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为什么拍没人看的电影

为什么拍没人看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2-04-15 18:52:28

『壹』 那种没人看的国产电影拍一部亏一部,为什么还要拍

无穷动

: 宁瀛
编剧: 洪晃 / 刘索拉 / 宁瀛
主演: 洪晃 / 刘索拉 / 李勤勤 / 平燕妮 / 章含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5-09-10

『贰』 同样一部剧本,为何韩国拍成了最高票房,国内电影却烂到无人知

一部韩国电影《极限职业》刷爆了某视频平台,在一片赞赏之声中,观众们也看得非常过瘾。虽然都是一个个短短的电影片段剪辑而成,但是这一点没有影响观众对该片的欣赏。

《极限职业》打破韩国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获得了1369亿韩元

据悉,《极限职业》是由韩国导演李炳宪所执导,编剧是裴世英。影片主要讲述了一支由五位奇葩警探组成的缉毒小组,因多年来办事不利,经常被上司批评,为了证明自己,五人决定再次秘密监视毒贩,准备力挽狂澜。

不仅如此,王千源饰演的组长天天在二楼厕所监视,而整个店只有三个人来经营,店里生意又很好,一定不符合实际,而且他还会在睡觉中意淫下属,实在有点毁三观,有点强行搞笑的味道,与《极限职业》在层次上就差了很多。


一个寓意深远,一个低俗无聊,可能这就是两者在票房上的真实差距吧。

『叁』 为什么现在很多电影导演演员都不出名,感觉也没人看

因为现在的导演没有与时俱进,反而停留在远古的年代,思想和拍摄手法根本跟不上现代人的步伐,拍出的片子大多索然无味,演员也大多不走心,演戏对话都很假,所以看国内电影或者电视剧的人越来越少

『肆』 中国对恐怖片的监管这么严太恐怖得不到上映不恐怖又没人看为什么还有人拍

广电总局对于电影电视剧的一些敏感方面禁得很厉害,比如鬼神,同性恋,穿越,官方一点的回答就是一切为了祖国的未来,现在的孩子接触媒体的机会多,小孩子学习好奇事物的能力强,这些在中国传统里就被嫌弃的元素自然也就像新闻联播一样把坏的都丢了。但这毕竟存在,毕竟是艺术,不是每个导演拍电影都是为了迎合观众为了赚钱,更多的还是为了艺术的传承和丰富自己的作品类型。大众接不接受无所谓,自己做到问心无愧没有传播负能量就好。我个人认为广电总局这种逃避的行为不该被采取,既不利于中国影视发展也不利于儿童发展。就像穿越,为了防止儿童学习就禁播,倒不如直接跟孩子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要想穿越时空不达到一定的速度是不可能的,顺便提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兴趣,一举多得。

『伍』 为什么现在香港电影没人看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香港电影在好莱坞高科技大制作和自己的大量粗制滥造下失去了大量的市场,包括东南亚市场,同时也受到日本、韩国电影的影响,大量电影资金流失,电影人青黄不接,出现了前所没有的颓势。九七的临近也加剧了港人期待又不安的心情,很多人移民海外,很多资金大量的从电影业撤出,大部分人还是观望的态度,于不安和担忧中期盼着转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香港电影面临低谷正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刻,之前的大量跟风和粗制滥造的作品减少了很多,电影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被“提纯”了,留下来的电影人开始重新寻找市场的切入点、探索全新的电影表达方式、规划香港电影的新未来。很多原来商业化模式下难以见到的电影纷纷崭露头角。比如,陈果的《香港制造》,以清新、真实的记录风格用平民化的视角关注边缘生活。另外一个令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是电影人青黄不接,1993年吴宇森成功进军好莱坞后,先后有周润发、成龙、李连杰、杨紫琼、袁和平等去好莱坞拍片,香港电影的大量中流砥柱远走他乡,电影人才瞬时出现了真空。此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生代的电影人,在市场不景气、人力资源缺乏的境况下,为香港电影依然注入新的力量,其中杜琪峰算是坚守香港的中坚导演之一。这一时期的香港黑帮片中弥漫着一种混乱末世的悲哀和命运无常的感伤。

造成这种局面,香港黑帮就是最大的元凶!举一个例子:吴宇森是跟张彻学电影的,正经的科班出身,拍的电影美感都极强,是有艺术性的。1986年,他拍《英雄本色》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跟当时黑道几乎没有纠葛。也获得了满堂彩。结果1993年,如日中天的他,却在最红的时候去往好莱坞发展,是要往更高的地方发展吗?还是感觉香港影视环境被黑帮“挟持”,不行了呢...我相信两者都有,但后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一点。因为大家可以自己换一种情境想一下:吴宇森已经在香港做了做了影坛的“国王”了,结果我王位都不要了去美国做“仆人”...那很明显就是有“宦官”要“挟天子”来赚钱了吧?

结果1993年,如日中天的他,却在最红的时候去往好莱坞发展,是要往更高的地方发展吗?还是感觉香港影视环境被黑帮“挟持”,不行了呢...我相信两者都有,但后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一点。因为大家可以自己换一种情境想一下:吴宇森已经在香港做了做了影坛的“国王”了,结果我王位都不要了去美国做“仆人”...那很明显就是有“宦官”要“挟天子”来赚钱了吧?

中国人特别喜欢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喜欢说“首先你得会做人”。至于做事好不好,倒是没那么重要。而中国人的做人标准又实在有些高。人的才华总是有限的,做人达标的人里,才华盖世的不算太多。两样都登峰造极之人,数来数去,居然多为早逝者。这样令人叹息的结果,到底是天妒英才,还是天才长期压抑个性所致,也就很难说了。更何况若做事力求完美,就难免会得罪人――选择了更合适的新伙伴,就是伤害了不再合适的旧伙伴。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标准,就是在伤害那些无力达到的人。这的确是会显得不够念旧、感恩、善良。这样做的人,就叫做不会做人。我相信周星驰一定伤害过很多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对他公开表示不满。可是,照我看来,这样的反对理由对周星驰们很有些不公平。天才没有义务迁就庸人。而庸人假若能少些抱怨,多些努力,或许也能和天才更接近一点。那么多人抱怨自己曾经给了周星驰机会,他红了后却将自己丢在一边。可周星驰合作过那么多人,无论导演还是配角,都是在与他合作时达到巅峰。而他做导演后,更是达到了用谁完成作品都不重要的地步。

经济萧条别的不说,喜剧片都成儿童片了,那些弱智的玩笑,根本不能让我笑,只能让我觉的看这样的电影很丢人,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敢拍出来?很久不碰香港喜剧片了,太傻了,低级趣味。如果片子的成败是由少数人掌握而不是所有观众的话,那么,衰落就是必然的。香港电影就是因为那种权力太集中了,电影就不是电影了,它是权力的工具,是骗钱的工具。观众不重要了,导演,演员也不用打拼――只要收拾好某有权的人就行了。在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到了题材枯竭综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龙等名人名著,黄赌黑等等都被拍了个遍,自然题材与新意就会越来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风暴的重创,投资人拍电影没人看,然后没人看电影投资就会变少,恶性循环,这个时候政策都没有去引导创新,还是一味在“炒冷饭",那自然就是由市场与资金去决定香港电影的兴衰了,不过可惜的是香港电影辉煌从此不再了。当一个人在生病初时没有得到重视与治疗,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义不大了,香港电影就是这这样一个真实写照。

『陆』 为什么现在网络大电影那么多拍得又不好看,跟徐克他们那些大导演拍得很差剧情很烂,这是为什么

这个就是目前影视圈的乱象啦,总结来说就是因为现在的消费太快,赚快钱太容易了。
只要随便找几个人,搞一点噱头,或者弄一个IP,像狄仁杰啊这种,就拍成电影放上网。用户只能充值会员才可以观看。
大多数人抱着好奇心就会去看,出品方就会通过广告,播放量,收到分成。钱真的太好赚了啊,而且很快,根本不需要剧情。看看美女,随便吐槽。
所以就越拍越差,没有人想着去做出好东西了。

『柒』 电影拍的很假有人看还很热门,拍真点反而很少人看 为什么

拍电影拍的是演技,所以拍电影都是假的,观看者就是喜欢看他的演技,能把观众看的哭笑不得,

『捌』 为什么总有人拍摄那种明显不赚钱也没有口碑,也不上院线的电影

根据投放渠道和盈利模式不同,现在拍电影的类型不同
上院线的是院线电影,一般投入较高,周期较长,但是运气好可以像《海边的曼彻斯特》那样不小心获个奖;
你说的这种不上院线的基本上就是网络大电影了,这种电影拍摄出来主要是投放到类似爱奇艺,腾讯视频这样的平台进行点播盈利,这样的电影一般投入很小,投入低的十万二十万就能拿下,典型的《道士出山》超低成本拿下很高的利润
所以像这样的低成本投入,拍摄制作的质量,效果,自己演员阵容都相对较次,可能看起来确实不赚钱,口碑也不好,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网络大电影还是很有盈利空间

『玖』 为什么中国的好电影没人看,全去看烂片

怎么能说观众全去看烂片呢,如果不是导演们拍的全是烂片,观众没得选,谁会愿意看烂片。观众的观影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进步,近几年的烂片票房明显下滑,说明观众已经开始逐渐有了分辨能力,烂片圈钱越来越难了。

『拾』 为什么没人拍一部最真实的电影,不请任何演员,直接把现实拍下来就是电影呢

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题主期望看到一种有别于故事片的更倾向于真实的影片。

这和前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论”有一定的一致性。

电影(广义上的,之所有视听形式的信息)作为人眼睛的延伸而不是讲述戏剧,记录生活是电影的主要职能。

纪录片一般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跟踪记录。这个有英国的格里尔逊。

狭义上的电影就是故事片。也就是有戏剧性冲突和情节结构的电影。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冲突,但发生的比较缓慢或者太快。就会产生时空问题,电影中时长和现实时长很难一致的当然也包括空间,有些镜头即使看起来很连贯,但很有可能一段大街上跑的戏之后,就是在影棚里搭建的内景戏,只有西方古典“三一律”戏剧模式强调时空行动三者都和现实、主题一致。

这种做法并不新鲜,在电影诞生的探索时期,卢米埃尔拍摄的就是典型的无演员无编剧的自然景象。被人们称作“风吹树叶,自成波浪。”它的内容与人的干预和从戏剧(冲突化故事)没有太多的联系,纯粹的记录,体现出一种“照片性”和“纪实感”。

如今为什么没有人去探索新的电影形式或者语言?这个问题是很好回答的。一方面,有这样一群人,但是也无法被受众知道或者获得传播效果(市场化的电影需要大制作大明星大宣发才会被普通人知道,实验电影只有圈内人知道)。另一方面是绝大部分从业者为了养家糊口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般不会选择做新电影或者最起码不会过激的追求。(因为现在是和平发展年代,不再是人们本就一无所有的痛苦年代,敢于反抗体制化的电影美学。不过即使现在的故事片貌似已经成了铁王座,但是和所有媒介一样,电影同样是给观众看什么他们就会喜欢什么包括讨厌什么,未来电影的发展取决于人类普遍生活质量和精神幸福程度,就像法国“新浪潮”反对“优质传统”一样,会有另一种浪潮冲击日渐僵化的现有模式,这种真实影片也会再次兴起也说不定。)

题主说的这种观点,是一种基于真实记录的现实主义的彻底状态,它尊重社会现实,关注人的切身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及一切自然的人眼可见的现象。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限制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二是难以发挥出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能够创造的种种价值。

如果觉得电影理论太高深,一句话,现在的电影之所以假,是因为电影永远无法还原真实,它只是从眼睛和耳朵再现真实,至于再现的好不好,取决于观众质量和制片质量(两者都很重要)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拍没人看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观影套餐券怎么用啊 浏览:892
电影是如何成为艺术的论文 浏览:369
好看的摄影电影 浏览:199
什么什么的天山电影院 浏览:38
上甘岭电影比现在都好看 浏览:350
忧伤的微电影的画质怎么调节 浏览:861
网上看部电影多少流量 浏览:432
免费观看电影巨乳人妻的诱惑 浏览:221
陈凯歌作品有哪些电影 浏览:361
让人变小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927
国产摩托赛车电影有哪些 浏览:874
长城电影拍的怎么样 浏览:267
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怎么样 浏览:162
电影怎么看有码没码 浏览:776
电影院实名认证是什么意思 浏览:562
电影桃太郎免费下载 浏览:790
日本电影网站有多少 浏览:883
做电影可以赚多少钱 浏览:906
深海巨妖2电影免费版 浏览:462
小孩最好看的美国电影院 浏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