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 时间和空间是电影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时间是电影运动的延续性,空间则是电影运动的广延性”。对电影中时间和空间的组织与运用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性和特殊表现手段,是最根本的电影思维方式之一。
一、空间的外在节奏在电影中,运动和变化贯穿始终,不仅画面内的形象在运动,而且画面与画面之间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着产生节奏。对于变化运动着的空间的安排、配置及运用,是电影思维所特有的技巧和手段。文学是叙事艺术,它的时间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移,但人物的形象、音容和运动过程只能靠读者的联想来感知;绘画、雕塑和建筑是造型艺术,具有空间的可视性,但它没有流动感;戏剧与舞蹈的空间局限于舞台内,时间局限于场景内,其综合性是不完整的。动画电影的高度假定性,“使它可以在空间观念上,超越现实论动画影视艺术中的空间节奏中的物理空间和一般电影在空间的局限性”,在空间的安排、配置和运用以及对镜头画面的变化等艺术处理方面拥有极大的自由,为动画的结构方式和艺术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假定空间的运用:在空间上,该片吸取了中国画的“写意”表现方法,利用空白形成“虚境”,产生“像外像”,让观众在头脑中想象出人物所处的假想场景环境。如《三个和尚》其中的两个镜头,虽然背景同样都是空白的,但其中一幅画面因为画有两只飞动的小鸟,从而使人产生的是天空的想象,一目了然是室外空间。而另一幅画面因为烛台与神龛的存在,让观众“看到”的却是寺庙的殿堂。这种实际上不存在的空间假定,也是和动画人物的假定性相一致的,使观众通过背景空间,了解了角色所处的位置。
二、空间的内在节奏空间的内在节奏主要指电影艺术发展成果的综合运用。"
② 分析电影数据的用哪个分析方法好
有啊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比方,《青春期》。这电影烂的不能在烂,但是用了一些观众数据很轻松对了 不知道多少钱,反正是赚了不少 几千万那样子吧
③ 什么是叙事结构 比如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结构 的解释
电影叙事结构 随着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出现,尤其是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符号学理论的扩张,传统的情节结构的研究得以与叙事学研究相结合,并被纳入到叙事结构理论的总体框架中,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和分析方法。[1]具体到电影叙事学的领域讲,虽然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文学理论中的叙事结构一样复杂多义,但是总体上说它们都是表示着一部作品的架构方式,是一部作品的骨骼和脉络,电影的叙事结构更是观众从影片获得审美愉悦、感知影片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的重要基础。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一种较之文字叙事结构更为复杂精细的叙事结构,它需要创作者对事件的安排和情节的设置更为巧妙,这种特点不是仅仅指那些有着严密因果联系或是很强故事性的影片本文,也包括着那些看似无序、松散的影片本文,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影片本文,都是由它自身的叙事结构所支撑的,没有一部影片是没有结构的,就好像人不能失去了骨骼的支撑。
电影叙事结构的研究是复杂的,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一部影片的叙事结构是与另一部完全相同的,戏剧性冲突的安排,因果事件的发展,讲述人的角度等等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电影叙事结构的模式也只是一个相对化的概念,即便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电影叙事模式,它们也不可能是纯粹的单独个体,它们之间依然会具有着一些融通的交汇点。
[1]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第322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 影片分析
什么是影片分析
所谓什么是影片分析,我个人认为就是怎么看电影。但真正看懂一部片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一部片子你要知道他拍了什么,怎么拍的。电影诞生到现在,故事片还不到一百万部,当你看多了以后,你就发现,电影怎么拍都可以,关键是影片中有没有表达创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世界的感受,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在《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这样写到:“所有的电影都在表现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方、特定人物,即使不是真实的一个人,是编出来的一个人,他也是有背景的”。如果你在观看影片时看到了这些,你就基本看懂了,而且不光要知道影片说什么,还要知道他是怎么说的。郑洞天教授在书中说:“我们看电影要用两个脑子看,一个看技巧,一个看故事”。把你看到的技巧和故事写出来告示别人,我个人认为就是影片分析。
为什么考影片分析
首先,影片分析考察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文字通顺,无错别字,并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技巧。比如有些考生的写作能力较差,语法不同,用词不当,修辞错误,语句罗嗦,那这样的考生就很难通过考试。
其次,是考察考生对于影片直观的艺术感受力,或者说有没有电影感觉。比如说你看完一部影片,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些地方打动或感染了你,为什么?如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中镜头和人物的运动,以及音响营造的战争场面的真实感,你是不是感受到了,而且能不能把它描述出来;比如张艺某的《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黑白、彩色两种色调的运用营造的回忆和现在空间,《秋菊打官司》中纪实手法的运用;在如基斯洛夫斯基的《蓝》中蓝色的作用以及大量特写镜头的运用来强调人物精神的和和心理的真实等。
第三,考察考生对于一部影片的主题、风格、题材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影片讲述的什么故事,揭示了什么内容,是不是歌颂了真、善、美,批判了假、丑、恶。当考生看完一部片子你必须了解它是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形式主义影片,是故事片还是记录片,是严肃片还是喜剧片。例如成龙主演的《红番区》搏击场面的逼真和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带有诗化美学的打斗,两部影片的区别在那,要区分清楚。
影片分析的写作方法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有很多,电影一般由六大基本元素构成。在写作中有的考生一会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故事结构,一会又分析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但又都说不深,一部影片的分析,永远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但只要抓住了其中的两三个方面,深入的展开加以论述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 可以从影片的历史时代进行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反映历史时期的某个社会问题,影片在所包含的特定历史社会内容与历史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上,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他是如何表现的。例如如顾长卫的《孔雀》讲述的就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一个少女的美丽情怀,她有一个美丽的梦,当伞兵,然而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他的美丽梦想被一个一个打碎。而张艺某的《秋菊打官司》则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这个带有记录风格的影片为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的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人物,却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故事。
2、可以从影片叙事进行分析,也就说可以对影片剧作技巧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一部影片在叙事关系上是如何建立的,也就是如何讲故事(讲故事也是必考的内容),影片是如何通过情节的安排、细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例如李扬导演的《盲井》是讲述一个谋杀者感情如何发生了变化,在施害与保护之间他难以取舍。有如美国影片《七宗罪》,影片是如何设置悬念,侦探和谋杀者之间是如何较量的。
3、可以从导演的表现手法、摄影技巧进行分析,也可以分析影片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例如苏联导演塔尔可夫斯基的影片《牺牲》《镜子》《乡愁》,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节奏缓慢,那么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塔尔可夫斯基在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在心理的感觉是怎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再如周杰伦导演的《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中,影片是怎样运用一首神秘的钢琴乐曲来转换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在如陈凯歌导演的《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来烘托情节,推动人物关系的发展,改变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的变化,考生完全可以就音乐和道具小提琴,来论述影片。
当然,对于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训练,因此导演手法、摄影技巧、节奏的分析不宜涉及的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点,就可以进行视听方面的分析,如果找不出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完全可以避开视听的分析进行论述,而进行历史社会方面或主题分析或叙事技巧的分析。
影片分析的写作格式
影片分析没有固定的格式,怎么写都可以,但他一定是一篇议论文,千万不要写成观后感,大致上有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要有标题。行文中论点,论据,论证要清楚。
2、故事梗概,用200——250字的篇幅简单陈述影片的内容。
3、要用100字左右对影片的整体风格进行概括。
4、用100——150字把自己对影片的看法或观点提出来,分析哪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和综述。比如可以就电影中描述的社会环境、描述了怎样的人、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影片的整体风格、导演手法、摄影的特点,色彩光线等等进行概括。
5、在用1400字左右找到一两个合适的影片特征展开分析,例如如影片的主题、影片的叙事方法、人物的设置等等都可以。再对你提出的观点展开细致详尽分析,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视听语言的分析。在展开分析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要深入地分析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情节、人物的动作特点、心理转变,为了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影片设置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都对刻画人物起了怎样的作用;影片的故事怎样展开,怎样转折,怎样推进,怎样达到高潮,怎样结束,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特别是影片如何在一些关键的情节点上运用镜头(画面)、音乐来渲染、营造情节氛围的,不能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
6、用200-——300字简单评述一下影片的其它部分。
7、最后用100字左右,对影片进行总结。
影片分析的要求大都为2500字左右,如果考试要求是1500字或1200字,各段落字数要相应缩短,考生需要灵活把握,不能死板。
考试时如何看电影
考试时,观看影片要注意用笔记一些电影的相关内容,如导演是谁、哪个电影制片厂或公司拍的、国别、制片人是谁,主要创作人员、重要情节的特征、音乐,镜头、色彩、光线、人物语言、人物出场,重要的表现手法、影片长度等,以便在写作时灵活运用。
应该说影片分析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是戏剧、广播、影视院校专业上的研究课题,必须要好好学习视听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的年代里,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是完全可以学会的,但是电影电视的知识、修养就像浩瀚的大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我们的学习要像拍电影一样,慢慢的一点一点去积累才能达到,所以学习时需要一定的耐心,细心,恒心,信心,只要你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只要你刻苦了,你在影片分析方面就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
⑤ 影视解析怎么解析格式是什么
影视解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电影的五种轨迹:影像、音乐、声音、对白、文字。
2、电影中的情节(plot)与故事(story):
情节:剧情中所有演出的事件,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与故事世界无关的事物。
故事:所有看到、听到的事件,以及其它想象或推论出来的事件 (或者:故事=一个依时序发展的事件中的素材;情节则牵涉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赋予故事一个结构。简言之,情节指涉了作者的观点以及场景的美学组构。)
3、观点问题:全知观点←→限制观点:谁(观众/人物)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知道什么情。
4、叙述结构:即故事的流程,叙述结构的形成是为了满足、修正、破坏或终结观众对情节与故事的寻求。
影视分析
1、情节的把握
能对全片的情节结构准确把握,了解全片情节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银幕故事;写出对情节结构的设置与人物主题的必然关系有一定认识。
2、结构
指出故事所围绕的线索和故事的叙事手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分析
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分析作品中主次人物及他们的关系;把握和分析人物关系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的方式。
4、主题的揭示
评论者必须通过对作品的读解把握和主题揭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题,并写出一定的意义,能用影视作品内容中的细节来论述主题。
5、艺术手法(视听语言)的初步读解
对影像的读解主要包括镜头、画面、色彩、灯光、镜头运动方式等;对声音的读解主要包括音乐和音响,台词和对白、旁白等;还有蒙太奇的读解与分析。
⑥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作用到的电影有哪些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定义: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人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 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学的鼻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但是他显然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作用到的电影有《爱德华医生》
⑦ 电影票房分析及预测
从20世纪初的西洋镜戏法到今天占据全球电影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资本的加入让好莱坞在过去百年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理智--比起商业片流水线缔造者,它更像一个数学家--它精于计算每一项决定对利润的贡献:《蝙蝠侠》续集是否要接受男演员片酬的狮子大开口以获得百分之几的忠实粉丝买票入场;是否要在动作片的第37分钟增加感情戏以争取女性观众;是否要为这部烂透了的原著聘请收费高昂的剧本医生;一个小金人编剧的名头到底值多少钱……这就是在电影开机之前最为重要的环节:票房预测。
华尔街不仅给好莱坞带来了密集的资金支持,也带来了理性的金融工程技术,后者好像一把衡量艺术的尺子。一位浸淫于电影行业的金融人士一语中的:"在这个行业里充斥着暧昧不清、晦暗不明,有真正的艺术家、也有忽悠的吹水者,但到底怎么判断是否能合作,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全凭经验"。
如何预测
早在80年代,美国票房收入预测的先驱BarryLitman对美国80年代近700部电影进行分析推出票房收入预测模型。该系统对之后美国电影投资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能分析预测不同种类电影的票房价值,已经成为国际电影产业投融资的重要参考工具,对电影产品定价及衍生产品开发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预测系统
电影票房量化分析及预测系统(Box Revenue Prediction)是在考察导演、主要演员、制片、发行及市场营销、电影生命周期、电影类型、发行地区等影响电影票房的诸多因素基础上,基于资产定价模型,综合采用金融工程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研发出的预测系统。它能分析预测不同种类电影的票房价值,成为电影产业投融资重要参考工具,对电影产品定价及衍生产品开发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中国第一套BRP系统
2012年1月,中影集团联合艾亿新融资本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基于电影票房预测的估值与定价分析系统--BRP系统。通过对过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统计分析,该BRP系统发现了6条有趣的现象:
·低成本的影片一般会比大片更卖座
·无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润率更高
·类型的艺术特征跟利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但评论的多寡(无论好评或者劣评)跟利润之间有密切关系
·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赚钱
·大片的续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赚钱
·明星在为影片带来更高票房的同时,也往往拉低了利润率,因为大部分收入进了明星的口袋
⑧ 从电影的技术性或艺术性对2011年的某部电影进行分析;以及分析任意一部2011电影的文学性。
——一个引人争议的模式当代电影分析第三章文本分析从以上的章节可以看出,分析者所能运用的工具、特定的分析客体,以及探究该部影片的分析途径等与影片分析相关的选择可能性实在是相当多,散漫(在客体的选择上)及不确定(在方法的选择上)是分析者应当尽量避免的两件事,“文本分析”(analyse textuelle)之所以产生,绝大部分的因素就是为了因应这些问题。文本分析方法在本书中占有颇为显眼的篇幅,并不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有什么彻底的不同处,更不是因为它能提供一条解决各种困难的康庄大道,而是基于下面两个明确的原因:
——“文本”(texte)概念对影片及影片分析的统一性提出了最根本的问题;
——文本分析曾经几乎变成影片分析的一般代名词。这点当然是有待澄清的。
一、文本分析与结构主义
要用简单的几行文字说明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e)的发展史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这么做。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时,结构主义一词就像通行证的标签一样,正确地或是为人所滥用地浮贴在许多思想著作上。在电影理论及影片分析各方面尤其屡见不鲜,所以在本章的开头,我们仍须扼要地将结构主义的一般基本概念作一个简短的回顾。
1基本概念
由字面上便可了解到,结构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结构这个概念,结构主义分析家或批评家尝试辨明的,就是隐蔽在意义生产过程中,足以解释其外现形式的“深层”结构(structure“profonde”)。第一个最重要的例子由法国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提出,他研究了大批内容庞杂的神话,发现这些表面上任意武断而又复杂的叙述实际上具有强烈的规律性及系统性——这正是这些神话“深层”结构的特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结构概念的列维·斯特劳斯推论出一个必然的结果,那就是,表面上彼此极其相异的意义生产活动,实际上可以分享同样的一个结构。
“不论在思辨层面或是实践层面,差别的明显性较其内容更重要得多:只要它存在,就会形成一种有用的区别系统,如同一个可以运用在一个初窥乍看之下完续而难以理解的文本之上的架构,加以切割、造成对比,亦即引进讯息的形式条件,以解读这个文本。”(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édPlon〕,p100)
列维·斯特劳斯所指的架构、区别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文本分析。从我们引述列氏的句中提到的,以切分来探寻差别对立的分析重点,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也以切分来辨识意义上的对立(这也正是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的语言〔langue〕与言语〔parole〕之间的区别)。对整个结构主义风潮而言,“结构”语言学一直都是一是个参考坐标、一个理论的泉源,也因此,结构经常被视为二元对立系统(oppositions binaires,索绪尔即认为语言是建立在这一模式上的)。由于语言一直被视为所有意义生产过程的基底架构及可能条件,因而更强化了语言学在结构主义思潮发展上所扮演的奠基角色与重要性。列维·斯特劳斯致力于建立“神话素”(mythémes)体系(语言学中则有“词素”morphèmes),而拉康(Jacques Lacan)则更彻底地宣称“无意识(moonscient)有如语言活动一般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