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8.75毫米电影的产生及发展
20世纪20 年代末,有声电影问世,由于要在35 毫米电影胶片的齿孔内侧留出记录声音的位置——声带位置,只好压缩画面的面积,把长宽尺寸分别改为22 毫米和16 毫米,银幕上的画面长宽高之比也就改为 1.375∶1。但大致上仍与“黄金率”相差不多。电影银幕的长宽比例是与胶片完全相适应的。于是在1965年,8.75 毫米电影便产生了。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窄胶片电影。系1965年经文化部审定批准的影片规格。这种影片耗片量为35毫米影片耗片量的十六分之一,放映设备轻便,运输 方便,拷贝与放映机价格均较低廉,是为偏僻的农村、山区、边远地区、海岛及其他交通不便地区的人民看电影而专门设计的片型。
⒏75毫米电影的制造是于1964年开始的,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文化部、国家科委组成的中央电影支农指挥部,号召全国各省市有关厂家试制8.75毫米电影放映机。鉴于青岛电影机修配厂(现为青岛照相机厂之一部分)有多年维修电影机和试制三镜头幻灯机的基础,1965年底,该厂承担8.75毫米电影机的试制任务。
1966年,青岛电影机修配厂根据中央电影支农指挥部提出的“简易、轻便、坚固、经济”的要求,先后派人去上海八一电影洗印厂和南京电影机械厂等单位学习考察,并参照从日本引进的8毫米无声小型放映机的工作原理,开始设计研制。10月试制出样机,定型为8.75—1。针对试映出现的问题,而后对样机进行了改进,在其马达后面增加一个涡轮,将分离的收片机改放在放映机上。这一改进,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并定型为8.75—2。1967年,在8.75—2型样机的基础上,又改装了供片盘和收片盘的位置,使其更为合理,定型为8.75—3。此后,又取消了放映机的变压器,改为马达变电,定型为8.75—4。1968年,将4型样机的扩音机改装在放映机的后盖上,进一步缩小了放映机的体积,定型为8.75—5。同年,为提高放映机的放映质量,再度将画面与声音的同步由80个格改为40个格,定型为8.75—6。1969年,将放映机的放音功率从5瓦加大到8瓦,使观看人数从300人左右扩大到500人左右,定型为8.75—7。
1970年,青岛电影机修配厂在对产品图纸进行系统整理与修改的基础上,最后定型为8.75—8,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80台。8.75—8型电影放映机批量投产以后,山东省和青岛市有关部门先后投资25万元,增添了各种设备仪器112台,使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0台。1970年3月,青岛电影机修配厂改称青岛电影机厂,专产8.75毫米放映机,1970~1973年,8.75—8型电影放映机累计生产了280台。之后,由于山东电影机械厂被定为电影机专业生产厂,而青岛电影机厂已具备照相机生产的条件,1973年停止了电影机的生产。
⒏75毫米影片的技术设计比较合理,胶片利用率较高。放映片窗面积为27平方毫米,比国外流行的超8毫米影片约大5平方毫米,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银幕亮度和画面清晰度都优于超8毫米影片。此外,由于采用了磁性声带,还音效果也较好。20世纪70年代中,中国8.75毫米影片的放映单位曾达到了六万个以上,一部故事片常需制作一千多个拷贝,但到80年代以后,由于电视机的普及,8.75毫米电影与国外超8毫米影片的处境相似,逐渐被新的产品取代。
『贰』 8.75毫米电影的应用及影响
在《中国电影年鉴》数据库显示,1984年,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在关于改进8.75毫米影片技术质量的新工艺的会议上指出:8.75毫米影片是中国独有的一个片种。它是根据陆定一同志的指示于1965年开始研究的。由于这一片种具有耗片少、价格低、运愉方便等优点,因而适用于山区、海岛、枚区、边疆等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的地区放映。8.75毫米影片在普硬电影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受到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区人民的欢迎。但这个片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国产胶片的清晰度差、拷贝制作工艺不尽合理,并在素材标准、生立和放映技术管理下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这种影片的技术质量一直不够理想,清晰度很差,不能满足现众的要求全国有8.75毫米彩片放映单位近万多个。近两年来,部分地区还有所发展,每年供应拷贝数达七万个,拥有的观众在几十亿人次以上。这说明,8.75毫米长电影在宣传党的方针政兼、解决农村和老少边地区人民的文娱生活、普及科学知识、建设社会仁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工作中,仍是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把8.75毫米电影放在适当的位置并努力改进是我们的任务之重。
『叁』 什么是电影的毫米
指单格胶片宽度。
有16,35。70等等。常用35。
随着胶片和镜头的进步,目前更多小成本胶片电影使用超16毫米。
『肆』 8.75毫米电影的简介
⒏75毫米电影
⒏75mm film
影片胶片的宽度为8.75毫米,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在宽度为35毫米胶片上缩印4条画面,然后分切成4条8.75毫米的拷贝而制成。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率较高,胶片的有效利用率较大。放映画面高4.51毫米、宽6.01毫米,放映片窗面积为27平方毫米,比国外流行的超 8毫米影片约大 5平方毫米,在相同的放映条件下,其银幕亮度可提高20%左右。此外,8.75毫米影片采用了磁性声迹,还音质量较好,高频可达7千赫。一台8.75毫米放映机,连同配套的发电设备,总重10多公斤,携带方便。8.75毫米电影,在扩大画格尺寸、合理使用胶片以及与35毫米影片制作工艺相联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伍』 如何评价电影《0.5毫米》
电影0.5毫米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其中山岸佐和在我看来是个十分坚强和勇敢的女性,虽然在片中她曾说自己不是女人了,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后来在另一篇影评里有人说她没有子宫,所以觉得自己不再是女人了。不管是否如此,佐和在我心里就是个善良、美丽、坚强和勇敢的女人。我很难想象如果我是佐和,在失去工作又无家可归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自怜自哀。我无从知晓佐和过往的人生,在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我发觉佐和永远不会放弃自己和放弃微笑。我觉得她就像一个流浪的猫,虽然在旁人看来是如此的可怜,但她就像大部分流浪猫一样坚强,独立和自信。
『陆』 8.75毫米电影的介绍
一种中国独有的窄胶片电影。系1965年经文化部审定批准的影片规格。这种影片耗片量为35毫米影片耗片量的十六分之一,放映设备轻便,运输方便,拷贝与放映机价格均较低廉,是为偏僻的农村、山区、边远地区、海岛及其他交通不便地区的人民看电影而专门设计的片型。其中8.75毫米指的是拷贝尺寸也就是胶片的规格。
『柒』 8毫米电影的介绍
8毫米电影,亦称标8(标准8毫米)或常8(常规8毫米)电影。指窄胶片系统中最小型的,胶片宽度仅8毫米的一种电影。其摄影画面的尺寸为:宽4.39毫米,高3.30毫米。8毫米影片有分“单8”和“双8”两种,双8系十六毫米胶片上,并列两条八毫米影片,摄影洗印后,分切成两条八毫米影片,八毫米影片可以直接用八毫米胶片摄制,也可以用16毫米或35mm影片缩制。
『捌』 16毫米电影是什么
16毫米电影胶片宽度为16毫米的电影,是窄胶片体系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电影。1923年,由伊斯曼柯达公司引入市场,当时只供业余电影爱好者拍摄家庭娱乐影片使用。16毫米无声片画面放映尺寸为宽9?65毫米,高7?21毫米,每边各有一个齿孔。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后,拷贝改为单边齿孔,另一边则用作声带位置(光学声带或磁性声带)。由于16毫米电影设备轻便,胶片和加工费用较低廉,加上感光乳剂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放映影像的清晰度和颗粒性,因而广泛应用于科教、新闻、工业和商业等各部门。同时也用以制作故事片,供中小城镇电影院或偏远地区放映单位使用。我国现有农村放映队,大部分采用16毫米电影。16毫米电影可直接用16毫米胶片拍摄,然后印制16毫米放映拷贝,或从标准型35毫米影片缩制拷贝。反之,也可用16毫米体制拍摄原底片,再放大印制为35毫米放映拷贝。此外,国外还有一种超16体制,是专为拍摄并放大宽高比为1?65∶1的35毫米非变形宽银幕(遮幅宽幕)影片而设计的,用这种体制拍摄的原底片,其画面横向扩展到声位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16毫米胶片的有效面积并简化了宽银幕影片的摄制工作,使其更加灵便。
如果你满意的话 请给个好评吧
『玖』 8.75毫米电影的相关电影胶片简介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16毫米电影日益专业化,8毫米电影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1961年,带有磁性声道的 8毫米影片进入市场,使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与日俱增,同时也用于工业、商业等方面。1965年,出现超8电影后,才逐步被其取代,但尚存在。超8毫米影片胶片高度和原来一样,但由于缩小了片孔和画格间隔使得画格面积比原来增加50%,这就克服了标准8毫米影片画格面积小、摄像欠清晰、亮度不够等缺点。下面具体介绍上述几种不同胶片的电影。
超8毫米电影
超8毫米电影简称超8电影。是一种片宽仍为8毫米,但画面面积则较标准8毫米影片大50%的改良型8毫米电影。1965年,伊斯曼柯达公司为了充分利用8 毫米影片面积,扩大画面,降低放映的放大倍率,提高清晰度,改善颗粒现象,而设计生产出此种新型8毫米电影。其摄影画面宽5.39毫米,高4.03毫米。由于需要扩大画面面积,故对输片齿孔也做了相应的改进。超8电影问世后,以其优异的放映质量,深受业余爱好者的欢迎,并迅速在科研、教学、工业、商业等各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从而逐步取代老型的标准8毫米电影,特别是其光磁声带结合的有声拷贝,使用极为方便,在许多远洋轮船和民航飞机上,旅客在看超8电影时可以通过耳机选听两种语言。超8影片可以直接摄制,也可通过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缩制。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35毫米胶片上一次缩制四条超8拷贝,加工后裁切成单条。
8毫米电影
8毫米电影亦称标8(标准8毫米)或常8(常规8毫米)电影。指窄胶片系统中最小型的、胶片宽度仅8毫米的一种电影。其摄影画面的尺寸为:宽4.39毫米,高3.30毫米。8毫米影片又分“单8”和“双8”两种。“双8”系16毫米胶片上并列两条8毫米影片,摄影、洗印后分切成单条8毫米影片。8毫米影片可直接用8毫米胶片摄制,也可用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缩制。1932年,8毫米电影问世,为业余电影爱好者拍摄家庭娱乐影片等提供了更为轻便、经济的手段,并逐渐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业余电影形式。
其中由乔·舒马赫(Joel Schumacher)所导演的影片《八毫米》主要是围绕着一个8毫米宽的带有犯罪纪录的小电影胶片为题材所展开的,可见8毫米电影在电影界中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16毫米电影
16毫米电影胶片宽度为16毫米的电影,是窄胶片体系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电影。1923年,由伊斯曼柯达公司引入市场,当时只供业余电影爱好者拍摄家庭娱乐影片使用。16毫米无声片画面放映尺寸为宽9.65毫米,高7.21毫米,每边各有一个齿孔。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后,拷贝改为单边齿孔,另一边则用作声带位置(光学声带或磁性声带)。由于16毫米电影设备轻便,胶片和加工费用较低廉,加上感光乳剂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放映影像的清晰度和颗粒性,因而广泛应用于科教、新闻、工业和商业等各部门。同时也用以制作故事片,供中小城镇电影院或偏远地区放映单位使用。中国现有农村放映队,大部分采用16毫米电影。16毫米电影可直接用16毫米胶片拍摄,然后印制16毫米放映拷贝,或从标准型35毫米影片缩制拷贝。反之,也可用16毫米体制拍摄原底片,再放大印制为 35毫米放映拷贝。此外,国外还有一种超16体制,是专为拍摄并放大宽高比为1??65∶1的35毫米非变形宽银幕(遮幅宽幕)影片而设计的,用这种体制拍摄的原底片,其画面横向扩展到声位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16毫米胶片的有效面积并简化了宽银幕影片的摄制工作,使其更加灵便。
纳乔·塞达(Nacho Cerdo),西班牙人。是在早期拍摄超8毫米电影和家庭录影带的时代对拍摄电影感兴趣的。从巴塞罗纳的记者学校毕业后,他又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学习了电影课程。在那里,他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16毫米的短片《the Awakening》。从此踏上了电影之路。1994年,他和伙伴成立了一个公司,塞达指导了他的第二部颇受争议的短片《Aftermath》此外他还担任过另外两部影片的制片人。而《遗弃》是纳乔·塞达的首部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