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大导演筹备多年却最终被搁置的电影项目你觉得最可惜
一、徐克《赤壁》
徐克95年想拍三国题材的电影,当时他心中的理想人选,赵云李连杰,周瑜刘德华,孔明周星驰,大小乔关之琳李嘉欣,但最后项目的操刀人变成了吴宇森。《铸剑》徐克一直想拍鲁迅的《铸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来和大陆导演合作了一部,由他担任监制,但制作很粗糙。
二、王家卫《北京之夏》
王家卫一直想拍《北京之夏》,讲述的是窦唯和王菲的摇滚生活。原定主演还有张曼玉。本计划在北京拍摄,但据说被要求看完整部剧本才能决定是否批准。然后,影片就被搁置了。《来自上海的女人》早年王家卫在接受意大利报纸《晚邮报》采访时,说想和基德曼合作是因为欣赏她身上那股“希区柯克女主角的气质”。后来,他甚至坚持《来自上海的女人》只有基德曼出演,他才愿意拍摄这部片子。而妮可·基德曼,她甚至在2004年为这部影片空出了半年档期。
然而,就在两人决心都如此坚决想要达成合作之际,这部片子却因王家卫的拖延症和完美主义而反复延迟拍摄,妮可·基德曼不得不为了爱情原因选择退出。她当时刚和乡村歌手凯斯·厄本结婚。她说:“我想尽量和我爱的人在一起,所以不能长期呆在中国。所以为了爱人要放弃很多。”这部吊足胃口的惊悚剧情片最终没能上映,也是王家卫迷们的遗憾之一了。
三、陈凯歌《红楼梦》《金瓶梅》在重拍《红楼梦》只有想法、尚未立项时,投资方华录百纳就找到了陈凯歌并且保持了很长时间的接触。出品人罗立平认为陈凯歌文学修养很好,是最佳人选,但最终两方还是擦肩而过。韩三平找到了李少红,李少红临危受命,仓促上马。除此之外,陈凯歌还曾计划和邵氏影业合作拍出一部女性视角的《金瓶梅》,由陈红出演瓶儿,张国荣也有客串。
Ⅱ 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水痘做好自己就行,无需跟羽生比。他们是两个人,没有理由要让一个人活成另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只不过他要达成羽生的成就还远着呢,加油吧,先破了羽生的记录再谈论这个话题吧。
Ⅲ 求解 为什么说导演 库布里克 是永远的电影大师
导演库布里克是永远的电影,大师,因为他导演的太好。
Ⅳ 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是什么
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是汤姆·克鲁斯夫妇主演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斯坦利·库布里克介绍如下: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出生日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9年3月7日
出生地点 纽约 国家或地区 美国
人物简介: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尽管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但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聪明而有天分的学生。1940年,库布里克做医生的父亲决定将他送往加利福尼亚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环境的改变能让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1941年,库布里克从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边完成他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终于有了些进步。为了让库布里克有些业余爱好,他的父亲教会了他国际象棋。正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库布里克狂热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国际象棋高手。国际象棋在库布里克后来的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来对付不合作演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电影中风雅生活的象征。
在库布里克13岁生日上,他的父亲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送给他一部照相机。很快,库布里克成了摄影发烧友,为了照相,他走遍了纽约市的大街小巷,并在朋友的暗房里加工。当他卖出第一张照片给《看(Look)》杂志后,他认识了杂志里的专业摄影师们,并在17岁的时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见习摄影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库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开始如饥似渴地接连观赏各种电影,成了忠实的电影迷。随后,他跟朋友星格·亚里山卓一起策划拍摄一部自己的电影。1950年,库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资拍摄记录片《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后,他又接着拍摄了其他几部记录短片(《飞行牧师(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过吸引投资和中央公园里的国际象棋大战,库布里克终于能够在加利福尼亚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厌恶与恐惧(Fear an Desire)》(1953)。电影上映后,尽管各方评论褒贬不一,但对库布里克的导演天分却是众口一词赞不绝口的。库布里克接下来的两部电影《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谋杀(The killing)》(1956)使好莱坞开始关注这个新起之秀。并在1957年让他导演了由科尔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后,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库布里克并鼓动他接手《斯巴达克司(Spartacus)》(1960)的导演工作。当时的一些舆论认为,库布里克会被这部高难度的电影难倒,因而可以收敛一点锐气。但事实上,库布里克接受了这个挑战,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灵感和风格。许多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都不习惯于他的风格:摄影师罗素·麦提(Russell Metty)向制片人抱怨库布里克抢了他的工作。而库布里克的赞助商则劝告麦提放手让给库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观就好了。麦提照做了,但讽刺的是,麦提竟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摄影的学院大奖。
库布里克的下一个计划是要导演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独眼杰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于谈判破裂,最后白兰度自己导演了这部电影。对好莱坞已经厌倦并结束了自己第二段失败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于枪击)后,库布里克决定移民英国(尽管库布里克拥有机师执照,但还是有传闻他害怕飞行),他其后的所有电影作品都在英国完成。库布里克在英国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丽塔(Lolita)》(1962)。在这部电影里,库布里克异常小心地建构和引导,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过审查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在当时,审查委员会能轻易地毁掉一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所有成就。
电影《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对库布里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在此之前,原子弹从来没有被用来充当过喜剧的主题。由于原本是为舞台剧创作的剧本,库布里克觉得有太多自己创作的桥段过于滑稽荒诞而不能运用在电影里。但因为库布里克的电影在评论界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够在财政上和艺术上拥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欢的主题。在这一段时间里,库布里克关注的事物开始多样化,在各个阶段他总是同时有着好几个计划:《蓝月亮(Blue Moon)》(一个关于好莱坞第一部色情电影的故事),《拿破仑(Napoleon)》(一个电影版的历史传记,但由于工作组在另一个类似题材上的失败而放弃),《战争谎言(Wartime Lies)》(以二战中的欧洲为背景,但最终由于《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出现而放弃),以及《狂想曲(Rhapsody)》(后来被拍成了《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1999))。这些计划都没有在当时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与科幻小说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电影受到了空前的赞誉,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拍得最好的科幻片。这以后,它成了科幻片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所有后来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对象。在《2001:太空奥德赛》之后,库布里克完成了作品《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丽塔》一样,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成为当年的话题之作。但与《洛丽塔》不同,这次议论的焦点不仅是对性的描写,还有对暴力的表现。1975年,库布里克导演了《巴里·林顿(Barry Lyndon)》,这部电影成为了他事业上和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库布里克对导演协议以及演员跟工作人员的尽善尽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员们往往被要求连续不断地拍摄数十个镜头而不能休息。
在拍摄一部电影的过程中,库布里克带领摄制组来到战火连天的爱尔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将成为爱尔兰共和军攻击目标。制片人立即离开了爱尔兰,而库布里克渴望隐私和宁静的愿望使他从此开始考虑隐居。1973年,在拒绝导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后,库布里克制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闪灵(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闪灵》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并不满意库布里克对他的小说的改编(事实上,史提芬·金在后来自己又写了同一个故事的剧本,并在1997年拍成了电影)。《闪灵》之后,库布里克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隐居的日子。经过了7年的休养生息后(在这期间他再次结婚),库布里克才再次执导《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这部电影继续承袭了库布里克在评论界的极高赞誉并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进入90年代,库布里克着手开始与布莱恩·艾尔迪斯合作新片《A.I.》。同时,他导演拍摄了由汤姆·克鲁斯夫妇主演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遗憾的是,库布里克没能亲眼目睹这部电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库布里克在英国英格兰的赫特福德郡与世长辞。
“银幕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传达情绪与感情的同时仍然饶有趣味。我想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 ——斯坦利·库布里克 ,1970
库布里克电影特色:
1、几乎所有的库布里克电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闪灵(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标题卡片。
2、库布里克的电影常常根据小说改编:《洛丽塔(Lolita)》,《杀手之吻(Killer’s Kiss)》。
3、电影中常常出现子弹沿着长得有些夸张的墙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
4、库布里克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灭绝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5、对称的构图以及镜头的频繁拉伸。
6、电影中常常构造出三方冲突。
7、电影中常常有对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写。
8、在需要一串号码时,库布里克特别偏爱“114”:这串数是奇爱博士中的解码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奥德赛》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厂号码。
9、所有的库布里克影片中总有一个场景是发生在浴室里的。库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
《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担任导演、剪接、音效
《飞行牧师》Fliying Padre(1951)担任导演、编剧、摄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担任导演、剪接、摄影、音效
《厌恶与恐惧》Fear and Desire(1953)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谋杀》The Killing(1956)担任导演、编剧
《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担任导演、编剧
60年代:《洛丽塔》Lolita(1960)担任导演
《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1962)担任导演、编剧
《斯巴达克思》Spartacus(1964)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2001》2001:Space Odyssey(1968)担任导演、编剧
70年代: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巴里·林顿》Barry Lyndon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80年代:《闪灵》The Shinning(1980)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90年代:《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Ⅳ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社会评价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过去40年间始终最吸引人的电影制作人之一,他的作品受到的赞扬几乎和招致的咒骂一样多。影片中不可思议的视觉风格为他赢得如潮好评,而他非传统的叙述感又常常会引来轻蔑的挑剔。尽管如此,他在重复和模仿主导的传媒圈仍旧是一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附设的餐室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兹记念。
在好莱坞,有一个人似乎很少被人想起,但提起他又令人肃然起敬,这便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当然,提起库布里克就咬牙切齿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便是与他合作过的演员们,从主演《斯巴达克斯》的柯克·道格拉斯开始,人人都说这位导演是疯子、是虐待狂。而库布里克对这些大牌明星们也嗤之以鼻,提起好莱坞他更是从来不说好话,他宁愿长年住在英国伦敦的郊外,也不愿在贝伐利山与那些“白痴”、“势利眼”照面。
与大多数美国导演相比,库布里克的作品少得可怜,如果将他早期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也算入的话,只有不到二十部。库布里克早年曾是记者,对电影的狂热,使他很快便成为地下电影的代表人物,他超常的才华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从60年代开始,他成为一位职业电影导演,八十年代国内观众看过的《斯巴达克斯》便是他进入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但库布里克对拍摄这样的商业片似乎不感兴趣,很快他就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让制片商和观众连连吃惊。电影学者大多将库布里克看作是战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力求表现荒诞的人生和悲剧化的哲理,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如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人的作品也大多如此。
六七十年代是库布里克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和文化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这给了库布里克无限的灵感。《奇爱博士》是一部有关未来战争的梦魇般的黑色幽默剧,叙述了核恐惧笼罩下未来世界的毁灭。它以独特的视角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核恐惧、核危机不过是人性危机的外在表现。人的危机存在一日,文明的危机便会存在一日。《洛丽塔》改编自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到1997年它已经被三次搬上银幕,库布里克的这部被大多数人公认为最好的一部。完成于1971年的《发条橙》是部有强烈的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色彩的影片,它也是库布里克最成功的代表作。影片通过青少年犯罪及社会权力机构对青年的迫害这两条线索,表达了库布里克对六十年代一系列文化、政治、伦理现象的看法及态度。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引起了观众的惊愕。暴力问题是贯穿于库布里克影片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一方面,库布里克反对暴力,尤其反对暴力对人性的损害。另一方面,出于对道德沦丧、暴行肆虐的社会现实的憎恶,他认为对待暴力也只有使用暴力。尤其是在个人受到社会权力机构的压抑与异化时,果敢地使用暴力来反抗是唯一的自我解放途径。《2001太空漫游》则是一部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史诗般描绘的科幻片。这部作品以一种冷峻、客观的风格和高度的庄严感与使命感探讨了人类未来的存在前途,库布里克赋予这部影片最富哲理意味的主题是:人于进化、发展的历史中,于茫茫的宇宙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不得,最后终结于漂泊和毁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库布里克只拍了三部影片,即《巴里·林登》、《闪灵》和《全金属外壳》,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显示出他善于驾驭不同题材,掌握不同风格的能力。《巴里·林登》以其优美的影像造型和古典音乐的运用令无数观众倾倒。《闪灵》则将七十年代以来恐怖片的创作推向高潮。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季,看守宾馆的作家疯狂的杀戮直到今天仍让许多观众难以忘怀。高度电影化的造型手段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导演的非凡功力。《全金属外壳》则是一部越战题材影片。越战片在当今美国影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类型,大有泛滥之势。库布里克选择的视角较为新颖,深入细致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变化,在众多同类题材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库布里克的作品尽管不多,风格样式也灵活多变,但有一点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力求以电影来体现哲理化的意蕴,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性,但他特立独行的思索给影坛注入文化与哲理的亮色。他对影像的极致化追求丰富了电影语言,在这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美国电影史学家彼得·科维曾这样说:“库布里克敢于蔑视社会常规,拓展题材领域。他的每部作品都不是随时间流逝的平庸之作。”不久前,美国著名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在全世界500位导演中评出40位“最有影响力”的导演,库布里克排名第五,可谓实至名归。
Ⅵ 库布里克的作品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是过于吹嘘还是实力所在
看过几部库布里克的电影,随便说几方面吧。
1,摄影
这老小子本是摄影师出身,年轻轻不上课就拿个相机满大街拍照片赚钱——要知道,那年月可是胶片啊。(对他摄影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多图)
斯坦利·库布里克:光影捕手
后来拍电影,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超高的摄影水准。他拍片要求极为严格,在片场要精确操控一切细节,即便是不怎么样的《斯巴达克斯》,在拍摄期间有一场尸横遍野的戏,他让扮演尸体的群众演员每人拿个号码牌,从1排到几百,以此调整每一个人在画面中的位置。
拍摄《Barry Lyndon》,他搞到美国航天卫星上用的F0.7镜头,来拍摄这部完全用自然光打出来的古装片。可能有人会认为库布里克的电影没传说中那么厉害,但没有人会否认他在摄影上的水准
拍摄《闪灵》的时候,他首先使用斯坦尼康,并让发明人为他拍摄迷宫和酒店的段落。从此后,他的电影中经常使用斯坦尼康。直到今天,这种稳定器也是业内最受欢迎的设备。
所以,库布里克电影能影响全世界无数人。
Ⅶ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人物轶事
1、《大开眼戒》是库布里克自《全金属外壳》后,沉寂了十二年之久后的作品,也是他所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
2、库布里克在拍摄时注重每一个环节。从灯光、摄像到布景、化妆,每一项技术细节他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过这样做的后果通常是拍摄计划不能按时完成,而且往往拍摄时间会成倍地增加。
3、演员是整个摄制组里库布里克唯一不施加压力的一部分。库布里克只给演员很少的指导,其余都由他们自由发挥。他曾说,导演的工作有75%是由演员完成的。
4、库布里克于1999年三月因心脏病突发在他伦敦的寓所中去世,享年71岁。
5、库布里克出生在纽约的布朗克斯。
6、库布里克从来没有得到过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奖。《巴里林登(Barry Lyndon)》、《发条橙子(A Clockwork Orange)》和《奇爱博士(Doctor Strangelove)》曾经使他获得过这三项提名。《太空奥德赛:2001(2001: A Space Odyssey)》曾给他带来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提名,《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也曾使他得到最佳剧本提名,可是他得到的唯一的奥斯卡奖项却是由《太空奥德赛:2001》获得的最佳视觉效果奖。
7、库布里克的13部影片囊括了从历史战争到未来世界探险的各个阶段,但是表现的主题却是基本一致的,即,人性在有规则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不管是人类社会还是异形社会,都是一样的。
8、库布里克是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看了电影演示以后,才决定投身到电影事业中去,那时候他在《look》杂志担任摄影,随后,他就拍摄了几部纪录片。
9、库布里克的第一部长影片《恐惧与欲望(Fear and Desire)》的拍摄费用是从朋友和亲属们那里借来的。他自己担当了制作、导演、摄影和编辑。他不喜欢这部影片是众所周知的,为了不让大家看到这部影片,他自己买下了所有的拷贝。
10、《斯巴达克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库布里克并不认为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11、《斯巴达克斯》成功以后,库布里克发誓,如果不能进行全局统管,就不再拍摄影片了。他的下一部影片本来定为是《独眼杰克》,是和马龙.白兰度合作,但是在制作前谈判破裂,最后马龙.白兰度独自导演去了。
12、《洛丽塔(Lolita)》是在英国拍摄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审查制度的问题,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好莱坞的反感。为此,他甚至连一部越战题材的影片《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也放在了英国拍摄。
13、当影片《巴里林登(Barry Lyndon)》在爱尔兰做前期准备时,库布里克听说了关于爱尔兰军已经将他做为攻击目标的传闻。由于有很多英国演员参与此片的演出,为了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让影片能够正常拍摄,摄制组整个迁出此地。
14、数年前,库布里克曾一度拒绝记者采访,以至于媒体贯之于和隐居者和疯狂的天才的称号。
15、库布里克与同事们沟通的方式有永远不变的老三样: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
16、做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库布里克至少对他的两部已公映的影片做过修改,它们分别是《太空奥德赛:2001》和《闪灵(Shining)》。
17、在一系列类似影片《发条橘子》故事情节的案件发生以后,《发条橘子》在英国遭禁,至今禁令仍未解除。
18、1972年,当《发条橘子》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美国发行时,定的是X级,后来改为了R级。
19、库布里克极其不喜欢《驱魔人(The Exorcist)》一片的结局,所以,他自己导演了自己的恐怖片《闪灵(The Shining)》。
20、斯蒂芬.金非常不喜欢库布里克对《闪灵》的改编。在1997年,他重新对《闪灵》进行了改写并出了一套丛书。
21、库布里克还留下了一个没完成的项目,包括他再次接触的科学幻想影片《人工智能(A.I.)》,影片描写在未来世界里,两极的冰山融化,人们生活在水下世界,有一个5岁的机器人的故事。后来由于一些原因,库布里克决定开拍《大开眼戒》。
22、库布里克是国际象棋大师,他经常将国际象棋运用到他的电影中去。
23、库布里克非常喜爱动物,他不允许园丁在他的花园里下药逮鼹鼠。也不允许用动物的血来做影片布景。
24、库布里克结过三次婚并有三个女儿。
25、库布里克非常热衷于电影收藏,包括收藏他自己拍的电影的高品质的录像带。
26、库布里克在13岁生日的时候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台相机。他将相机放在一个挖了一个洞的纸袋内,在街上偷拍行人,拍出的相片大多角度很低,这影响了他的电影风格。
Ⅷ 有关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生平介绍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1928年7月26日-1999年3月7日) 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祖先是来自奥匈帝国的犹太移民,父亲是医生。尽管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但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聪明而有天分的学生。1940年,库布里克做医生的父亲决定将他送往加利福尼亚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环境的改变能让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1941年,库布里克从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边完成他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终于有了些进步。为了让库布里克有些业余爱好,他的父亲教会了他国际象棋。正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库布里克狂热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国际象棋高手。国际象棋在库布里克后来的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来对付不合作演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电影中风雅生活的象征。 在库布里克13岁生日上,他的父亲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送给他一部照相机。很快,库布里克成了摄影发烧友,为了照相,他走遍了纽约市的大街小巷,并在朋友的暗房里加工。当他卖出第一张照片给《看(Look)》杂志后,他认识了杂志里的专业摄影师们,并在17岁的时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见习摄影师。 他最初以摄影师的身份获得了声誉,高中时就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向Look杂志出售他拍的相片。17岁他已经是Look的一名摄影师,期间的几年他环游了世界。后来作为非录取学生进了哥伦比亚大学,投到了喜欢Calvin Trillin和 Mark Van Doren的教授的门下。40年代后期,库布利克开始倾心与电影制作,经常去参观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为了补充收入,他经常在格林威治村赌下象棋。 1951年,库布利克用他所有的积蓄投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Day of the Fight, 一部16分钟的关于拳击手Walter Cartier 的记录片。这部片后来被RKO收购并作为This is America系列的一部在纽约的派拉蒙剧院上映。他由此得到了鼓励,放弃了他在Look的职位,全职投入了电影制作中。在亲戚的帮助下,他筹集了13000美元投资在他的处女作,Fear and Desire (恐惧与愿望),一个战争的故事。影片在洛杉矶附近的San Gabrielle山上拍摄,工作人员不到10人(包括库布利克的前任妻子Toba Metz),片子拍摄的时候没有配音,是后期才配上去的(这个方法最终导致增加了20000美元预算)。Fear and Desire只在纽约的艺术影院中放映,没有赚回投资的钱。1955年他拍摄了第二部影片,一部关于黑社会的Killer's Kiss ( 杀手之吻)成功地买给了United Artists(联合艺术家) 公司,并在全球发行。1956年,库布利克 执导了他的第一部摄影棚影片The Killing, 一部运用重叠的时间讲述的强盗片,由Sterling Hayen主演,撰写犯罪小说的传奇作家Jim Thompson编写台词。这成了库布利克 第一次在艺术上的成功,也引起了MGM(米高梅)的头儿Dore Share 的注意,在米高梅他和小说家Calder Willingham 一起研究将来的计划。经过一段时间准备Steven Zweige的“The Burning Secret”后,Thompson也加入他们,一起改编了Humphrey Cobb的战争小说Paths of Glory(光荣之路)。但这项计划被一个又一个的摄影场拒绝了,直到Kirk Douglas(科克 道格拉斯)同意参加演出,最后由联艺出资,于1957年在德国拍摄的这部影片获得了评论的一致赞扬,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库布利克 作为一个有前途的天才的地位。