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近新出的讽刺日本大量捕杀鲸鱼的电影叫什么名
蓝鲸呗
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栖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称侏儒蓝鲸)。在印度洋发现的B. m. indica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参考资料:<a href="http://ke..com/view/22039.htm" target="_blank">http://ke..com/view/22039.htm</a>网络一下 《 68gu 》就出来了 --- 希望能帮到您
⑵ 求一部电影,讲的是日本的捕鲸还是捕海豚的记录片,是个美国人拍的!
《海豚湾》
“拍这部片子就好像在亲历一场谍战剧”
十几只惊恐的海豚被渔网堵在海湾中,日本太地町渔民用渔叉将它们一只只刺死,然后拖上渔船,海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这是纪录片《海豚湾》中的一个镜头,电影记录了日本西部一个名叫太地町的渔村捕杀海豚的真实过程,影片目前已被列入“2010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15 个候选入围名单中。近日,《海豚湾》导演路易·皮斯豪斯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表示:“拍摄这部片子的过程,就好像在亲历一场谍战剧。”
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海豚形状的轮船。初来乍到者甚至日本本土观光客,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谁能想到,美丽的海湾背后,竟隐匿着一个从未被世人发现的海豚屠宰场。
每年9 月至次年2 月的捕鲸季,也是海豚遭受捕杀的季节。每天傍晚,太地町的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长杆置入海中,不断敲打并制造出一排声浪,目的是让海豚这种主要依靠敏锐听觉生存的动物受到惊吓。随后,渔民们会开船将海豚驱赶到用渔网封锁的礁湖之中。
第二天清晨,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商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一头特别聪明的海豚可能会卖出10 万英镑的高价。一旦这些贸易商挑选完毕,剩下的海豚就只能等待被屠杀的命运。渔民们会用长钩刀砍杀海豚,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
受到惊吓的海豚在海湾凹口内四处游窜,周围的海水已被海豚的血水染成红色。有些母海豚为了告知幼海豚有危险并试图保护它们时,往往发出极度痛苦的鸣叫。绝望的叫声加上触目惊心的血水,让这一幕显得即凄惨又血腥。
由于大量失血,再加上疼痛难忍,这些受伤的海豚往往会失去活力;这时渔民会将它们拉上渔船,割断它们的喉咙,或者砍开它们的脊髓。更多的海豚则会被留在船上,任其自然死亡。
自2005 年起,美国海洋摄影师、“海洋保护协会”创办人路易·皮斯豪斯(Louie Psihoyos)连续三年往返美国与日本太地町。2008 年9 月,他与伙伴们终于在这个四处张贴着“禁止拍摄”、“危险”等字样标语的海港小镇,通过摄影机镜头记录下血色“海豚湾”的惊天秘密。这也是他导演生涯的处女作。
“海豚也在鲸类之列,但它是不受国际反捕鲸协会(IWC)保护的小型鲸类。很多时候,它成为拯救人类的天使,但是人类却没能好好保护它。” 皮斯豪斯向《外滩画报》道出拍摄《海豚湾》的原因。皮斯豪斯告诉记者,目前,日本政府允许本国渔民每年捕杀2 万只海豚。但他认为,日本公布的官方数据太过“保守”。“我们估计,被捕杀的海豚数量应该超过3.2 万头,太地町这个仅有3500 人的小渔村每年就要捕杀大约2000 只。”
去年夏天,《海豚湾》在美国上映,引发剧烈反响,国际社会纷纷谴责太地町血腥屠杀海豚的行为。美国知名电影人、第25 届圣芭芭拉国际电影节执行主席罗格·德林称赞说:“无论出于电影制作考虑,还是基于生态环保考虑,今年没有一部电影能与《海豚湾》媲美。”目前,该影片已被列入“2010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15 个候选入围名单中。最终入围名单将于2 月2 日公布。
“当时感觉自己就像007”
2005 年,在一次顶级海洋哺乳动物专家与会的座谈会上,导演皮斯豪斯结识了本部影片的主人公——理查德·奥巴瑞(Ric O’Berry),后者是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海豚音学家。那次大会,奥巴瑞本应是主要发言人之一。正当皮斯豪斯满心期待听奥巴瑞的演讲时,他却在即将登台前一分钟被大会的赞助方——“海洋世界”(Sea World,旗下拥有众多世界海洋公园的经营权)请出座谈会。生性敏感的皮斯豪斯察觉到,此事另有隐情。他辗转打听到,原来奥巴瑞被剥夺发言权,是因为“海洋世界”担心他谈论有关太地町屠杀海豚的事。
就这样,皮斯豪斯第一次知道,在日本一个美丽的海湾中,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此后三年,皮斯豪斯跟随奥巴瑞以观光客的身份频繁进入太地町。“最头疼的地方是怎么千方百计躲避警察的盯梢。”皮斯豪斯回忆说,他们第一次进入太地町是在2005 年6 月,当时他们戴着口罩,弯着身子开车,尽量做到不引人注目。
去的次数多了,当地警方开始盯上这几个“老面孔”。“你们是不是来这里搞反捕鲸或海豚的活动?”“你们不得进入禁区!”……《海豚湾》影片中,奥巴瑞在下榻的当地洗浴中心接受三个便衣警察的盘查。
每天白天,皮斯豪斯一行人一旦外出,都会发现跟踪他们的警车,最多的时候有7 辆警车。皮斯豪斯只得想办法与他们周旋——先把常开的那辆车停在某个街角,然后换到另一辆车,由一个日本朋友开车,躲避警察的注意。“当时感觉自己就像007。”皮斯豪斯打趣道。
太地町的捕豚海域是一个天然的堡垒,那里三面是悬崖。要到达那一海域,必须经过几条隧道以及环绕着铁丝网的高墙,铁丝上挂满“禁止进入”的标牌。附近的高山上时刻会有警察出没,也有带刀的渔民。白天,皮斯豪斯是不敢贸然行动的。“不是我夸张,如果那些渔民发现我们的真实目的,肯定会杀了我们。”
夜幕降临,皮斯豪斯带着全副武装开始秘密行动,夜视镜、热感摄像机以及加密无线电接收装置,这些军事领域才用到的设备成了他们的利器。2006 年及2007 年,皮斯豪斯花费了很长时间用于侦察、计划,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无法在白天进入禁区,拍摄下当地渔民屠杀海豚的影像资料。
有一天,皮斯豪斯走进太地町的一间寺庙。他发现,寺庙的前面有一个干石庭院,僧人把石头耙平,中间保留了几个大石头,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看着它们冥想。突然间,皮斯豪斯有了主意:“能否为石头安上‘眼睛’?”
皮斯豪斯的一名好友是美国好莱坞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模型制作负责人,皮斯豪斯赶紧给他打个电话,告诉他想把高清摄影机藏在石头里的想法。结果,那名负责人爽快地答应下来。最终,那位好友为他制作了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石头模型。“这真是珍贵的艺术品,涂成灰色之后,没人能看出其中的蹊跷。”
2008 年,皮斯豪斯聚集了一支堪比“十一罗汉”的精英团队,他们佯装成一个摇滚乐团,再次进入太地町。“这就像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的确是。”皮斯豪斯告诉记者,正是由于之前的谨小慎微,才换来了成功的机会。“一旦被日本人发现我们的真正目的,就别想再踏进太地町一步。”
“十一罗汉”的精英团队包括有加拿大潜水女王、曾获得8 次世锦赛冠军的曼迪·雷·克鲁谢克(Mandy·RaeCruickshank)和她的潜水员丈夫,他们负责在水下悄悄安装摄像机和水听器;曾在《加勒比海盗》中出演主帆手的美国演员查尔斯·汉伯顿(Charles Hambleto)在剧组里担任“反盯梢”的角色,他的武器是一架军用热感摄影机,即便一点点震动,这台神奇的热感摄影机都能捕捉下来;还有一位曾担任加拿大空军技师的电学专家,制作了一架海豚式样的无人驾驶飞艇,该遥控飞艇下方隐蔽处装有陀螺稳定式的高清摄影机。
最终,摄制组成功地在太地町海底、屠宰湾的山头和树林里安装了各种摄像头。镜头下,捕鱼船缓缓地在静止的方格中移动,原本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大片鲜红的血色,最后整个海湾都被刺眼的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的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叫声。挥舞着长枪的渔民们,好像没有灵魂、没有知觉,他们将死去的海豚尸体用铁钩一具具挑上船。第二天,第二轮屠宰再次上演……
许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表示,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太地町海湾像血一样鲜红的海水。
去年11月东京电影节,太地町当地渔民“不断联系”日本政府,试图阻挠影片上映。他们称《海豚湾》的摄制未经允许,是对这个拥有400 年海豚渔猎史小镇的“侮辱”。
“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
两名在太地町生活的民众告诉皮斯豪斯,当地渔民把食用海豚肉视作“传统”,海豚肉甚至还是当地学校午餐肉的一部分。
《海豚湾》中揭露:海豚肉含有汞、镉、滴滴涕、戴奥辛和聚氯联二苯等致癌物质,一些切割好的海豚肉的汞含量可能会超过安全限度的5000 倍。如此高含量的汞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很严重的伤害,甚至会导致食用者精神失常。但是,这些海豚肉大都被贴上其他品种肉类的标签,出现在世界各地超市里,被毫不知情的人们食用。
“我们是以人道的方式捕杀海豚的。”影片中,一位日本渔业局的高层官员面对摄制组的镜头,平静地表示,“我不认为海豚肉会引发同样的悲剧(汞中毒)。”此后,摄制组在这位官员的头发上做了测试,轻易地检测出了汞元素的存在。
海豚是有记载以来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在古希腊,海豚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伤害它们会被处以死刑。
导演皮斯豪斯自己曾被海豚救过一命。当时他正在海底拍摄一群海豚,并不知道一头双髻鲨正悄然尾随。正当双髻鲨伺机发动攻击,这群海豚突然游到他和双髻鲨之间,顶开了那头鲨鱼。“海豚救了我的命。虽然我听过很多海豚拯救人类的故事,但从未想过这件事情会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皮斯豪斯回忆到,“然而我们现在拯救海豚的唯一方式却是证明我们已经把它们的生活环境污染,让它们的肉变得有毒而不能食用。这真的是人类唯一能做的吗?”
贯穿电影的另一条主线是主人公理查德·奥巴瑞的故事和他的深深忏悔。奥巴瑞至今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在1962年一手创办了电视节目《海豚的故事》,他认为正是这个节目让利欲熏心的人看到了靠贩卖海豚获利的可能。
1964 年,《海豚的故事》每周五晚上七点半准时在美国的电视台播出,无数美国观众被他训练的五只雌性小海豚深深吸引,奥巴瑞也凭借这档高收视率的节目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海豚训练师。10年后,《海豚的故事》停播,五只海豚被送入迈阿密水族馆。没过多久,一只名叫“凯西”的海豚因为情绪低落而自杀。“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所以,当生命变得无法忍受时,它会选择不再呼吸来结束生命。”奥巴瑞眼睁睁地看着“凯西”游到他的臂膀里,直视着他的眼睛,深深呼出一口气,却不再呼吸了。“凯西”之死让奥巴瑞下定决心,结束如日中天的海豚训练师生涯,用之后的生命来赎罪。
“我本应攒足钱,把它们从水族馆里买走,放它们自由,那才是正确的事情。而我却每年买一辆保时捷。我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那样的愚昧中。”电影中,奥巴瑞说这些话时,眼神凝重。
在奥巴瑞看来,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有时候爱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词。我们以为自己爱了,却不知道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奥巴瑞告诉《外滩画报》。在《海豚湾》影片里,水族馆内海豚跳跃、观众欢呼的背后,是鱼房中摆放着的一瓶瓶治疗海豚溃疡的抗酸剂和胃泰美,海豚的胃病是因为过度紧张的表演造成的。“如果每个人都知道,欢呼声对于海豚敏锐的听觉来说是一场折磨,知道海豚微笑背后的绝望,海洋世界将不再是梦幻乐园的代名词。”
影片最后,70 多岁的奥巴瑞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的正是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他就这样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前无声地抗议,被带走也没有任何反抗;他还这样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着……终于,一个人停下脚步,接着,两个、三个,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导演本人最满意的镜头。
⑶ 电影《海豚湾》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该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做出哪些规章制度
1、这部电影又怎样的成就、地位以及影响
《海豚湾》获得奥斯卡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10年前,美国环保人士理查德偶然发现了太地町的“秘密”,漫长的反太地町海豚捕杀的行动也就由此开始。
2006年,导演路易•塞霍尤斯开始用他的镜头追踪纪录奥巴里对太地町屠杀海豚的揭秘行动。为避开当地渔民的封锁和驱赶,他们将摄像机安装在遥控飞机上、岩石间和水下,最终拍到了屠杀海豚时的血腥场面。
2009年,纪录片《海豚湾》诞生了,对太地町屠杀海豚的声讨也随之而来。《海豚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奖后,世界对太地町的关注也达到了一个顶点,这一切都令太地町的居民们感到委屈和不满。
2、 这部电影的内容以及主题是什么?(简单概述)
电影讲述一群反捕杀海豚志愿者赴日本实地拍摄揭露当地渔民捕杀海豚行为的故事;主题是揭露包括国际捕鲸协会在内的所谓“环保组织”的黑幕,唤醒人们对捕杀海豚的重视,对日本施加压力,使其停止类似举动。
3.集中谈出自己欣赏作品之后收到的启发和得到的收获
杀戮背后的政治文化角力
海豚属于鲸类,日本几千年前就有了捕鲸的历史,直到现在,捕鲸仍然是日本的一项传统。
和歌山县知事仁坂吉伸在接受《朝日新闻》的采访时表示,“太地町的捕鲸是遵守日本渔业法规定、获得许可的行为。影片却以一方的价值观来对事实进行评判。”
国际捕鲸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就是否禁止捕杀海豚等小型鲸类进行讨论,但僵局一直未打破。太地町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海豚等小型鲸类并不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禁捕的范围内,同时也符合日本法律———日本中央政府允许每年捕杀1.9万只海豚。
《海豚湾》获得奥斯卡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
太地町地方议会成员虑野久人认为,海豚捕杀就是当地多年的传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海豚捕杀在隐蔽的区域进行,“只是因为捕杀场面令人看了会不舒服”。
他强调说:“宰杀猪、牛或其他动物的场面不也同样会令人感到不悦吗?”太地町人和日本渔业官员仍然坚持对捕杀海豚的固执:“太地町渔民绝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停止捕杀海豚。”
对于《海豚湾》,普通日本人的情绪十分复杂。24岁的大学生木部真明在观看影片后说:“我同情那些海豚,可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已开始靠食用动植物生存。”
《日本焦点》杂志的专栏作者大卫•麦克内尔撰文指出,事实上,日本人对海豚捕杀的坚持,还掺杂着民族主义因素,这让问题更加复杂。
在粮食自给率只有40%的日本,海洋资源至关重要。日本渔业厅官员称,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国家,人们必须依靠海洋提供食物。日本渔业厅前副厅长中前明曾经说:“如果我们在捕鲸问题上退让,那下一次,就会轮到日本人最常吃的金枪鱼了!”
因此,这是一个漫长的斗争!
4.小结式的评价
一部带血的纪录片,引发人类关于生态问题的终极思考。
⑷ 请问《海豚湾》是部什么样的电影具体讲一些什么内容啊
电影记录了日本西部一个名叫太地町的渔村捕杀海豚的真实过程,影片目前已被列入“2010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15 个候选入围名单中。近日,《海豚湾》导演路易·皮斯豪斯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表示:“拍摄这部片子的过程,就好像在亲历一场谍战剧。”
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海豚形状的轮船。初来乍到者甚至日本本土观光客,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谁能想到,美丽的海湾背后,竟隐匿着一个从未被世人发现的海豚屠宰场。
每年9 月至次年2 月的捕鲸季,也是海豚遭受捕杀的季节。每天傍晚,太地町的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长杆置入海中,不断敲打并制造出一排声浪,目的是让海豚这种主要依靠敏锐听觉生存的动物受到惊吓。随后,渔民们会开船将海豚驱赶到用渔网封锁的礁湖之中。
第二天清晨,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商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一头特别聪明的海豚可能会卖出10 万英镑的高价。一旦这些贸易商挑选完毕,剩下的海豚就只能等待被屠杀的命运。渔民们会用长钩刀砍杀海豚,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
受到惊吓的海豚在海湾凹口内四处游窜,周围的海水已被海豚的血水染成红色。有些母海豚为了告知幼海豚有危险并试图保护它们时,往往发出极度痛苦的鸣叫。绝望的叫声加上触目惊心的血水,让这一幕显得即凄惨又血腥。
由于大量失血,再加上疼痛难忍,这些受伤的海豚往往会失去活力;这时渔民会将它们拉上渔船,割断它们的喉咙,或者砍开它们的脊髓。更多的海豚则会被留在船上,任其自然死亡。
自2005 年起,美国海洋摄影师、“海洋保护协会”创办人路易·皮斯豪斯(Louie Psihoyos)连续三年往返美国与日本太地町。2008 年9 月,他与伙伴们终于在这个四处张贴着“禁止拍摄”、“危险”等字样标语的海港小镇,通过摄影机镜头记录下血色“海豚湾”的惊天秘密。这也是他导演生涯的处女作。
“海豚也在鲸类之列,但它是不受国际反捕鲸协会(IWC)保护的小型鲸类。很多时候,它成为拯救人类的天使,但是人类却没能好好保护它。” 皮斯豪斯向《外滩画报》道出拍摄《海豚湾》的原因。皮斯豪斯告诉记者,目前,日本政府允许本国渔民每年捕杀2 万只海豚。但他认为,日本公布的官方数据太过“保守”。“我们估计,被捕杀的海豚数量应该超过3.2 万头,太地町这个仅有3500 人的小渔村每年就要捕杀大约2000 只。”
去年夏天,《海豚湾》在美国上映,引发剧烈反响,国际社会纷纷谴责太地町血腥屠杀海豚的行为。美国知名电影人、第25 届圣芭芭拉国际电影节执行主席罗格·德林称赞说:“无论出于电影制作考虑,还是基于生态环保考虑,今年没有一部电影能与《海豚湾》媲美。”目前,该影片已被列入“2010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15 个候选入围名单中。最终入围名单将于2 月2 日公布。
“当时感觉自己就像007”
2005 年,在一次顶级海洋哺乳动物专家与会的座谈会上,导演皮斯豪斯结识了本部影片的主人公——理查德·奥巴瑞(Ric O’Berry),后者是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海豚音学家。那次大会,奥巴瑞本应是主要发言人之一。正当皮斯豪斯满心期待听奥巴瑞的演讲时,他却在即将登台前一分钟被大会的赞助方——“海洋世界”(Sea World,旗下拥有众多世界海洋公园的经营权)请出座谈会。生性敏感的皮斯豪斯察觉到,此事另有隐情。他辗转打听到,原来奥巴瑞被剥夺发言权,是因为“海洋世界”担心他谈论有关太地町屠杀海豚的事。
就这样,皮斯豪斯第一次知道,在日本一个美丽的海湾中,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此后三年,皮斯豪斯跟随奥巴瑞以观光客的身份频繁进入太地町。“最头疼的地方是怎么千方百计躲避警察的盯梢。”皮斯豪斯回忆说,他们第一次进入太地町是在2005 年6 月,当时他们戴着口罩,弯着身子开车,尽量做到不引人注目。
去的次数多了,当地警方开始盯上这几个“老面孔”。“你们是不是来这里搞反捕鲸或海豚的活动?”“你们不得进入禁区!”……《海豚湾》影片中,奥巴瑞在下榻的当地洗浴中心接受三个便衣警察的盘查。
每天白天,皮斯豪斯一行人一旦外出,都会发现跟踪他们的警车,最多的时候有7 辆警车。皮斯豪斯只得想办法与他们周旋——先把常开的那辆车停在某个街角,然后换到另一辆车,由一个日本朋友开车,躲避警察的注意。“当时感觉自己就像007。”皮斯豪斯打趣道。
太地町的捕豚海域是一个天然的堡垒,那里三面是悬崖。要到达那一海域,必须经过几条隧道以及环绕着铁丝网的高墙,铁丝上挂满“禁止进入”的标牌。附近的高山上时刻会有警察出没,也有带刀的渔民。白天,皮斯豪斯是不敢贸然行动的。“不是我夸张,如果那些渔民发现我们的真实目的,肯定会杀了我们。”
夜幕降临,皮斯豪斯带着全副武装开始秘密行动,夜视镜、热感摄像机以及加密无线电接收装置,这些军事领域才用到的设备成了他们的利器。2006 年及2007 年,皮斯豪斯花费了很长时间用于侦察、计划,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无法在白天进入禁区,拍摄下当地渔民屠杀海豚的影像资料。
有一天,皮斯豪斯走进太地町的一间寺庙。他发现,寺庙的前面有一个干石庭院,僧人把石头耙平,中间保留了几个大石头,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看着它们冥想。突然间,皮斯豪斯有了主意:“能否为石头安上‘眼睛’?”
皮斯豪斯的一名好友是美国好莱坞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模型制作负责人,皮斯豪斯赶紧给他打个电话,告诉他想把高清摄影机藏在石头里的想法。结果,那名负责人爽快地答应下来。最终,那位好友为他制作了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石头模型。“这真是珍贵的艺术品,涂成灰色之后,没人能看出其中的蹊跷。”
2008 年,皮斯豪斯聚集了一支堪比“十一罗汉”的精英团队,他们佯装成一个摇滚乐团,再次进入太地町。“这就像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的确是。”皮斯豪斯告诉记者,正是由于之前的谨小慎微,才换来了成功的机会。“一旦被日本人发现我们的真正目的,就别想再踏进太地町一步。”
“十一罗汉”的精英团队包括有加拿大潜水女王、曾获得8 次世锦赛冠军的曼迪·雷·克鲁谢克(Mandy·RaeCruickshank)和她的潜水员丈夫,他们负责在水下悄悄安装摄像机和水听器;曾在《加勒比海盗》中出演主帆手的美国演员查尔斯·汉伯顿(Charles Hambleto)在剧组里担任“反盯梢”的角色,他的武器是一架军用热感摄影机,即便一点点震动,这台神奇的热感摄影机都能捕捉下来;还有一位曾担任加拿大空军技师的电学专家,制作了一架海豚式样的无人驾驶飞艇,该遥控飞艇下方隐蔽处装有陀螺稳定式的高清摄影机。
最终,摄制组成功地在太地町海底、屠宰湾的山头和树林里安装了各种摄像头。镜头下,捕鱼船缓缓地在静止的方格中移动,原本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大片鲜红的血色,最后整个海湾都被刺眼的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的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叫声。挥舞着长枪的渔民们,好像没有灵魂、没有知觉,他们将死去的海豚尸体用铁钩一具具挑上船。第二天,第二轮屠宰再次上演……
许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表示,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太地町海湾像血一样鲜红的海水。
去年11月东京电影节,太地町当地渔民“不断联系”日本政府,试图阻挠影片上映。他们称《海豚湾》的摄制未经允许,是对这个拥有400 年海豚渔猎史小镇的“侮辱”。
“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
两名在太地町生活的民众告诉皮斯豪斯,当地渔民把食用海豚肉视作“传统”,海豚肉甚至还是当地学校午餐肉的一部分。
《海豚湾》中揭露:海豚肉含有汞、镉、滴滴涕、戴奥辛和聚氯联二苯等致癌物质,一些切割好的海豚肉的汞含量可能会超过安全限度的5000 倍。如此高含量的汞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很严重的伤害,甚至会导致食用者精神失常。但是,这些海豚肉大都被贴上其他品种肉类的标签,出现在世界各地超市里,被毫不知情的人们食用。
“我们是以人道的方式捕杀海豚的。”影片中,一位日本渔业局的高层官员面对摄制组的镜头,平静地表示,“我不认为海豚肉会引发同样的悲剧(汞中毒)。”此后,摄制组在这位官员的头发上做了测试,轻易地检测出了汞元素的存在。
海豚是有记载以来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在古希腊,海豚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伤害它们会被处以死刑。
导演皮斯豪斯自己曾被海豚救过一命。当时他正在海底拍摄一群海豚,并不知道一头双髻鲨正悄然尾随。正当双髻鲨伺机发动攻击,这群海豚突然游到他和双髻鲨之间,顶开了那头鲨鱼。“海豚救了我的命。虽然我听过很多海豚拯救人类的故事,但从未想过这件事情会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皮斯豪斯回忆到,“然而我们现在拯救海豚的唯一方式却是证明我们已经把它们的生活环境污染,让它们的肉变得有毒而不能食用。这真的是人类唯一能做的吗?”
贯穿电影的另一条主线是主人公理查德·奥巴瑞的故事和他的深深忏悔。奥巴瑞至今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在1962年一手创办了电视节目《海豚的故事》,他认为正是这个节目让利欲熏心的人看到了靠贩卖海豚获利的可能。
1964 年,《海豚的故事》每周五晚上七点半准时在美国的电视台播出,无数美国观众被他训练的五只雌性小海豚深深吸引,奥巴瑞也凭借这档高收视率的节目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海豚训练师。10年后,《海豚的故事》停播,五只海豚被送入迈阿密水族馆。没过多久,一只名叫“凯西”的海豚因为情绪低落而自杀。“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所以,当生命变得无法忍受时,它会选择不再呼吸来结束生命。”奥巴瑞眼睁睁地看着“凯西”游到他的臂膀里,直视着他的眼睛,深深呼出一口气,却不再呼吸了。“凯西”之死让奥巴瑞下定决心,结束如日中天的海豚训练师生涯,用之后的生命来赎罪。
“我本应攒足钱,把它们从水族馆里买走,放它们自由,那才是正确的事情。而我却每年买一辆保时捷。我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那样的愚昧中。”电影中,奥巴瑞说这些话时,眼神凝重。
在奥巴瑞看来,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有时候爱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词。我们以为自己爱了,却不知道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奥巴瑞告诉《外滩画报》。在《海豚湾》影片里,水族馆内海豚跳跃、观众欢呼的背后,是鱼房中摆放着的一瓶瓶治疗海豚溃疡的抗酸剂和胃泰美,海豚的胃病是因为过度紧张的表演造成的。“如果每个人都知道,欢呼声对于海豚敏锐的听觉来说是一场折磨,知道海豚微笑背后的绝望,海洋世界将不再是梦幻乐园的代名词。”
影片最后,70 多岁的奥巴瑞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的正是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他就这样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前无声地抗议,被带走也没有任何反抗;他还这样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着……终于,一个人停下脚步,接着,两个、三个,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导演本人最满意的镜头。
⑸ 电影《海豚湾》的血腥场面是不是现实存在。
是滴,小鬼子很没人性的,还有捕鲸业,全球都在保护,就他们还商业捕鲸,美名其曰科学研究、维持传统文化。每当国际要通过这方面的决议是,就用金钱大力游说亚非拉穷国,阻挠决议通过。
⑹ 《海豚湾》是讲什么的
影片讲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专家的带领下,一群动物保护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走进了这一海湾,深入现场,记录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杀的血腥场面。
剧情简介
理查德·奥巴瑞大概还是世界顶级的海豚驯养专家,他说他用了10年的时间进行海豚的训练事业却毅然决然的用了35年的时间去毁灭它。他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海豚这种可爱聪明的生物,但庞大的利益却也造就了更多对这种生物的屠杀。
在日本本州岛最南部的和歌山县,有个叫太地町的小村镇,面朝太平洋,三面悬崖高耸。5.96平方公里的镇上,住着约3600名居民,其中约1/3从事渔业。
表面上看,小镇处处标榜着对鲸类动物的喜爱:镇中心树立着微笑的鲸鱼模型,渡船粉饰成海豚的造型,地上石板印有拟人的海豚形象,镇上还有专门供奉鲸灵的寺庙……这里包装得好像一个主题公园。然而背后,却暗藏杀机。
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太地町的渔民们发明了长矛捕鲸法,“鲸鱼镇”太地町成为日本传统捕鲸法的发源地。到了现代社会,捕鲸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颁布了禁止商业捕鲸令,但一年后,“以研究为目的”的“限量捕鲸”行为仍然存在,而且日本的海豚和小鲸捕杀量增长了3倍。每年,平均有2.3万条海豚被日本“合法”围杀。光是在小小的太地町,就要“处理”1500多条海豚。
创作背景
从1960年开始,里克·奥巴瑞就是世界知名的海豚训练师,就在他功成名就、全世界的水族馆和海豚表演遍地开花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要摧毁自己亲手建立的这个娱乐产业,为此他花费了35年时间,并且尚在进行之中。
在经历了凯西的“自杀事件”之后,奥巴瑞便投身到解救海豚的运动中了,屡次示威、屡次身体力行又屡次被捕。直到最终,他来到了臭名昭著的日本太极地。在这里,每年都会有超过20000头海豚被屠杀,为了将真相揭露出来,奥巴瑞找到了电影人路易·皮斯霍斯。
皮斯霍斯原来是《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他对于环境以及野生动物问题也非常关心。当他得知太极地发生的一切之后,便决心要把这一切拍摄下来。
⑺ 有一部电影放的是海豚和鲨鱼的故事 叫什么。
《海豚湾》,就是讲海豚如何被捕杀的。
剧情:
理查德·奥巴瑞(Richard O’Barry)现在大概还是世界顶级的海豚驯养专家,他说他用了
10年的时间进行海豚的训练事业却毅然决然的用了35年的时间去毁灭它。他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海豚这种可爱聪明的生物,但庞大的利益却也造就了更多对这种生物的屠杀。
在日本本州岛最南部的和歌山县,有个叫“太地町”的小村镇,面朝太平洋,三面悬崖高耸。5.96平方公里的镇上,住着约3600名居民,其中约1/3从事渔业。表面上看,小镇处处标榜着对鲸类动物的喜爱(海豚属于鲸类):镇中心树立着微笑的鲸鱼模型,渡船粉饰成海豚的造型,地上石板印有拟人的海豚形象,镇上还有专门供奉鲸灵的寺庙……这里包装得好像一个主题公园。然而背后,却暗藏杀机。
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太地町的渔民们发明了长矛捕鲸法,“鲸鱼镇”太地町成为日本传统捕鲸法的发源地。到了现代社会,捕鲸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IWC)颁布了禁止商业捕鲸令,但一年后,“以研究为目的”的“限量捕鲸”行为仍然存在,而且日本的海豚和小鲸捕杀量增长了3倍。每年,平均有2.3万条海豚被日本“合法”围杀。光是在小小的太地町,就要“处理”1500多条海豚。
目前,日本国内约有近80家水族馆,其中近半数的园馆饲养着鲸类。被抓来的海豚通常在两
年里都会死去。而落选的海豚,成了市民的盘中餐。5000吨海豚肉出现在日本市场上,大多数普通市民却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吃过海豚肉,因为包装上写的是鲸鱼肉。
拍摄到的画面让摄影团队彻底震惊了。屠杀开始后,蓝绿的海水瞬间变成触目的红色,亲眼看着孩子、父母被屠杀,海豚的哀叫从有到无,只剩下日本渔民的笑谈,海豚的尸体在水中浮上浮下……
所有的拍摄队员都沉默了表情凝重……
⑻ 日本重启商业捕鲸,你支持他们的捕鲸行动吗
当然不支持他们的捕鲸行动。
诚然,鲸鱼确实能够带来很高的收益,但是在全球变暖现象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鲸鱼的生存环境本来就在日益恶化,数量也在急剧的下降。如果再进行人为捕杀,那么这个物种很有可能会走向灭绝。人类已经犯了很多次这样的错误,绝不能再走之前的老路。
虽然存在虚构的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日本捕鲸业的发达,以及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择手段,人类面目的丑陋。
如今日本重启捕鲸业,遭到外界的声讨是肯定的,毕竟在今天那越来越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地球生存是一个圈,环环相扣,任何一环断裂,都会导致其他物种渐渐走向灭亡。
人类也是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善待其他物种,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⑼ 一部电影,九几年的片子,最后:一群捕鲸人还在射杀鲸鱼,小男孩叫鲸鱼别浮上,死在了水底,(不是虎鲸)
可能不是你要的!但是比你那个还残忍!!!日本小鬼子的又一个暴行:
基本信息
片名:海豚湾、The Cove 又名: 海湾 / 海湾峡谷 / 海湾屠场 / The Rising 地区:美国 类型:剧情/记录片
集数:1CD 首播:2009年
演职员表
主演: 里克·奥巴瑞 路易·皮斯霍斯 海顿·潘妮蒂尔 伊莎贝尔·卢卡斯
剧情简介
让我们回到上世纪60年代,理查德·奥巴瑞(RichardO'Barry)的名字就海豚的训练领域来说,算得上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他曾经以演员和训兽师的身份活跃在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海豚的故事》(Flipper)的拍摄现场……如今已经过去40多年的时间了,奥巴瑞却仍然保持着自己对海豚那异于常人的支配能力,通过驯兽师与海豚之间的合作表演,来赢得电视观众心满意足的笑声。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奥巴瑞一直都对海洋哺乳生物的权益异常地关注,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可是他却悲哀地发现,在这样一个文明社会当中,竟然还存在着一个对海豚实施无限制捕杀的秘密海湾--“太地町(TAIJI)”,当他亲自去考查之后,才真正意识到那里是一个多么充满悲剧色彩的海豚的地狱。
评价
这部纪录片将会讲述的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实,奥巴瑞联同电影人路易·皮斯霍斯(LouiePsihoyos),加入他们行列的还有一个由社会活动家、电影人和自由潜泳者所组成的强大的精英制作团队,他们共同展开了一个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的偷拍任务,渗透进“太地町(TAIJI)”这个位于日本、地形险要的海湾,将那里人性最黑暗的秘密公诸于世。
获奖情况
82届奥斯卡 最佳纪录长片(获奖)
62届导演工会奖(DGA) 最佳纪录电影导演(获奖)
美国编剧工会奖(WGA) 最佳纪录片剧本
演职员详表
导演 Louie Psihoyos 演员 里克·奥巴瑞 Rick O'Barry ...... Himself 编剧 Mark Monroe 制片人 Olivia Ahnemann Jim Clark Paula DuPré Pesman Charles Hambleton Fisher Stevens 原创音乐 改编音乐 摄像师 电影剪辑 Geoffrey Richman Miles Hubley Mike Scalisi Tom White Liz Gallacher 协调剧组人员 造型设计 艺术指导 布景师 服装设计 化妆师 制片主管 助理导演 美术 音效 特技师 视觉特效师 特技演员及其他部份参与职员 其他职员 John Miller-Monzon
幕后制作
·该片获得了2009年Hot Docs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观众选择大奖,排名第1。 【堪比特种部队的“偷拍”历程】 日本有一个名叫“太地”(Taiji)的美丽海湾,却因为当地渔民对海豚的大规模的捕杀而成了全世界闻名的“屠宰场”,专门针对这种现象拍摄了纪录片《海豚湾》的导演路易·皮斯霍斯说:“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传闻,是在2000年与顶级的海洋哺乳动物专家一起参加的一场座谈会上,当时理查德·奥巴瑞也在场……在见到他之前,我一直都知道奥巴瑞是参与制作了电视和电影版本的《海豚的故事》的幕后功臣,而且还是当前世界最权威的海豚音学家,并大胆地对捕杀海豚这一行业进行了公然地抗议。本来,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奥巴瑞也是关键的发言人之一,可是到了他即将登台的最后一分钟的时候,却被这场晚会的发起组织--‘海洋世界’(SeaWorld)禁止发言了。对于奥巴瑞突然被剥夺了讲话的权力,我感到万分的好奇,就主动凑过去询问。奥巴瑞对我说,他想要发表的演说是针对一个在日本的秘密海湾的,那里聚集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贩卖海豚的非法商人,负责为各地的海豚馆和海豚公园挑选最好的‘商品’。他还告诉我,至于那些未被选中的海豚,大多数都被残忍地屠杀,然后海豚肉会被运往学校做午餐供应。听到他的这些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我们身处的文明社会里,竟然存在着一个专门杀害海豚的地方。于是奥巴瑞邀请我和他一起去‘太地(TAIJI)’,见识一下这个位于日本、拥有着惊天秘密的海湾小城镇。” “太地(TAIJI)”本身的地形就好比一个纯天然的要塞堡垒,被大自然赋予的奇观完好地保护着:“太地(TAIJI)”所处的位置,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绝壁,唯一一面能出入的地方,也做好了一系列人为的防御,包括很多拥有着又高又尖的铁锥的大门,以及带刺的铁丝网和像剃刀一样锋利的栅栏,这里有两扇非常狭小的入口,布满了警卫和警犬的严密保护……说起自己和理查德·奥巴瑞充满了惊险的“太地(TAIJI)”之旅,路易·皮斯霍斯表示:“显然,已经去过很多次的奥巴瑞对那里很熟悉,我跟随他经历了许多触目惊心的血腥的捕猎海豚的场面,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回来之后,我就决定联系‘太地(TAIJI)’的政府部门,包括当地的捕杀海豚的联合会,我希望能够把这些拍摄下来,制作成一部纪录片,想取得合法的拍摄许可。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太天真了,当我再次来到‘太地(TAIJI)’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被跟踪了,而且只要我一现身,肯定受到的是警方24小时的严密监视。由此我知道了,小镇准备采取的是全然不合作的态度,因为在此之前,他们通过捕捉海豚而换取大量的金钱的‘致富之路’,已经被记者不断地挖掘、报道,不仅在全世界引起了公愤,也连带着使得他们的这项产业的敛财功力大打折扣。小镇的镇长甚至还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如果我太接近那些抓海豚的渔民,不仅有可能受伤,甚至连小命都会不保。其实这个海湾本身就处处透露着古怪,它位于整个小城镇的正中间,很像是那种会出现在恐怖大师斯蒂芬·金(StephenKing)的小说中的神秘之地。表面上,小镇的居民看起来很喜欢也很尊敬像海豚或鲸这样的海洋哺乳动物,但实际发生在海湾里的却全然是另外一种情况,而那也正是我想要挖掘的秘密。以奥巴瑞的话说,想要真正进入海湾,我需要的帮手至少得是‘海豹特种部队’级别的,而这也是我正在做的--至少我聚集的制作团队,肯定不比‘十一罗汉’差,还个个身怀绝技。” 想要进入一个被严密保护起来、地形险要的秘密海湾进行实地拍摄,所面对的困难和危险确实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路易·皮斯霍斯说:“我找来了我的好朋友--加拿大潜水女冠军曼迪-雷·克鲁克谢克(MandyRae-Cruickshank)和自由潜水教练克科·克拉克(KirkKrack),让他们帮助我们在水下偷偷装上摄像
机和听音器,克鲁克谢克曾经得过8次自由潜水的冠军,她能屏息6分半钟,下沉至水中300英尺深的地方,然后在不借助水中呼吸器的情况下,重新返回到水面上……她的丈夫克拉克也是一位自由潜水高手。以前我的一个摄影助理,如今已经成为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模型制作部门的头头,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制造出了能够将高清摄像机藏在里面的假岩石。然后还有一位电学专家,他之前曾是加拿大空军的技师,为我们提供的则是一个高速的马力系统,维持摄像机最大限度地运转。另外,他还给我们制作了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模型,提供的是天线的支撑和摄像功能,模型下方装着一架同样能够远程控制的高清摄像机。我的很多来自于岛屿的私人朋友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每到夜晚,我们就全副武装,穿着迷彩服,脸上涂抹着彩绘,在夜色的掩护下秘密地在‘太地(TAIJI)’进行作业。我们躲开了卫兵和警察,使用的全部都是只有在军事领域中才会用的到无热源的高清摄像机,在行动中捕捉我们所需要的画面。如此说来,拍摄这部《海湾》动用的都是一些非常规的工作人员,而且我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午夜,还得随时躲避警察的盯梢--这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想尽一切办法不要被当地人抓住把柄,否则就会被捕。”
相关评论
【还给美丽的海豚一个安全的海湾】 既然选择了将发生在“太地(TAIJI)”的一切公诸于众,路易·皮斯霍斯自然也意识到自己将会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皮斯霍斯说:“我早就预见到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我向全世界说出真相,而且我拍摄这部纪录片最初的目的,完全不是从营利的角度出发的。早些时候,在我们的电影公司,我遇见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Spielberg),他问我,如果我们拍摄影片不夹杂任何利益的目的,那么要以什么维持公司的运转呢?他给我提出了建议,并把他从拍摄《大白鲨》(Jaws)中吸取的教训传授给我,那就是永远不要在船中或和动物一起工作,因为这不仅存在着太多意想不到的不可预知性,而且花费还高得吓人。但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注定的,拍摄《海湾》的时候,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而且还不得不和大量的没有任何配合意识的野生动物进行合作……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出于能够理解的安全考虑,我们的拍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在晚上进行的,想尽办法地秘密潜入海湾,冒着被杀害或被关押的危险--如果我们被当场抓住,就会被关进监狱几个月的时间。以这样的方式制作《海湾》,对于第一次当导演的我来说,无疑等同于一场不折不扣的噩梦。” 一直以来,路易·皮斯霍斯都非常关心动物权益方面的话题,而他第一次制作纪录片,就以保护海豚为纪实主题,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宿命,皮斯霍斯说:“我已经当了20多年的素食主义者了,其实严格的说是‘半素食主义’,因为我吃鱼,但是任何会走路的动物都不吃。可自从我制作了《海湾》之后,就不再吃任何鱼类了,这一次经历实在是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我发现很多鱼的种类,其实也是位于食物链的顶端的。非常负责任地说,打从我开始拍摄这部影片起,我对动物的态度就持续地在改变着,从最初的半素食主义者,发展到现在连皮带都不扎。我对所有生物的情感,都上升到一种想象不到的程度,因为你一旦意识到它们所处的困境,肯定就会像我一样,心疼得再也没办法把眼睛移开。有科学证据显示,海豚拥有着比人类更大的脑容量,神经细胞的折迭和排列,也要更多一些,而且它们具备着额外的感觉,即对声波的超常的感应能力。与此同时,它们也是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海豚的同情心拥有的是漫长且传奇的历史,打从人类能够用文字或图像记录开始,就已经有这方面的记载了。它们总是自觉地加入拯救人类的行列,我想,现在也是时候该我们尝试营救它们了--要知道‘太地(TAIJI)’可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处海豚屠宰场。” 路易·皮斯霍斯在“太地(TAIJI)”的时候,还发现当地政府对于杀害海豚并没有进行有效地制止,他说:“日本人仍然受到政府和舆论的至深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政体深信不疑,但是政府却不想让他们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有关健康的信息,比如说海豚肉要比其他动物的肉制品多含几倍的毒素……这是一个受到了整个政体去掩盖的事实真相,日本似乎对海豚的猎杀行为采取的是不闻不问的漠视态度,而这种行业之所以在日本拥有着如此高额利润的收入,也证明了其政府内部的腐败堕落是多么地猖獗。” 不过,在路易·皮斯霍斯离开了“太地(TAIJI)”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日本对捕杀海豚的态度做出了相应的改变,皮斯霍斯继续说:“海豚肉曾经是日本学校的午餐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已经废除了……理查德·奥巴瑞和海洋生物保存协会也正在进行插手和干预。我们的毒性研究专家最终和几个‘太地(TAIJI)’的镇议会官员取得了联系,他们自己的小孩也正在学校上学,产生的不同的中毒反应已经证实了我们的猜测,所以基本上算是停止了在学校午餐加进海豚肉的行为,很多水产业也不再接受海豚肉的配额和任务。可即使如此,那里对海豚的捕杀并没有停止,我们都希望通过这部《海湾》,让人类意识到他们正在做的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彻底地杜绝类似的杀戮行为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