邪”逐步变为以“祈福”为目的的“祈福门神”,多为端坐式,且为“十分面”。武将祈福门神一般为一手持钺斧,另一手执鞭锏。仪态安详,失去勇猛无畏的武将门神的固有态势,而是一幅福禄财神降临人间的模样。
人物也从单纯的一扇门上只绘一将,改为以叔宝、敬德为主多人组合的“五子登科”、“和合二仙”、“仙童献瑞”等等群体形象。使得昔日豪雄的武将门神也透出温和的一面,体现了民间百姓的审美价值取向,符合世俗的加官晋禄、得利进财的祈福愿望。
8. 介绍秦琼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兵器:四棱金装锏、虎头錾金枪。座驾:黄骠透骨龙。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贞观十二年(638),任徐州都督的秦琼去世,陪葬昭陵。
贞观十三年(639),秦琼被追封为护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编辑本段]【门神秦琼】
小说《西游记》里说: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皇大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编辑本段]【秦琼先祖】
秦琼出身贫寒,其先祖史无记载,传奇小说中杜撰其父亲为秦彝(北齐武卫大将军,战死于杨林之手),其祖父为秦旭(北齐太宰,后自杀而死)。
[编辑本段]【秦琼生平】
秦琼之父曾任北齐时期的咸阳王录事参军。隋大业年间,秦琼效力于隋将来护儿帐下,因其志向高远和勇猛强悍,深得器重。秦母去世后,来护儿曾派员专程到秦琼家吊唁,全军上下大为惊异。
隋末乱世,义军群起,秦琼投归隋将齐郡郡丞苯张须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北)与义军首领卢明月交战。当时,双方力量悬殊,张须陀部队仅一万来人,义军则有十多万人,相持十多天后,须陀已是人困粮绝。就是这急于撤退而又怕追赶的紧要关头,秦琼与罗士信挺身而出,愿带领一千人偷袭对方军营,以掩护大队人马安全后撤。秦琼与罗士信凭借自己的智勇,使突袭获得成功。张须陀则乘机回师追击,取得了脱逃后的胜利。仅此一仗,秦琼的勇猛多智便很快扬名于军中。
在之后的作战中,秦琼因为有功而被任命为建节尉。后在对义军李密进击时,张须陀战败而亡。秦琼率残兵败将归依了裴仁基,而后又随同裴仁基投降了义军首领瓦岗寨李密。李密得到秦琼非常高兴,加以重用让他作骠骑将军。在跟随李密作战中,有一次李密被流失射中,坠于马下,昏迷不省人事,此时左右随从四散,追兵就要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多亏秦琼拼死护卫,并重整队伍,这才击退了追兵,从而使李密大难不死。后来李密失败,秦琼又为隋将王世充收得,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后因不满王世充的狡诈,遂与程咬金等人脱离王世充投向李渊并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干事,因其勇猛过人,被委任为马军总管。此后,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镇压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曾派使者赐予金瓶以示褒奖。之后,又因战功,多次受到奖赏,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
秦琼不仅在唐王朝创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坚决站在秦王李世民一边,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琼也因有功,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后来,秦琼多病缠身,自谓:自幼戎马转战,身经大战二百余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几十斗之多,元气大伤,怎能不病?到贞观十二年(638)终于因病去世。死后赠徐州都督,改封胡国公,并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石马,以旌战阵之功焉。”(《旧唐书》本传)他的画像也上了表彰大功臣的凌烟阁。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
[编辑本段]【传说故事】
秦琼拴马槐
在济南千佛山上山的山路上,在不到半山腰处你会看到有一亭子,它宝顶飞檐、玲珑剔透、造型精美。此亭叫“唐槐亭”,旁边有棵老槐树,传说因秦琼拴过马而得名。
相传,秦琼为表孝心去山上寺院给母亲许愿烧香,曾拴马于此树,所以,后人俗称此树为“秦琼拴马槐”。现在树干半枯,一幼树破肚而出,犹如母亲怀抱婴儿,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母抱子槐”。
秦琼卖马
故事发生在隋朝末年山西潞州的一座县城里。
天堂县东街开着一座店房,南来北往的客人多在这里投宿,生意倒也红火。店主为人厚道,住店打尖、喝酒吃饭,有钱没钱拍拍屁股就走,他也不甚计较,日子长了客人们送给个外号——王老好。王老好这个小旅店回头客不少,口碑不错,他经营有方,从不为生意上的事发愁。可是最近有件事让他为难了:一个多月以前住进一位客人,是从山东济州历城来的公差秦琼,这么多天鏰子儿没给,人吃马喂的全从店里预支,王老好真有点支应不住了。这几日秦二爷老是病歪歪地躺在床上,他也不便打搅,今天实在熬不过了,才登上后楼,轻轻敲了敲门。
秦琼正倚在桌旁打盹,听见敲门声忙起身开门。
王老好进来也不坐下,开门见山地说:“秦二爷,您正病着,这话我本不当说,俗话说:不赊不欠不算店,客人不走我也不好跟您结账,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十天半拉月的我还供得起,日子长了,人吃马喂的,我可有点垫办不了啦!”
其实秦琼也正为钱的事着急,眯着眼睛正想辙呢。
秦琼:“说实在的,我比你还急呐!潞州刺史蔡大人他不给我批票回文,我想结账也结不了啊!”他们二人一个比一个着急:一个急的是没钱去买米面菜蔬、精粗草料,日子没法往下过;一个急的是领不到批文没法回本县交差。当时出差有个规定,去时单程的盘缠由原地衙门支付,对方负责支付在当地的食宿和回程的路费。秦琼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路上把银两花光了,才和店东有前面的约定。原想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来日,把公务和潞州府交割清楚,领了批票回文和盘缠,和店家结了账就可打道回府了,没想到这个蔡大人就是迟迟不给批文,他心里能不急吗!
王老好见拿不到银子,越发认真起来:“照你这么说,那蔡大老爷一年不给你批票回文呢?”秦琼:“那你只好等他一年哪!”
王老好忍了忍:“这一年半载的也好等,假比这么说吧,他若一辈子不给你批票回文呢?”秦琼见王老好较起真儿来,觉得这么针锋相对也不是个法子,反倒不那么急了,便和他调侃起来:“啊,你就等他一辈子!”
王老好直往牛角尖里钻:“论辈子等这倒不错。我说二爷,人吃了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灾病,我说这话,您别不爱听,您若是死在我这店里呢?”
秦琼听罢没急,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我若死在你这店里么……”
王老好:“怎么样?”
秦琼:“你就发了大财了哇!”
秦琼一口气说下去:“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与我摔盆子,然后再让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随上一个份子,你岂不是发了财了吗?”
王老好这才明白过来:“照你这么说,我不成了你的儿子啦?”
老好被秦琼一顿耍笑,情急之中倒想出一个主意,秦琼既是一个好汉就最要面子,我何不当众喊叫,臊臊他的面皮,于是推开房门冲着外面大喊:“我说街坊、邻居,过往行人,你们都来瞧哇,我这店里来了一个山东好汉名叫秦琼,他住店不……”
王老好这一招还真灵,秦琼忙起身用手堵他的嘴。
王老好:“嗨,你堵死我啦!”
“王老好,有话好说嘛。”秦琼被店主这一激,想起自己的坐骑以抵账,“你把拴在后院槽头上的那匹黄骠马牵到大街上卖了,还你的店钱就是了。”
“什么什么?就您那匹马呀,瘦得四根棍儿支着,摆上了蜡头就成了马灯啦。”
“这你就不懂了,货卖与识家嘛!”秦琼一边说一边把王老好往马厩里拉。
王老好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得说:“那我就试试,找个识货的,卖个好价钱。”
秦琼到槽头边解开缰绳,抚摸着黄骠马的鬃毛,心里实在舍不得卖呀!王老好看见秦琼眼里挂着泪花,不解地问:“这么赖的马,卖就卖了,还落什么泪呀!”
秦琼和黄骠马的感情,王老好怎能理解?秦琼不愿与他多费口舌,摆了摆手让王老好把马牵走了。
秦琼一个人踱回房内,心里很不是滋味。困在这天堂县已经一个多月,眼看着黄骠马被人牵走,自己竟然一筹莫展。他斜靠在床,双手放在脑后,思绪万千……
秦琼出身军官世家,祖父秦旭是北齐的领军大将,父亲秦彝是北齐武卫大将军。他五岁时,北齐被北周所破,父亲战死沙场,母亲和他相依为命把他抚养成人。秦琼从老家人秦安那里学会了祖传的昆仑锏法,练就一身好武艺,在本县衙门里做一名捕盗都头。两个月前派他押解十八名人犯到潞州充军,行至途中,一名犯人因天炎热发病死了,到了潞州府,刺史蔡大人对照历城县发的公文,只向秦琼要十八名人犯,却不听他的解释。蔡大人也不相信同行犯人的证词,言外之意是秦琼放走了要犯,待查清后才能发给批票回文,就这样一拖再拖,秦琼在王老好这个小店里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了。秦琼细想起来,也不能怪王老好让他交店钱,搁不住他这么大 的饭量,更甭说还有黄骠马吃的黑豆、草料呢。
秦琼正想着黄骠马,就听见街上传来了“咴咴”的马叫声,他急忙起身走出店门。王老好牵着黄骠马往回走来。
秦琼:“怎么,没卖成?”
王老好:“秦二爷,马可是拉回来啦,连一根毛都没动。”
秦琼:“这就好,这就好。”
王老好:“哎,你到底是想卖不想卖啊?”
秦琼:“我……我,卖不了就不卖了啦。”
王老好:“你说得倒轻巧,不卖了,我上哪儿找银子去呀。告诉你吧,买马的在后头哪,你们当面讲,没有我的事,我就等着拿银子啦。”
买马的人姓单名通,号雄信,青脸膛红胡子,性同烈火,声若巨雷,在江湖上颇有些名气。单家在城外十几里有一处大庄院,哥哥在外经商,雄信行二,人称二员外。这天他带了几个家院在城里闲逛,见王老好牵了一匹好马,就跟了过来。
秦琼见来人衣冠整齐,气势不凡,一想、自己面有菜色的样子,便觉得有些羞赧,站在一旁看着单雄信相马。
这单雄信确是个识家,走近黄骠马,用双手在马背上一按,那马纹丝不动,他顺口念了一段相马经:“‘此马是黄骠,张口似银条,浑身发金色,四蹄无杂毛;胜似南山豹,不让北海蛟。’好马呀好马!”
秦琼捅了捅站在身旁的王老好:“怎么样,遇到行家了吧。”
单雄信:“马是好马,只是膘头太瘦了。”
王老好插言道:“是啊,人吃饭都成问题了,更甭提马了。”
秦琼:“只因手头拮据,才动了卖马的念头,如客官有意,请店房一叙,请。”
“请!”单雄信跟着秦琼进到屋里,“听老兄讲话,不像是本地人氏。”
秦琼:“山东历城县人氏。”
单雄信:“哦,山东历城县,我有一个慕名的好友,老兄可认得?”
秦琼:“历城有名的人物大都知道。”
单雄信:“提起此人是大大的有名。”
秦琼:“但不知是哪一家呢?”
单雄信:“姓秦名琼,字叔宝。”
秦琼一听不觉汗颜,支吾地说:“秦琼,他……”
单雄信:“怎么,你不认识?”
秦琼:“他狼狈得很哪!”
单雄信有些不快:“人有穷富,何言狼狈二字?”
秦琼只好坦言:“在下就是秦琼!”
单雄信站了起来:“哦,你就是秦二哥?”
秦琼:“岂敢。”
单雄信拉着秦琼的手:“叔宝兄,请来上座。”
秦琼:“听兄台讲话,也不像本地人氏。”
单雄信:“家居河南二贤庄,因兄经商迁居至此。”
秦琼:“哦,河南二贤庄我有一位慕名的好友,姓单名通,字雄信,兄台可知?”
单雄信,“在下就是单通。”
秦琼站起:“哦,你就是单雄信?”
单雄信:“正是。”
“单二员外!”秦琼拉着单雄信的手,“请来上座。”
单雄信:“咱哥俩就别客气了。敢问二哥,为何这等模样?”
秦琼就把来潞州出差这一段经历讲了一遍,特别提到了刺史蔡大人不给批票回文,无法回历城交差。单雄信听了忙把家院叫进房来:“我的名帖是否带来了?”家院答道:“随身带着呢。”单雄信对秦琼说:“这点小事好办,拿小弟的名帖前去,教蔡知府把批票回文发与二哥就是了。”
家院领了二员外的旨意,速去办理。王老好也挺知趣,忙备好酒招待二位好汉。
秦琼和单雄信二人相见恨晚,各述仰慕之情,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忽听家院喊叫着跑进来:“启禀二员外,大事不好了。”
单雄信:“何事惊慌?”
家院:“我到知府衙门,正要求见蔡大人,就听几个刚从并州回来的衙役说,大员外被太原唐公李渊一箭射死啦!我赶忙回来给二员外报信。”
单雄信抑制不住,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哎呀,我的大哥呀!”
家院:“大员外的尸首还在楂树岗放着呢!”
秦琼:“贤弟,别难过了。天气炎热,还是先去把大员外装殓了要紧。”
“秦二哥说得也是。既去搬尸,怎奈胯下没有坐骑!”单雄信急得搓着双手。
家院:“我见院里拴着一匹黄骠马,您就凑合着骑吧。”
单雄信:“哼!那是秦二爷的马,我怎好骑得?”
秦琼:“啊,贤弟!常言道:乘肥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事关紧急,你就骑上吧。”
单雄信:“我就骑上,家院,带马!秦二哥,多谢了。小弟此去多者一月,少则十天,搬尸回来,即刻奉还。”
这才是我的好朋友。”秦琼望着单雄信远去的背影自语道。王老好走到他身后却说了一句:“嘿,这才是你的好桐油!”
秦琼:“什么好桐油,是好朋友!”
王老好:“我们这里三岁的小孩子都认得他,他是个响马头儿,你的马被他拐去啦!”
秦琼:“不可能吧?”
王老好:“你想啊,他是来买马的,他给你钱了吗?”
秦琼:“是啊,王老好,你怎么不早说?”
王老好:“他不走,我敢说吗?”
秦琼:“店家你赔我的马来!”
王老好:“是我领他来买马不假,可这马是你亲手送给他的,你赖得着我吗?”
秦琼:“那咱们俩的事就算清了。”
王老好:“谁跟你清啦!你要没钱,我喊人啦,哎,各位街……”
秦琼上去把王老好的嘴堵住:“且慢,我还有东西可以抵帐。”
王老好:“拿出来吧。”
秦琼:“店主,你将兵器架上那对金装锏拿到街上卖了,还你的店钱就是了。”
王老好看了看:“你这对锏,做通条太短,做火筷子又拿不动,简直是没人要。”
秦琼:“这你就不懂了,货卖与识家嘛!”
这对金装锏是秦琼祖上传下来的,是熟铜流金在上面,挂在鞍旁,那锏楞上的金都磨去了,只有槽凹里还有些金气。在店里放了一个多月,受了湿气发了铜青,秦琼自觉没有看相,只得拿一把稻草,将铜青擦去,还是耀目锃光。秦琼提起双锏朝街上走去。
秦琼和王老好在大街上转悠了半日,也没一个买主。王老好比秦琼还着急呢,他给出了个主意:不如把锏放在当铺里,日后有钱再赎出来,眼下有钱花,祖传的双锏也保住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二人来到三义坊当铺,门上挂着“隆茂号当”的牌匾。秦琼走进去,把锏往柜台上一放,放得重了些。
当铺主人:“呀,不要压坏了我的柜桌!”
秦琼:“要当银子。”
当铺主人:“这样东西,只好算废铜。”
秦琼:“是我用的兵器,怎么叫做废铜呢?”
当铺主人:“你便拿得动它,叫做兵器。我们当久了没有用处,只好熔化了做家伙卖,却不是废铜?”
秦琼也没心思和他辩说:“就算是废铜罢了。”
拿来大枰称斤两,那两根锏重一百二十八斤。当铺主人道:“还要除些折耗。”
秦琼:“上面的金子我也不算了,你还扣什么折耗?”
主人道:“你那也算是金子?况且那两个锏柄是铁梨木的,算不得铜价,化铜时就烧成灰了。”秦琼也不再和他计较,慷慨说道:“把那八斤零头去掉,作一百二十斤实数。”
主人:“按照我们潞州的货价,好铜当价是四分一斤,总共是五两短二钱,多——分也不当。”秦琼眼看着传家之宝金装锏就要当作废铜当掉了,痛心不已。
王老好见秦琼有些犹豫,担心他又变了卦,忙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吃饱饭要紧呐!”
秦琼头也不抬,摆了摆手,让伙计把金装锏抬走。一个伙计搬着那对金装锏却挪不动脚步。这时门外已经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看热闹的人中有两个山东的绿林好汉王伯党和谢云登,二人看见金装锏,眼前一亮,拨开人群:“这是哪位好汉用的兵器?”
秦琼上前答话:“正是在下的金装锏。”
王伯党拿起双锏掂了掂,觉得分量不轻,对秦琼说道:“这对锏有百多斤重,你使得动吗?”王老好:“刚上枰称的,一百二十八斤还高高的哪。” 秦琼:“是我的随身兵器,使不动要它何用?”
谢云登:“那我们哥俩倒要瞧你练练。”
秦琼:“这个……”
“做买卖讲究个先来后到,这双锏已经当了。”当铺主人说着就从柜台里取银子。
王伯党上前把银子往当铺主人怀里一推:“银子还在你手里,这买卖就不算成交。拿着金装锏当废铜,你心可够黑的!”
当铺主人看这二人像是有来路的,马上就变得客气起来:“你们谈,你们谈吧。”
秦琼知道这二位好汉是想把当锏的事摆平,并非找茬儿寻事,就提着锏向王伯党和谢云登一拱手:“二位好汉,领教了。”
秦琼轮动双锏由缓而疾练了一路,恰似金龙护体,玉蟒缠腰。四周围观的人齐声叫好。
王伯党凑近谢云登的耳朵说:“我看此人像是历城的秦琼。”
谢云登:“没错儿,别人也使不得这双锏啊。”
王伯党:“一会儿问明了身份,咱们帮他一把。”
秦琼收了双锏,向众人一抱拳:“见笑了。”
谢云登:“请到小店叙话。”
王老好把酒菜摆了一桌子,秦琼坐在王伯党和谢云登对面,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们。 “听你讲话不是本地人氏?”
秦琼的思路被王伯党的问话打断了,忙应道:“哦,山东历城县人氏。”
“山东历城我们有个慕名的好友,不知你可认识?”
“有名的便知,无名的不晓。”
“提起此人,大大的有名。”
“是哪一个?”
“姓秦名琼,字叔宝。”
“秦琼!唉,此人落魄他乡……”
王伯党和谢云登上前拉住秦琼的手:“秦二哥,果然是你呀!”接着自报了姓名。三位新结识的朋友把盏碰杯。
王伯党、谢云登听了秦琼的遭遇,不免唏嘘。
王伯党:“既是蔡大人为难二哥,这不妨事,拿小弟的名帖前去,定能取回批票回文。”
秦琼:“多谢二位贤弟。
这名帖真那么管用吗?他们和潞州官府有什么关系?秦琼也想不了那许多,反正已经派王老好把名帖送去了,就安心等待吧。
王伯党和谢云登想结识天下的英雄好汉,多网罗一些人才,是为以后高举义旗做准备呢。他们膺服、敬佩秦琼的武艺和人品,自然是酒逢知己干杯少,一坛子酒已经喝光了。
不到一个时辰,酒保拿着潞州府的批票回来了,王伯党接过来立即交到秦琼手上。秦琼看着这张盼了一个多月才到手的批票回文,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谢云登从行囊里取出散碎银子交给王老好结账。
王伯党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二哥,这点儿银子给你做路费吧。”
秦琼背起金装锏,深情地望着王伯党和谢云登,只说了一句话:“二位贤弟,后会有期!”
[编辑本段]【左门神——秦琼】
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门神,算是我国历来信仰群体最多的神祗之一。旧时人家的门上几乎都贴有门神,其种类也是十分丰富,除了一般的武将门神外,尚有祈福、捉鬼等其他类别的门神。门神,这种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从一个特面反映了爱憎分明的老百姓崇拜好汉,敬重英雄的善恶观。
民间流传最广的武将门神,当属开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按照传统说传小说的记载: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人,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威震山东半边天。他怎么会跑到门板上做起门神了?
据传,唐朝开国年间,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其中执锏者即是秦琼。执鞭者是尉迟敬德。
9. 《西游记》中泾河龙王是龙,为何还是被魏征斩首了呢,你怎么看
历史上的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曾被李世民喻为自己明得失,识对错的镜子。魏征很优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罢了。但在《西游记》中,魏征却可以梦斩位列仙班的泾河龙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可是一场大阴谋呀,主要和南海的观音菩萨,以及天庭的玉帝有关。
泾河龙王敢于改动时辰,并且少下雨量,说明这在泾河龙王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可能之前他也做过。可是这次却跌了跟头,这也说明观音菩萨在天庭收买的这名暗线很厉害,随时可以在玉帝旁边告别人的黑状。有人说玉帝昏,与此也有关,不明真相,受人摆布么。
判官崔珪可以偷偷的改李世民的生死时间,从“一十三”改为了“三十三”,都没有什么事。而孙悟空在车迟国对阵虎力大仙,比布云雨时,也可以随时制止风婆婆、云童子、雷公电母,以及四海龙王。虎力大仙可是用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南极长生大帝,俗称雷神,也是伏羲他亲爹)的五雷法,请的玉帝旨意。由此可见,随时改变云风雷雨的时刻和大小,违逆玉帝旨意,并不是什么大罪。这就足以证明,观音菩萨是要通过暗线,借玉帝之手灭了泾河龙王,然后通过魏征嫁祸唐王。
那为什么魏征能斩泾河龙王呢?这完全也是观音菩萨的安排,就是要制造泾河龙王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然后再唆使泾河龙王去阴曹地府告状,借以恐吓唐王。至于崔珪,还有阎王们,估计同样都已经被观音给收买了。所以,崔珪帮李世民改阳寿,什么事情都没有。
按道理说,泾河龙王的案子都惊动玉帝了,那应该是仙界派人抓了泾河龙王,然后由天庭掌管刑法的人来斩。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在斩妖台由天兵天将动手,刀砍斧剁,之后又是火部、雷部诸神,火烧雷劈,最后才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魏征呢,虽是凡人,却担任仙界“人曹官”一职,也就是仙界设立在人间传达消息的一个小小代理人。按道理来说,轮不到他来斩泾河龙王。可是,观音菩萨应该不想让泾河龙王有申辩的机会,所以,就指使在天庭的暗线,说服玉帝,小案一桩,事实明了,直接让魏征斩就行了。
玉皇大帝呢,完全就跟一个提线木偶一般,跟古代被那些太监、佞臣愚弄的昏君简直一模一样,他旁边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玉帝下旨了,由魏征负责斩杀泾河龙王。
有了玉帝旨意,魏征即使不是人曹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自然也可以斩得了泾河龙王了。这就是魏征斩杀泾河龙王资格的由来。
细细看《西游记》的话,这玉帝不就是一个昏庸之人,他身为道教之主,却受周围的奸佞蛊惑,一步步丧失了很多的地盘。由女娲补天石所幻化的石猴,他都不认识,真的不明呀。如果玉帝慧眼识珠,那孙大圣必是天庭抗击如来的一柄利刃,结果却被如来所用。
而天庭一众神仙呢,也在如来、菩萨的糖衣炮弹之下,纷纷倒戈。孙大圣开始倒是在为自己而奋斗,可是在被菩萨招安之后,也不过是如来和菩萨的金牌打手罢了,所谓的斗战圣佛,地位还没观音菩萨高。
至于魏征,跟孙大圣、袁守诚等一样,很可能也早已经倒戈了观音菩萨,只是观音菩萨手中的一把利剑而已。只有泾河龙王成了倒霉蛋一个,不过好在菩萨也不敢亏待他,在李世民入地府之前,就让十殿阎罗安排他去投胎转世了。果然是诱之以利,利、利、利,这才是观音菩萨手中的真正法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