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杨戬用的兵器叫什么
杨戬用的兵器叫三尖两刃刀。
三尖两刃刀,简称三尖刀,是中国神话人物二郎神所使兵器,刀柄高度到使用者胸口,刀部从胸口到头顶,略高于头顶。
属长兵器,也可称二郎刀,把刀和叉结合在一起的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三叉刀可做锁、铲之用,构成其诀窍独特。
二郎神杨戬的兵器,刀中的另类,主要功能为挑和刺。枪头有三个尖,攻击范围大,战斗时非常有用。二郎刀是长柄安上像剑一样的双刃尖刀的兵器。
虽然称之“刀”,实际是带长柄的剑。为了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要比普通剑宽得多,而且把刀身前端做得又尖又宽。由于双刃的刀身前端呈三叉状,所以有“三尖两刃刀”之称。
(1)杨戬大战眼镜怪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杨戬其人
杨戬,清源妙道真君,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又称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是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不仅神威显赫、法力无边、善猎能战、斩妖降怪而且正直仁义、为民除害、显圣护民。
作为中国民间神灵信仰体系中一位影响深远的神祇被广泛信仰和崇拜,民间有二郎庙供奉。
宗教典籍《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简称二郎宝卷),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均为独生子,师从玉鼎真人,通晓八九玄功,阙庭有第三只眼睛(天眼),可辨别妖魔鬼怪,手持三尖两刃刀,武功绝伦,座下有神犬哮天犬,逆天鹰,银合马。
三尖两刃刀总体结构
三尖两刃刀是刀中比较奇怪的一种。此刀起源于大剑,虽名之为刀,实际上是带长柄的剑,刀柄长约两米左右,为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做的较长,剑厚重,而把刀尖做的又尖又直。
由于双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状,所以又有“三尖两刃刀”之称。具体用法有:劈、搅、冲、扎、撩、点、崩、摔、缠、绕、拨、拦等。三尖两刃刀是可以使出力劈华山这一招的。
三尖两刃刀属于奇门兵刃,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内。明万历年间谢肇淅《五杂俎》:“十八般:一弓、二驽、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B. 西方神话中的独眼巨人,如何演变成中国的英俊小生二郎神
二郎神居然与西方神话中的“独眼巨人”源出一脉,独眼如何变成了三只眼?
在中国古代两大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有一个战神级的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做梦都想打败的二郎神杨戬。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二郎神也神通广大,居然把齐天大圣都擒住了。他那杆山形的三尖两刃刀,还有他的宠物哮天犬,都暗示着他山神的身份。
C. 提到杨戬的神话故事
封神演义
杨戬于封神演义四十回斗魔家四将时出场,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见一番便请姜子牙把免战牌摘了,“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
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吒大吃一惊,他也未有半点吹嘘,“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给同僚留足了面子。
杨戬不单是个谦卑之人,还是个良善之人,杨戬战周信的时候,心内担忧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战速决,用哮天犬解决了周信。杨戬去火云洞求药时,伏羲曰:“此疾名为痘疹,乃是传染之病;若少救迟,俱是死症。”
杨戬又启曰:“倘此疾日后传染人间,将何药能治?乞赐指示。”神农曰:“你随我出洞至紫云崖来。”杨戬随了神农来至崖前,寻了一遍,神农拔一草递与杨戬:“你往人间,传与后世,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杨戬心系百姓,怀着大仁大义。
西游记
二郎神为玉帝外甥,昭惠灵显王,又号二郎显圣,居住灌江口,受下界香火,为万民排忧解难,帐前有梅山六友相伴,合称梅山七圣。麾下有一千二百草头神。
二郎神出身高贵,但是因自己心高气傲不愿依靠玉帝的名声,所以他平时不与天庭往来,就像富二代不愿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拼一样,有一种励志的精神。于是他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不愿私下交往过密。
二郎宝卷
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左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花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违犯天条,被压于太山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花仙女。
(3)杨戬大战眼镜怪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杨戬,清源妙道真君,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又称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威灵显圣大天尊,是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不仅神威显赫、法力无边、善猎能战、斩妖降怪而且正直仁义、为民除害、显圣护民。
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自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又称二王庙)为证。
与此对应,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
D. 《封神演义》中让杨戬都畏惧的梅山七怪,他们到底有多强
梅山七怪以袁洪为首,袁洪法力广大,不在杨戬之下;而其他六怪,也都各有所长,堪称一方高手。《封神演义》是我国明代许仲琳大家创作的一部古典小说。在封神演义的原著中,阐教有着这样一位高手:他法力绝伦,为人威严慎重,极有天赋,后来驻扎灌江,监察天地之间的不平之事。没错,他就是:杨戬。杨戬一身法力,在玉虚宫三代弟子中堪称第一人。而杨戬一生最大的对手,有人认为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其实不然。早在封神之战时,就有一群神通各异的高手,成了杨戬一生中最强的大敌。他们就是“梅山七怪”,梅山七怪到底有多强?
在封神演义中,令杨戬的畏惧的梅山七怪,他们的领袖不在杨戬之下,其他人也是各显神通,各有所长,可谓是非常厉害的一个“妖怪团伙”。
E.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里的杨戬怎么妖精都认不出来,这是不是拍的垃圾片
因为蜃等妖怪让奎刚用镇妖石改了元神,连哪吒都分辨不了 求评论
F. 陈浩民版封神榜雷震子杨戬在山上和石头怪大战是哪集
1234几集吧!反正在前面几集
G. 《杨戬》推出海报,国漫电影又撞车了吗
国漫电影的题材撞车,其实不是什么怪事。《姜子牙》播出之后,彩条屋宣布制作以杨戬为主角的动画电影,没想到同期另一部名叫《杨戬》的动画也官宣了,都是杨戬作为主角,彩条屋的杨戬和这部《杨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下,如下:
《杨戬》和彩条屋的杨戬动画,如果都放在2021年上映,那可就热闹了。彩条屋如果拉胯,连半路杀出的《杨戬》都打不过,可能它会被粉丝骂;而《杨戬》如果选择和彩条屋的动画同期播出,蹭热度之类的批评,可能也会不绝于耳。以上是小编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若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谢谢。
H. 孙悟空大战杨戬的片段是什么
孙悟空大战杨戬的片段:
这真君领着四太尉、二将军,连本身七兄弟,出营挑战,分付众将,紧守营盘,收全了鹰犬,众草头神得令。真君只到那水帘洞外,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真君道:“那泼妖,怎么称得起齐天之职?”梅山六弟道:“且休赞叹,叫战去来。”那营口小猴见了真君,急走去报知。那猴王即掣金箍棒,整黄金甲,登步云履,按一按紫金冠,腾出营门,急睁睛观看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大圣见了,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辄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刃!”大圣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他两个这场好杀——
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这个心高欺敌美猴王,那个面生压伏真梁栋。两个乍相逢,各人皆赌兴。从来未识浅和深,今日方知轻与重。铁棒赛飞龙,神锋如舞凤。左挡右攻,前迎后映。这阵上梅山六弟助威风,那阵上马流四将传军令。摇旗擂鼓各齐心,呐喊筛锣都助兴。两个钢刀有见机,一来一往无丝缝。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若还身慢命该休,但要差池为蹭蹬。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这阵上,康、张、姚、李、郭申、直健,传号令,撒放草头神,向他那水帘洞外,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众兄弟得胜不题。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旺。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二郎因旺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蝤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土地庙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众皆愕然,四望更无形影。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急纵身驾云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吒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赌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去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听说,即取神锋,回灌江口来赶。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
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I. 封神演义中,二郎神首次出场
杨戬的神仙地位
[编辑本段]
杨戬也被人们称为”二郎神”,中国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人神混血,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撒豆成兵,通晓七十二般变化,额顶生神眼(不知是死光发射器还是与照妖镜一个功能)手持一万三千斤的三尖两刃刀(仅次于齐天大圣13500斤的如意棒,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炼成),兼有招唤兽哮天神犬。师傅为名门昆仑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
杨戬血统高贵,是玉帝的亲外甥,曾经力抗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挠其外甥沉香救母,杨戬也是我国神话中第一得力之战神,其能力与悟空比,作为玉帝的外甥,他与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调不听宣”便是一种极度的个性,‘裙带’?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个磊落之人”,从这两句话就可看的出来.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战神,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有关他的出身传说之多,在民俗中可是少见的。
杨戬的身世传说
[编辑本段]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号称为"天界第一战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而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说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首先,杨戬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轨的产物,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名杨君,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还生了儿子,据说还有个女儿叫三圣母的。
二郎神有过劈山救母的事迹,但他劈开的山是桃山,用的武器是斧头。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二郎神的妈妈是玉帝的大妹子,思凡嫁给了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他们的儿子名叫杨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郎神”。玉帝因为妹妹嫁给凡人,龙颜震怒,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二郎神他母亲)压在桃山底下。后来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这才救出母亲。劈山救母也有几个个版本。早"劈山救母"的事迹绝对是二郎的,但后来添枝加叶,以讹传讹的,就变出了"宝莲灯"故事。一笑此说是有根据的,因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带著明显的上古神话色彩,而沉香的故事显然要时尚的多,形成的时间也较晚。不过,大家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甥舅。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华仙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违犯天条,为花果山孙行者所困,被压于太山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华仙女,反而用太山压住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绘二郎神形象的:“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蹬云履,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见《二郎宝卷,求签桂造品第十》)“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见《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压直”的别写,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杂剧相同,而“白犬神嗷”又与《封神演义》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
战神杨戬
[编辑本段]
杨戬的传说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封神演义》,在这部包含道,截,佛,人界的巨著中,杨戬师出名门昆仑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门下,从魔家四将兵围西其城一役中首次出场就牢牢占据了姜尚麾下第一战将的位置,无论是他之前的哪吒,还是他之后的黄天化,都不能和他相比.在《封神演义》里,杨戬初出场,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见一番便请姜子牙把免战牌摘了,“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咤大吃一惊,他也未有半点吹嘘,“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给哪咤留足了面子。杨戬不单是个谦卑之人,还是个良善之人,杨戬战周信的时候,心内担忧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战速决,用啸天犬解决了周信。在《封神演义》里,杨戬就是一个完人,或者说就是一个真神!
杨戬作为我国神话中第一得力之战神,败过的次数极度有限,一次是用胳膊去迎余化的化血神刀,想看看刀上有没有毒,这次败的丝毫不丢人,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阵,要知道文殊、普贤、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后是原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摆平,这次败的也不丢人。
除却这两次危难,杨戬基本上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但这杨戬却不得其用,始终是一个督粮官,可能是姜子牙的军粮太重要了,重要的宁可全军被围困,也要杨戬去督粮。我小时候经常想,如果姜子牙要杨戬做先锋,恐怕是一路凯歌,根本轮不到哪咤、雷震子等人表现。即便瘟神吕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时候,能走的只剩杨戬和哪咤的时候,哪咤一阵着慌,“人马杀来,你我二人如何抵挡?”杨戬却镇静异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术吓退了郑伦,颇有银鞍照白马的子龙之风。运粮官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土行孙,另一个就是郑伦,这三个人均是奇异之士,却久不得战阵,只能在运粮的空闲时间帮忙打两仗。想到这,颇有些觉得杨戬和赵云的寂寞很相似,赵云也是不受重用,也许是另一种重用,主要是保护家小、断后之类的杂务。在截教十绝阵一役中杨戬探阵全身而退,来去自如,何等潇洒。而与其师同级的赤松子,广成子却险些陷于风吼阵中,杨戬的绝技叫“九天玄功”,类似金刚不坏体神功,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且可元神出窍。杨戬仗此技挫败了闻太师手中近呼无敌的雌雄双蛟金鞭。在杨戬在梅山七妖一役中连斩数妖,最后与其老大白猿精(是此妖曾一举格杀周朝大将也是杨戬亲密战友杨坤)大战几百回合。这也是开战以来杨戬遇到的唯一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最后当然杨戬技高一筹擒敌酋而全身退。
其实关于二郎还有些有趣的东西淹没了,比如他的宠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只鹰吧?实际上,二郎一出现,应该是"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的架鹰纵犬的形象,这在《西游记》中就有提及。而同时,从诗中看,他还精通暗器--"腰挎弹弓新月样",这个弹弓在《封神演义》中好象也出现过。
杨戬最威风的时候大概就是被邓婵玉打了两石,虽是挨打,却是火星迸出,只当不知,仍是紧追不舍。他是有玄功护体,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个钢铁战士。
《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西游记》第六回)“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有七十二变化,”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这“郭申直健”,是隐含着“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战时,“抖撒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又放出“细犬”,照孙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机擒住了孙悟空。(《西游记》第六回)后来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等追赶偷窃祭赛国金光寺塔上舍利宝贝的九头虫怪,遇上打猎归来的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二郎神不计前隙,帮助皈佛取经的孙悟空,“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又放出细犬,“蹿上去,汪的一口,把(九头虫的)头血淋淋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而去”(《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小说中的二郎神虽然姓杨,但形貌、弹弓、三尖两刃刀、鹰犬乃至结义弟兄(梅山七圣),都仿佛是二郎神赵昱的。这就明自地显示出小说《西游记》与元明戏曲中二郎神传说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杨君之子”。究其来历,除“劈山救母”的传说外,还有另一条可供追寻的线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丁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以下简称为二郎宝卷)和《消释真空宝卷》。前者,刘荫柏有《<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一文(见《文献》198了年第3期)论之甚详;后者,有胡适《跋消释真空卷》一文(见《胡适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介述颇细。《二郎宝卷》分上、下两卷,每卷结尾处都署:“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于今存《西游记》最早刊行时间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吴承恩晚年家居时(公元1568年离长兴丞职位以后)作《西游记》的通常说法,《二郎宝卷》则写成于《西游记》成书之前。即使按照吴承恩青壮年时(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写《西游记》或者已经完成初稿”的说法(见苏兴《吴承恩年谱》),《二郎宝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来年后就能看到《西游记》的初稿并据以改写成《二郎宝卷》。因此,《二郎宝卷》或者其据以进行创作的二郎神民间传说对吴承恩《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描绘产生过影响,是极有可能的。
在明代,二郎神的传说流传很广,当然就不可能只有一种说法,连细节都没有差异的。《西游记》的作者(最后写定者)吴承恩曾见到一幅《二郎搜山图》,写了《二郎搜山图歌并序》。其《序》说:“二郎搜山卷,吾乡史吴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孙灌泉子,复于参知李公家得之。青毡再还,宝剑重合,真奇事也”,足见《二郎搜山图》的流传久远和珍贵。《二郎搜山图歌》描绘的二郎神形象是:“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物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名鹰搏拿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酒娇啼血。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青锋一下断狂飚,金锁交缠擒毒龙。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持巢无逸寇。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射阳先生存稿》卷一)《二郎搜山图歌并序》大约作于嘉靖十八年(1539),作者时当盛年(三十六岁),对“少年都美”的二郎神“清源公”(即“清源妙道真君”)指挥神兵,抡大剑长刀,放鹰纵犬,擒妖驱兽的英雄形象十分倾羡,并在该诗结尾发出了“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的无限概叹。这大概就是作者在《西游记》中以赞扬的笔调描二郎神的丰姿神勇的内在动因。
二郎神的传说,在元明戏曲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今天所能见到的的涉及二郎神传说的元明杂剧,有《西游记杂剧》(杨东菜批评本)、《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灌口二郎斩健蛟》四种。《西游记杂剧》第一本第八出写观音菩萨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奏过玉帝,差十方保官”暗中护送,其中第四个保官就是“灌口二郎。”第四本第十六出写猪八戒在黑风山为妖,抢走了民女裴海棠。后来孙悟空救裴海棠回家,向她打听妖怪的底细,裴海棠说“那妖怪醉后则说,它怕二郎细犬。”以后猪八戒又去找裴海棠,并摄走了唐僧,孙悟空到南海去向观音菩萨求救。于是,灌口二郎奉观音菩萨法旨去救唐僧,与猪八戒大战一场,放出“细犬”,“见本相才擒住了猪八戒。这里擒住猪八戒的“细犬”的“本相”的具体形象,剧中没有交待,但在后来的《封神演义》中,却对二郎神的哮天犬名叫“细腰”的有这样的描述:“仙犬修成号细腰,形如白象势如枭”——这大概是那凶猛无此的哮天犬的“本相”了。《西游记杂剧》中有一支〔越调、斗鹌鹑〕描绘了二郎神的威严形貌:“看了些日月盈亏,山河变迁。灌口把威施,夭涯将姓显。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犬牵。背着弓弩,挟着弹丸。灌锦江头,连云栈边”。这就是元明戏曲中最初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但没言及他姓李或是姓赵。可是在稍后的《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中,二郎神径直成为嘉州太守赵昱了。《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第一折二郎神上场云:“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幼年曾为嘉州太守。嘉州有泠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嘉州父老,报知吾神,我亲身仗剑入水,斩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级,右手仗剑出水。见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圣。吾神自斩了健蛟,收了眉山七圣,骑白马白日飞升,灌江人民与吾神立庙。奉天符碟玉帝赐,加吾神为灌江口二郎神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斩健蛟》一剧,则宾全是写二郎神出身的,所述与前面所引《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的记述大致相同,只是赵煜(昱之误写)是先飞升成圣,再降眉山七圣,然后斩蛟,只是先后次序倒置而已。二郎神手下大将也有郭牙直(“牙”与“压”,一音之转),“牵着狗儿”,另外还增加了一位“抢刀鬼”。《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的二郎神,奉“元始化身太极之体”的“北极驱邪院主”之令,带领梅山七圣及众多天兵,到花果山擒拿偷盗了仙丹仙酒的齐天大圣。同《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只怕二郎细犬”一样,《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也说:“则除是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方可破齐天大圣”,足见二郎神是专门擒妖拿怪的好手。剧中虽没有明说齐天大圣就是孙悟空,但在第一折中齐天大圣自叙身世时曾说:“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称猴,兄弟耍耍三郎”这同《西游记杂剧》第九出中孙行者(悟空)自叙的几乎相同:“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离山老母,二姊巫枝柢圣毋,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不同的只是《西游记杂剧》中的孙行者号通齐天大圣,降伏它的是哪咤而不是二郎神而已。这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一剧深受《西游记杂剧》的影响。《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着力描写了二郎神及梅山七圣的神武勇猛,他们没有费多大劲就擒获了花果山三圣,不像后来的小说《西游记》中那样,要赌斗变化,还要借力于太上老君的金刚琢才能奏效。花果山三圣中,齐夭大圣虽是偷金丹盗仙酒的魁首,神勇广大,变化多端,而一旦被擒,就下跪求饶。倒是大兄通天大圣的形象较为突出,使一条铁棒,神通变化也与后来小说中的孙悟空有不少相似之处。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可以说是熔合了花果山三圣的形象,连“孙行者”之名大约也是从“耍耍三郎”身上套用来的。
总之,在《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中,二郎神的形象有了更具体的描绘:他“神通广大,变化多般”(《二郎神醉射锁魔镜》),“青脸红髯”、“马跨龙驹,箭插金壶,袍锦模糊,簇簇的如骤雨,支楞楞发金镞”(《灌口二郎斩健蛟》);他的“三尖两刃,刀过处利如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牵着“细犬冲围破阵,金弹打散妖兵”(《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明代话本小说集《醒世恒言》中保存有一篇宋元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说“古宋沐京”有一座二郎神庙,供奉清源妙道二郎神,与北极佑圣真君一样灵应。那庙中的二郎神象,“头裹金花璞头,身穿储衣绣袍,腰系兰田玉带,足登飞风乌靴”,“手执一张弹弓”,与元明戏曲中的二郎神形象相似
J. 这个妖王曾打哭孙悟空,连二郎神杨戬也怕它,这个妖王为什么这么厉害
这个妖王是黄风岭的一个黄风怪,有一个怪力技能就是可以煽动特大狂风,如果是普通的大风孙悟空自然不当回事,这种带有黄沙的狂风吹的猴哥眼睛里非常刺痛,眼睛根本无法睁开,眼泪刷刷直飚,金箍棒也挥舞不起来,根本无法和黄风怪决一死战。
不得不说,猴哥人际关系是真的好,天上的、地下的,水里的、都有助攻帮忙,没有解决不了的妖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